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最高境界是笨拙
李嘉誠曾囑咐兒子李澤楷:「做生意跟別人合作,假如我們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次次都讓利兩分,看上去愚蠢,國館君卻覺得這反而成就了李嘉誠的商業王國。 當你一臉精明時,愚蠢已近在咫尺。 《紅樓夢》里王熙鳳深諳世俗,八面玲瓏,內剛外柔,極具管理才能,是個十足的精明人。最後卻落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的悲慘下場。 精明本無錯,可惜王熙鳳的精明用在與人爭強,事事爭勝,咄咄逼人上。即使再聰明,也是渾身散發戾氣,令人生厭。 佛說,凡事都講究個度,誤在失度,壞在過度,好在適度。精明過度,乃智者大忌。 深諳處世的精明,要收得住鋒芒,才靠得近智慧。王熙鳳到死也沒明白,自以為的精明巧妙,其實是別人看在眼裡的愚蠢。
成大事者,不在精明。 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跟「精明」最扯不上關係的人就屬郭靖了,看起來愚笨,沒有心機,更別提處事技巧了。然而,只有他學到了天下最高的武藝——「降龍十八掌」,成為頂天立地的武林高手。對比,他的伴侶黃蓉,雖然天資聰穎機智,古靈精怪,結果卻只會撥弄「打狗棒」的粗淺功夫。 也許你會說,是郭靖幸運,遇到了一群好師傅。但,想過為什麼是郭靖幸運?這世上不缺精明的人,缺的是讓人信服並喜歡與之交往的人。秉承真我天性就是最好的人緣。即便是看上去有些愚鈍,也比故作的精明,讓人舒服。 小聰明撐不起大智慧,小算計也稱不上精明。但凡有大智慧的人,大都在世人眼裡有點傻,像個不諳世俗的稚童。
天下之拙,能勝天下之巧。 曾國潘天性鈍拙,史書上也多有記載。但另一方面,曾國潘又是一位「精明」人,在軍事上,官場韜略上的戰術遠見,非常人可及。 「君子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得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 這正是曾國藩的自我寫照。 但他發揮其鈍拙的天性,做事不繞彎子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接人待物也是秉著「以誠為本,以拙為用」,「情願人占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的原則。 這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正所謂,笨的極致是精明,拙到極點能出巧。
傻三分精明才是真智慧。 常言道「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這句話著提醒人們待人做事不要過於精明,鋒芒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個「笨拙」的精明人,韜光養晦,大智若愚。 李嘉誠的讓兩分,也並不是笨拙,而是懷揣著精明的笨拙。生意往來,待人處事,都是細水長流。凡事留有一步,聚集人氣,才有往後的可能。 人生如路,在給別人借過,實際也是在給自己修路,借過多了,路也就越來越寬,越來越長。在精明與笨拙的博弈中,懂得順從天性,傻三分,才是真智慧。 雖然平凡的我們,不至於太精明,也不至於太笨拙。但也不要做懷揣糊塗裝精明的糊塗人,而要做一個順從天性,傻三分的厚道人。
推薦閱讀:
※《簡單是一種境界》
※無論什麼境界,統統不執著
※量寬才能得人,無我才是境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第六講 (上)
※《水滸》里施恩與回報的三種境界——閻說《水滸》之三三
TAG: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