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打不罵會養出熊孩子嗎?

不打不罵會養出熊孩子嗎? 2013-10-25 14:55:25 作者:三川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想有什麼是你不願意別人對你做的,那就不要對你的孩子做;我們已經忘記了純真有多可愛和可貴了,在這一點上,正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所說,「兒童是成人之父「。

不說一句重話,不動一個指頭會不會成為培養跋扈、嬌寵無理的「熊孩子」?

如微博的@ 招福的花園就說:「我以自己曾經當小孩子和成年後養孩子的經驗證明,這樣只能養出渣渣熊孩子」。

一位叫秀秀的媽媽說得很溫和:「閱讀完今天的分享後,我卻疑惑了,在孩子不知道善惡,不知道對錯的時候,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不應該去指引嗎?」

一位叫殤的朋友說「我覺得這篇有點假。孩子做錯事也不高聲?那怎麼教育?大人那麼完美從不爭執或者有脾氣?」

一位媽媽提出了具體的問題:

「我家孩子一直是這麼教育的,誰都說我家孩子乖,可是她一歲六個月了,終於忍不住凶她!她一定要喝酒,不給就嚎啕大哭,一定要站在沙發背上,一眼看不見就摔個狗吃屎,還沒記性,你一轉身她就上去,怎麼辦?繼續寵著?」

我相信愛和恨都是會傳遞和增值

小象的兩條魚說:「我真的太贊同了,寶寶一歲一個月,我和老公認為孩子在愛的環境下對成長很關鍵,她看到的永遠是我們的微笑。前幾日老公上班前我們例行吻別,親了寶寶好幾下,突然寶寶手摸著我的臉使勁往前推,愣了下我突然明白,她要讓我倆親親,我們親了下,她笑了,我哭了。孩子真的要用愛呵護,調皮孩子不是一天煉成。」

9M告訴我「我所認識的快樂機智禮貌的寶寶都是在不打不罵的環境下成長的,我也一直在努力向他們的媽媽看齊,希望我的寶貝也能像他們一樣幸運,……到現在我依舊記得小時候被媽媽打罵的情景,以至於後來所有的事情我都不願意和父母分享,叛逆一詞深刻地在我深深體現出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走的是和我一樣的路,我所承受的就到我為止!」

我剛剛還回想了一番我從幼兒園到大學印象深刻的同學。發現和善的家長多培養出和善的孩子,熊孩子的父母反而採取打罵的方式多。記得小學有個男同學,非常桀驁不馴,他父親怕他惹禍,每日喝斥打罵,甚至用鐵鏈子將他拴起來。

後來這個男孩二年級就輟學了。我一直在想,這位父親難道就不會反思一次,既然打罵還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不試試另外的方法?

寵愛孩子,不是放任,不意味著孩子做錯了事情,還衝上去叫聲好,甚至還獎勵個冰激凌;不打不罵不也不意味著不作為。

那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父母不會選擇用棍棒痛罵的方式,來讓孩子記住是非;意味著父母願意去尋找一個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而這樣的方式,不但讓孩子能夠記住是非,還懂得分辨是非。

就像@ 南京孔亮視覺兒童攝影所說:「真正的愛孩子不會慣壞孩子,其實慣孩子比愛孩子累得多。」

對於原則性的事情,家長要有足夠的智慧和定力——一致地、和藹的、無比堅定地告訴孩子「不」——無論孩子如何撒潑打滾,父母都和藹地告訴她「這是不可商量的、原則性的」——可能,第一、二次場面會比較僵,孩子會鬧情緒。但是,孩子會很快從中學習到哪些是可以有商量餘地的,而哪些則是完全不可以的。

那麼真正的愛是什麼?

做過 8 年專業翻譯的穆宏看了很多育兒的書籍,了解了各種工具和方法,她認為:所有的工具要包含一個核心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孩子,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存在,他理應得到做為一個人的尊重。凡是有利於他成長為一個人格完善的人的行為和感情,就是真愛,反之,都不是真愛。把孩子當人來養,他回報你人的行為;把孩子當蒙昧的小獸來養,他回報你小獸的行為。

我很願意給孩子自由,跟孩子說:凡是不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你高興都可以做;如果損壞別人,你就不可以!也就是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候她在看畫展時跑來跑去,我就會跟她說:「丸子,你影響到別人了」,她通常會安靜下來,源於她對規則的認可。正如一位叫DaisyQian 的讀者說:「規則的意義就是維護雙方的感受」

另外,我認為對於孩子,完全可以做到不打不罵。而每個家庭不同,每位家長要具有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第一,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差別。就像@ 小魚魚長肉肉所說 : 「雖然我現在還是推崇親密育兒,但是,愛不愛哭,脾氣好不好,有沒有安全感什麼的,真的不是光靠親密育兒就行的,跟小孩子自己天生的性情很有關係。」

第二、家庭與家庭有差別。兒童劇製作人郝燕也留言道:「不是寶寶的差別,是大人的差別。不同家庭承擔的壓力不一樣。我承認打過也罵過孩子。每個人有不同功課,都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努力一點點。」

金豆兒媽媽說:「懷孕的時候看了林怡的書,裡面講到一些兒童心理學(微博)的知識,看著書反省自身一些問題的來源,看到流淚不止。通常我們只感到痛苦卻不知痛苦的源頭,一旦知道了反倒能控制那些負面的情緒了。說:「懷孕的時候看了林怡的書,裡面講到一些兒童心理學的知識,看著書反省自身一些問題的來源,看到流淚不止。通常我們只感到痛苦卻不知痛苦的源頭,一旦知道了反倒能控制那些負面的情緒了。

我不希望女兒經歷這些,她出生以來我因為控制不住也發過幾次脾氣,但每次事後心裡都萬分懊惱。好在現在能做到及時控制住自己了。她每天睡醒的時候我還很困,想多眯幾分鐘,她就自己在床上玩,等我徹底醒來了,她就爬過來沖我笑。繼續修鍊吧。」

鏡子則講述了自己的親身體驗:

「從萱萱還沒出生,我們就在探討關於是否該打孩子的問題。我和孩兒爸爸認為小小懲戒是可以的,奶奶因為隔代親的關係,堅決不讓動孩子。

萱萱出生以後,頭上有兩個轉,老人們都說她長大脾氣會很大,更大的因素是我和孩兒爸爸脾氣都不好。所以姥姥很贊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兩位老人就此有了小小的爭論。

有天哥哥來家裡,他小孩已經六歲了,他就此事做了如下評論: 「豆豆(哥哥的小孩)小時候犯錯我也打她,因為她實在很淘。可是打完以後的效果並不好,過段時間她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然後再打,結果就形成惡性循環,一次要比一次打的凶,打得皮實了,都不怕了。她出去玩看到類似我打她的小竹子,還會撿回家,說是給爸爸打豆豆用的。

後來豆豆再無緣無故哭鬧的時候,我就問她,你是要哭還是要講道理?豆豆說要哭。我就讓她到自己的房間去哭。她一個人在房裡哭得覺得無趣了,就出來找我說要講道理。現在她雖然只有六歲,可是不會無緣無故哭鬧,很明白的一個小人兒而且相當獨立。

雖然我脾氣很急,還有點暴躁,但是看著懷裡的小人兒,心都醉了。別說打,就是語氣重點都不捨得。不論萱萱以後是不是也是個辣妹子,我都不會動她一根手指頭的。」

道理很多父母其實都知道,但具體做起來,其實真的是各有各的難處,聽聽siyu 的情況:

「我家裡四個大人帶一個小孩,除了我之外的三個人都是奉行用打罵來對待孩子所謂不好的行為。大聲凶打手打腳打屁股,又好用又簡單。

我說服不了他們。只有他們來責怪我縱孩子。之前經常和老公說起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尿到床上,老公的回答始終只有那句: 「你不會打他啊!」到後面我都不怎麼願意和老公說孩子的行為了,反正想也想得到是那句回答「你不會打他啊!」。我很崩潰。

還有經常聽到孩子奶奶惡言惡語,聽得心裡很難受。比如孩子不聽飯,她就非常仇恨的咬牙切齒的說: 「我要砸死你!不吃啊!我砸死你!」還有打死你什麼的,差不多每天都聽到。

現在孩子還不到2 周歲,奶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和他搶東西。他拿了不想給他拿的東西就是用搶走。有時我只是想和孩子商量著拿走,奶奶發現我沒有馬上拿掉,就凶我 : 「你怕他哭啊!」。現在已經明顯感覺到孩子很不好商量了。唉!很苦惱!」

我想,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煩惱。但做好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比多少條教育方法都管用——在每個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自己的家庭,就是全世界最溫暖的港灣——所以,爸爸媽媽都應該把這個角色做好!同時,你也要認為自己的女兒是天下最好的女兒!而你的其他家庭成員,也是全天下最好的!

我們「寵愛」孩子,可不是「溺愛」孩子——每個父母,除了要有「愛的內心」之外,還需要有「愛的智慧」和「愛的方法「——否則,就像很多老人家,也是真的愛孩子,但結果往往「害了孩子」還不自知——每個父母,都要自信、理性、智慧,不偏激和極端地去與孩子相處,讓孩子相信「家庭是孩子最好的依靠」,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備註:本文插圖來自廣州美院的女插畫師兒粒粒,她擅長用油畫描繪女孩的形象,作品非常純潔和細膩。

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推薦閱讀:

成就感-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小秘密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二胎媽媽剖白
別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這3點家長一定要注意
Dr.魏開年大課:0~6歲大腦可塑性那麼強,你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TAG:孩子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