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齊白石、張大千等端午名畫
《五日吉祥圖》齊白石 1943
「五日節」家家掛艾葉菖蒲以僻邪驅瘴。艾葉偏倚右側,左側菖蒲又稱蒲劍,畫中數筆,以花青寫之,濃墨勾莖。棕子的稜角轉折棕繩,旁搭配造型簡潔的酒壺、酒杯。
《端午美味圖》齊白石 1953
雄黃酒、鹹鴨蛋、粽子、荔枝、櫻桃,都是端午節應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勝多,以寥寥幾筆將之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此等形象,在前人畫作中極其少見,他們代表了與普通人同樂同憂的東西,蘊涵著樸素的思想感情。
《端午習俗圖》張大千 1979
款識:雄黃大蒜千年俗,簪艾懸蒲萬戶歡。祗有老夫枵腹坐,畫符嚇鬼近來難。古來午日俱畫赤靈符,今無復見矣。六十八年午日戲作,八十一叟爰。
《五瑞圖》張大千
《群嬰鬥草圖》清 金廷標
『鬥草』一詞始見於唐,韓愕《歲華紀麗》:『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此後,端午鬥草的習俗在宮廷與民間一直流傳不息。鬥草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曰文斗,即以每人採得的花草作對,對答不上者負。一曰武鬥,即以每人採得的花草之莖相拉扯,莖斷者負。一般文人雅士重文斗,下層人民與兒童喜武鬥。此圖所繪即為兒童們武鬥時的場景。
《天中五瑞》 陳半丁
《端午圖》清 任伯年
款識:端午圖。偶見冬心墨跡。山陰任頤畫於海上寓齋。
任伯年的《端午圖》則素樸清雅,寥寥幾筆,韻味十足,似乎可見作者飲黃酒小酌的悠閑場景。端午節吃黃魚是江浙一帶的風俗,任伯年小酌的時候自然忘不了這一點。
《端午圖》羅聘 1795年作
《午瑞圖》清 郎世寧
這是一幅近似於歐洲靜物畫的作品,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裡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圖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製的。宮中檔案說此圖「端陽節備用」,表明當時宮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習俗。
推薦閱讀:
※國學專題 隋唐五代名畫
※名家名畫欣賞[圖
※【第218期·白麓藝術】 我的四十年故宮古書畫臨摹生涯
※國之精粹--名畫之山水篇
※揭秘明代著名畫家張宏作品是什麼樣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