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用中草藥(續四)

人蔘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單一。掌狀複葉輪生莖端,一年生為1片三出複葉。二年生有1片五齣複葉,以後每年遞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齣複葉;葉柄長。傘形花序頂生,花小,淡黃綠色。果扁球形,熟時鮮紅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於深山陰濕林下。主產吉林、遼寧、黑龍江。多栽培。 【採制】 栽種5~6年後,於秋季採挖(園參),洗凈晒乾,稱生曬參;鮮根以針扎孔,用糖水浸後晒乾,稱糖參;鮮根蒸透後烘乾或晒乾,稱紅參。野生人蔘根經晒乾,稱生曬山參。 【性味】 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功能主治】 大補氣元,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津傷口水渴。用量3~9g

山茱萸

【別名】 山萸肉、葯棗、棗皮。 【來源】 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 【植物形態】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0cm,寬2.5-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貼毛,下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間有黃褐色毛叢;有葉柄。花先葉開放,傘形花序生於小枝頂端;總苞片4,黃綠色;花瓣4,黃色;雄蕊4;花盤環狀,肉質;子房下位,2室。核果橢圓形,熟時深紅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於陰濕溝畔、溪旁或向陽山坡灌叢中;有栽培。 主產浙江,河南、安微、陝西、山東、四川、山西有分布。 【採制】 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乾燥。有時酒制用。 【性味】 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用量6-12g

四葉參

【別名】 山海螺、奶參、羊乳、輪葉党參。 【植物形態】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株有乳汁,具特異臭氣。莖無毛,有多數短分枝。主莖上的葉互生,細小,短枝上的葉4片簇生,橢圓形或菱狀卵形,葉緣有剛毛,背麵灰綠色;近無柄。花單生,偶成對生於側枝端;花萼貼生至子房中部,先端5裂,花冠鍾狀,5淺裂,黃綠色,內有紫色斑點。蒴果下部半球狀,上部有喙,有宿萼。種子有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於山野溝窪潮濕地帶或林緣、灌木林下。主產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貴州、陝西。 【採制】 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縱切晒乾;或蒸後切片晒乾。 【性狀】 根紡錘形或圓錐形,多縱剖成兩半或塊片。表面灰黃色,有較密的環狀隆起的皺紋,根頭小,有數個莖基或芽痕;縱剖兩半的邊緣向內捲曲而呈海螺狀,剖面黃白色。質輕,折斷面類白色。 【性味】 性溫,味甘。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 補血通乳,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用於病後體虛、乳汁不足、癰腫瘡毒、乳腺炎。用量15~60g。

鴨跖草

【別名】 竹葉菜、竹節菜、三角草、鴨仔草。 【來源】 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莖基部匍匐,上部直立,微被毛,下部光滑,節稍膨大,其上生根。單葉互生,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9cm,寬1.5—2cm,基部下延成膜質 鞘,抱莖,有緣毛;無柄或幾無柄。聚傘花序有花1—4朵;總苞心狀卵形;長1.2—2cm,邊緣對合摺疊,基部不相連,有柄;萼片3,膜質;花瓣3,深藍色,有長爪;雄蕊6,3枚能育;子房卵形,2室。蒴果橢圓形。花期5—9月,果期6—11月。 生於路旁、田邊、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緣陰濕處。主產我國東南地區。 【採制】 夏、秋季採收,晒乾。 【性味】 性寒,味甘、淡。《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腎、大小腸諸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風熱感冒、高熱不退、咽喉腫痛、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痛腫療瘡。用量30-60g。

野菊花

別名:野黃菊花、苦薏 、山菊花、甘菊花。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1m。莖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cm,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有毛,下面較密;葉柄下有明顯的假託葉。頭狀花序直徑2~2.5cm,排成聚傘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邊緣膜質,外層橢圓形;花小,黃色,邊緣舌狀,先端3淺裂,雌性;中央為管狀花,先端5裂,兩性。花期9~11月,果期10~11月。生於路旁、山坡、原野。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採制:秋、冬季花初開放時採摘,晒乾或蒸後晒乾。性狀: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歸肺、肝經。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於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魚腥草

【別名】狗貼耳。 【產地】生於溝邊、溪旁或林下濕潤地。廣佈於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均產。【特性】蕺菜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長4~10厘米,寬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5~7條;葉柄長1~3.5厘米,無毛;托葉膜質長1~2.5厘米,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總苞片4片,生於總花梗之頂,白色,花瓣狀,長1~2厘米;雄蕊3枚,花絲長,下部與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蒴果近球形,直徑2~3毫米,頂端開裂。 【採收加工】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採收。拔取全草,除去雜質,晒乾。 【藥材性狀】本品全長15~40餘厘米。莖扁圓柱形,稍扭曲,直徑約0.2~0.3厘米,紅棕色,有直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鬚根;質脆,易折斷,斷面黃棕色,葉互生,葉片常皺卷。展開後心形,長3~7厘米或過之,寬3~6厘米或過之,全緣,上面暗黃綠色至暗紅棕色,密生腺點,下麵灰綠色或灰棕色,質脆易碎;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微澀。以葉多、色灰綠、有花穗、魚腥氣濃者為佳。 【性味功用】辛,微寒。歸肺經。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用於肺膿腫,痰熱咳嗽,腎炎水腫,白帶,尿路感染,癰癤。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搗攔敷或煎湯熏洗患處。【藥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2.利尿作用,使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腎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於尿路感染的頻尿澀痛。3.增強免疫系統作用,提高慢性氣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4.抗腫瘤作用,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一般用量與用法]三錢至一兩,煎服。因本品含有揮髮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適量。

馬勃

【處方名】:馬勃、馬卜、輕馬勃、馬勃絨【功 效】:清熱。【主 治】: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性味歸經】:辛,平。歸肺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調敷、或作吹葯。【用藥忌宜】:《 飲片新參》:「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靈芝

【別 名】:三秀(《楚辭》)、芮、芝(《爾雅》)。原植物紫芝(《本經》)又名:木芝(《本經》)【處方名】:靈芝、靈芝草、菌靈芝【來 源】:為菌類植物葯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功 效】:益精、補腎、祛風。【主 治】:治虛勞,咳嗽,氣喘,失眠,消化不良。【性味歸經】:甘,平。入腎、肝、心、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5~1錢;或浸酒服

桑白皮

【別 名】:桑根白皮(《本經》)、桑根皮、桑皮(孟詵)、白桑皮(《山西中藥志》)【處方名】:桑皮、雙皮、桑白皮、雙白皮、炙桑皮等【功 效】: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主 治】: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性味歸經】:甘,寒。《雷公炮製藥性解》: "入脾、肺二經。"《藥品化義》: "人肺、大腸二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汁塗或煎水洗。【用藥忌宜】:肺虛無火力、便多及風寒咳嗽忌服。①名本草經集注》:"續斷、桂心、麻干為之使。 "②《本草經疏》:"肺虛無火,因寒襲之而發咳嗽者勿服。"③《得配本草》:"肺虛,小便利者蒙用

五味子

【別名】 山花椒、烏梅子、軟棗子。 【來源】 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果實。 【植物形態】 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群橢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於半陰濕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 【採制】 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晒乾或蒸後晒乾,除去果梗及雜質。 【性狀】 果實呈不規則球形,粘韌,直徑5-8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油潤,有網狀皺紋。種子1-2粒,腎形,長4-5mm,寬3-4mm,表面棕黃色,有光澤。果肉味酸;種子味微咸而辛。 【性味】 性溫、味酸、甘。歸肺、心、腎經 。【功能主治】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咳喘、遺精、久瀉、自汗、盜汗、心悸失眠。用量1.5-6g。
推薦閱讀:

養兔五種草藥要常備
實說中草藥治療癌症(3)
【百草藥園】天花粉(276)
每日一學草藥44:骨碎補
大農行家 | 劉虎岐:想種中草藥賺錢,先得懂它們!

TAG:中草藥 | 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