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好脾氣壞脾氣

好脾氣壞脾氣 (2015-06-07 16:01:42)

轉載

標籤: 情感 好脾氣 壞脾氣

脾氣,有好有壞,有大有小,有隱有顯。

有人似乎天生一副好脾氣,情緒表現得穩定、恆常,沒有大的起落;脾氣轉換有跡可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也不會喜怒無常。

——脾氣有先天的成分,但老實說,後天的修養很重要。通過修養獲得的好脾氣,是一種覺悟,基於對生活和緣分的珍惜,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寬容;因為心胸開闊,與世無爭,從大處著眼,習慣於「大事」化小,心不懷芥蒂,對小節不以為意。通過修養和覺悟獲得的脾氣,才是真正的好脾氣。

有些人的好脾氣,更接近於生存策略。當一個人性格軟弱、地位低下時,其無力與周圍和生活抗爭,且不必要的抗爭,只會引來他人的嫌惡和反擊,造成自身利益的流失,處境只會更加艱難,所以,不得不展示自己的笑臉,以迎合周圍的人,換取生存上的保障和穩定。這是一種被動的、策略性的好脾氣,不是真正的好脾氣。

至於壞脾氣,在生活中比較常見——

有些人的壞脾氣,是地位優越感所造成的,因為有錢或者有權,無後顧之憂,也無求於人,所以有恃無恐,敢於發脾氣。

有些人的壞脾氣,屬於自我防禦。這樣的人內心敏感而脆弱,容易受傷,習慣性地裝出強大的樣子,對任何冒犯行為都會作出及時而過激的反應,以恐嚇他人,保護自己。

有些人的壞脾氣,也是基於策略。要麼是讓周圍的人對自己產生畏懼感,以鞏固或展示自身的地位和威信;要麼展現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陽剛和威猛之氣。

還有一種喜怒無常的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能讓他高興,也不知道什麼事情能惹火他。他的情緒大起大落,經常原因不明,說變就變,說翻臉就翻臉。這是一些沒有原則,心智也不健全的人。

說到脾氣的隱性和顯性,我想表達的是,有些人的好脾氣是顯性的,即表面的;而壞脾氣卻是隱性的,是裡面的。這樣的人,表面上是一副好脾氣的模樣,內心的脾氣卻惡劣無比。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笑裡藏刀」「口蜜腹劍」,就是這種脾氣的人——

劉昫《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李義府、李林甫都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更是擔任宰相時間長達19年,這樣兩個表面和氣、內心陰毒的小人把持朝政,唐朝距離沒落也就為期不遠了。

這種人,看著笑嘻嘻,樂呵呵,一團和氣,當面對人笑,心裡、背地裡卻恨人恨得要死,對他人的小小過節「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恨之入骨,睚眥必報。與此對應,有些人表面是壞脾氣,內心卻是好脾氣,俗稱「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來,壞脾氣有三個主要特徵:

應激性——對外界敏感,內心脆弱,其他人的不恭敬行為,立刻就會引起其情緒的起伏動蕩和不良反應,導致不滿和憤怒,並有所報復。比如李義府「微忤意者,輒加傾陷」,就是這一類。

過度性——喜歡把他人小小的疏漏、紕漏、不敬等等加以引申,上綱上線,激發起很大的不滿和過度的情緒反應。典型如唐朝的盧杞,僅僅因為婦人笑,就懷恨在心,要殺人全家。

盧杞者,唐中丞盧奕子也。杞貌丑,色如藍,陰謀奸狠,多口辨。上悅之。郭子儀見賓客,姬妾不離側。杞往謁,子儀悉屏去,或問故,子儀曰:「杞貌丑而心險,婦人見之必笑。他日得志,吾族無類矣。」

持續性——壞脾氣的人,難以釋懷,壞情緒持續時間很長,容易發酵,也傷害身體。比如孫秀,僅僅因為潘岳從前對自己不禮貌,就耿耿於懷;孫秀得勢之後,尋隙誅殺潘岳。

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後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

在現實生活中,壞脾氣容易被合理化、意義化、價值化,受到自身和他人的鼓勵、慫恿和攛掇,比如,因為一點小事而衝動,卻被贊為有個性、有性情、有脾氣、有男人味;而好脾氣經常被視為軟弱、優柔,不夠強勢,所謂「三拳打不出一個響屁」,揶揄的就是那種「沒用、無能」的沒脾氣男人,這種男人當然也沒有男人味。

——在這種鼓勵和攛掇下,人們經常以壞脾氣為榮,以好脾氣為恥,導致整個社會充滿暴戾之氣,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打出手、大動干戈者不在少數。

實際上,做小事者往往脾氣大而壞,做大事者脾氣好而小,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最著名的例子是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按照當下男子漢的標準,像韓信這種人,可以稱得上是標準沒用之人了,因為太能忍了,連「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實在是太沒脾氣,哪裡還像一個男人?殊不知,這種好脾氣是基於形勢判斷。對於志向遠大的韓信來說,對於屠戶的赤裸裸的公開威逼和挑釁,已經無法逃避,如果逞一時之能,殺了屠戶,必定給自己帶來麻煩;韓信為了大的志向,而甘受胯下之辱,表面是沒脾氣,骨子裡卻是大智慧。

漢朝的張良,按照太史公的說法: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張良是個好脾氣的人,貌似荷爾蒙分泌很不旺盛,非但沒有一點男人的「魁梧奇偉」, 相反「狀貌如婦人好女」,脾氣溫柔得很。這樣一個人,卻累出奇謀殺招,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這種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高度理性化,城府、計謀極深,情緒已經被壓抑到最低限度;像項羽這種扛鼎之士,荷爾蒙雖然爆棚,卻實在是不是「好脾氣」張良的對手。蘇軾在《留侯論》盛讚張良——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那些動輒發怒,也容易被激怒的人,看著很man,很有脾氣,實際上要麼小肚雞腸、心胸狹窄,要麼缺乏內省、修正、改善自身的能力,要麼只注重眼前得失,缺乏大志向;往往過度情緒化,理智孱弱,經常置自己於不測之中。

比如,典型的「路怒症」患者,為爭一時之短長,不惜採取撞車、碾壓等極端手段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後悔終生。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之所以能「二桃殺三士」,利用的就是有勇無謀之人「情緒化、易激怒」的特點。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不可謂不男人,個個都是勇士,僅僅為了一個桃子的長短和面子,就先後自殺了。如果三位勇士當中有一位大度一點,遜讓一點,晏子的計謀就會落空。

——我在鄉下,經常看到鄉下人為一草一木、一毛兩毛錢而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脾氣不可謂不大,但經常得不償失,不是結下讎隙、梁子,就是賠償數倍於爭奪之物的金錢,甚至把自己弄進班房。

分享:

1

已喜歡

0

贈金筆 閱讀(17) 評論 (1) 收藏(2) 轉載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創作物 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好脾氣壞脾氣 (2015-06-07 16:01:42)

轉載

標籤: 情感 好脾氣 壞脾氣

脾氣,有好有壞,有大有小,有隱有顯。

有人似乎天生一副好脾氣,情緒表現得穩定、恆常,沒有大的起落;脾氣轉換有跡可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也不會喜怒無常。

——脾氣有先天的成分,但老實說,後天的修養很重要。通過修養獲得的好脾氣,是一種覺悟,基於對生活和緣分的珍惜,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寬容;因為心胸開闊,與世無爭,從大處著眼,習慣於「大事」化小,心不懷芥蒂,對小節不以為意。通過修養和覺悟獲得的脾氣,才是真正的好脾氣。

有些人的好脾氣,更接近於生存策略。當一個人性格軟弱、地位低下時,其無力與周圍和生活抗爭,且不必要的抗爭,只會引來他人的嫌惡和反擊,造成自身利益的流失,處境只會更加艱難,所以,不得不展示自己的笑臉,以迎合周圍的人,換取生存上的保障和穩定。這是一種被動的、策略性的好脾氣,不是真正的好脾氣。

至於壞脾氣,在生活中比較常見——

有些人的壞脾氣,是地位優越感所造成的,因為有錢或者有權,無後顧之憂,也無求於人,所以有恃無恐,敢於發脾氣。

有些人的壞脾氣,屬於自我防禦。這樣的人內心敏感而脆弱,容易受傷,習慣性地裝出強大的樣子,對任何冒犯行為都會作出及時而過激的反應,以恐嚇他人,保護自己。

有些人的壞脾氣,也是基於策略。要麼是讓周圍的人對自己產生畏懼感,以鞏固或展示自身的地位和威信;要麼展現自己作為一個男人的陽剛和威猛之氣。

還有一種喜怒無常的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能讓他高興,也不知道什麼事情能惹火他。他的情緒大起大落,經常原因不明,說變就變,說翻臉就翻臉。這是一些沒有原則,心智也不健全的人。

說到脾氣的隱性和顯性,我想表達的是,有些人的好脾氣是顯性的,即表面的;而壞脾氣卻是隱性的,是裡面的。這樣的人,表面上是一副好脾氣的模樣,內心的脾氣卻惡劣無比。比如,我們所熟悉的「笑裡藏刀」「口蜜腹劍」,就是這種脾氣的人——

劉昫《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李義府、李林甫都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更是擔任宰相時間長達19年,這樣兩個表面和氣、內心陰毒的小人把持朝政,唐朝距離沒落也就為期不遠了。

這種人,看著笑嘻嘻,樂呵呵,一團和氣,當面對人笑,心裡、背地裡卻恨人恨得要死,對他人的小小過節「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恨之入骨,睚眥必報。與此對應,有些人表面是壞脾氣,內心卻是好脾氣,俗稱「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來,壞脾氣有三個主要特徵:

應激性——對外界敏感,內心脆弱,其他人的不恭敬行為,立刻就會引起其情緒的起伏動蕩和不良反應,導致不滿和憤怒,並有所報復。比如李義府「微忤意者,輒加傾陷」,就是這一類。

過度性——喜歡把他人小小的疏漏、紕漏、不敬等等加以引申,上綱上線,激發起很大的不滿和過度的情緒反應。典型如唐朝的盧杞,僅僅因為婦人笑,就懷恨在心,要殺人全家。

盧杞者,唐中丞盧奕子也。杞貌丑,色如藍,陰謀奸狠,多口辨。上悅之。郭子儀見賓客,姬妾不離側。杞往謁,子儀悉屏去,或問故,子儀曰:「杞貌丑而心險,婦人見之必笑。他日得志,吾族無類矣。」

持續性——壞脾氣的人,難以釋懷,壞情緒持續時間很長,容易發酵,也傷害身體。比如孫秀,僅僅因為潘岳從前對自己不禮貌,就耿耿於懷;孫秀得勢之後,尋隙誅殺潘岳。

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後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

在現實生活中,壞脾氣容易被合理化、意義化、價值化,受到自身和他人的鼓勵、慫恿和攛掇,比如,因為一點小事而衝動,卻被贊為有個性、有性情、有脾氣、有男人味;而好脾氣經常被視為軟弱、優柔,不夠強勢,所謂「三拳打不出一個響屁」,揶揄的就是那種「沒用、無能」的沒脾氣男人,這種男人當然也沒有男人味。

——在這種鼓勵和攛掇下,人們經常以壞脾氣為榮,以好脾氣為恥,導致整個社會充滿暴戾之氣,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打出手、大動干戈者不在少數。

實際上,做小事者往往脾氣大而壞,做大事者脾氣好而小,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最著名的例子是韓信——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按照當下男子漢的標準,像韓信這種人,可以稱得上是標準沒用之人了,因為太能忍了,連「胯下之辱」都能忍受,實在是太沒脾氣,哪裡還像一個男人?殊不知,這種好脾氣是基於形勢判斷。對於志向遠大的韓信來說,對於屠戶的赤裸裸的公開威逼和挑釁,已經無法逃避,如果逞一時之能,殺了屠戶,必定給自己帶來麻煩;韓信為了大的志向,而甘受胯下之辱,表面是沒脾氣,骨子裡卻是大智慧。

漢朝的張良,按照太史公的說法: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張良是個好脾氣的人,貌似荷爾蒙分泌很不旺盛,非但沒有一點男人的「魁梧奇偉」, 相反「狀貌如婦人好女」,脾氣溫柔得很。這樣一個人,卻累出奇謀殺招,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這種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高度理性化,城府、計謀極深,情緒已經被壓抑到最低限度;像項羽這種扛鼎之士,荷爾蒙雖然爆棚,卻實在是不是「好脾氣」張良的對手。蘇軾在《留侯論》盛讚張良——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那些動輒發怒,也容易被激怒的人,看著很man,很有脾氣,實際上要麼小肚雞腸、心胸狹窄,要麼缺乏內省、修正、改善自身的能力,要麼只注重眼前得失,缺乏大志向;往往過度情緒化,理智孱弱,經常置自己於不測之中。

比如,典型的「路怒症」患者,為爭一時之短長,不惜採取撞車、碾壓等極端手段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後悔終生。

春秋時,齊國的晏子之所以能「二桃殺三士」,利用的就是有勇無謀之人「情緒化、易激怒」的特點。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不可謂不男人,個個都是勇士,僅僅為了一個桃子的長短和面子,就先後自殺了。如果三位勇士當中有一位大度一點,遜讓一點,晏子的計謀就會落空。

——我在鄉下,經常看到鄉下人為一草一木、一毛兩毛錢而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脾氣不可謂不大,但經常得不償失,不是結下讎隙、梁子,就是賠償數倍於爭奪之物的金錢,甚至把自己弄進班房。

分享:

1

已喜歡

0

贈金筆 閱讀(17) 評論 (1) 收藏(2) 轉載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前一篇:創作物 評論 重要提示:警惕虛假中獎
推薦閱讀:

腸道可影響情緒「壞脾氣」稱「壞胃氣」更準確
別把自己變成周末早晨自己討厭的人
壞脾氣的女人不能娶
哪個星女最能收拾壞脾氣男友和老公
會被男友寵壞脾氣的3大星座女,果然是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TAG:脾氣 | 壞脾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