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在日本遇刺,回國將沾滿血的黃馬褂給慈禧看,慈禧只對他說了七個字
來源/ 今日頭條「歷史之謎」
對李鴻章的評價,最中肯的莫過於梁啟超的《李鴻章傳》。
梁啟超認為:李鴻章是一個有才能卻沒有學識,有閱歷卻沒有血性的人。他並非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心,但後來只是縫縫補補,偷安等死。
俗語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時的朝廷,從上到下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李鴻章只不過是他們中的代表。這個評價,大概也是李鴻章自己所認為的,李鴻章自喻裱糊匠,小風小雨尚可支吾對付,但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他也無能為力。
李鴻章被詬病最多的,是甲午戰爭及之後的《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慘敗,李鴻章幾乎一人攬下全部責任。而《馬關條約》的簽訂,是李鴻章親自到日本做的。換一個人來,也不會有更好的結局。
在條約簽訂的過程中,還有一段小插曲——那就是李鴻章遇刺案。
民間有一個說法:李鴻章挨了一槍,給大清省一億兩。說的就是這個案子。1895年春天,李鴻章趕赴馬關,與日方談判。他受到了最高規格的禮遇,談判儀式也是非常莊重。
談判開始後,日方全權大臣伊藤博文開出了極其苛刻的停戰條件:
由日軍佔領大沽、天津、山海關;津榆鐵路交給日本管理;停戰期日軍軍費由清政府承擔;清政府賠償日本3億兩白銀,等等。
李鴻章發電請示清政府後,表示拒絕,要求重新談判。按照規定,談判將在次日繼續。李鴻章懷著不安的心情,乘轎返回驛館。
在返回的過程中,發生了意外。
就在李鴻章快到驛館的時候,一名日本男人從看熱鬧的人群中沖了出來,推開轎夫,用手槍對著轎中一通亂射。現場陷入混亂,十分危險。隨後,兇犯趁亂逃跑。點此查看:三流醫院的女護士私下竟提供這種服務?
李鴻章被抬出來時,渾身是血。子彈打中了臉,傷口在左眼下方三公分處,沒有傷到眼睛。李鴻章昏迷了半天才醒了過來,他非常鎮定,看著血跡斑斑的衣服,說了一句:此血,可以報國矣。
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李鴻章遇刺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驚動了日本天皇。伊藤博文惱羞成怒,派出大量警力捕捉兇手。
兇手很快落網,是一個叫小山豐太郎的激進分子,因為不希望中日議和,遂出手行刺李鴻章。
然而,行刺的結果卻與初衷背道而馳。按照當時的國際法,日本應當賠償中國。這讓伊藤博文很沮喪,表示這次事件比兵敗還要讓人難堪,畢竟失敗了還能打回去。
1896年7月26日法國《小日報》的 報道,標題:法蘭西的貴賓李鴻章總督,中國的特別使者
李鴻章傷勢並不嚴重,子彈不大,而且被眼鏡擋了一下。治療十幾天後,傷口得到癒合。
但由於他年事已高,不宜手術,這顆子彈就沒能取出來,留在了他的身體里。
最終,因為這次遇刺,日方把賠款從三億兩減到了兩億兩,並放棄了遼東半島。所以便有了「李鴻章挨了一槍,給大清省一億兩」的說法。
李鴻章在夾縫中,為中國爭取了盡量多的利益。然而,當他拿著染滿鮮血的黃馬褂呈給慈禧太后時,慈禧只是一笑,說道:難為你了,還留著。
這正應了李鴻章在德國對鐵血首相俾斯麥說的那句話: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耳
推薦閱讀:
※慈禧身邊的大紅人是被誰所殺?安德海死亡之謎
※慈禧真實面貌揭秘?七十歲還被稱為美女(照片)
※UCLA發現德齡公主捐的慈禧太后的真版照片
※父親盜過慈禧墓,干盡缺德事兒,如今兒子成了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
※慈禧太后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