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 | 畢達哥拉斯哲學再研究
來源:《廣東社會科學》1995年第03期
作者:杜煥強
曾被恩格斯譽稱為第一次說出了「宇宙的規律性」的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在我國的歐洲哲學史教科書中卻是以西方的唯心主義祖師爺的身份被載入史冊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於是,畢達哥拉斯的唯心主義與米利都學派的唯物主義一樣,幾乎成為歐哲史中兩條不證自明,不言而喻的公理。一切都是如此簡單和明朗:哲學史上的兩條路線鬥爭就此發源,它象一條分水嶺把歷史上的哲學家分成旗幟鮮明的兩軍對壘;它象一條紅線縱貫哲學史,當然把握這條紅線,便等於把握哲學史的精髓。
我國學者葉秀山先生在其《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這部著作中,對畢達哥拉斯哲學思想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對於認定畢達哥拉斯哲學為唯心主義的傳統見解提出了質疑。它使人耳目一新,受益不淺。
本人在從事科學史和哲學的學習和教學中,也感到關於畢達哥拉斯哲學的唯心主義性質的論斷的正確性值得懷疑,它的論據是不充分的,因為這一結論不符合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與恩格斯關於古希臘哲學的一些精闢見解相左,更加無法解釋畢達哥拉斯哲學思想在自然科學乃至美學常持旺盛生命力的事實。因此,本人認為從數學史,哲學史以及古希臘當時的經濟文化環境等更為廣闊的領域,對畢達哥拉斯哲學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將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也有助於我們正確把握古希臘哲學的內部發展邏輯。
一
斷言畢達哥拉斯哲學是唯心主義派別的根據是什麼呢?歸根結底,就是他所說過的一句話:「數是萬物的本原。」①作此判斷的人,大致從三個方面來剖析這句話的唯心主義實質:第一,他用抽象的「數」的概念作為萬物的本原;第二,他顛倒了「數」與物的關係,應該是先有物才後有數;第三,他割裂了「數」與物的聯繫,把「數」絕對化為世界的本原。
首先我們來分析第一點不能成立的理由。
誠然,「數」是抽象的概念。但因此就斷定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是唯心主義,這是難以令人信服的。一切科學都是人類抽象的結果,哲學更是如此。不但畢達哥拉斯的「數」是抽象的概念,就是泰勒斯的「水」,德謨克利特的「原子」都是抽象的概念。在哲學中,也許再沒有比「物質」範疇更抽象的概念了。沒有抽象便沒有科學,當然也沒有哲學。
顯然,這裡的問題不在於抽象與否,而是在於抽象得是否科學。只有科學的抽象才能使人不斷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正如列寧所指出的那樣:「物質的抽象,自然規律的抽象,價值的抽象及其它等等,一句話,那一切科學的(正確的,鄭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②
有人可能提出反駁說:「水」的概念是有其客觀的物質的原型,而畢達哥拉斯的「數」的概念的物質原型究竟在何處呢?這裡顯然退回到舊唯物主義的觀點上去了,認為「數」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所以它實際上並不存在。對此,本文的第三部分還要專門地論證畢達哥拉斯的「數」的物質原型。在這裡,僅指出如下一點:數和數的關係的存在是不依賴於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們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存在於自然界,當人們把它從客觀事物抽象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摒棄了許多事物的其它屬性,而只保留了事物量的共性。此時,它當然不能等同於任何現實的,具體的物體,但這適合於一切科學的抽象。如果「數」的概念不是科學的抽象,而是荒唐的,隨意的臆想,那麼人類幾千年的數學發展史豈不是變得毫無意義嗎?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唯心主義數學觀時,就指出數的概念並非人類思維所能夠隨意自由的創造物。他說:「數和形的概念不是從其它任何地方,而是從現實世界得來的。」③因此,斷定「數」的概念沒有客觀原型的觀點,既不符合恩格斯的論斷,也不符合現代自然科學中數學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實踐,更不符合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實際(下面將要討論這一問題)。
但是,畢達哥拉斯的「數」畢竟和泰勒斯的「水」極不相同,這是由於對同一客觀世界進行抽象時層次,方向,深度的不同造成的。泰勒斯力求在物質的性質和結構方面探求物質世界的統一性,而畢達哥拉斯顯然是探求千差萬別的物質世界中所擁有的數量關係。如果有人說馬克思的商品概念是科學的抽象,而價值概念因為看不見和摸不著則沒有客觀原型,所以是不科學,這豈不是很可笑嗎?難怪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特彆強調指出:「本書第一章,特別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難理解的。」④
「差異就是矛盾」,但矛盾並不都是千篇一律為唯物和唯心的矛盾。畢達哥拉斯和泰勒斯一樣同屬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者,他們之間的對立是認識深度的不同,並且在對世界的認識上,前者比後者要進一步。因為客觀事物的數與量的規定性同「存在」一樣普遍,我們可以設想某物沒有這樣或那樣的特性,但絕不能設想它沒有任何量的規定性。
畢達哥拉斯對數量的認識還是自發的樸素的萌芽狀態的認識,所以他的「數」是披著一件神秘的宗教外衣登上哲學舞台的。但是,這不能歸咎於畢達哥拉斯的有意,而「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命運」,是一種真正的不幸」,「是由普通的局限性產生的困境。」⑤應該指出的是,這種不幸不僅是畢達哥拉斯一人所有,它屬於全體早期的古希臘哲學家。例如米利都唯物主義創始人泰勒斯就說過:「磁石有靈魂,因為它吸動鐵。」⑥就是被列寧稱之為「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也無法擺脫這種局限性的纏繞。他甚至認為「一切都充滿靈魂和精靈。」⑦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人們從未因他們的局限性而責怪他們,卻把畢達哥拉斯的同一局限性無限誇大至代替它的思想本質。有些人不是實事求是地去分析畢達哥拉斯的「數」的神秘外衣的歷史根源,反而以他不懂得數與物的辯證法來當作神秘性的根據。這是有欠公允的。
二
我國著名的西方哲學史專家汪子嵩先生在論及畢達哥拉斯哲學的性質時強調說:「究竟是物質決定數,還是數決定物質。應該說:沒有物質就沒有數,可是他們卻認為沒有數就沒有物質,我認為不能說他是唯物論。」⑧本人認為這樣的論據值得進一步商榷。
首先,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究竟是什麼?恩格斯曾論述道:「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家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以某種方式承認創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各個學派。」⑨這裡說得很清楚,只有思維對存在的關係上,才可以嚴肅談論誰決定誰的問題,才可以談先有誰後有誰及唯心和唯物的問題。但是,有些論者沒有正確理解這段話,從而把畢達哥拉斯划到唯物主義的對立面。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經說明,數量關係是不依賴於人們的意識的客觀實在,而數的概念無非是移入大腦被思維改造過的客觀實在,它是一個科學的抽象。我們不能將數看作為精神實體。既然數不等同於精神實體,那麼在這裡就不存在唯物和唯心的問題了。這裡使我們再一次深刻理解了恩格斯在談完唯物主義及唯心主義和劃分之後緊接著說的一段話:「除此之外,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裡也不能在別的意義上被使用。」⑩
其次,在數與物,量與質的關係上,不存在孰先孰後,誰決定誰的問題。它們是辯證的統一,是統一體的兩個不同的側面。世上萬物都是質與量的對立統一。絕不存在沒有量的質,也不存在沒有質的量。
當然,畢達哥拉斯在這裡強調的是量,有其固有的片面性,但米利都學派沒有強調量,這也是他們學說的片面性。如果注意到畢達哥拉斯與米利都學派的師承關係,(11)那麼完全可以邏輯地得出結論:畢達哥拉斯學說是米利都學說的一個必然發展。此外,如果考慮到一個歷史原因:由於畢達哥拉斯學說不是出自他的著作,而是後人補記的。那麼通常情況是:後人只記對他們來說信息量大的思想,即前人未有闡述過的新觀點,而對於那些前人已有的或人所共知的觀點予以省略不記。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材料雖然沒有什麼關於物質性的論述,但這不等於畢達哥拉斯否定世界的物質性,他的目標顯然是為物質世界找出數量關係。
三
斷定畢達哥拉斯哲學為唯心主義的最強有力的證據是:雖然數來源於客觀世界,但是畢達哥拉斯割斷數與物的聯繫,使數孤立起來,脫離物質世界。這論據之所以「有力」,是因為它使人馬上想到列寧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所批判過的數學唯心主義的論調:「沒有任何物質,沒有任何客觀實在,只有符號。」(12)正因為如此,畢達哥拉斯在我國又成為數學唯心主義的鼻祖,本人認為,對於他來說,封此桂冠,也是不妥當的。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承認人類的思維是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進程所制約的話,那麼就必須承認在那個時代,哲學還沒有學會脫離具體的物質形態來思考任何概念,畢達哥拉斯也同樣不能脫離物質來考察數。他沒有也不可能脫離早期自發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方向——在具體的物質形態中尋求物質世界的始基。而那些認為畢達哥拉斯的「數」是脫離物質的人,是由於不自覺地將「數」現代化的結果。
因此要正確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就有必要對古希臘早期哲學有個一般的了解,要真正理解古希臘哲學的共同點,就必須對那個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有個基本認識。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13)
在原始社會,人類生產力的低下制約著人的認識低下。人類依賴向大自然的直接索取而生存。因而,在原始社會的人的眼中,人與動物並沒有什麼區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馬克思針對這個時代人的意識寫道:「這個開始和這個階段上的社會生活本身一樣,帶有同樣的動物性質,這是純粹畜群的意識。」(14)只是到了奴隸社會,由於物質生產的進步,為思維的進步創造了一般的物質前提。「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真實地這樣想像:它是同對現存實踐的意識不同的某種其它的東西;它不想像某種真實的東西而能夠真實地想像某種東西。從這時候起,意識才能擺脫世界而去構造『純粹的』理論、神學、哲學、道德等等。」(15)而這時候人們第一個真實想像的那種東西,不是別的,而是自然。人第一次作為人來想像自然。這個自然是作為一個物質性的統一整體呈現在古希臘哲學家面前的。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前提,而他們的探索方向是在自然界無限多樣性的物質中尋求統一的基礎——始基。有的在土中,有的則在水中、火中、空氣中,有的認為萬物統一於一種「未定數」。
但是,是什麼樣具體的物質生產導致古希臘哲學有別於其它民族早期哲學的特點呢?它們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商業民族這一事實,這是理解古希臘哲學的鎖匙。正如馬克思所說:「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實際生活過程。」(16)人們都知道,商品交換最初是以物易物的形式進行的。隨著交換的頻繁,便出現了貨幣,而希臘早期便是以黃金為貨幣的。雖然在大致相仿的歷史時期里,使用貨幣的不單是希臘,但是貨幣在經濟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卻只是古希臘。馬克思說:「雖然貨幣很早就全面地發生作用,但是在古代它只是片面發展的民族即商業民族中才是處於支配地位的因素。」(17)貨幣的支配地位必然使人們以更大的關心與熱情注意在千差萬別的商品之中尋找其價值的共同度量單位。既然貨物都可以折算成黃金,那麼多採的自然界不也必然存在著一種「始基」嗎?商品通過黃金來流通,而世界萬物可通過始基來變化。赫拉克利特最形象地說出了古希臘哲學的現實的物質生活基礎:「一切事物都換成火,火也換成一切事物,正象貨物換成黃金,黃金換成貨物一樣。」(18)但是,這時候的黃金還沒有發展到後來的抽象價值符號的地步,它作為貨幣還緊緊地和商品金的特殊形式結合在一起,它代表一定的價值量,但又同時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具備鮮明的自然形態。本人認為,正是這種狀況,不但決定了當時的學者的哲學探索方向,而且也制約著他們思維發展的水平。他們要尋求萬物的始基,但又不可能脫離具體的物質形態來設想它。泰勒斯和畢達哥拉斯都是如此。
恩格斯曾對古希臘早斯哲學家的始基學說作出這樣的評論:「在這裡已經完全是一種原始的,自發的唯物主義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時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現象無限多樣性的統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並且在某種具有某種固定形態的東西中,在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個統一,比如泰勒斯就在水裡去尋找……。」(19)本人認為,這裡所說的自發唯物主義,不但指泰勒斯,同時也包括畢達哥拉斯。否則,恩格斯為什麼用「比如」二字呢?他們都屬於古希臘早斯的哲學家。就在這段話後面,恩格斯接著寫道:「最早的哲學家同時也是自然科學家:泰勒斯是幾何學家,……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家。」(20)可見恩格斯是將畢達哥拉斯和泰勒斯相提並論的。
這在我們看來應是十分自然的,因為畢達哥拉斯與米利都學派等人都處於同樣的經濟條件制約之下,他們不能超越那個時代的條件。這個時代的物質條件決定了思維只能從物到物的方式進行,他們理所當然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者。
四
下面我們再從數學史的角度來說明畢達哥拉斯的「數」是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形態而獨立存在的。
古希臘時代是數學的初創時期,人們的數學知識僅僅是自然數,由自然數組成的比例,及由三角形組成的有限的幾種多邊形。就是這樣在今天看來是十分初等的數學概念,當時也不能象今天那樣純粹抽象地來進行思考。第一個根據是記數法。雖然我們沒有確切的史料說明畢達哥拉斯是如何記數的,但是我們可以確切地知道古巴比倫和古羅馬的記數法。古巴比倫的數學在畢達哥拉斯之先,並且他曾到古巴比倫學習過數學;而古羅馬數學則是古希臘數學的繼續。從考古學人們已發現古巴比倫人是用楔形符號來記數的。這種楔形符號給人的印象是箭頭,是尖辟,是一種具有明顯形態的物體。古羅馬在古希臘之後,它的記數法比古巴比倫有進步,但仍未徹底擺脫象形文字的特點。人類完全擺脫事物的具體形態來記數,是漫長歷史發展的結果。我們今天使用的阿拉伯數字,始於印度(公元800年),經過阿拉伯的改造(公元900年),在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00年)最後定型。畢達哥拉斯處在古巴比倫與古羅馬之間,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他也是用某種象形字來記數的。他的「數」是和具體的某種物質形態相聯繫的。其次是計算方法。在古巴比倫,人們在地上挖幾條小溝,溝里放些小石頭作為計算工具。而在古羅馬時代,人們在金屬板上開槽,溝里放圓球,用滾動圓球來計算。那麼同樣可以肯定,畢達哥拉斯也不可能在頭腦中進行純抽象的計算,對於他,計算必須與實物聯繫起來才可能進行。據美國數學家M·克萊因所著的《古今數學思想》所說,畢達哥拉斯常把數描繪成沙灘上的點子或小石子進行數的分類和計算。
那麼畢達哥拉斯的「數」究竟是什麼?他們認為萬物起源於數,而萬數歸一。這樣「萬物的本原是一,從一產生出二……從完滿的一與不定的二中產生出各種數目。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面,從面產生出體,從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形體。……」(21)可見「一」是關鍵,「一」是什麼?由以上的分析,畢達哥拉斯的「一」不是抽象的一,也不是抽象的幾何點,而是一個有大小有重量有體積的點狀物體。由這些點的排列得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等等。因為每種物體都是由一定數量的「一」構成,而宇宙也是物體,所以他認為宇宙,天體都是一個數目。很多著名學者都指出了這一點。英國科學史家梅森就指出:「他們認為數是由單位點或者質點所形成的幾何,物質和算數的實體。……在畢達哥拉斯派看來,數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有幾何形狀。他們就是在這個意義上把數理解為自然物體的形式和形象。」(22)
美國哲學家梯利也說:「(畢達哥拉斯)數一定是真正的實在,事物的實體和根基。」(23)事實上,近代對於古希臘哲學作為歷史研究的學者,大部分都傾向於肯定畢達哥拉斯的「數」是有物質基礎的。
有比較才有鑒別,為了進一步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數具有物質形態,我們再看亞里士多德是如何比較畢達哥拉斯的數和柏拉圖的數,也是很有意義的。亞里士多德指出:「(柏拉圖)認為數離開可感覺事物而獨立存在,……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事物即數。」(24)不難看出,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而我們不少歐哲史書中,卻將兩者誤認為一脈相承,看不到他們之間的差別。由於亞里士多德接近畢達哥拉斯的年代,他對畢達哥拉斯的數的認識理應引起我們重視。
對於畢達哥拉斯的萬物起源於數,萬數歸一的思想,人們會自然聯想到這個「一」不是別的,正是原子雛形。在當時人們由於無法從土、水、火、空氣等感官所能覺察的東西找到自然界統一的「始基」,便開始轉向在感官中所不能覺察的東西中尋找,在當時「原子」和「物質」的概念還沒有產生的情況下,「一」正是人們對自然界不斷細分下去的「理想實驗」產物,這個產物只具有單位的特點,而沒有感官所能覺察的東西的特定性質的規定性。這也是當時單位自然觀形成及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是原子論早期的思想萌芽,此後,就由「一」發展到阿那克薩哥拉的「種子」,再發展到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英國哲學家羅素明確指出:「他(畢達哥拉斯)把世界假想為原子的,把物體假想為是原子按不同形式排列起來而構成的分子所形成的。」(25)而美國的數學史家M·克萊因認為:「畢達哥拉斯心目中的『數』就如同我們心目中的原子一樣。」(26)
五
唯心主義的哲學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產生的,它是以人的思維能力的相當發展為前提的。這個發展在哲學上的標誌是:能夠自覺地區分精神和肉體,存在和思維。而在古希臘早期,人們還不能區別精神和肉體,也不知何謂思維,何謂存在。葉秀山先生指出:思維和存在,精神和肉體的區分是在阿那克薩哥拉那裡完成的。(27)只有完成了這個區分,才可能建立唯心主義哲學。
正如恩格斯所說,早期樸素唯物主義的本身就包含後來分裂的種子。但是這個種子不是直接的始基,而是運動的原因。古代許多哲學家從萬物有靈論的思想出發,割裂物質與運動的關係,把運動的動因看作是非物質的東西。開始這個動因(靈魂)還被設想為帶有某種特殊的物質形態,比如畢達哥拉斯就認為靈魂就是太陽的塵埃,而後則越來越精神化,到阿那克薩哥拉的「奴斯」,已帶有明顯的精神特徵,到柏拉圖那裡則變成了理念,是純粹的精神的東西,由此古代社會條件下的唯心主義學說誕生。但這已是畢達哥拉斯以後的事情了。
至於數學唯心主義的產生的先決條件則更加嚴格些。它的產生不但要依賴于思維的一般發展,而且要以數學的相當高度發展為條件。恩格斯說:「為了計數,不僅要有可以計數的對象,而且還要有一種在考察對象時撇開對象的其他一切特徵而僅僅顧到數目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長期的以經驗為根據的歷史發展的結果。」(28)前節我們已經證明了畢達哥拉斯還不具備「撇開對象的一切特徵而僅僅顧到數目」的能力,怎麼談得上是數學唯心主義呢?
列寧指出,數學唯心主義這種反動意向「是科學進步本身所產生的。」(29)那麼數學進步到什麼程度才有可能產生這種唯心主義的意向呢?只有當數學這棵大樹已經長到遠離它賴以產生的土壤的時候,即當數學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和現實世界相脫離,並且作為某種獨立的東西,作為世界必須適應的外來規律而與現實世界相對立」(30)。此時,在一些人的頭腦產生了幻覺,以為世界歸根結底只是些抽象的數字和符號。比如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微積分和非歐幾里得幾何的高度發展,使數學擁有特殊的思考對象,符號體系,邏輯系統,人們藉助數學,不但可以準確地解釋人們熟知的經驗,而且還能準確地預言人們未知的世界,才在一部分人的思想里產生了「物質消失了,只剩下方程式」的顛倒了的概念。而畢達哥拉斯時代連歐幾里得的邏輯公理體系還遠沒產生,更談不上完善的符號系統及邏輯規則,是不可能產生這種否定物質存在的數學唯心主義意向的。一定要說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唯心主義,不但不符合事實,也是給予他不應有的榮譽。
六
列寧說過:哲學唯心主義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現代自然科學的成就就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在現代自然科學中柏拉圖的理念,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在什麼地方呢?沒有了。因為它們不符合客觀實際,早被飛速前進的自然科學拋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畢達哥拉斯關於宇宙萬物中存在著可以用和諧的數學形式來描述自然規律的思想,卻在現代自然科學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唯一差別的是,這個思想在畢達哥拉斯那裡是「天才直覺的東西」,而在現代自然科學中卻是以嚴密科學的實驗為依據的研究成果,因而也就具有確定得多和明白得多的形式。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認為:「畢達哥拉斯的發現是推動人類知識發展的最強大的動力之一,誰要是注意到了數學法則的這種創造能力,誰就會不斷看到它在自然界和藝術中所起的作用。」(31)這裡的數學法則,就是數學規律,在畢達哥拉斯思想中,就是數的和諧,數的秩序。他認為宇宙是有「數的和諧關係」,是他,第一個人把「和諧」與「秩序」引進了哲學和科學領域。對於這一思想給予真正科學評價的不是別人,正是恩格斯。恩格斯說:「數服從於一定的規律,同樣宇宙也是如此。於是宇宙的規律第一次被說出來了。」(32)
這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是極其自然的。自然界是一個具有普遍聯繫的運動變化發展著的物質世界,在這個物質統一體中,包含著質與量的兩個方面規定性,人們往往通過把握量的關係來認識質。所以對量的關係認識與把握,對於人類精確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列寧說:畢達哥拉斯思想是「科學思想的萌芽與宗教神話之類幻想的一種聯繫。」(33)但是它的主流本質是科學思想的萌芽,這是我們應當認真研究的。我們應該剝去它的宗教幻想外衣,將科學的萌芽呈獻在人們面前。
注釋:
①(21)北大哲學系編《西方哲學原著選讀》上卷,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16,20頁
②(33)列寧《哲學筆記》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55,253頁
③(28)(30)恩格斯《反杜林論》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35,35,35~36頁
④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頁
⑤⑨⑩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古典哲學的終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15,15頁
⑥⑦(18)北大哲學系編《古希臘羅馬哲學》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6,15,27頁
⑧汪子嵩《古希臘哲學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外國哲學》第一輯55頁
(11)(27)葉秀山《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4,239頁
(12)(29)列寧《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98,308頁
(13)(17)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4,212頁
(14)(15)(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35,29頁
(19)(20)(3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4,165,166頁
(22)S·F·梅森《自然科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9頁
(23)美·梯利著《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29頁
(24)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吳壽彭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7頁
(25)羅素著《西方哲學史》上卷第62頁
(26)M·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張理京、張錦炎譯第34頁
(31)海森堡《嚴密自然科學基礎近年來的變化》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56頁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推薦閱讀:
※神經綜述:輕型卒中的研究進展
※正常步態研究新進展--王強教授專訪
※西方心理學對禪定的功效研究(上)
※礦山事故責任人承擔刑事責任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