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命門、腦元神、心識神及其解剖與生理學本質

摘要:命門藏先天之精又為元氣之所系,就必為元神之宅,因為元神為元精元氣所化生。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皆藏於命門,所以命門是五臟六腑之本,是人體的君主之官。從胚胎髮生學來看,位於腦髓中央的腦心(間腦)就是《內經》的命門目所藏納的先天之精,它調控著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體現著元神的作用,所以命門腦元神的本質就是腦心(間腦)。由於心臟本身就具有複雜的精神意識等識神活動,從而使心臟與大腦具有共性而構成了一個功能系統,在這個功能系統中,心臟主血脈的功能為大腦的識神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質基礎,心臟還從心激素、心磁等多方面遙控著大腦的識神活動,即在這個功能系統中心臟佔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是心主識神,心識神的本質是心臟與大腦。

關鍵詞:命門 /間腦/元神; 心/大腦/識神;解剖學/生理學

自明.李時珍提出「腦為元神之府」後, 100 多年來中醫界圍繞心主神明還是腦主神明一直爭論不休, 近二十年來又日趨激烈。如陳士奎強烈呼籲「再不能繼續維繫錯誤的心主神明說」,認為「心主神明說的實質是腦主神明」, 並堅決主張「變革心主神明為腦主神明」, 認為「這是中醫腦科學理性發展的前提條件, 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的科學意義」[ 1] 。張挺、李其忠則直言「神明孰主之爭毫無繼續進行的必要」[ 2] , 堅持傳統的心主神明論。許振國和張繼東則相繼提出「心腦共主神明論」[ 3、4] , 試圖緩解上述兩種觀點的矛盾。爭論的焦點, 不外乎是孰主神明,孰就具有主宰人體五臟六腑的功能,孰就是人體的君主之官。

然而神分元神與識神, 元神是指生命發展變化的內在機制及規律, 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要是人體的生理活動; 識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要是人體的心理活動。中醫界的孰主神明之爭主要是指識神而言。精神、意識、思維之識神只是後天生命活動的感應認知過程, 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 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宰著視聽言行軀體運動, 它沒有主宰五臟六腑內臟運動的功能, 如心主血脈、肺主氣、肝主疏泄、脾主運化、腎主水等皆不是精神、意識、思維之識神活動所能左右的, 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理活動, 所以識神不是人體的五臟六腑之主, 即心腦孰主神明( 識神) 之爭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體君主之官的問題。

元神與識神又有先後天之分。元神無思無慮,與生俱來, 是先天生命活動固有的內在機制及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主宰著人體的生理活動,是神的高級層次; 識神有思有慮, 是後天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及感應認知過程, 無規律可言,並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主宰著人體的心理活動,是神的低級層次。

腦髓有大腦與間腦之分, 大腦的思維意識精神情感主宰著隨人的意志而轉移的視、聽、言、行軀體運動, 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表現為心理活動, 稱之為「識神」; 間腦形似泥丸, 位於腦髓的中心, 稱之為「 腦心」或「內臟腦」( 見圖1)。腦心調控著體內一切生理生化過程,掌管著生命進程與衰老,主宰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五臟六腑內髒的生理活動,,是生命發展變化的內在機制和固有程序,是生命活動的最高中樞, 稱之為「元神」。

元神是指生命活動的內在機制和規律, 並不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之識神活動, 所以元神與識神有著根本的區別,二者不可混為一談。筆者認為,屬於後天的大腦識神活動受心血、心磁、心激素的制約, 所以大腦識神隸屬於心。腦心元神由先天與生俱來,不應為後天之髒的心所主, 而應由先天之本的命門所主, 因為命門藏精是藏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即元精, 元精化生元氣, 元氣化生元神, 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不可分割, 是物質與功能的關係,所以先天之元氣元神必定由先天之本的命門所主, 即命門才是人體的五臟六腑之主。

筆者贊同陳大舜「論腦屬臟——為五臟之主」的觀點[5], 贊同程昭寰「論腦為元神之臟」[6]和李亞明「心主識神, 腦主元神」的觀點[ 7] , 他們都是以腦元神來立論腦的主宰地位, 有別於心腦識神之爭。朴順天「 神有元神識神之分, 元神識神又有體用之分」的觀點筆者贊同, 但反對其「心神為體, 腦神為用」的觀點[ 8] 。贊同王新華「元神是生命活動的內在機制, 識神是生命活動的總體意識」及「識神是元神的表現形式, 元神是最高級主宰, 識神是次高級主宰」和「元神支配識神, 識神反饋元神」的觀點, 但反對其「元神藏於心」及「識神調節控制元神「的觀點[ 9] 。筆者完全贊同黃澍的觀點:「命門腦是人體元精元氣元神所產生舍藏的場所」[ 10] 及劉保和的觀點: 「腦、元神、命門三位一體,講命門就是講腦, 也就是講元神。元神、元氣、元精不過是異名同源同類而已」[ 11] ,二者皆明確命門在腦, 元精、元氣、元神屬於命門腦。這樣既闡明了命門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的不可分割性, 又說明了「精成而腦髓生」及「 腦為元神之府」的腦元精腦元神屬於命門的必然性, 所以命門腦元神才是當之無愧的生命主宰, 是人體的君主之官。現綜合古今中外之論來闡述命門、腦元神、心識神及其解剖與生理學本質及其相互關係。

1 命門

「 元, 始也」, 元始之精、元始之氣、元始之神就是先天之精、先天之氣、先天之神。命門所藏之精既是元精, 那麼命門就必是元氣之根, 就必是元神之宅, 因為元精化生元氣、元氣化生元神, 三者是物質與功能的關係, 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難經》認為命門就是一個集元精元氣元神於一體的器官,如《難經.三十六難》:「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 元氣之所系也」。「諸」從字義上來講是「眾、許多」的意思,所以「神精之所舍」應當分開來理解,神應是指元神,精應是指元精,因為在中醫古籍中並無「神精」這一片語。在單音節詞占絕對優勢的古代漢語中,「神精」應是元神與元精的合稱,因為一則其後有「元氣」與之呼應,二則命門本身就是一個藏有元精的器官,元精元氣有之,元神必在其中。如果當「精神」單一詞義而解,一則不符合它的前綴「諸」的字義,二則命門顯然不是一個具有「精神、意識、思維」之功能的器官。反過來講,既然明確命門是「元氣之所系」,那麼它就必是元精之所在,因為元氣為元精所化生,命門既是「元氣之所系」,那麼它就必是元神之所舍,因為元神為元氣所化生,反證與推理前後鏈接,順理成章,自成一體。《難經》的「諸」就是指其後的「神、精、氣」三者之眾,它是前後銜接一氣呵成的。眾:三者以上才能為眾、為許多,所以諸之後絕不是被篡改了的「精神之所舍」之意,而且「諸精神之所舍,元氣之所系」充其量是二個涵義,而且精神與元氣不搭配也不同類,更構不成三者之「眾」,有失它的前提「諸」的字義,所以其文理也就不通。「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前呼後應,這是一個元精元氣元神三者同類合眾的組合,物以類聚,所以諸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皆聚集於命門,命門以先天之勢而為「五臟六腑之本」、而為人體的「君主之官」。元精元神需「舍藏」固守,故二者合稱,簡稱為「神精」,以所舍。「神精」,神在前精在後,以示強調元神與元精的合稱並區別於「精神」這一片語以及《內經》的「精神之所舍」。命門元精化生元氣,所以命門為元氣之根。元氣運行離不開根,所以元氣要「所系」於命門,故命門為「元氣之所系」。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皆所藏所繫於命門,所以命門是一個集元精元氣元神於一體的器官。張景岳在《傳忠錄》中指出:「元精元氣者,即化生精氣之元神也」。元精是物質,元氣具有物質與功能的雙重性,它是維繫元精與元神的橋樑,元神是功能,它是元精元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生物學功能的最終體現,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不可分割,是物質與功能的關係,所以命門既為元精所藏元氣所系,就必為元神之所舍,毋容置疑。從《難經》舉一反三的觀點來看,命門既是元氣之所系,就必是元精元神之所舍,所以「命門者,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實際上是在完整的表述了元精元氣元神三位一體的不可分割性和整體性,並以命門概而言之,其功能強大,冠命門以立臟,所以《難經》指認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是有依據的。《內經》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顯然,不能將《難經》的「諸神精之所舍」與《內經》的「精神之所舍」混為一談,心與命門不可同日而語。命門既藏元精元氣元神, 那麼命門就必具有構成(元精)臟腑組織的作用而為「十二臟之化源」,就必具有推動(元氣)人體生長發育的作用而為「元氣之所系」,就必具有調控(元神)五臟六腑生理活動的作用而為「五臟六腑之本」,所以命門就必是人體的「五臟六腑之大主」,就必是人體的「君主之官」,就必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者。

2、腦元神

《內經》曰:「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博謂之神」。此「神」便是先天之神,由先天之精而成,謂之元神。《內經》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二者合參,顯然先天之精所生的神必附於先天之精所成的腦。兩精相搏相成腦髓生而神亦生,所以兩精相搏相生之神(元神)必為腦髓所藏。腦與神與生俱來,為先天之本和先天之神,二者是物質與功能的關係,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是由腦與神的生成所決定的。精成後不是先生「君主之官」的心或「先天之本的腎」,而是先生腦,所以腦是新生命之氣(元氣)之神(元神)所系所藏之地。

筆者論證, 元神是腦心的本能, 腦心就是《內經》的命門目所藏納的先天之精, 其實質是位於腦髓中心形似泥丸的間腦(見圖1),腦心(間腦)稱之為「內臟腦」,它調控著內髒的生理活動,體現著元神的作用[12、13] 。 人類胚胎早期,間腦的側壁外突,形成視目系,即《內經》的命門目與腦心在發生學上就存在著淵源關係,二者是一體的。目是腦心的門戶,腦心是《內經》的生命之門目所蘊藏的人體最重要的生命物質,言命門目就必概括了腦心的內涵,這是目與腦心在發生學上的關係所決定的,所以《內經》的「命門者,目也」意義非凡。腦心位於腦髓中間泥丸宮的中心,泥丸宮由邊緣系統所構成,也有人將邊緣系統稱之為「內臟腦」,而間腦腦心是邊緣系統的中心成分(見圖2圖3)。

《顱囟經》曰:「元神在頭曰泥丸,總眾神者也」。總領眾神者必是元神,所以泥丸腦心是元神所在。《道藏穀神不死論》曰:泥丸宮「乃元神所住之宮」。泥丸宮是泥丸所藏之宮, 而腦心就是藏於泥丸宮中的泥丸(見圖1), 其調控內臟生理活動的本能體現著元神的作用,所以腦心泥丸就是元神所在。腦心是由上丘腦、丘腦、下丘腦及後丘腦、底丘腦組成, 以下試從現代解剖學與生理學來剖析腦心泥丸宮主宰五腑六腑生理活動的元神功能。

圖1間腦形似泥丸是整個腦髓的腦心,命門目通過目系與腦心相聯通,其有著發生學上的淵源關係。足太陽起於目,就必起源於腦心,這是由其發生學上的關係所決定的。足太陽起源於腦心泥丸宮生命之室隨目系出生命之門目,然後上額、循頂、一分支從百會穴入顱絡大腦,以腦心元神之氣統帥心識神,然後再下項、挾脊入五臟六腑之俞,以腦心元神之氣主宰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

圖2邊緣系統的解剖,如圖中陰影部分所示。邊緣系統構築的泥丸宮。腦心居於泥丸宮的中心,是元神所住之宮

圖3泥丸宮的組成。生理學觀點認為,丘腦、上丘腦、下丘腦是泥丸宮(邊緣系統)的中心成分。下丘腦是泥丸宮最重要的內臟輸出通道

圖4 大腦皮層是丘腦腦心的自然延伸,是低級腦部位,切斷與丘腦聯繫時,相應的大腦皮層區域的功能也就完全喪失,說明丘腦腦心(元神)控制著大腦皮層(識神)的整個活動水平。

松果體是上丘腦的組成部分,位於腦心的後上方,它掌管著生命進程與衰老。瑞典科學家發現,松果體分泌的一種激素與衰老有關,這種激素能控制性成熟,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科學家們將實驗鼠中老的松果體去掉,再植入年輕的松果體,成功地使老鼠壽命延長了1倍。腦心就是命門所藏的先天之精,也是元神的發源地,即命門腦心掌管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長與衰老進程,這應是腦心元神調控機體生長壯老的現代解剖生理學證據。

下丘腦是腦心泥丸宮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腦心的下方, 是腦心泥丸宮調控內臟功能最重要的輸出通路(見圖3), 藉此通路, 腦心泥丸宮調控著垂體——靶腺系統和體內交感中樞——激素系統的功能, 從而宏觀上體現著溫煦推動激發調控五臟六腑一切生理活動和主持機體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的作用, 這正是位居腦心的元氣元神所發揮的作用。高亮綜述近幾十年來大量的生理學實驗資料後認為, 人體陽氣的實質就是受更高一級中樞控制的下丘腦-垂體-靶腺系統和下丘腦-體內交感中樞-激素系統及其控制下的功能活動, 高亮並從現代病理生理學和補陽方葯的現代藥理學論證了這一觀點[ 14] ,所以, 以下丘腦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腦心泥丸宮應是命門元陽之氣的發源地。腦心(間腦)泥丸宮(邊緣系統)通過其下丘腦既定固有的神經分泌機制調控著一系列複雜的代謝活動和內分泌活動, 是促使人體生理生化進程並有自身活動規律和生物程序的重要生命中樞, 體現了無思無慮的元神主持生理活動的作用, 這應是李亞明博士「腦元神主宰生命活動」[ 7] 的解剖生理學證據。

丘腦是腦心的主要內容, 佔據著大部分腦心。丘腦是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纖維傳入傳出衝動信息匯聚和整合中樞, 所有的大腦皮層區域均與丘腦有直接的神經纖維傳入傳出往返聯繫, 無論從解剖和功能上都幾乎可以認為大腦皮層是丘腦的一個大的延伸部分(見圖4), 切斷與丘腦聯繫時, 相應的大腦皮層區域的功能也就完全消失, 說明丘腦控制著大腦皮層的整個活動水平[ 15] 。這應是陳大舜「識神( 大腦) 產生於元神( 腦心)」和王新華「元神(腦心)支配識神(大腦)」及「元神(腦心)是最高級主宰,識神(大腦)是次高級主宰」的解剖學和生理學證據。這還表明, 雖然「精成而腦髓生」, 腦髓是由先天之精凝聚而成, 但丘腦腦心應是先天之精的根本所在,所以「精成而腦髓生」應精確為「精成而腦心生」。

從感覺器官( 視覺、聽覺、味覺、溫覺、觸覺、痛覺) 到達大腦皮層的所有神經通路都要經過腦心中的丘腦( 惟嗅覺是通過泥丸宮的旁嗅區和嗅額區) ,在此分類整合、換乘不同的神經元, 再把整合分類過的各種信息通過轉換後的神經元投射到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15] , 才能引發大腦皮層做出相應的感覺意識等識神活動, 這就說明以丘腦為主要內涵的腦心元神潛在控制著大腦皮層有思有慮的識神活動。丘腦是樞紐, 是整合中樞, 整合中樞就是指揮中樞, 所以丘腦腦心就是大腦皮層的控制中樞。這應是李亞明博士「識神以元神為基礎而發揮作用, 並受元神潛在制約」[ 7] 的解剖學證據。腦心還通過其下丘腦調控著五臟六腑的一切生理活動, 這應是程昭寰教授「腦元神統帥著心識神並是協調控制諸臟器和保證機體高度有序性的生命中樞」[ 6] 的現代解剖學證據。現代醫學證實, 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分子遺傳物質中, 其基因( 元精) 的程序性表達( 元氣) 、調控( 元神) 決定了機體一切生理生化過程,並使人的生、長、壯、老等生命活動猶如一個既定固有的生物程序, 不為人的意志所轉移[16] 。目前所知, 腦心中的上丘腦( 包含松果體) 、丘腦、下丘腦控制著機體的一切生理生化過程和生長壯老之生命進程, 它有著先天生命活動自身規律的固有程序和生物節律,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 中樞神經系統的分子遺傳基因( 元精) 應是蘊藏在腦心, 所以腦心應是先天之精的精髓所在, 也應是元氣元神的發源地。

3、心識神

生命活動分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生理活動是心理活動的基礎,心理活動是生理活動的最高表現形式。元神是生命活動的內在機制,調控著生理活動,是生命活動的最高級主宰;識神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調控著心理活動,是生命活動的次高級主宰。

《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之所以為「君主之官」是因為其「神明出焉」,但「神明出焉」應為聰明智慧出焉,「明」是外顯外露的意思,是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所以心不是生命的最高主宰,不能成為人體的「君主之官」。識神主外而出焉是無規律可言的,元神主內不出是其固有規律的本性。如果心因「神明出焉」而為「君主之官」的話,也只能認為心主識神是一個具有主宰軀體視聽言行的「君主之官」,是一個主宰心理活動的次高級主宰,是神的低級層次。《內經》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許多教科書對此的解釋是心因藏「神」而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此言差矣!這個「精神」顯然是指精神、思維、意識之識神而言,它只是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之心理活動,焉何能主宰五臟六腑生的理活動?豈不牽強附會?所以這個心不是五臟六腑之大主,不能成為人體的君主之官。更何況心與五臟是五行生剋的關係,五行無常勝,且心血尚需腎精的滋養,腎精虧則心血虛,且心火又被腎水所克,所以心主不了五臟六腑內髒的事。

「精神之所舍」與「神明出焉」是同一個概念,是指識神而言,它不能成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和「君主之官」的依據。《內經》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的依據是心為「精神之所舍」,《難經》認為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的依據是命門為「諸神(元神)精(元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相比而言,後者的依據更令人信服。且命門為「先天之本」,及命門為「諸神、精之所舍,元氣之所系」,及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及命門足太陽「總領諸經」,及命門足太陽經入五臟六腑之俞的證據鏈使得命門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之大主」、為人體的「君主之官」,應毋容置疑。心與命門是無法比擬的。

《內經》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心神也僅僅是五神志之一,而且與魂、魄、意、志一樣應是在五髒的範疇之內,與五臟是平等的五行生剋關係。五臟各有神,如在腎為志,在脾為意,在肝為魂,在肺為魄,在心為神,心神也僅僅是五神之一,由於腦心主宰五臟六腑內髒的活動,所以它們在腦心元神的統一主宰下,分別主宰相應的局部器官,所以心神不是最高之神,不能是五臟之主。《顱囟經》曰:「元神在頭曰泥丸,總眾神者也」。所以五神志之「眾神」應為腦心元神所主宰,其中包括心神【3】在內。況且《內經》的「心藏神」是由「心藏脈,脈舍神」所決定的,「血脈和利,精神乃居」,顯然是先有心主血脈的功能,才能有神的舍藏,如果心脈虛,脈不舍神,就會出現神志恍惚之症,所以這個神是後天之神,並受心血的制約,不是與生俱來的先天之神,所以不能因「心藏神」而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再如「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與「心藏脈,脈舍神」是同一個層次上的概念,所以「心藏神」之神與魄、魂、意、志一樣,它們皆取決於各自髒的功能,並表現出相應髒的特性。《內經》曰:「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很明確,心是一個認識外界事物和處理外界事物的神明智慧之官。接下「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謀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它只是一個對外界事物認識和處理的識神過程,所以任物者心只是一個主宰外界事物的器官。《內經》:「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生之本」差矣,心血心火皆不能化生五臟六腑何以言生命之本?「神之變也」也只是指精神意識思維之識神的無規律變化而已,元神是有其固有規律和機制的。再參合《內經》:「夫精者,生之本也」,先天之精藏於命門是生命之本,毋容置疑,即此「生之本」可以推翻彼「生之本」,心為「生之本」沒有依據,人不可能有兩個「生之本」,命門元精化生的元氣元神對生命的作用是心血無法比擬的。

趙獻可「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心識神尚需命門腦心元神的支持才能夠聰明智慧出焉,顯然這個「心」不是人體的最高主宰者。《孟子.【4】告子上》曰:「心之官則思」,心只是一個思維的器官。《荀子.解蔽》曰:「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只不過是一個軀體(形)視聽言行智慧神明出焉的君主之官,是一個心理活動的次高級主宰者。否定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否定心是人體的最高主宰者,我們試以心主識神的觀點來看待心:

胎體出世後, 大腦才開始對外界有感應認知的識神活動, 所以有思有慮的識神為後天。識神是大腦的後天活動, 本源於大腦卻隸屬於心, 這是因為心主血脈為大腦的識神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現代醫學證明, 腦髓占體重的2.5% ~ 3%, 需血量卻佔用了全身心血量的16% ~ 17% , 耗氧量佔用了全身的20% ~ 50%。如果再以單位重量相比較, 大腦皮層( 灰質) 的血循環量是大腦髓質( 白質) 血循環量的3~ 4 倍, 而且大腦皮質細胞在整個腦神經細胞中對缺血缺氧最為敏感, 心血停運1s~ 3s 即可影響到識神活動( 眩暈) , 停運5s~ 10s 即可造成識神活動的喪失( 暈厥) , 停運5min~ 8min 即可造成大腦皮層的永久性損害( 植物狀態) 。心跳驟停搶救過來的植物人就是明證, 它只是大腦皮層對外界感應認知的識神活動喪失而已, 而腦心調控臟腑生理活動的元神功能仍存在。對大腦中動脈出血嚴重影響到其皮層支動脈下部分支血供而搶救過來的植物人也是明證, 大腦中動脈皮層支動脈下部分支血供缺如即可造成失語、失讀、失寫、失用、失認及體像障礙等識神活動的喪失。於此可見, 大腦皮層的識神活動對心血的盈虧最為敏感, 必有賴於心血濡養方可成其功用,所以應是心主神明。同為後天的心血與識神息息相關, 須臾不可分離, 如此緊密的聯繫使二者整合成了一個功能系統,在這個功能系統中,由於心血的量變就能夠即刻影響到識神的活動,所以大腦皮層的識神功能隸屬於心, 心主神志, 如此以支配認識和處理一切外界事物,顯然,這也應是《內經》「心藏脈,脈舍神」的現代醫學證據。

最近有實驗表明, 心臟很可能具有判斷和思考能力,美國醫學家依納佳米研究表明,心臟可根據人體需要來控制其他器官尤其是大腦的血量調整, 鬆弛血管影響血壓, 同時心臟還具有分泌「心激素」的作用, 它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大腦思維, 如果缺乏心激素, 人就會反應遲鈍。另外, 這種激素能把心臟指令傳到全身, 包括大腦,使人體具有整體的協調功能。心臟能夠及時調整大腦血量,幫助大腦思維,協調視聽言行的整體行為,這是心主識神的證據,這是「心主脈,脈舍神」的現代醫學的證據鏈。

Mohamed Omar Salem 教授17在《心臟,意識與精神》一文中對於心臟與大腦神識的關係作了比較系統的總結:心臟能夠直接向大腦發出信息,使其不但能夠理解,而且能夠遵照執行18,這是心主識神(大腦)的直接證據;神經生理學家發現一種神經通道與機制,通過該機制心臟能直接抑制或促發大腦的電活動19;這也是心主大腦(識神)的直接證據。在廣泛研究後,Armour 於1994 年提出「心腦」的概念,Armour 認為心臟具有自己複雜而精巧的神經系統,就如一個「微型腦」故名為「心腦」。心腦可以使心臟獨立於大腦之外而完成許多複雜的精神意識活動,例如學習、記憶,甚至感覺與認知,這一則說明心臟本身就具有識神的作用,二則說明心臟與大腦有共性,所以二者構成了一個功能系統。在這個功能系統中,由於心臟本身就具有複雜的精神意識活動,其又能夠直接向大腦發出信息使其理解執行,並能夠直接抑制或促發大腦的電生理活動,再加之心臟能夠調控大腦最為敏感的血量從而掌控大腦思維,所以這應是心主大腦(識神)最為有力的現代醫學的證據鏈,這也說明在心臟與大腦構成的這個功能系統中,心臟佔據主導地位,所以是心主神(識神),並用「心」來表述心臟與大腦這個功能系統,如「心想」「心思」「好心」「壞心」等,皆是指思維意識之識神活動。在心臟與大腦構成的這個功能系統中,由於心臟佔據主導地位,所以朴順天「心神為體, 腦神為用」的觀點僅適用於識神這個功能系統。心臟神經系統包含大約40000 個神經元,稱為感覺神經突(sensory neurites),通過這些神經心臟可將信息傳入大腦髓質及更高級中樞,高級中樞可以進一步影響信息的接收、決策以及其他認知過程20-22,這個內臟感覺神經信息應是傳入至腦心(間腦)泥丸宮(邊緣系統),因為腦心泥丸宮是內臟感覺信息反饋的最高中樞。反饋至腦心泥丸宮的心臟神經感覺信息與決策等認知過程有關,那麼腦心泥丸宮就必然要發出對心臟相應認知過程的調控信息,說明心臟本質就具有決策等認知識神的特性。正因心臟具有相對獨立的神經系統使得心臟移植成為可能並在移植後表現出新的移植體的個性23,這是心臟本身具有識神特性的客觀佐證。有研究認為:心臟與杏仁核(amygdala)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心臟傳入神經信號能直接影響杏仁核的活動,杏仁核被認為是處理情感、行為、免疫、及神經內分泌反應的關鍵中樞24,而杏仁核是泥丸宮的組成成分(見圖3)。泥丸宮調控著內髒的生理活動,心臟感覺傳入神經信息與泥丸宮杏仁核處理情感、行為的功能相關,說明心臟本質就具有識神的特性。泥丸宮的情感、行為內臟中樞既接受來自心臟的感覺傳入神經信息,就必然要發出對心臟相應的情感、行為調控信息,說明心臟本身就具有情感、行為的識神功能。自1983 年心房利鈉肽(atrial natriureticpeptide, ANP)被分離後,心臟亦被視為一個內分泌腺體。ANP 廣泛分布於血管、腎臟、腎上腺及絕大多數大腦調節區域,業已有研究證明ANP 與焦慮等情感因素有密切關係,能夠抑制膽囊收縮素(CCK-4)所引起的焦慮25,這是心主識神的又一佐證。1988 年,腦利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豬腦中被發現,雖然目前認為在人類其主要由心室分泌,但亦有研究證實其可能與ANP共同在心腦交通中起雙重調節作用26。另外亦發現心臟內存在有一種「內源性心臟腎上腺素」(intrinsiccardiac adrenergic, ICA)細胞。該細胞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與多巴胺類神經遞質(原來認為該類遞質僅僅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二者皆證明心與腦的內分泌激素在情感識神方面的密切相關性,這也是心臟與大腦構成一個功能系統的佐證。晚近,又有研究指出心臟能分泌催產素(oxytocin),一種認為除了分娩與泌乳外,亦與「愛」、「認知」等情感因素相關聯的激素。心臟中催產素的含量被發現與大腦中一樣高27,再次證明了心臟與大腦在識神方面的共性。心臟電磁場在所有器官中是最強的,心磁場約比腦磁場強500 倍,因而能在全身的信息同步中佔據主導地位,亦即心臟磁場可干擾、調控大腦磁場而達到調控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作用[17],這是心主識神(大腦)的又一證據。另外還有證據表明此種在「識神」(無獨有偶,西方稱為conscious awareness,直譯即為「識神」)支配下的心臟電磁場或能量場能夠影響個體的,甚或社會的關係[28]。心臟識神的本質特性支配下的電磁場必將遙控大腦識神的電磁場而彰顯心主大腦(識神)的作用。

可見, 種種跡象表明,心臟是從心血、心激素、心磁等多個方面緊緊地影響著大腦的識神活動, 如此緊密的聯繫從而使心臟和大腦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功能單位,但以上證據表明是心臟調控大腦,所以是心主識神(大腦)。李今庸教授論證: 心臟移植引起的性格行為之改變是心氣上入於腦, 而大腦果受心氣支配的有力證據[29]。筆者認為, 心氣應是包括心激素、心磁在內的諸種因素。《說文解字》雲: 「 思, 睿也。從心從囟」。囟是指大腦而言, 說明思維智慧與心和大腦密切相關, 是大腦的本能, 但需心血的濡養和心氣的支持, 方可成其功用, 故從心從囟, 心囟( 大腦) 共主神明( 識神) 。可見早在我國的古代就已認識到思維、智慧是心和大腦的共同作用,把心臟和大腦視為一個聰明智慧的功能系統。但先從心,後從腦,先入為主,心佔據主導地位。「心之官則思」,用心來表述和概括這個功能系統,如「心想事成」不能說成是「腦想事成」,「心理活動」不能說成是「腦理活動」,「耗盡心血」不能說成是「耗盡腦血」,「費盡心思」不能說成是「費盡腦思」,「嘔心瀝血」不能說成是「嘔腦瀝血」,種種,皆客觀的、現實的反映了心與思維及大腦的耦合關係。實際上「費盡心思」說明了心臟本身就具有思維的作用,「嘔心瀝血」一方面說明了心臟本身就具有用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說明了心血對思維意識的重要性,這既是社會實踐表述的需要和社會哲學表達的需求,也著實是心臟本身就具有識神的作用並具有調控大腦思維活動的作用。這確實是幾千年來社會實踐所觀察和表達出的真正心聲,也是心臟與大腦這個功能系統本質的、客觀的真實反映。

「心藏脈,脈舍神」。「脈」除了包括心血的內涵外,也應包括了心激素、心磁等心臟的其他內涵,因為「脈舍神」是由心血、心激素、心磁等綜合因素多方面共同完成的,在古代不可能認識到心激素、心磁等因素,或以心氣、脈氣描述之,故概以「脈」而統籌之,實含有心激素、心磁等的作用。若與「肝藏血,血舍魂」而言,顯然「心藏脈」不單是包含了血,實含有更多的內涵以舍神。

4 命門腦元神與心識神的相互關係

神主宰著生命活動, 所以主宰就是神的特性。主宰就是調節與控制, 所以調控就是神的特性。那麼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調控特性的器官就應是神的實質所在,因為沒有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功能。現代醫學證明,腦髓( 中樞神經系統) 調控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體現著神的特性, 所以神的實質應該是腦髓,毋容置疑。然而生命活動分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兩個方面,大腦調控著視聽言行之心理活動,稱之為「識神」,腦心(間腦)調控著五臟六腑之生理活動,稱之為「元神」,所以識神的實質應是大腦,元神的實質應是腦心,毋容置疑。[30]在中醫學的整體觀念中,由於心藏脈,脈舍神,大腦皮層的活動與心血的盈虛息息相關,須臾不可分離, 心血是大腦識神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把大腦的識神活動歸屬於心,如此把大腦和心整合為一個機能單位,並且用「心」去表述它們的生理功能。由於腦心是中樞神經系統分子遺傳基因的根本所在,是命門所藏的先天之精,又由於命門目與腦心在發生學上的不可分割性和形態學上的相關性,所以把腦心這個先天之精歸命門所藏並整合為一個機能單位,並且用「命門」去表述腦心的生理功能。這就是中醫將人體的形態學與生理學的有機統一併整合為系統的整體觀念。

識神產生於大腦, 元神產生於腦心, 所以神有識神與元神之分與腦髓(神)有大腦(識神)與腦心(元神)之分有著共同的解剖形態學基礎和生理學基礎。《醫學衷中參西錄》指出: 「神明之體藏於腦, 神明之用發於心也」, 「元神在腦, 識神在心。腦中元神, 體也; 心中識神, 用也」。元神陰涵為本, 由元精轉化藏於腦心歸命門, 是生命之本,主持生理活動, 所以「神明之體藏於腦」, 「腦中元神, 體也」。識神陽用為標, 源於大腦舍於血脈屬於心, 以感應認識外界( 任物) 和支配處理一切外界事物( 處物) , 主持心理活動,所以「神明之用發於心也」, 「心中識神, 用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實際上是精確的概括了腦心元神與心識神的體用之分。實際上「心神為體, 腦神為用」與「腦中元神, 體也; 心中識神, 用也」兩種觀點均符合實際,只不過前者適用於心臟與大腦構成的心識神系統,後者則適用於腦心元神與心識神的相互關係,所以臨床觀察出現的兩種相反觀點就可以得到解釋了。然而,心識神的體用之分是低級層次,腦元神的體用之分是高級層次,它涵蓋了心識神系統。元神內守於命門腦心, 下絡五臟激發五臟功能才能有五髒的自主運動,如元神下絡心臟, 心才能有自主節律而不受後天人的意志支配; 元神下絡於肺, 肺才能有自主呼吸; 元神下絡於肝, 肝才能有自主疏泄; 元神下絡於脾, 脾才能有自主運化;元神下絡於腎, 腎才能自主體內津液的輸布與排泄。元神附合於五臟, 五臟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而自主運動的功能正常, 才能有五臟神的產生, 五臟神則外司其職,如元神支配心主血脈的自主節律正常, 才能使心識神靈而不虛, 心識神則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任物」(感應認識外界, 接受外界信息) 和「處物」( 支配視聽言行軀體運動以處理一切外界事物) ,這是心理活動, 如果腦心元神司主心臟的自主節律失司, 致使心律失常, 脈不舍神,便會有神識恍惚, 惕惕不安之識神病證。再如肝主疏泄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魂」的守舍; 肺主氣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魄」的悲壯; 脾主運化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意」的思慮; 腎主藏精( 腎者主水, 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以藏後天之精[ 12]) 的自主功能正常, 才能有「志」的伎巧。腦心元神內主心肝肺脾腎的自主功能失常, 便會有神( 識神) 魂魄意志的外在失守。

腦心元神需有後天之精的充養,亦即還需有內部信息的支持才能使其神用有方, 以調控隨時可變的內部環境。由於腦心泥丸宮主理內髒的生理活動, 所以內臟器官的活動信息應主要反饋到腦心泥丸宮, 以激發腦心泥丸宮發出相應的調節控制信息, 調控信息通過腦心泥丸宮中的下丘腦這個內臟通道來調控內髒的生理活動, 以適應內部環境的變化。腦心泥丸宮沒有內臟感覺信息的反饋與支持, 就不可能有內臟運動信息的產生,就不可能有元神生命活動的繼續。筆者論證, 五臟六腑內髒的活動信息( 精氣)是皆上注於目睛命門腦心泥丸宮的, 經過腦心泥丸宮的綜合分析處理後轉換成指揮控制信息( 陽神之氣) , 後者起於腦心泥丸宮(「氣出於腦」),通過目系出生命之門目(「陽氣出於目」),然後隨起源於目睛命門腦心的足太陽經的運行入十二臟之俞, 從而調控機體內部的一切生理變化[ 12] 。腦心元精化生的元氣元神通過起源於腦心泥丸宮的足太陽經從生命之室隨目系出生命之門目, 沿額上行, 在頭頂部入顱聯絡於大腦, 以腦心元神之氣統帥心識神, 這應是腦心元神控制大腦識神活動的經絡學證據(見圖1),足太陽從頭頂部復出後分兩支沿項後兩側下行, 挾脊入十二經之俞, 從而將元陽之氣注入十二臟, 才得以發佈於全身各處, 以實現元氣( 命火) 推動激發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從而體現統領主宰一切生命活動的元神作用,這也是命門目為五臟六腑之本的經絡學證據。

大腦識神雖有賴於心血和心氣的培養, 但還需有外界信息的支持才能發出相應的識神活動, 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軀體感覺器官的視覺、聽覺、味覺、溫覺、觸覺、痛覺的感覺傳入信息都要經過位於泥丸宮中心的腦心( 惟嗅覺是通過泥丸宮的旁嗅區和額嗅區) , 在此經過整合, 區別分類其不同的信息, 指令其轉乘不同的神經元, 然後再分別投送到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才能產生相應的感覺意識等識神活動, 從而產生相應的軀體運動傳出信息, 以支配機體視聽言行等軀體活動, 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大腦沒有外界軀體感覺信息的支持, 就不會有軀體運動信息的產生,就不會有識神活動的繼續, 如同聾啞人沒有聽覺信息的傳入, 就沒有語言運動信息的產生一樣。人體最敏感的感知器官是耳、目、口、鼻、身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雲: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 其血氣上於面而走空竅。其清陽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其別走於耳而為聽; 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嗅; 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竅竅通於腦, 所以三百六十五絡羅列視、聽、味、嗅、溫、觸、痛等感覺, 皆聚集於頭面空竅而入腦心泥丸宮, 以便產生相應的感覺和運動。《東醫寶鑒》說: 「頭為天谷以藏神」。「天谷」即泥丸宮, 為元神所居之處。又說: 「天有九宮, 腦有九瓣,九宮羅列七竅, 應透泥丸宮, 日則接於物, 夜則接於夢」。九宮羅列七竅之信息, 集中反饋至位於腦髓中央腦心元神所居的泥丸宮, 泥丸宮中的元神根據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痛覺七種感覺器官反饋來的信息, 經過整合處理後發送到大腦皮層,才能使大腦皮層做出相應的「日接於物, 夜接於夢」的識神反應, 以支配認識和處理一切外界事物。

識神主外,主神志,它以元神為基礎並受其潛在制約,有賴後天心血和心氣的培養以及外界信息的支持,以感應認識外界,表現為由「任物」到「處物」的心理活動過程,並隨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神的低級層次,是次高級主宰。元神主內,主宰生命,它以識神為功用,並受其良性調和,有賴於後天之精的培養和內臟信息的支持,以協調統領五臟六腑包括心脈在內的一切生理活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神的高級層次,是最高級主宰。這與大腦皮層實際上是低級腦部位,腦心(間腦)是高級腦部位的現代醫學觀點相一致。所以,完全喪失大腦皮層(識神)只能導致機體成為植物狀態,生命(元神)仍存在,所以心神不是生命的最高主宰者。腦心元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是人體生命的最高主宰者。

筆者論證, 足太陽是起源於目睛命門腦心的經脈, 是傳導腦心主持五臟六腑內臟運動信息的經脈; 督脈是起源於大腦的經脈, 是傳導大腦主持視聽言行軀體運動信息的經脈。腦心元神通過起源於它的足太陽經內連五臟六腑之俞而調控著內髒的生理活動, 大腦識神則通過督脈調控著視聽言行軀體器官的心理活動[ 31] 。所以, 督脈既是大腦識神的經脈, 也就是心識神的經脈, 心神是通過督脈以「處物」的,這應是心神處理外界一切事物的經絡學證據。足太陽及五臟六腑內臟器官的生理活動和督脈及視聽言行軀體器官的心理活動雖然分別受腦心元神和大腦識神的調控, 但二者在機能上互相依存、互相影響, 如足太陽從頭頂入顱絡大腦, 以腦心元神之氣潛在制約著大腦督脈的視聽言行之心理活動; 受大腦意志控制的另一支督脈與足太陽同出於目內毗, 上額循頂下項與足太陽偕行挾脊同入五臟六腑之俞, 以大腦識神之氣潛在影響著腦心足太陽的五臟六腑之生理活動,如激動、興奮、驚嚇等識神活動刺激引起的內臟自主心率的變化。從現代醫學來看, 視聽言行之心理活動與五臟六腑之生理活動分別受軀體運動神經( 周圍神經) 和內臟運動神經( 植物神經) 的調控, 而軀體運動神經和內臟運動神經的最高指揮中樞分別是大腦和間腦, 即元神與識神這兩大內外調控機制在現代醫學中是清晰可見的, 元神的實質是: 間腦——內臟運動神經——內臟器官的生理活動, 它主宰著生長壯老之生命進程; 識神的實質是: 大腦——軀體運動神經——視聽言行的心理活動, 它主宰著外界一切事物。元神主內, 識神主外, 但是間腦( 元神) 控制著大腦皮層( 識神) 的整個活動水平, 這與腦心元神潛在制約著心識神的觀點是完全相吻合的, 所以生命的最高主宰應當是腦心元神。然而腦心( 元精) 與元神是物質與功能的關係, 它只是藏於命門目的元精與元神, 所以朱文鋒的「略論腦當另立為臟」[ 32] , 程昭寰的「論腦為元神之臟」, 陳大舜的「論腦屬臟」, 皆是指元精和元神而言。元精和元神怎能為臟? 筆者認為, 應當冠之以命門立臟, 方可名正言順, 因為腦心元精為命門目所藏, 其實質是由於命門目所藏的腦心元精為元始物質( 遺傳基因) 而使命門為人體的「十二臟之化源」(《類經》) , 又由於命門所藏的腦心元神調控著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而使命門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之大主, 為人體的君主之官,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高主宰者。

推薦閱讀:

黎亞彬:略論關於毛澤東爭論的根源與本質
婚外情就那麼回事,看明白了本質之後,那只是動物本能罷了!
透過表面看本質,我來剝安利的皮 (續篇)
張云:英國脫歐公投背後的問題本質
本質主義的漢服言說和建構主義的文化實踐

TAG:生理學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