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關鍵詞:心理養成,感恩之心摘 要:人們常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孩子的良好品質是靠父母一點一滴的努力去培養出來的。
不久前我得知我的一個老朋友家裡遭遇了入室盜竊,竊賊拿走了她家裡所有能夠拿走的有價值的東西。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講,說是「損失巨大」,毫不誇張。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朋友,朋友卻安慰我說:「還好了,幸虧當時我們不在家,所以誰都沒有受到傷害。」
朋友的話讓我想起在中文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個故事。傳說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的家裡也失竊了,被偷去很多東西。羅斯福的朋友得知以後,寫信去安慰他。羅斯福卻回信說:「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這兩件事遭遇相同,遭遇人的心境也相同。他們的話給我的啟示是,無論人身處何種境遇,都要用積極的眼光來看問題,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是因為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是必然的。遇到挫折與打擊,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至少兩種選擇,一種是被挫折擊倒,怨天尤人,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另外一種則是用積極的陽光心態對待打擊,把挫折當成人生跳板,更上一層樓。 我還讀到過一個故事,它從另外一個側面展現了感恩之心的意思。故事說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去大公司申請管理層的工作。面試時董事長得知這個青年是由他的母親靠為別人洗衣服供養他、支持他大學畢業的。看著這個青年白凈的雙手,董事長停止了面試,給他留了一個作業:當天晚上要先給母親洗洗手,第二天再來繼續面試。 第一次給母親洗手,這個青年才發現母親的雙手長滿了老繭、裂了很多口子,碰到水的時候還會痛得發抖,可就是這雙手多年來支撐著這個家。青年流著淚給母親洗完手,又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洗完了。 第二天再面試時,他告訴董事長他懂得了應該感恩,懂得了要與家人同甘共苦,也懂得了愛別人。董事長說這才是他所期望的理想的管理人才。因為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諒員工,才有凝聚力,才能帶領團隊取得好的成績。 其實我覺得,到了要去找工作的時候才去培養感恩之心,未免為時太晚了。感恩之心是一種心靈習慣,而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或者可以由理性主宰的有意識的行為。感恩之心,無論是指積極樂觀的心態,還是對別人的體諒與感激,都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心理素質,是一種可以通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心理與行為習慣,是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培養的。 要培養孩子感恩的心靈習慣,首先當然是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導。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的感激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我們感激別人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小事情,但無數的小事積累得多了,就會對孩子產生長遠的影響。 有一點特別要提到的是,假如孩子為父母做了什麼,父母親就更應該明確地向孩子表達他們對他的感激和欣喜,而不要把孩子的努力看成是他理所當然的義務。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只有懂得感恩的父母,才能夠培養得出懂得回報的孩子來。 當父母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的態度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有怨天尤人的父母,就會有消極悲觀的孩子;有積極樂觀的父母,就會有開朗大度的孩子。 大家可能還記得幾年前曾經有過一部感動了無數觀眾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影片中的父親,即使生活在納粹的集中營里,自己每天生死未卜,他仍然向他的兒子展示著樂觀的心態、展示著對人生的憧憬和對未來的嚮往。他的做法使兒子免於遭受過多的心理創傷,當然也會對孩子的生活態度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還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做起。懂禮貌的孩子、能夠真心實意地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謝謝」的孩子,能夠慢慢懂得感恩;會從遭遇中找到亮點、從挫折中找到激勵的孩子,能夠長成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一個心存感激的孩子,更能夠體恤他人,並且在感激與回報中使自己的內心變得富足和美好;一個總是能夠把壞事變成好事的孩子,他的一生一定能夠享受到比別人多得多的快樂。人們常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孩子的良好品質是靠父母一點一滴的努力去培養出來的。假如我們不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樂觀心態,又怎麼能夠怪他們長大以後不懂得回報、經受不住挫折呢?
推薦閱讀:
※請別把你的孩子看的與眾不同
※你永遠是被天父的愛追逐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處於5
※送孩子上幼兒園經常遲到的害處,別不當回事(轉給家長)
※這6點父母得自己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