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撬動航運投資 武漢6年欲投近千億

陳周錫

素有「長江情結」的武漢市4日宣布,計劃在未來6年時間裡投入951億元,實施50個拓展航運樞紐能力項目,計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武漢希望通過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實現「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雄心。

而南京港、寧波港等也在積極謀劃融入長江經濟帶,抓住這一輪發展機遇。寧波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傅曉昨日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稱,寧波港要在港口功能、網路完善、腹地拓展、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發力,加快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建設。

航運大投入

4日,武漢市召開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核心區建設規劃及近期實施計劃》(下文簡稱《計劃》),計划到2025年,將武漢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從現在的百萬標箱提升至千萬標箱,港口吞吐能力達到5億噸以上。

武漢市提出,力爭通過10年的努力,將武漢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內河航運中心,匯聚集裝箱運輸基地、船舶製造基地、航運綜合服務基地、物流及貿易基地、航運科技與教育基地、信息服務基地等6大基地,以及水運交通樞紐、物資集散樞紐、港口經濟樞紐等3大樞紐。

按照《計劃》,在未來6年內,武漢市將投入951億元,實施50個拓展航運樞紐能力項目,包括武漢船舶交易服務中心、華中汽車產業物流園、華中鋼鐵交易中心等重點項目,以此著力夯實航運中心的輻射功能、服務功能、交易功能、信息功能,進一步做實中西部地區外貿貨物的「出海口」。

武漢航運如此大規模投入,在湖北省近年來極為少見。上月23日,湖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該省水運3年投資達189億元,相當於「十一五」時期的1.5倍,有信心力爭2015年形成以高等級航道圈為基礎的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水運大通道。

到目前,湖北高等級航道突破1700公里,環繞江漢平原的810公里的千噸級航道圈已經建成。去年,湖北完成水陸貨運量2.44億噸,港口貨物吞吐量2.6億噸,貨物周轉量1791億噸公里,集裝箱吞吐量107萬標箱,分別比「十一五」末增長56%、50%、40%、39%,特別是開通了武漢至上海洋山江海直達航線、武漢至瀘漢台集裝箱快班航線、三峽庫區滾裝運輸等精品航線,助推了長江物流大通道建設。

該負責人表示,武漢港口基礎設施綜合規模良好,集裝箱核心港區優勢明顯,貨輪經長江可直達香港、台灣以及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地,航線延伸和輻射區域居長江中上游首位。2013年,武漢新港貨物吞吐量1.3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85萬標箱,今年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1%。

南京港董事長熊俊說,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必然帶來產業格局的新調整,為港口發展中轉業務規模創造新的市場空間。「十二五」末,長江太倉至南京段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將建設完成,屆時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服務長江中上游廣闊的經濟腹地將為南京港拓展新空間,還可以發展大宗進出口商品倉儲、交易平台等新業態。

做好水文章

從2009年起寧波港就實施西進戰略,向長江流域及西部地區開拓港口腹地,到2013年已開通了海鐵聯運城市17個。寧波港還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通了235條航線,去年完成貨物吞吐量4.96億噸,位居世界港口第4位。

傅曉說,他們已經將融入長江經濟帶列入最新研究課題,希望將寧波港鐵聯運的優勢發揮出來。

也就在最近,武漢市政府有關領導表示,加快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建設長江經濟支撐帶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重要一招。

最近,江蘇省經信委研究室副主任劉耀武對媒體表示,國家曾提出建設「一線一軸」戰略構想,即沿海一線、長江一軸,但由於東中西部經濟發展高度不均衡,長江上中下游除水運經濟互補外,並未形成實質經濟體。多年過後,各地發展條件大大提升,此時將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再局限於臨江城市,而注重整個流域協調發展。

長三角區域研究專家、浙江大學教授陳建軍昨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長江經濟帶把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域天然連接在一起,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連接後,形成東西雙向開發開放的新格局。「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壓力下,作為中部核心城市之一的武漢,之前一直承受資源外流的尷尬。」

(第一財經日報)


推薦閱讀:

關於航運業的一點思考,歡迎批判
【專欄】我國《海商法》設立船舶污染損害賠償制度的思考丨航運界
智能船舶概況(國內篇)
我混碼頭那兩三年的許多事(二)
「航運三十一約,您懂幾個?」

TAG:投資 | 經濟 | 武漢 | 航運 | 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