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墓
成吉思汗簡介 成吉思汗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一蒙古諸部後於1206年被推為大汗,且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聖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謚法天啟運,廟號太祖。從此之後,成吉思汗的謚號變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成吉思汗之死的推測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出生在一個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富貴家庭。經過多年的征戰,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征討西夏時死於軍中,當時只有66歲。 據《蒙古秘史》記載,在出征西夏前一年,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已經不是很好,就出現了一些狀況。在一次打獵的時候,從馬背上摔下受傷,並發起高燒。當時進攻西夏的計劃已定,但是由於吉思汗因身體不適,就考慮退兵。出人意料的是在雙方使臣交涉過程中,西夏將領阿沙敢不出言不遜,使得成吉思汗大怒,於鐵木真抱病出征。最終雖然滅亡了西夏,可惜的是成吉思汗也死在軍營里。因此有學者據此認為,成吉思汗是病重致死。 除此之外,曾經於13世紀40年代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傳世的著作中卻說成吉思汗是被雷電擊中身亡。而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的記載中稱,成吉思汗是在攻城時中箭而死。不過這些都很平常,其中最離奇的一個說法是於清朝成書的《蒙古源流》,該書說是成吉思汗俘虜了美麗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這位王妃在侍寢時刺傷成吉思汗,然後投黃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而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於《蒙古秘史》上的記載。 成吉思汗陵墓簡介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內的巴音昌呼格草原,是歷史偉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象徵。它以迷人的草原環境,神秘的人文景觀彰顯著草原帝王陵的雄姿。成吉思汗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祭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陵墓宮殿布局 陵園佔地面積約5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是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與之相連的廊房構成,建築雄偉,典型的帶有蒙古民族風味的建築。它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6個部分。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 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中間正殿高達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房檐則為藍色琉璃瓦;東西兩殿為不等邊八角形單檐蒙古包式穹廬頂,亦覆以黃色琉璃瓦,高23米,整個陵園的造型,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極顯蒙古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後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國」疆圖,標示著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統率大軍南進中原,西進中亞和歐洲的顯赫戰績。 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甚至還有一些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 東殿安放著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靈柩。自窩闊台及其長子之後,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孫,所以其地位極為顯赫。 西殿供奉著象徵著九員大將的九面旗幟和「蘇勒定」。蘇勒定即為大旗上的鐵矛頭,成吉思汗南征北戰中,用它指揮過千軍萬馬,傳說成吉思汗死後,其靈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認為蘇勒定是非常神聖的。 正殿的東西廊中有大型壁畫,主要描繪的是成吉思汗的出生、遇難、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畫還表現了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統一中國,定都北京,於公元1271年正式改國號為元,並追封成吉思汗為元太祖的盛況。 陵墓遷移 1954年4月23日,成吉思汗陵寢回遷之後首次大祭在伊金霍洛旗舉行。 成吉思汗陵寢不是一直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在1939年,成吉思汗陵寢曾經西遷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 汗陵寢當初西遷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在「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的政策驅使下,相繼佔領內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區後,於當年10月下旬在歸綏成立了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將歸綏改名為「厚和浩特市」。 這時,日本侵略者看到成吉思汗陵在蒙古族中具有極為崇高神聖的地位,便想以成吉思汗陵作為一種籌碼來要挾蒙古族的王公貴族,以實現繼建立偽滿洲國後,讓蒙古族成為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國的又一個目標,便在1939的春天打起了成吉思汗陵的主意。 當時,日本軍方面秘密派遣間諜潛入了內蒙古伊克昭盟(現鄂爾多斯市)境內,假扮蒙古人偷偷會見了各旗的王爺,並想說服他們支持日本軍方將成陵搬遷到日佔區。還要與會的各旗王爺一起去綏遠,被以伊克昭盟盟長沙王為代表的各旗王爺斷然拒絕。 日本人看這個提議被拒絕,就威逼此前奉命到包頭假投降的伊克昭盟副盟長阿王寫信給沙王,「既然你們不想遷成陵,那就把成吉思汗的兵器『蘇勒德』請到包頭祭祀。」以達到把全內蒙古人籠絡到偽蒙政權周圍的目的。 沙王製造了一個假的「蘇勒德」送到包頭,這樣才堵住了日本鬼子的嘴。然而,憑藉當時駐紮在伊盟的國民黨的一些游雜部隊,以及各旗保安部隊,這點力量根本無法與日軍抗衡,成吉思汗陵的安全仍然受到威脅,因而有了「成吉思汗陵西遷」之舉。 國共重要領導人支持西遷 1939年,沙王赴重慶述職期間,向國民政府建議將成吉思汗靈柩遷至青海省西北部柯爾洛果貝子旗,蔣介石當即同意,並且委任沙王和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晉陝綏邊區總司令鄧寶珊等為起靈致祭官,沙王為主祭官,奉移經費從國庫撥發。 在確定安陵地點時,考慮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曾經經過甘肅,因此決定將成吉思汗靈柩暫移至甘肅省榆中縣興隆山。與此同時,令蒙旗獨立旅旅長白海風率部保衛成陵。在返回伊盟的途中,沙王又去了延安。沙王向毛主席彙報了伊盟的形勢和遷陵的事宜,毛主席十分贊同他的西遷計劃。 成陵回遷伊金霍洛旗 在成陵西遷14年後,195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應廣大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呈上懇請將成吉思汗陵遷回伊金霍洛旗的報告。 周恩來當即就批准了這份報告,並做出了重要批示,第一,撥付80萬元專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寢。第二,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組建請靈和建陵委員會。第三,讓相關部門全力配合遷陵活動。 在當時80萬元人民幣可是個了不得的數字,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對成吉思汗陵的重視,對成吉思汗的正確評價和認識,也看得出是對蒙古族的一種關懷。 1954年3月15日,由伊克昭盟盟長鄂其爾呼亞克圖、達爾扈特鄉鄉長寶鎖兒等29人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迎請成吉思汗靈柩代表團,乘車趕赴西寧,準備迎回草原人民日夜思念的大汗靈柩。 3月29日,請靈代表團全體成員會同青海省有關領導以及西寧市數萬群眾,在塔爾寺舉行了隆重的成吉思汗靈柩回遷請靈大典。 大典結束後,成吉思汗靈柩、忽蘭哈敦靈柩、蘇勒德等一併被請入卡車,駛出了塔爾寺,駛出了西寧,後在蘭州改乘火車,踏上了回歸故里的征途。 4月3日,成吉思汗靈柩、忽蘭哈敦靈柩、蘇勒德等以及隨行的達爾扈特人和請靈代表團抵達呼和浩特。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及各團體代表400多人在呼和浩特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迎祭儀式。 4月7日,成吉思汗靈柩被安放在1939年西遷時的陵地里,忽蘭哈敦靈柩重歸小伊金霍洛。成吉思汗之靈回到了闊別15年的故土,成為人們瞻仰和紀念的聖地。 4月23日,成陵回遷之後首次大祭在伊金霍洛舉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烏蘭夫任主祭人,並且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隨後,自治區主席烏蘭夫向成吉思汗陵敬獻了哈達和奶酒,點燃了象徵光明的酥油燈,又獻上9隻全羊。這時,全場響起了歡呼聲。 陵墓之最1、成吉思汗陵旅遊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歷史文化旅遊景區。2、天驕大營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3、氣壯山河是世界上最具蒙古特色的「山」字型門景。4、鐵馬金帳是世界上唯一再現成吉思汗鐵騎的大型軍陣。5、亞歐版圖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國橫跨亞歐的疆域圖。6、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歷史文化的博物館。7、長達206米的《蒙古歷史長卷》油畫是世界上最長的油畫。8、蒙古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以蒙古文字(汗)為造型的建築。9、達爾扈特人是世界上唯一近八百年來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10、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場所。 溫馨提示:這裡最熱鬧、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農曆三月十七;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戰功的日子,要舉行隆重的祭奠「蘇勒定」大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