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補中益氣湯的臨床應用談中醫的「證」

虛中有實,

不宜補中益氣湯

某40歲男性患者,就診前1個月因外感未能及時治療,一直發熱不退(體溫37.8℃-39.0℃),經西藥抗感染治療無效,亦未能查明原因,遂轉中醫診治。時形體消瘦,發熱,畏寒喜蓋被,咳嗽,咳痰清稀,清涕整日不斷,倦怠嗜卧,四肢睏倦,動則氣喘難續,納差,小便短少不黃,大便少,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脈虛大而數。

一診辨證為「氣虛發熱」,予補中益氣湯加減,服方5劑無效。

有患者朋友與我熟,請我為之處方。

二診我也認為系氣虛發熱兼有痰濁伏肺,改用六君子湯加桑白皮、麥冬等,患者3劑而熱除。

現在我們來看看,一診時,患者的證提示為「中氣虧虛」引起的發熱,但為什麼補中益氣湯無效?這裡我們就要明白,補中益氣湯系一個用於純虛證的甘溫除熱的方劑,該方升清氣之力有餘,而降濁的力量不足。而該患者痰飲內阻兼高熱咳嗽,屬於「上實中虛」、「虛中挾實」,因此,用補中益氣湯不能很好地起到「升清降濁」的功效,這裡的濁指的是「痰濁」。

對於氣虛發熱,鄧鐵濤老先生說過:「對於虛實挾雜之證,除了可採用補中益氣湯作為基本方之外,還應根據中氣虛弱之輕重,累及臟腑之多寡,兼挾證之有無等等辨證加減,靈活運用……甘溫除大熱,其用方不可拘泥於補中益氣湯。」

二診時,改用六君子湯(人蔘、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加減,方中四君子(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甘溫補其中,陳皮、半夏降濁而化痰,用麥冬、桑白皮甘寒瀉其火。正合補中益氣湯「惟當辛甘溫之劑補其中升其陽,甘寒以瀉其火則愈矣」之旨,而又無補中益氣湯降濁不力的弊端。


推薦閱讀:

中醫奇證新編(32)
周易與中醫
【中醫視頻】《養生教程》全集
妙趣橫生的中醫心理療法
中醫推拿書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