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唱歌的朋友們須知(二)
氣息、共鳴、吐字,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礎,但,需要強調的是,不要把發聲基本功,當做一種機械練習。否則,將會給日後的歌唱,造成一個聲音概念和狀態的錯覺。
聲樂練習,最終的目的,是現成整體的感覺。你可以了解,所有優秀歌手演唱的狀態,一定是整體的協調,決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調整,雖然,他們也曾經進行很長時間的技術訓練,但,最終的演唱方法,就是朦朧的一個狀態,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運動,也好像是一個情緒狀態。
聲樂的最終狀態,就是一個整體的情緒調整。
實際的訓練效果,也是這樣。應,寓有形,於無形之中,用整體感覺,帶動演唱表達。
第一,是聲音狀態調整。包括氣息、支點、共鳴等,前面已經詳細講解過,不再贅述。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準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裡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宋祖英唱「聽海」,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
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三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三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準確的嗎?你見過一個八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準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然後是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
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裡,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麼,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有時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
港台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
當我們翻唱他們的這些歌曲時,我,沒有明確的主張,為了模仿,不糾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風格或比賽,那就要改正了。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粵語歌一樣,自認為標準,現在才知道有差距。粵語中,也有類似與國語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區別,不認真學是學不好的。(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要想學好唱歌,自己先天音色的重要性占幾分?
※從小唱歌五音不全,如何提高唱歌水平?
※一邊唱歌一邊指導的[整理師](半虛構故事)
※在學校唱哪些rap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