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涉事醫院「絕對無關」「魏則西事件」最新進展 美國斯坦福大學回應:
供圖 |
文/ 李妹妍
據悉,就「魏則西事件」所涉及的「生物免疫療法」及相關情況,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媒體關係主任露絲安·里克特3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該校「與『魏則西事件』及涉事醫院絕對無關」,並表示:「鑒於此事與斯坦福大學無關,我們不會給出更多評論。」
斯坦福大學臨床試驗資料庫資料顯示,在該校開展的臨床研究中,與癌症免疫療法有關的臨床研究多達數十個,涉及CIK免疫療法的只有兩項:用於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用於治療高風險惡性血液病。這兩項研究分別處於早期臨床試驗階段,且均不涉及樹突狀細胞(DC),也均不接受新的患者參與研究。
相關鏈接
粵九部門
聯合整治
網路醫托
報道: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八個部門印發通知,決定在全國聯合開展集中整治「號販子」和「網路醫托」專項行動。5月4日,羊城晚報記者獲悉,廣東省衛計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部署開展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號販子」和「網路醫托」。
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國家的專項整治內容相比,廣東的專項行動還增加了省教育廳及其相應工作職責,有關文件將於近期出爐。
取消醫生手工加號條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八個部門的通知明確,專項行動分為三個階段,時間從即日起到今年年底,具體措施包括每月集中警力組織一次對各重點醫院及周邊的統一整治行動;取消醫生個人手工加號條,利用信息系統統一嚴格管理挂號加號;規範廣告宣傳行為,通過互聯網發布醫療廣告,其內容必須與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的內容一致,不得發布未經審查的醫療廣告;完善重點醫院駐院民警制;建立「號販子」黑名單,並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等。
廣州嚴打網上「黃牛」
廣州是廣東醫療資源集中地區,近年來,一些重點醫院的「黃牛炒號」現象猖獗。對此,廣東相關部門一直在進行打擊。2015年9月,針對「黃牛」網上刷號,廣州市衛計委採取隨機開放醫院號源、增加動態識別碼技術、監測異常電話號碼等手段,進一步加強市內各醫院實名預約挂號的執行力度。如果監測到某個電話號碼存在刷號、炒號現象,統一預約挂號系統會自動屏蔽該電話號碼。
記者從廣州市內各大醫院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醫院包括中山一院、中山二院、省中醫院、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省婦幼保健院等醫院,先後推行實名制挂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號販子」。
涉事醫院明天回應具體情況
4日上午,武警北京二院貼出停診通告,宣布因醫院教育整頓,暫時停止一切對外服務。
當天,武警北京二院多個科室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羊城晚報記者多次嘗試後隨機撥通了核磁共振科的電話,相關工作人員稱:「核磁共振中心的機器正在維護,醫院已經全面停診,具體開診時間要等通知。」114預約挂號平台的接線人員也向記者證實,武警北京二院目前沒有科室可預約挂號,不清楚具體開診時間。
據了解,停診期間,曾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前來就醫,需要與相關科室聯繫後由醫生確認,核實無誤方可進入醫院。
早在5月2日,位於武警北京二院住院部一樓的生物診療中心已經停診。5月3日,有不少曾在武警北京二院接受過生物免疫療法的患者聚集,要求全額退費。
據媒體報道,針對相關患者的質疑,院方給出的答覆是不存在承包情況,且生物免疫技術擁有臨床治療的許可批複文件,具體情況會統一於6日進行答覆。
柳小姐去年因為骨科的問題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就診。她告訴羊城晚報記者,當時主治醫生曾建議其到武警北京二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讓我過去武警北京二院找誰誰誰,當天就可以做,不用排隊等。」她表示,當天在武警北京二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共花了600多元,走的醫保比就診的三甲醫院便宜,「利用資源公對公就比較好理解,比如大家共用一些儀器,但是醫生個人介紹過去就有點讓人懷疑。」
國家衛計委清查公立科室出租
國家衛計委方面,在會同多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公司和武警北京二院展開調查的同時,就規範醫療機構科室管理及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工作方面也進行了部署。4日上午,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召開全國視頻會議,對相關工作要求進行了明確。
羊城晚報記者獲悉,該會議是針對「近期發生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違規承包科室、違規應用醫療技術事件」、「為加強對地方醫療機構的管理,防止發生類似問題」而召開的。
根據會議通知,衛計委醫政醫管局有關負責人,各省、市、縣三級衛計委醫政醫管(醫改)處有關工作負責人和二級以上醫院院長參加了此次會議。
據了解,此次會議要求各級衛生部門要履行監管職責,規範依法執業,做好衛生機構特別是民營醫療機構的監管,規範醫療機構的科室管理,特別是公立醫療機構的違規,堅決杜絕違規違法現象發生。
據相關人士透露,會議要求對出租科室的公立醫療機構進行嚴肅處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徹底的清理與檢查,各醫療機構立即停止合作。同時,嚴格加強醫療技術和設備的監管力度,對醫療機構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二類和三類技術實行第三方審核管理。
另據媒體報道,該會議還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羊城晚報記者當天就該會議內容詢問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上述內容尚未得到有關部門的確認。
從業者說
免疫療法並非「在國外已被淘汰」
「魏則西事件」也使免疫療法處於輿論風口。據悉,涉事的DC-CIK免疫療法的原理是:從患者體內取出樹突狀細胞(DC)和人體免疫細胞T細胞,在體外環境將其激活、使其成為可以殺傷患者體內腫瘤細胞的特異性「殺手細胞」,再將其回輸到患者體內對抗腫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軟組織與腹膜後腫瘤中心副主任錢紅綱撰文指出,這一技術十餘年前就已經出現。不過,現有資料顯示,DC-CIK免疫療法在臨床試驗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從事臨床醫療及基礎研究的工作者陳博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免疫療法是一個大的類別,是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治療疾病的一類方法,並不能簡單地認定就是「在國外已經被淘汰」。
據了解,對於免疫細胞治療,中國按第三類醫療技術審批。2009年,國家衛生部醫政處頒布了《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範》細胞治療歸為醫療技術進行管理。事實上,「細胞免疫療法」這種說法並非此次涉事的武警北京二院所獨有,類似的表述也出現在北京一些三甲醫院的腫瘤科主頁上。
「現在研究的熱點從DC-CIK免疫療法、CAR-T免疫療法,發展到幹細胞免疫療法,免疫療法被醫學界視為是人類攻克癌症的一項前沿技術。」陳博士稱,現在國家還沒有批,但是很多三甲醫院都有團隊在做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我自己就是醫生,我爸爸中風,其他辦法沒有了,用這個技術就使得癥狀改善非常明顯。」
據悉,此前在歐美都出現過利用癌症免疫療法成功清除癌細胞的案例。
陳博士稱,通過「魏則西事件」反映出來的,並不是技術本身的問題,不能一棍子打死免疫細胞療法,也不應該簡單以有沒有批文判斷能不能發展這項技術,「現在民眾不了解,輿論很氣憤,但要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