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祈禱生活

大衛.麥因泰生平

  法蘭西斯.大衛森(Pro.Francis Davison)給本版的《隱藏的祈禱生活》加一個簡短的前言是合宜的,因為該書聖徒般的作者已經在主裏得到了他的冠冕。

  大衛麥因泰(David Martin M"Intyre)是個禱告的人。他生活在神的同在中。但是如果因此而認為他是如此的屬天而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那也是一個極大的錯誤。他是一個現實中的神秘人物。如同摩西,他登山與神交通,臉皮發光,也帶著極大的能力成為會眾傑出的領袖。

  他的出生及重生

  本書的作者是一個牧師的兒子。除此之外,他還寫了許多其他的書。麥因泰於1859年生於安格士(Angus)的莫尼開(Monikie)。他自己如此描述他的早年生活:「我生長於一個基督徒家庭,是一個知書達理也無大過可言的普通小孩。我沒有『折斷上帝的膀臂』,但我的心中卻常常痛苦的意識到我並沒有進入到神愛的國度。」

  不久,他就開始尋求神,到後來卻發現是神在尋找他。但同時他尋找的目標離他並不遠,因為不久以後一句熟悉的經文就像一道亮光臨到他:「相信主耶穌,你就必得救。」一個小孩柔軟的心就這樣毫無反悔地降服於神。「沒有一絲遲疑,我的靈魂馬上安息於基督並充滿了平安。在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懷疑過我的主已代我死,雖然在外表上沒有多少變化,但內心的改變是巨大的。現在我開始以神我的救主為樂,也從未失去過那時刻所帶給我的安慰。雖然一想到我使救主失望傷心的時候我會哀痛,但幾乎在我的一生中,神一直是我的喜樂。我也相信,我將帶著那像春天般的愛火來迎接那永恆的夏天。」

  他的早年生活

  他的學術生涯以愛丁堡(Edinburgh)為中心。當他還是一個學生時,他就應邀到賴斯(Leith)的聖約翰教會作傳道。該教會的主任牧師勒曼博士(Dr.Kelman)是愛登伯革聖喬治教會著名傳道人的父親。之後,他在丹迪(Dundee),維萊斯頓(Willesdon),和倫敦的朱瑞蘭(Drury Lane)等地有短暫的服侍。最後,他被委任負責倫敦肯撒賴(Kensal Rise)大學園(College Park)的美國長老宗擴展教會。兩年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這位充滿求知慾的學生重新回到了愛丁堡去完成他的神學課程。當他還在愛丁堡上學時,美國長老宗把大學園提升為一個獨立的教區。當時,會眾邀請他,這原不是這位牧師執照擁有者的理想,他的夢想是鄉村教區。但是他的前途就這樣命定了。他深深被該教會代表團的致誠邀請所感動:「我們是一群心被上帝的愛所觸摸的人。」就這樣,麥因泰在英國倫敦的大學園開始了服侍生涯並於1886年被按立。

  他的服侍

  他在倫敦服侍了整整五年。1891年,他被邀請去與當時正處巔峰時期的安德列伯納(Andrew Bonar)同工並成為他的後繼人。菲尼斯頓(Finnieston)教會是宣教的中心。因為麥因泰對宣教深有負擔,所以這位學徒傳道人大膽的接受了這個邀請。這完全是出於那位全知神的供應,出於那位他毫無保留地獻上一生的神在他心中的神聖的感動。因伯納的過世,他們之間的同工只持續了十五個月時間。然而生命的傳遞卻不是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在這短短的時間裡,這位年輕傳道人的心靈和意念都深深被影響著。隨後,他成為這一群獨特會眾的主要牧人,並嘗試去效法他至愛同工的神聖腳蹤。

  伯納過世兩年後,麥因泰與伯納的三女兒珍妮(Janebonar)結婚。這是一個幸福的結合。在他禧年慶典中,麥因泰在珍妮在場時對大家致詞道:「她(珍妮)對我如同上帝的天使。」珍妮在麥因泰過世後還繼續活了兩年。

  作為菲尼斯頓的主要牧師,麥因泰逐步成為一位有自己理想特色的牧師。他不是一個即興的演說家或明星。事實上,他從未為此奮鬥過。他注重靈修式講解上帝的道。他的泉源總是新鮮和深刻的。他的講道屬安靜型,有時甚至用平穩語調,但他靈魂,思想裏所帶出來的至誠卻是顯而易見的。當許多的演說式傳道人失敗時,他卻能在講道中將他的矛射中要害。神大大的祝福了麥因泰在菲尼斯頓的服侍。他在那裏的服侍從1891年持續到1914年由他所喜愛的威廉辛普(William Simpson)接續他為止。

  格拉斯哥聖經訓練學院校長

  1913年,當麥因泰還在菲尼斯頓當牧師時,他接到了格拉斯哥(Glasgow)教務主任的邀請,讓他接替離任的約翰安德生(John Anderson)出任校長職位。由於一身不能兩地兼顧,麥因泰於1915年同意成為菲尼斯頓的榮譽牧師,而把他大部分的精力用來訓練那些準備到國內外宣教的神學生。他的工作很有果效。在他當校長的任期內,有超過一千名學生畢業,且絕大部分踏上了國外宣教的道路。

  我認識麥因泰起始於我接替他安排教學任務的前五年。當時他邀請我成為聖經和系統神學的客座講師。他是個出色的領袖。他留給同工的印像是他對於別人的幫助總是深表感激。他從來不會讓別人感到他們欠他什麼。他喜歡在十一點喝一杯茶。在我上課之日,他會邀請我與他一起飲茶。那時,他那安靜中的幽默流露無疑。他對所有的人都充滿同情,經常可以聽到他說:「真對不起!」他的學生都敬愛他,他也以一個父親的心腸來關心他們。或許他會把他們寵壞了,但每個人都無不敬仰他那極度的慷慨,甚至為他辯護。

  他的禧年

  1936年,在麥因泰服侍主整整五十年時,為他預備的禧年慶典在菲尼斯頓教會舉行。這是一個盛會。整個會場洋溢著喜慶和感恩的氣氛。他的朋友從各地前來慶賀他所當得得榮耀。尊貴的麥客萊伯爵(Lord Maclay)代表在場和不在場的全體會眾送給麥因泰一張面值500英鎊的支票。會友也送他一塊雕著體面,鍍金的橫匾,上面寫道:「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你的服侍果效已經超乎你所愛的菲尼斯頓。你被教會公認是上帝所贊許的傳道人,熟黯神深奧事的學者和神學家,神百姓中禱告的推動者,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為了表彰你傑出的貢獻,格拉斯哥參議院以驕傲和感激的心授予你道學博士學位。」

  當晚,麥因泰還收到了許多類似的讚賞。作為回報,這位謙卑的領受者作了一個讓人記憶猶新的演說,這充分展現了他的生命和品性。他並沒有因他人的讚賞而自我陶醉。他的結束語更是讓人心動:「我的服侍現今必須接近終點。我已經進入了靠近王領土的邊緣,在那裏本仁約翰告訴我們是新郎和新娘差異常常被更新的地方。這是一個白白的恩典之約,不是因為我所行的義,而完全是因祂的憐憫拯救了我們。我安息於祂自己的話和祂已成全的工作。」

  麥因泰其人

  來呼召他的天使已經靠近了,麥因泰顯得異常的憔悴,並有幾次嚴重的支氣管炎發作,但他仍然用盡全力持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死去。麥因泰於1938年3月8日過世。

  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那蒼白的身軀被激動起來是當他被要求放下他手中所有的工作時,他請求他們再三考慮他的退休計畫。他與工作緊緊的連在一起,一個永不止息的奮鬥戰士或許正是他一生最大的寫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總是提醒他人要小心注意休息。

  聖經是他的教區。他以他的敬虔和學者的熱忱在其上耕耘。他注重細節,擅長分析更勝於歸納。他有敏銳的屬靈洞察力和無以倫比的分析能力。然而他不擅長於交際,也不是一個生意人。這不是他的缺陷,因他的價值遠在屬世事物之外。

  雖然他是一個忠心的牧師,但他不是一個神職人員。他是個無畏的神學家,堅定不移地支持他的基要福音派。但他也不是反對啟蒙主義者。在教義上,他是個漸近式的保守人士。他的神學不從屬任何宗派。他最擅長新約概論。最明顯不過的是,麥因泰是個禱告的人。他與神同行同談。他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廣泛的讀者,一個藏書愛好者。他對聖經和靈修文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除了他那廣泛的書信外,麥因泰的名字也因他數不清的書籍而活在人的心中,他那神秘的思想也激勵著成千上萬感恩的讀者。

《隱藏的祈禱生活》前言

  本書謹獻給尊敬的安德列伯納博士【編者註:伯納為《搗出的油──敬虔使徒麥其尼》一書作者,橄欖書房出版】,和那些與他一道熱心服侍主的同工。已成為基督文學經典之作的《伯納日記》可能是我們所擁有關乎他個人禱告最好的文稿。原本用來紀念伯納生平的該書已經成為用來記錄和見證他禱告生活的最好工具。

  1856年12月4日,伯納正式就職格拉斯哥菲尼斯頓教會。就在當晚他重新申明了禱告的價值:「主在我裡面充滿了渴望,讓我感到單獨與祂同在的時間必須要與外面服侍眾聖徒的時間一樣多。」

  幾個月後他寫道:「這十幾天我在禱告中有攔阻,以至於在服侍上感到軟弱。我必須藉主賜的力量回到一天至少三個小時禱告和默想神的話。」

  在他服侍滿一周年時他寫道:「明天我準備花大部分的時間在教會裏禱告。主啊,幫助我。」後來我們發現他每個月分別一整天出來禁食禱告。但他的敬虔遠不止這些。以下的文字表明了這點:「我當晚為我自己對教區的冷漠而深深傷痛。他們正走向滅亡,他們正走向滅亡!但他們卻不覺察。我警醒躺臥,反復思想,憂傷中向神呼求。」

  另外,他觀察到:「我不應以今天作了多少有用的事,而當以我有多少時間用信心禱告,抓住神來衡量這一天。」在另外一處他寫道:「禱告應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它也應穿插在任何為主作的工上。在這個不間斷的職事上,哪怕是忙碌於對的事情,撒但總想找機會來攔阻禱告。」他引用弗拉維(Flavel)的話說:「魔鬼意識到我們一小時與神的親近,用心靈與上帝的交通足可以推倒牠多年來建起來的營壘。」他加上自己的經歷說:「撒但如同鳳頭麥雞藉不時提醒我要做這事做那事來引我離開正事,那就是與神的禱告交通。所以這天黃金時間就這樣流失,錯失了『禱告和變像』的時刻。」 節期假日對他是個禱告的良機。他寫道:「我明白主教導我們在鄉間停留與花時間等候神同樣重要。」在乘船去美國參加北園大會和在返回途中,他每天在船上禱告好幾個小時。他常去木島退修。他寫道:「在這個安靜的小島上,我所能發現的最好的就是禱告。」

  他不時回顧他的服侍。在眾多懊悔中,他常深深的哀痛不能利用每個禱告的機會:「我的心在神面前沉重,我不能像以巴弗那樣『在禱告中摔跤』。(西四12)有一個失敗處處提醒我『你沒有奉我的名祈求』(約十六24),缺乏恰當方式和足夠時間的禱告。過去幾天有一種壓倒性的感覺──忽視禱告的罪。要是我能多禱告。哦,要是我能多百倍的禱告該有多好。」

  伯納最親密的服侍同工要數羅伯特慕雷麥其尼(Robert Murray M』Cheyne)。他專心禱告是家喻戶曉的。哈密頓博士(Dr.James Hamilton)如此描寫他:「他投身於禱告正如他所愛的主,他經常天未亮就起床,以詩篇,頌詞,和靈修式研讀神的話到神面前。他用禱告伴隨他的走路,乘車,和行程。他所最喜愛的莫過於找個安靜的地方禱告。隱弗苟瑞(Invergowrie)那廢棄的小教堂,還有丹迪附近許多隔離的地方都是他所最愛用來與主甜蜜交通的地方。」

  就我們所知,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專心和注重禱告,也很少有人像他如此自我厭棄而又熱愛認罪。現在「我的僕人摩西死了。」可能對他的弟兄,他的百姓,和這塊土地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失去了他的代禱了。

  在他臨死前的幾個月,麥其尼草擬了一些《暗室禱告的反思》。他說:「我應該把一天最好的時間用來與神交通,這是我最崇高也是最有果效的服侍。它不應被置於次要的地位。」這篇關乎個人反應的文章顯然未完成。他的傳記補充道:「現在他知道了他所被知的事了。」

  斯托特博士(Dr.Moody Stuart)是所鍾愛的朋友。在他的傳記中如此描述:「斯托特博士主要是個禱告的人,他不間斷地禱告。他常常禱告,在靈裏祈禱和代求,警醒並持之以恆。對他來說沒有一件事是太小以至他不能向他的主禱告,或是太大以至他無法奉耶穌的名,禱告是他的第二天性。」

  他自己的見證是:「我每一天無不朝見主的容美,和被主的恩典所更新。對於大多數的日子,在大部分的時間與我主同在。主每天給我新的亮光讓我看到祂愛的深和廣,還有靈裏對罪的憂傷和痛悔。在其中我感到平安和安息。」根據他自己的實踐,他對他人的原則性的勸告是:1.禱告到你真正在禱告。2.禱告到你意識到它蒙垂聽。3.禱告到你得到答案。

  桑莫維博士(Dr.Somerville)是另一同負一軛的戰友。他為自己的會眾所作的就是:獨自去教堂在教會長椅上宣讀每個會員的名字,在禱告中把他們交託給主。當宣教的饑渴抓住他的心時,他打開地圖為每個國家,種族,人種,和方言的人民禱告。在他們教會會眾的座位上,他勉勵他們要有更火熱更有信心的禱告:「最偉大,最成功的基督的僕人可把他們所作的功效歸為兩類『我們要以祈禱和傳道為念』。我們何不把一天的十二個小時分為六小時禱告福音的傳播和六小時傳講神的話?如果每個基督的僕人都這樣,豈能預料將會對當今的世界造成何等大的影響?」

  有人如此說到另一位戰友威廉奔斯(William Burns):「他的一生是禱告的一生,他所有的服侍就是在施恩座前的爭戰。」在他服侍的早期他如此評論:「就我看,當今許多基督徒,很悲哀的也包括我在內,生活中最大,最基本的錯誤就是花太少太短的時間退休下來與慈愛的天父和祂親愛的兒子主耶穌相交。」他堅定此信念。他花整天,有時是整晚的時間在神面前哀聲禱告:「哦,每週有一整天的時間是在祂隱密的同在中該有多好。」開爾撒斯覺醒前的幾個禮拜,如同他的兄弟告訴我們的,「他充滿了禱告,除了禱告外概不關心。白天,不管是獨處還是與他人在一起,他最大的喜樂就是禱告。晚上,人常可聽見他大聲的禱告。」他所尋求的神必會忽然臨到他的聖所。

  一併致謝博斯(Perth)的約翰米倫(Milne),丹迪的派克米勒(Patrick Miller),克力莫(Kirriemuir)的但以理科密克(Daniel Cormick),伯納的兄弟們,倫敦的哈密頓(James Halmiton),阿伯內(Abernyte)的維爾順(Joseph Wilson),以及他們的朋友和夥伴們。讓我再提最後一位,就是德萊頓(Dirleton)的希威森(William Hewitson)。伯納說:「希威森有一件事深深衝擊我,他看上去是毫不間斷的與神交通。當我與他同在時,我常感到我是與一位每時刻都被澆灌好的葡萄樹在一起。以至於他可以說:『我與耶穌比世上的朋友更熟悉。』」

  描寫暗室禱告生活的書很多,但我看還是留有空間給此書來持續地呼籲神的百姓從生活的每個層面來經歷祂。此書並不是用來解釋與神交通以及天國的奧秘。這裡所提供的只是神的百姓們對於禱告操練的一點心得。偉大的本格(Bengel)說,如果他希望與真正的基督徒在一點上有最親密的交通的話,那就是學習他們是如何操練在暗室裏與神的交通。

  主啊!幫助我們禱告。

一、祈禱的裝備

  記得在利未記的法例中定規每天早晚有獻祭。燒香獻祭已因我們聖潔無瑕疵的大祭司顯現而廢除,取而代之的是每個敬虔的基督徒所應該定時早晚獻上屬靈的祭──就是祈禱。「因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在一定時間內,要使禱告能被提升到神前,你必須從一切外在的環境退隱下來預備那內在屬天的。──享利.凡漢(Henry Vaughan)

  神在安靜的時刻臨到我,如同清晨的露珠降在夏季的花朵。──麥革德堡(Mechthildv on Magdeburg)

  直到我們把整個宇宙變成一個禱告室,並且當我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都能持續住在聖靈裏,否則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只見禱告時光呈現在上帝前,而其他的時間都來配合它;那時,當發現它們是和諧一致時,禱告就蒙應允。──喬治.波文(George Bowen)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向你的父禱告。」(太六6)「對於這樣的禱告」,希爾頓(Walter Hilton)在他所著的《完美的標準》(Scale of Perfection)一書中寫道:「我們的主用比喻來說明:『壇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燒著,不可熄滅,祭司要每早晨在上面燒柴。』(利六12)也就是說,那虔誠,清潔的人心中祭壇上的愛火要不斷地燃燒。每早晨祭司要放上柴火,供應燃料,使火不致熄滅。藉著詩篇,純潔的思想,火熱的渴慕,餵養他心中的愛火使之不致熄滅中斷。」內室禱告的裝備是很簡單的,但不一定容易得著──就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安靜的時間和一個安靜的心靈。

  安靜的地方

  第一個裝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卻有成千上萬的信徒難以找到一個安靜的隱密處。一個住在擁擠公寓裏的母親,一個在城市裏住宿的學徒,一個住在鄉村茅屋的農夫,一個在兵營的士兵,一個寄宿的學生,這些人還有更多其他的人都很難尋得一處單獨安靜的地方。但「你們的父是知道的」。(太六8)有一事我們可以得著安慰的就是我們信徒的王子與我們有同樣的經歷。在拿撒勒一個木匠的小屋子裏至少有九個人住在一屋簷下:我們的主,祂肉身的父母,四個弟弟,和至少兩個妹妹。我們可以想像這小屋子包括一個客廳,工作房,還有一內室,也就是安放廚房用具及木柴的地方。那幽暗的隱密處有一門閂,或許正是木匠的兒子所安置的。這暗室是祂個人安靜地方,神聖之處一點不遜於那聖殿裏神同在的雲彩所覆蓋下的神壇。

  約翰.培頓(John Paton)如此描述他父親家中的禱告室:「我們小屋子除了客廳和臥室以外,中間有一小房間或說密室。它在兩廳中間,小到只能容納一張床,一張小桌子和椅子。通過小窗戶可以透入一點光線。這就是那小屋子的聖所。一天數次經常是餐後,我們看見父親進入內屋關上門,我們靈裏直覺地曉得父親在為我們禱告,正如在至聖所裡面大祭司一樣。有時我們會聽見為生命懇求哀慟的禱告聲。我們都學會悄悄地走過房間,不敢攪擾那神聖的對話。外界的人不曉得,但我們知道父親那容光煥發的笑容是反映自神聖潔的榮光,是因他與主同在之故。我所期待的神與人親近,與人同行和交談,無論在何教堂或殿宇,還是山嶺或幽谷,沒有一處能比得上在這個以茅草和橡木蓋的簡陋的小屋子裡面更為真實。」

  當我們的主開始公開的服事後,他常無法得到獨自安靜的時刻。人們常因熱情而忘了禮節,也沒有給他獨自安靜的時間。當祂的靈渴望與祂的父相交時,就歡歡喜喜地爬上山去:寒冷的高山與午夜的天空見證祂禱告的迫切。當祂到耶路撒冷去過節時,祂是一個無家可歸者。祂常退隱到客西馬尼的橄欖園。在柔和的夏夜星空下,我們的主常在那長滿枝條的樹下禱告。

  任何地方都可成為祈禱室,只要那處是隱密無人之地。以撒到田野去默想。(創二十四63)當雅各所有家人過河之後,雅各獨自停留在雅博渡口與天使摔跤並得勝了。(創三十二22-24)摩西在何烈山磐石穴中,見到耶和華的榮耀從他眼前過去。(出三1-2)以利亞叫亞哈王去吃喝,而他自己卻退到迦密山巔。(王上十八42)但以理花幾個禮拜時間在底格里斯河邊迫切代求。(但十2-4)保羅,無疑地因需要有一段時間默想禱告,就安排自己獨自從特羅亞步行到亞朔去,要走一段二十四哩的路程。(徒二十13)

  若是找不到安靜的地方可以退隱,一個心靈渴慕神的人甚至在群眾集合之處或熱鬧的街市都可以活在神的安靜之中。一個城市裏的貧窮母親,雖無法離開那不停喧鬧的小孩,卻以最簡單的方法找到了自己的「聖所」。她說:「我把圍裙蒙在頭上,這就是我的內室了。」希威森(Hewitson)說:「我不缺乏禱告的密室。我只要把帽子蓋住我的臉,就如同在密室裏單獨與神親近了。」

  安靜的時間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找時間禱告比找安靜的地方更困難。我不是說每一天一定要剛好一個小時或六十分鐘,乃是指每天應分別出一段時間,從日常世務,忙碌工作,或娛樂中抽出來單單獻給神。古時的人可能在田間默想神那立約的名直到天黑,但我們這些現代的人,生活周圍到處是機器的喧囂聲,車輛的吵雜聲,並且時間表裏擠滿了當盡的責任。那些本應該用在屬天的靈交上的時間常被挪作它用。

  戴爾博士(Dr.Dale)在某處說若是我們每天有四十八小時,每星期有十四天,就有足夠的時間作完一切的事情,當然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這種意想天開的說法多少含有一些真理的成分。誠然,如果我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定意要保持一段安靜不被攪擾的時間,我們必須要有計劃並節制。我們必須下定決心預備好捨去一些看起來是美好和有益的事物。盼望我們當中沒有一個人是有時間忙於地上的浮華,卻沒有時間用來禱告的。我們需要從娛樂,社交,閱讀,或行善中贖回光陰。不管是從那裏抽出時間來的,每天總要進入內室,關上門,向我們暗中的父禱告。

  約翰.衛斯理在他旅行佈道中常隨身帶一小小的記事簿,這也是他日記的初稿。在每個記事簿上的第一頁都寫著他的心志,要每天花二個小時不受任何打岔攪擾的單獨祈禱。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太嚴格,甚至太形式化了。我們不一定要照著他人所行的去操練,但至少每日要有時間撥出與神相交。

  我們很容易在這點上有所攔阻,用盡可能的謙卑和真誠為自己辯護。有人說:「我承認沒有花很多時間進入內室的禱告,但我儘量培養一個不住禱告的習慣。」這種說法意味著這種禱告比前一種定時的禱告更好。實際上它們是不衝突的。若我們要過一個有規律的基督徒生活,兩種禱告都需要。這也是主耶穌平常在世上所操練的。祂一直都活在屬天的愛中,不斷地與父神有交通;祂是在地如在天的人子。路加福音第五章16節告訴我們祂經常退隱到曠野禱告。英文欽定本聖經並沒有把希臘原文這句話的含義表達清楚。丁凡漢(Dean Vaughan)評論說:「耶穌的退隱不只是一次而已,也不只是一個曠野,一個禱告。在原文這些都是複數,表明耶穌的退隱是多次的,是多個曠野,禱告也是習慣性的動作。」

  群眾擁擠著祂,極多的人集合聽祂的道要被祂醫治,祂甚至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然而祂卻找出時間禱告。這位極小心地留意尋找獨處時間的人是神的兒子,祂沒有罪可認,不需要為任何軟弱悲歎,不需要克服任何的不信,不需要勝過冷漠的心態。我們不要以為祂的禱告只不過是平靜的默想或是欣喜若狂地與父相交,祂的祈禱乃是竭力的爭戰。自從天使來服事這位憂傷撲倒在曠野的人子,直到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祂所經歷的傷痛,這其間的禱告都是主用大聲的哭求獻上的祭。

  道成肉身的人子尚且有這神聖的約束,操練自己經常退隱,何況我們這些軟弱破碎,容易被諸般罪惡影響而無助的罪人呢?我們豈不更需要殷勤的操練禱告嗎?草率地從事於這職責就等於在剝奪對自己有益的事。我們知道禱告不能以時間來衡量。但除非我們有一段精心的時間,我們不能得到暗中禱告的益處。我們必須「關上門」確定有一段足夠的時間在祈禱上盡忠職守。

  每一早晨我們可以展望這一天我們的責任,預期著一些可能會遇見的試探,預備好接受每一賜給我們能使用的機會。晚上我們應該回想那些臨到我們的祝福,想到我們在聖潔方面有否進展,在神所量給我們的功課上是否得到益處。另外,我們必須常常承認並離棄罪惡。這樣我們就有數不清的禱告事項,諸如:親友親屬的得救與生命的成長;宣教事工的進展;神教會的健康成長;以及神國度的來臨等。這些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禱告完的,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在內室。

  戴德生有一段時間忙碌於內地會的諸多事工以致很難找到足夠的時間單獨的禱告。後來他給自己定規半夜二點起床守望直到淩晨四時,然後才回去睡覺到天亮。猶太教會有每天固定三次(早上,中午,晚上)默想和祈禱的習慣。(詩五十五17、但六10)在聖地,人們因天氣的關係很自然地在中午休息。在這兒氣候比較涼爽,我們不習慣中午休息。學習在眾多要完成的事物中盡可能去找一些安靜的時間是很必要的。

  占斯.法拉設(James Fraser)牧師在他的記事錄中寫到:「在他人建議我作另一不同的調整之前,我每天禱告二次。現在我定意加上在中午時分的祈禱,發現如此行效果真好。」大自然告訴我們早晚是親近神的好時間。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騰出更精心,更長的時間來等候神,或許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回答這個問題。但要記住的一個原則是我們要把最好的時間獻給神。

  安靜的心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最難的就是保持心裡的寧靜。中世紀的靜默主義者學習在安靜中將自己呈在神面前,讓神來教導他們口中所當說的話和心中所當有的期盼。葛納耳(Stephen Gurnall)說要使敲響的大鐘安靜下來比敲大鐘更困難。麥奇尼說他在禱告時花許多時間在預備祈禱。法拉設(Fraser)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在等候神的晃子下,一有機會我就只專注過程而忘了禱告。所以我常常花很多時間在準備禱告,卻沒有好好的禱告。」

  一位英國的清教徒寫到:「當我在讀神的話時,我的心在神的面前如同野馬又如小鳥在人前難以靜止下來。」本仁約翰從他自己很深的經歷中說:「在祈禱開始時,我的心思到處遊蕩,沒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路徑要把我的心思從神面前遊離。」有人如此描述殉道士博瑞福(Bradford):

  「直到他的心進入那責任,否則他不會輕易離開這責任;

  直到他的心因罪破碎憂傷,否則他不會停止認罪;

  直到他的心被喚醒再次對神的恩惠充滿期待,否則他不會停止向神求恩惠;

  直到他的心因神的憐憫甘甜的感覺被擴大,否則他不會停止他的感恩。」

  專注於神

  有三個重要而又簡單的信心行為能使我們在禱告時專注於神。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是因主耶穌的代死使我們蒙神悅納。古時希臘及拉丁教會的朝聖者,到耶路撒冷未找到歇腳處之前總是先到耶穌受難處瞻仰聖蹟。我們祈禱時必須先把心靈降服在基督寶血之下。大祭司在贖罪日,必須藉獻祭之血才能進入幔內到神面前。也正是藉著羔羊所獻上寶血的大能,我們才有這殊榮進到神面前。希伯來書第十章19至23節說:「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

  其次很重要的是認罪並接受聖靈的恩典,離了祂沒有一件事是聖潔的,是美好的。因聖靈教導我們呼叫「阿爸父」,為我們開啟神深奧之事,向我們開啟基督的心意,幫助我們的軟弱,並按著神的旨意為我們代求。阿普羅斯(Ambrose)寫到:「這聖靈的幫助(羅八26)在原文是加重語氣的。正如一個人想抬起一塊又重又長的木材,需要有一個人幫助他在另外一邊一起抬,不然他一個人是抬不動的一樣,我們那不斷被拉扯的心靈也需要聖靈的幫助。我們如同那掉在陰溝裏的木頭一樣無助,直到聖靈來到另一端拿起我們最重的擔子,把我們的心提拔起來,這就是聖靈來幫助的意思。」

  拉康比(La Combe)曾說他從未見過一個人禱告像那些未受過教導的祈禱得那麼好。他們除了聖靈外沒有其他的導師。「我們能敞著瞼,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裏反照,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當我們進入內室時,要把自己擺在神面前,謙和,認真,謹慎地敞開心,求聖靈進入並充滿。如此我們就能得著禱告的靈,把從主來的祈求獻呈於禱告的基督。藉著我們有限的心思和被罪沾染的嘴唇表達出「說不出來的歎息」。

  離開聖靈的幫助,祈禱是極其困難的事。一位在禱告上有很深操練的說:「當我開始禱告時,我發現我的心很不情願來到神面前。當我進入神的同在時,我的心又很勉強的留在那裏。很多時候在禱告時,我迫使自己先是求神帶領我的心,並使我的心在基督身上。當我在祂的同在時,求祂幫助我留在那裏。有時我對於要為什麼禱告,或如何禱告感到非常的盲目無知。感謝主的恩惠賜下聖靈來幫助我們的軟弱。」

  因為神常用祂的話來光照,安慰,復甦及責備,所以祈禱前最好先尋求神的話。當我們打開神聖的話語就如同神在面前,如此就會平靜我們剛愎的心思。我們當留在那裏,直到在經上領受從神來的話語。慕勒見證說,他必須先研讀聖經然後才能開始祈禱。讓神先說話豈不是祂的特權嗎?詩篇第二十七篇8節說:「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耶和華啊,你的面我正要尋求。」讓祂的旨意來指引我們與祂的溝通豈不是合宜的嗎?讓我們安靜在神面前,讓祂來塑造我們!

  讓我來持守心中永遠有一安靜居所

  一個神聖的孤單所在

  一個用來紀念你十架的地方

  一個安靜的花園永遠沒有人出入或歇腳

  神聖的安靜直到看見你的愛與憂傷(續)

二、祈禱的生活

  「我的神,你所創造的人回應你。」──慕塞(Alfredde Musset)   「基督的愛是我的祈禱書。」──哥哈得.特司諦根(Gerhard Tersteegen)   「禱告是天堂的鑰匙;聖靈使人得信心能使用這鑰匙。」──多馬.華生(Thomas Watson)

  在北歐的某一大教堂內,有一組描繪禱告生活的精美深浮雕,它由三幅畫組成。

  第一幅畫提醒我們使徒的命令:「要不住的禱告」。我們看到在一個寬敞的聖殿前面的廣場中,充滿了三五成群的人,有作手勢的,有議價閒談的,有討價還價的──很明顯的,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利增財。但有一位頭戴荊棘冠冕,身穿從上到下沒有縫兒衣服的人,默默地走在這吵雜人群當中,足叫那最貪婪的心轉為敬虔。

  第二幅畫描繪了聖殿的區域,用來表明教會普通的敬拜。穿著白袍的聖職人員,攜帶著燈油,洗濯盆的水與祭壇的血,來往從事例行事奉。當他們從事於他們的聖職時,他們的內心充滿著單純的渴望,把目光定睛在那人眼所不能看見的榮耀上。

  第三幅畫引我們進到至聖所。一位孤單的敬拜者進入幔內,在神同在中俯伏肅靜,屈身於耶和華顯現榮光之前。這代表著隱藏的祈禱生活,正如主耶穌用熟悉的話所說的:「你們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六6)

  我們主耶穌認為祂的百姓會禱告是件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聖經中並沒有明文規定的外在禱告方式,而只是提到神的百姓要禱告。當人的內心被那神聖深植於人本能的感動所感召時,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向永生神呼求。這個本能雖有時會因罪受壓制,但面對救贖的大能時,這本能被更新並充滿能力。各學派的神學家和各宗派的基督徒都能認同此一更新生命的原則。

  克裏梭頓(Chrysostom)說:    「只有在失去正直時,正直人才會停止祈禱。」

  奧古斯丁(Augustine)斷言:    「愛少的人祈禱就少,愛多的人祈禱必多。」

  理查.虎克(R.Hooker)寫到:    「禱告是一個公義生命第一件也是最後一件要做的事。」

  康比(Perela Combe)說:    「清心的人絕不停止祈禱,那常常祈禱的人知道如何保持清潔的心。」

  本仁約翰(John Bunyan)宣告:    「若你不是祈禱的人,你必不是一位基督徒。」

  巴斯特(R.Baxter)稱:   「祈禱是『新造人的呼吸』」

  喬治.賀伯特(G.Herbert)則稱:    「祈禱是『靈魂的血液』」

  禱告的困難

  雖然祈禱是人對神本能的依靠所發出的呼求,然而在聖經上沒有一件職責比不住向神祈禱更被強調。這是因祈禱的確是劬勞之故,因此經上一再強調信徒要持續不間斷的向神禱告。為了維持這不住禱告的靈,神呼召我們要與天空執政及黑暗的權勢摔跤。(弗六10-20)

  《我親愛的基督徒讀者》雅各.波而米(Jacob Boehme)說:「要有正確的禱告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祈禱是人的靈所能表達的至高的能力。

  盡心盡性,盡力盡意的祈禱,相信神因基督必聽你的禱告,並照祂所喜悅的方式來成就人的禱告。這是基督徒在地上所能做最後的也是最偉大的爭戰。──歌勒力奇(Coleridge)

  祈禱有其榮耀及其祝福的一面,也有勞苦與苦惱、爭戰與痛苦的另一面。早在戰場得勝之前,舉起的手已開始顫抖。疲乏的肌肉,喘不過氣的呼吸,都在訴說屬天使者的疲累。即便在午夜寒冷的空氣中,那因痛苦的心所發出的劬勞祈禱使得前額濕透了。祈禱提升屬地的靈魂進入天上,是潔淨的心靈得以進入至聖所的入門。祈禱撕裂那隔開的幔子得以在裡面瞻仰神的榮光。祈禱是未見之事的異象;是聖靈心意的識別,是未言之事的表達。

  本仁說:「一個真正達於上帝的祈禱,就是他向神所呈獻的無法言語的渴望,感覺,情感及期望,絕不是用他的口或筆所能表達的。」早期教會的聖徒有一種永不止息的代禱力量。他們以奮力奪取天國,「以祈禱的風暴敲叩著天國的大門」。第一代的基督徒在曠野,地穴,羅馬競技場,在火刑柱證實了他們的主所說的真理:「你們若向父求什麼,祂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約十六23)

  他們的心靈在代求中如同祭壇上的火焰上升到神面前。猶太教徒在他們的法典他利目中提到,神聖的生命有四件事需要不屈不撓的精神,其中之一便是祈禱。一位遇見特司諦根的人說:「我看見他似乎是直接進到天堂,消失在神裡面。當他禱告之後常常潔白如牆一般。」大衛.布萊納德(David Brainerd)提到有一次他在代求時,他發現他的心「極度擴大」。他是如此地在痛苦中迫切的代求,以致於當他要站起來時候,他感到極度的軟弱和虛脫。「我幾乎不能站立」,他繼續說,「我的骨頭脫節,汗流浹背,軀體幾乎拆散。」約翰.法斯特(John Foster)長夜在他小教堂中專心祈禱,他憂慮不息的心靈使他來回走動,直到他不停行走的腳蹤痕跡深印在教堂的通道上。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很多這樣的例子,但單是在聖經裏我們就可以找到足夠多的例子來說明禱告裏普遍存在的艱難。聽詩人呼求的聲音:「求你照你的話將我救活」「求你使我在你的公義上生活」「求你照你的慈愛將我救活」「求你照你的典章將我救活」「求你為你的名將我救活」(詩一一九25、40、88、149;一四三11)先知以賽亞呼籲說:「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賽六四7)

  他們的呼求是否在我們的內心找到共鳴呢?我們是否認識祈禱中的「勞苦」,「摔跤」及「傷痛」呢?馬丁路得寫到:「要有好的禱告生活是件艱鉅的任務!」禱告到一顆心得以靠近神,並能帶著充滿恩典的信心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這種禱告可以說是所有學科中最大的學問。在這恩典上有信心的人是已越過了禱告的障礙並已在他心靈深處立下了穩固的禱告殿的根基。西那的凱撒玲(Catherine of Siena)如此說:「完美的禱告不是藉著許多的話語,乃是迫切的意願。」

  另一個祈禱之所以艱難的原因在於靈裏的攔阻。保羅明確的告訴我們,必須保持祈禱的能力來「對抗黑暗世界的掌權者,和天空屬靈界的惡魔。」(弗六12)伯納(A.Bonar)過去常說:「亞蘭王吩咐他的眾軍長不要與敵人大小兵丁爭戰,只要與以色列王爭戰。」(王上二十二31)這說明,天空靈界的掌權者似乎是傾全力攻擊抵擋祈禱的靈。如果牠能在此得勝,牠就贏得了這一天。

  西比斯(R.Sibbes)說:「當我們藉著禱告來到神前時,魔鬼知道我們是去支取能力來對抗牠,因此牠竭盡所能的來反對我們。」有時我們會覺察到撒但直接地攻擊我們靈裏祈禱的生命。有時我們會被引領到曠野枯乾的經歷,那時神的榮耀變得暗淡。有時當我們盡力收回每一思想及想像來順服基督時,我們的思維反而變得雜亂無章及混亂。也有時惡者利用我們懶惰的天性使我們放鬆禱告的操練。

  約翰.其瑪古(John Climacus)說:「藉著邪靈在我們禱告時的擾亂知道禱告的功效,而藉著擊敗仇敵經歷到禱告的果效。」為此,我們必須殷勤及下決心儆醒,如同軍隊守望的步哨,想到全隊的性命全賴於他的艱苦儆醒,機敏及勇氣。這就是為何主對祂的門徒說:「我說你們要儆醒!」(可十三37)

  禱告的軟弱

  有時甚至基督的精兵也疏忽他們的託付,不再留心看守祈禱者的恩賜。若你察覺到在這責職上感覺懈怠時,就當省察自己。從一切對罪的戀慕上清除潔淨你心,竭力地回到屬天的境界裏。然後你就會發現禱告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充滿了喜樂與滿足。不要抱怨此責職的艱難,相反的要歸咎於你心的剛愎。任何一個讀這些章節的讀者若是你覺察到自己失去代求的能力,失去與主交通的喜樂,或者在認罪上硬心不悔改。就「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二5)

  哦,天上的星星黯淡又發光   哦,海邊的浪潮悄然又退去,   一年,就在一年前,   是地,是天,還是我一成不變?   而今,星星仍高掛在天,   海邊的浪潮依然流動,   一年,就在一年前,   我那對主的愛卻已失去。──F.W.H.Myers

  惟一能補救我們靈裏遲鈍的辦法就是照著波呂卡(Polycarp)寫給以弗所教會的勸言:「在神的寶血中重燃愛火」。讓我們求聖靈復興我們懶散的心,再看見神的恩慈。聖靈會幫助我們的軟弱,神兒子的憐憫必臨到我們。他會給我們穿上火熱的袍子,激起我們感情的火焰,充滿天上的異象。

  雖然軟弱的靈如影子般伴隨著禱告,但主耶穌教導:「人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禱告的信心要紮根於與神不住的交通,靈魂之窗常向「安息之城」打開之中。我們不曉得祈禱真實的能力,直到我們的心思意念都持續的從屬地的事物轉向神。俄利根(Origen)說他整個的生活就是一個不間斷的禱告祈求。就是藉著這一超乎其他準則之上的原則,一個完美的基督徒生活就被勾畫出來。

  不住的禱告

  1860年10月7日,伯納(A.Bonar)在他的日記中寫到:「我若不在每日生活中有不間斷的簡短的禱告,我就會失去禱告的靈。我永不失去在寶座中的羔羊的異象,並且有這異象我就能禱告。」

  普林斯頓著名的學者約拿單.愛德華滋(J.Edwards)說:「我的思想經常專注於屬天的事物,幾乎不間斷地思想。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思念屬天的事物。我經常獨自一人在樹林中,在偏僻地方散步,默想,自言自語,禱告與神交談。我也常常把我的感想唱出來。禱告對我是很自然的,它是我心裡燃燒的火焰所發出的氣息。」

  希威森(Hewitson)寫到:「哪怕在我們天路歷程最忙碌的生命片刻,我們總可以發現我們乘著禱告的翅膀來回於與主的交通之中。心裡的禱告就是一種把心裡所有的重擔都集在一聲歎息中的禱告。靈裏的歎息雖然周圍的人無法聽見,但是神卻能用它來潔淨我們與人的交談和我們每天的經歷。我們若不是與世界的靈交通就是與神的靈交通。出聲且長久的禱告會使肉體疲憊。沒有人能不停地出聲禱告或在思想裏有組合性的禱告。但另有一種是在我們思維以下潛意識的禱告,是不會讓我們感覺疲憊的。這種的禱告是神的靈在我們心靈的深處默然的呼吸,(羅八9、林前三16)這是我們屬靈思想的氣質與習慣;這是與基督一同隱藏在神生命中的脈搏。」

  衛斯柯(Westcott)主教說:「神的異象賜給我們不住禱告的生命。」而在這異象中所有世上的事物都與不能見的事物相聯結。廣義說來,祈禱是一切事奉的總結。在某種程度上說,當我們在盡責禱告時,我們就是在做屬天的事奉。這也印證了我們所熟知的「工作就是敬拜」的說法。詩人如是說:「我專心禱告。」(詩一○九4)保羅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腓四6)

  在舊約裡面一個沉浸在禱告中的人是被描述為與神同行的人。以諾以確據,亞伯拉罕以完全,以利亞以真理,利未眾子以平安與公平與神同行。很多的時候,他們也被稱為「與神同住」,就如約書亞不離開會幕,或是古時一些匠人為王作工時與君王同住一樣。禱告又可說是靈魂被提升到神聖的同在中,如行星「敞著臉瞻仰」太陽的光輝;或是一馨香美麗的花朵朝向從上來的光芒。又有一種的說法:禱告集合了所有熱切的敬虔,愛與讚美。正如清澈的一擊可以將許多不和諧的聲音變為和諧一樣,我們屬靈本性裏最明顯的感動可以使人的心靈敬畏神的名。

  對禱告的描述最為人熟悉,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舊約的許多篇章裏用等候神來描述人與神生命的交通。一位偉大的學者大衛森(A.B.Davidson)給等候神下了一段美麗的定義:「等候不是僅僅保持冷漠;它是期望,耐心而又降服的期望。它是期待,但不是不耐煩,或因回答遲延而焦慮;儆醒而不急躁。感到即或祂不來我們也會順服,但決不讓祂不會來的意念佔據我們的思想。」

  不要以為這樣的生活是不切實際且無用的。真實的世界並不是原因和感覺的面紗。屬天的事物才是真實的,而地上一切不過是天上的樣本。有誰能比神更實際呢?在世上有何人能像在天的人子那樣有智慧地行完神所託付祂的重任?祈禱好,事奉也必好。那些禱告多的人必成就最偉大的事工。正如陶樂(Tauler)精闢的論斷:「在神沒有事能被攔阻」。

  禱告的習慣

  培養祈禱的習慣可以使之在任何環境之下適時應用。在有需要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禱告。當看到以色列人對向著他們撲面而來的法老戰車充滿焦急懼怕時,摩西站立在紅海邊。「你為何向我呼求呢?」神問摩西。(出十四15)當尼希米侍立在亞達薛西王前面帶愁容時,王就問他:「你既沒有病,為什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尼二2)這一問解開了他三個月以來的禱告。這漫長時間的祈禱就在這一刻化成一個向著神而出的熱切祈求:「於是我默禱天上的神。」(尼二4)

  花時間與神相交的人,必能快速找到通向施恩寶座的途徑。使徒們把每一個責任都帶到十架下。在耶穌的名下他們那忠誠的心在敬拜和讚美中被提升到天上。早期的基督徒每次的相遇都互相祝福,分手之前也必定有祈禱。中古時代的聖徒把每一境遇都當成呼召他們禱告的機會,不管是日圭的影子,教堂的鐘聲,飛逝的雀鳥,上升的太陽,還是飄零的落葉。

  波溫尼(Thomas Browne)與自己所立的約是眾所周知的:「在凡所到的每一安靜處,不管是在家裏,公路,或街口都要禱告。讓這城的每一街道,我所照管過的每一教區,每一鄉村都成為我沒有忘記我的神我的救主的見證。要為每一個所見的或所經過的教堂禱告。要每天禱告,特別是為我的病人或別人照顧的任何一個病人禱告。在病人家門口祈求神的平安和慈悲臨到此家。聽道之後為聚會禱告和祝福,也為傳道人禱告。」

  個活在禱告靈裏的人必定會花更多時間退隱與神親密的交通。就是藉著這樣有計劃的禱告生活,一天對主敬虔的心才能得到餵養滋潤。雖然與神交通使我們生命有動力,但是我們的魂生命卻是屬塵土的。(詩一一九25)

  我們的生命很容易落入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沒有內在的實質的枯竭。為此我們的主提醒我們這危機,勸勉我們防衛對神的假冒虛偽的惟一方法就是殷勤操練個人的祈禱。「誰渴望在公眾中的禱告而不操練個人暗中的祈禱,恐怕是在尋求人而非神的稱許。」〔《人一生的職責》The Whole Duty of Man〕

  在美國建國初期有一位貴格會的主的僕人來到一個信徒聚會崇拜的地方。在安靜等候主一段時間後,他有機會說話。此時所有的人都很安靜。他用勸勉的話語說:「要在主裏儆醒。」這些話在神的大能裏釋放出來,帶著極大的功效做在人心裡。有些人感受到一種畏懼,敬畏臨到他們身上。一段時間後,他再說:「我不只告訴你們,也告訴所有的人,要儆醒。」所有赴會的人聽了都感覺到這人身上有超然的聖靈的能力。他的聲音是他們未曾聽過的,他的講話有不尋常的權柄使在場的人都伏在這大能裏。

  基徒的精兵啊,你們是在敵人的營地;「要在主裏儆醒」!

三、心思的導向

  「你應該去禱告,使你能完全棄絕自己全然交託在神的手中,相信你是在神的同在中,然後在神聖的信靠中,平靜安穩下來。此後要竭力地全天,整年及一生,保持在這樣的光景中以信心和愛心來瞻仰神。」─—莫林諾(Molinos)

  「撒但不是打擊你的信心根基,就是打擊你的勤奮根基。」——約翰.李文斯頓(John Livingston)

  「要一直記得神的同在;常常在神的旨意中自樂;凡事榮耀神。」——雷頓主教(Archbishop Leighton)

  1550年,有一群以神的話語為他們信仰行為的準則,以至有別於當時教會主體的宗教人士集合在依斯瑟探討敬拜的次序問題。他們爭議的焦點在於禱告時是應當站立,還是跪下,是應當蒙頭還是不蒙頭。最後他們的結論是──祈禱不在乎身體的姿態,而在於心思的導向。所以無論是坐,站,跪或俯伏,最合適的形態即是那最能表達內心期望及情緒的。

  意識到神的同在

  第一重要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那充滿天地的神是在隱密處。正如擴散在大氣中的電流被集中濃縮在閃電中一樣,神的同在也在禱告室中彰顯出大能。「祈禱之前要先把自己擺在神同在中。」(塞萊斯Francoisde Sales)哥斯頓.朗蒂(Gastonde Renty)描述祈禱的姿態應是「在神面前保持謙卑,仰望聖靈提醒何為祂的旨意,以單純的信心領受,如同在祂面前聆聽祂的聖言。」阿美拉(Avila),一個西班牙語的信仰作家告訴我們:「我們祈禱時聆聽勝於發言。」泰勒主教(BishopJ.Taylor)用得體和深具影響力的演說來強調這種說法:「信仰操練的行動要以敬拜開始,即是以嚴肅的心敬拜神,將自己放在神同在中,用信心仰望祂,以祂為你敬拜的對像和期盼的因由,是你蒙福的源頭。當我們來到祂面前向祂跪拜,意識到祂的同在時,接下去的靈修操練都會有主的智慧和祂同在的榮耀。」

  天父「是」在暗中的隱密處。我們必須在敬畏的平靜中,收回心思來到祂面前,因為只有在平靜的夜晚,露水才能降在草地上。一個被正確的靈引導下的祈禱者才剛出口:「我們在天上的父」,在他意識到之前已被提升到屬天的境界。「但這樣的人太少了,」但芬乃倫說:「很少人能真正的安靜下來聽神說話。」

  有太多的人耳朵未受過訓練。有人說我們好像印地安獵人一樣能聽到很遠的森林裡一樹枝折斷的聲音,但卻聽不到附近尼加拉瀑布的聲音。在生活中操練與神同在的勞倫斯(Bro.Lawrence)寫道:「至於我定時的祈禱,不過是日常和神交通的繼續,有時候,我就看我自己好像一塊石頭放在石匠(神)的手裏,讓祂自己的心意雕刻,我求祂賜我能完全像祂,在我的裡面,刻祂形像(祂全備的形像)。有時候我一禱告,就立刻覺得我的全靈全魂一點不用力地,也毫無困難地高升起來了;並且停留在一個升高的地位上,好像在神的裡面堅定;又像在中心安息的地方。」體會神的同在是私禱時心靈該有及正確的操練。

  約翰.斯比伯利(John Spilsbury)由於為基督作見證而被關時這樣說:「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怕監獄,因天父豐豐富富地與我的同在,監獄就如同皇宮一樣。」另外一位在同樣的情況下也如此說:「我一直思想耶穌直到我的牢房每一塊石頭發亮如同寶石一樣。」我們在不同的情況下,如在沉悶的斗室裏與神交談如同親朋密友時,也能使密室發亮如藍寶石。或是在西乃山上的岩石穴中。神的榮耀光輝點亮了先知的臉面。

  但是,體會神的同在也少有或沒有感情上的感覺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似乎無知覺地在神手中,異象和喜樂可能會退去,但我們不該因此在祈禱中冷淡。不要在操練上沮喪,中斷,反而要加倍努力。很可能在黑暗時日中向神發出的禱告所得的祝福,遠勝於蒙福時刻的祈求;從「被遺忘之地」,「黑暗之地」,「地獄肚腹」所昇起的禱告可得著更豐盛榮耀的回報。

  我們也有特別蒙恩的時期,就是被神提昇到施恩寶座,進入君王春天的花園中的時刻。羅伯.布羅斯講到有一次兩個客人早上來訪,他就請他們暫時離開他,因他昨晚得著主的同在很豐富,可是現在一兩個鐘頭之內都沒有進入主的同在中。可能在他心靈中有一點虧欠,可是他迫切要主的心是可嘉的。若住在耶路撒冷而不能見王的面有何益處呢?而當祂從王內室帶著祝福出來,我們豈不是要預備好獻上敬拜和事奉嗎?約拿單.愛德華滋定意當他在默想主時,他甚至不會讓午餐的需要中斷他與主的交通。他說:「我寧可不吃飯也不要被打岔。」當神的火降臨在迦密山時,亞哈王下去吃喝而以利亞卻上山去禱告。

  誠實的必要性

  當我們跪在祂聖潔同在中時,在暗中的天父在暗中察看我們。我們向神交談時,常會有一些言詞是過於或不符合內心的感覺的。但最好是在祂面前完全坦白,祂允許我們隨自己心願說話。詩人說:「我要對神我的磐石說,你為何忘記我呢?」(詩四十二9)若他說:「主,你不會忘記的,你已把我的名刻在掌上了。」這樣的話可能更中聽,但卻不夠真實。有一次耶利米不明白神的心意,惱怒地向神呼叫:「耶和華啊,你曾欺哄我,我被欺哄了:你比我有力量,且勝了我。」(耶二十7另譯)在一位真實永不欺哄人的神面前這樣講是多麼的魯莽,可是先知就是照著當時他的感覺說話,而主不只原諒他還祝福他。

  可能有些讀者對神有抱怨,與神有些爭論。長久以來,內心的爭議使得你的心與神的恩惠有阻隔。當你要開口時,那些話在你的口中戰兢:「為何你如此對待我?」那麼,就請帶著一個敬畏和勇敢的心向祂傾心吐意。神曾對以色列人說:「雅各的君說,你們要聲明你們確實的理由。」(賽四十一21)要把你的憂傷帶到祂的面光中,向祂訴苦,並傾聽祂的回應。在溫柔誠實裏,祂會向你解明你對祂的誤解。在祂的光中你必見光。但記得,這是你與主之間的私事,不要在人前誹謗神。約翰.李文斯頓在黑暗的日子作一個最好的決定:「我自己省察似乎是被遺棄了,現況幾乎難以承當,但我向神應允不向祂以外的人提起,免得是在埋怨或使自己或別人滋生不信的心。」

  禱告中的真誠也表現在另外一個層面。毫無疑問,在我們的生命中,神的靈有時會把更大的熱愛饑渴賜給我們。我們的禱告升到天上,達於神寶座前。忽然祂使我們發現自己的失責,耽溺的事物,剛硬不悔改的罪。聖靈此時給我們的顯明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悔改歸正。「禱告讓我們發現我們靈裏真實的光景,依神學家的說法,禱告像鏡子般照出我們真實的本相。」

  神刻意安排在那時刻來洗淨我們的污點,使我們從此以後作祂的珍寶。但若我們離棄祂的光照,黑暗就進來了。那在軟弱中幫助我們的神聖保惠師(羅八26)就會因憂傷而退隱。「我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轉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祈禱也為可憎。」(箴二十八9)「但你們的罪孽使你們與神隔絕;你們的罪惡使他掩面不聽你們。」(賽五十九2)「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賽一15)

  在無線電報中,如果接收台和發射台不在同一頻道就無法溝通。在真實的禱告中,神和祈求者定要一致。迦巴厘爾(Cavalier)曾長年活在與神不斷的交通中,然而被虛榮所誘而離棄這蒙福的途徑。最後他來到英國加入軍隊,當安妮女王接見他時,問他最近神有否造訪他。這年青人就默然低下頭來。

  依凡斯(C.Evans)述說自己曾有過失去信心的經歷,繼之而來的就是軟弱無能與墮落失敗。但可幸的是神憐憫他,他如同拉撒路死了四天直到耶穌來了。他立即懇求主使他能恢復以往的火熱與喜樂。「在卡爾勒山上,」他說:「禱告的靈如同過去降臨在我身上,我不停地哭泣懇求,把自己重新奉獻給神。我在耶穌前痛哭懇求了很長時間,在那山上,在祂面前傾心吐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充滿了豐盛祝福。

  另外,約翰壹書第三章21-22節說:「我們的心若不責備我們,就可以向神坦然無懼了。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

  中世紀敬虔的作家們能分辨「純正的動機」和「正確的動機」,他們說前者是成聖的果子,後者是成聖的條件;前者意味著一個被訓練管束過的意志,而後者則是謙卑降服於主腳下的意志。神乃是要那尋求祂面的人有「正確的動機」──就是願意降服,喜樂地接受祂那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所有真實的禱告乃是基於那偉大的救贖,即是憂傷的人子在祈禱中痛苦地呼籲著:「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祂教導我們要在祂犧牲的能力中禱告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旨意成全。」(太六9-10)

  主啊,我用顫抖的手緊握的是我的意志   ──看起來是那麼微不足道   但只有你,我的主能瞭解我是如何   當我把這意志獻上時,也是全人獻上。   它曾被淚水濕透,被歎息沾污   它一直緊握在我手中,直到失去華美,   如今它俯伏在你的腳前   獻上禱告,願你旨意成全。

  信心的必要性

  「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路十二32)「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太六8)「父自己愛你們。」(約十六27)整個禱告的哲學包含在這句馬丁路德所說的話裡面:「『父』勝過『神』」(註:意即向父呼求的力量是勝過於向神祈求,因是基於父子親密的關係)

  讓我們認定,在神沒有不可能的事。相信祂必報償那些專心尋求祂的人,是以沒有一個真實的到神面前禱告的人是不蒙神祝福的。但信心並不意味著垂手可得或懶散的事,乃是要竭力祈求的。羅拔.布魯斯(R.Bruce)有時在講道中途會暫停下來嚴肅地說:「要相信有一位神是一件大事。」有一次他承認有三年的時間當他提到「我的神」時內心總被挑戰而不安。爾斯根(Erskine)說:「『我的神』這句話是福音的精髓。」用我們微弱的力量帶著確信說:「神,就是我們的神,要賜福與我們。」(詩六十七6)這是需要超然的信心。

  但所幸的是即使一微弱的信心也足能得勝。佈雷爾(R.Blair)說:「不要希奇,就是那些從我們嘴唇中發出微弱的禱告,也必升到天上!」這實在是神在恩典中所行的奇事。神好像是有牟利眼光的礦工,在粗糙的石堆中發現亮晶晶的寶貴金屬,同樣的,祂也能在我們不信的深礦裏,尋察出稀少寶貴的信心。主耶穌在黑門山曾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太十七20)這座要用信心挪開投入海裏的山是大而無比的山脈,它位於巴勒斯坦的北面,它的根基在以馬內利全地的下面,它的露水滋潤著上帝的城。

  信心,偉大的信心──這是「應許」所惟一看見的;   取笑「不可能」,大聲疾呼:必然成就!

  當天路客來到喜悅山前,牧人引他去見一位站在奇異山上用他的話就能使山倒下的人子。他就是得勝君王,偉大恩典先生的兒子,他站在那裏「教導天路客用信心推倒擺在他們前面的一切困難」。 神是我們的天父,主授予祂自己的恩賜與特權,祂賜給我們一把打開一切神寶庫門的萬能鑰匙。「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林後一20)我們在基督裏得以親近神,可以放膽的祈求。爾斯根(Ralph Erskine)告訴我們有一個安息日晚上,他有一種不同尋常的自由奉耶穌的名禱告。「他幫助我在內室裏禱告,向神傾心吐意,得著所宣告的應許,得著赦免,恩典,日用所需,安舒的生活,榮耀的復活,永生和幸福,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因著耶穌得以在神裡面。」

  當我們向父祈求,是奉主耶穌的名,帶著祂的權柄而獻上禱告。然而我們卻不能隨自己的意思使用耶穌的名。神不會沒有智慧的對待祂的小孩,如同亞哈隨魯王把王的戒指交給末底該並囑咐的那樣:「現在你們可以隨意奉王的名寫諭旨給猶大人,用王的戒指蓋印;因為奉王名所寫、用王戒指蓋印的諭旨,人都不能廢除。」(斯八8)

  本仁約翰顯出了他敏銳的屬靈洞察力,在他的《聖戰》中,他寫道:「住在漫瑣城的人曾多次寫信給以馬內利,但都沒有任何迴音。一些時日後,他們再同心合意草擬一份請求書,交付以馬內利請求救助。但是敬虔先生站起來說他認識他的主和王,除非是透過王的秘書呈上的,否則王不會接受任何請求。『這就是你們為什麼沒有達到目的的原因。』接下去,他們說他們會再草擬一份請求,然後請主的秘書呈上。但敬虔先生回答說他知道主的秘書不會呈上任何沒有他自己參與草擬的請求。」衛斯柯(Westcott)說:「信徒的祈求乃是主自己話語的回應,他們的禱告乃是祂的教導化成為祈求,這樣的表達主耶穌意願的禱告必蒙垂聽。」

  信心的禱告也可說是聖靈和基督的代求。「當禱告從信徒的心流至救主的心,經由救主的代求並成為自己的禱告時,禱告就蒙應允。」希威森(Hewitson)說這是神安排的方法,藉著住在祂百姓心中的聖靈,用說不出的歎息將祈禱傳遞給那位被神高舉的中保,祂是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的。主是以這獨特的方式,因著神的恩典,使那些奉主名的代禱者成為神的同工了。

四、專心敬拜

  「我主我神,因你偉大的榮耀,我們讚美你,感謝你。」──通用祈禱本

  「若是在天上除了愛沒有什麼可讚美的,這愛也足夠我們讚美了。」──田尼森(Tennyson)

  「讚美祂,永遠都要讚美祂,因祂顧念地上如微塵般的我們。」──摩根.雷斯(Morgan Rhys)

  在你關上門後,要禱告。在新約裏這個字除了開始禱告外,還暗示有一種渴望。它不只有請求,而且包括我們在暗室裏全人的敬拜,認罪,和祈求。在這章裡面我們先要講到敬拜。

  當阿夫甘(Scipio Africanus)在戰勝了驕傲之城迦太基後凱旋進入羅馬時,他率領隊伍通過凱旋大道,經過威利(Velia),莊嚴地邁步在古老的犧牲大道,然後再上升到國會大廈。在喧囂人群的熱烈歡呼聲中,他用雙手到處四散「得勝者的金幣」。在這些歡喜的人群當中,或許有些是為了這得勝者的慷慨而感恩,有的是因恐怖之年將要過去,義大利現在從外邦人的轄制之下得以自由而狂歡,也有些人暫時忘了個人或國家的利益,單單因得勝者的風采──機智,慷慨,勇氣,和禮貌而歡呼。

  同樣,聖徒們被教導向主獻上讚美是因著:數算神每日的恩典憐憫,感謝神偉大的救贖,或單單瞻仰祂神聖的榮美。

  數算恩典

  亞力斯多德說:「記憶是心靈的書記。」就讓它拿出本子開始記錄吧。法拉設(Fraser)曾有一次為主被囚,在監獄中下定決心回憶並記錄神對他的恩惠和慈愛,他如此行之後帶來他心靈極大的喜樂。他說:「回想到神對我身心靈的管教及祂諸多的憐憫,實在於我有無限的益處,使我更明白我的處境,更領會神對我的愛,使我對祂有更大的渴慕和愛。哦!我的心眼被開啟看見以前被隱藏的這口水井,沒有一件事比回想神的恩典於我更為有益。」

  讓我們也來思想神的帶領管教,我們必領受祂的慈愛和真理。祂的憐憫每早晨都是新的。祂使我們每晚喜樂,祂對我們所懷的意念多如海邊的沙,且都是平安的意念。我們每日所經歷神的恩惠因太平常了以致我們視為平凡,這乃是紡織編在我們日常衣服上的金線,實在應該更寶貝。而且這些祝福常是無以形容的大。

  有一個年青殘廢病人這樣說:「我今天經歷到一件令我感到最快樂的事,就是我能自由地呼吸五分鐘。」在傑生博士的緬甸家裏,有些朋友聚集談論人從外在的環境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滿足。每位都設法引經據典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回想起自己在艾瓦可怕的監獄生活,傑生博士說道:「這些人根本不配來論斷這事。想想在一個寒冷的月夜,有你的太太在你旁邊,你的小孩在你懷裏,你們一起漂流在依拉瓦第河裏的感覺如何?全然自由了,是不是?但是連這些你們也無法明白。它需要我化二十一個月的監禁生活才使我明白自由的意義。對於這二十一個月的遭遇,我一點也不後悔,並稱之為美味的刺激。自從有這經歷後,我對天堂有更深的感激。」有多少的時候我們會為生活在自由的國家和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感恩?

  有一句英諺說:「神被遺忘如河水流過。」嘗過主恩滋味的人永不可如此。「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詩三十三1)是舊約的判語。「凡事謝恩」(帖前五18)是新約的定意。巴斯特(R.Baxter)教導我們應在認罪和訴求上簡短而花更多的時間讚美感恩。格林蕭(Grimshaw)每晨靈修必先唱三一頌。亞林(J.Alleine)說他最喜悅的事就是讚美。哪怕連一個異教徒都受感說:「我這瘸腿的老人能作什麼呢?就是歌唱讚美神,並勸告他人也如此行。」為著天然的美景,義人的交通,家庭的溫馨;為著試探得勝,脫離兇惡;為著神的慷慨,忍耐,憐憫;也為著經常被我們所忽略神無數的慈愛善行。讓我們不疲倦地頌讚祂的聖名。「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一三六1)

  但若是遭遇到逆境,黑雲滿佈之時,我們是否還要稱讚神呢?當然!

  患難使應許更甘甜;患難使祈禱更迫切;患難促我到祂腳前;使我更謙卑親近祂。

  讓我們在窮困中感謝神。我們可能住在狹窄之地,但像坎特(I.Kant)的花園一樣,是海闊天空,有新鮮的空氣,陽光普照。冬天並不嚴酷;春季充滿了鳥語花香;夏天神賜康寧。另一方面,奧古斯丁說的何等真實:「地上的財富何其貧窮。」豐盛的麥酒不能滿足饑渴的靈魂;紫袍細麻布遮蓋不了貧窮的生命;聲望的號角聲抑制不了靈裏的掙扎。雅各最美的夜晚是以石為枕,以天為帳。當約伯被那群連他們的父母,約伯都不配把他們與他的狗放在一起的年輕人嘲弄時,他成了天使眼中的奇觀,也成了他們的驚喜。亞當在樂園的失敗,我們的救贖主已在曠野和祂的受難中得贖。我們被呼召背的十架可能沉重,但並不長久,時候到了卸下十架,天門即為我們敞開。

  克裏梭頓(Chrysostom)在被放逐路中大聲疾呼:「神啊,我為著一切來感謝你!」若我們像他一樣,我們生命中就沒有一天是壞日子的。亞歷山大.辛森(Alexander Simson)是二百年前一位知名的傳道人,有一次摔跤腿斷,人家發現他坐在地上手扶著腿一直喊叫:「頌讚歸予主,頌讚祂尊名!」他的確是智慧人,因曉得凡事互相效力叫愛主的人得益處。巴斯特(Baxter)經歷三十五年的病痛還是常常讚美主。路特福(Samuel Rutherford)呼喊:「為著主耶穌給的火爐,銼刀和鎚子來讚美祂!」

  感恩

  從正確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恩惠都引我們回想到我們被基督所接納這一事實。那滋潤曠野的生命河水是從神和羔羊的寶座前流出來的。基督寶血的印記確保我們可以永久地享受這樣的祝福。我們從祂手中所得的每一恩惠都是從祂所受的痛苦中帶出來的。

  瓶內的水可能會用盡,但應許的井卻流出新鮮及時的活水。它們是這麼的近以至於我們都可聽聞那美妙的流水聲。小偷可以偷走我們的零用錢,「但我們的黃金卻是在家中的箱子裏」。神可能會剝奪一些我們所珍愛的,但祂難道沒有賜給我們基督嗎?雖然我們的感謝會環繞在許多神的恩典上,但最終還是該停留在主的腳下。

  讚美基督是高超的屬靈操練。波斯頓(Thomas Boston)談及講道也是一種讚美:「對我來說,傳講基督是最困難的事。雖然全地都充滿奇妙,但背後還有更深的奧妙。」這個看見使他長久等候在神面前「以至於他可以用屬靈的眼光來看基督」。他是那麼渴望神答應這個禱告,那麼不滿足於自己對基督的認識,甚至他的健康也受到了影響。然而,他也與我們分享到,有時候他的心進到基督的愛裏,緊緊地跟隨,飽足於主的甘甜和喜樂。

  在以色列,逾越節是在得拯救的前夕慶祝的,是從此以後用來紀念主的日子。讓我們常常紀念到我們的救恩是從比埃及更苦的捆綁中釋放出來的。本仁約翰對他「親愛的孩子」有如下的忠告:「要回想過去的日子,上古之年,記得夜間的歌聲,心中的思想。仔細察看,確保沒有一處被遺忘,那隱藏的寶藏,就是你第一次和第二次蒙神恩的經歷。回想當神的話第一次臨到你的時候,回想良心的恐懼,對死亡與地獄的懼怕,回想你向神的眼淚和禱告,如何在歎息中懇求憐憫。你是否有你自己的米薩山可以紀念呢?你是否記得在那內室,牛奶房,馬棚,倉庫,神曾在那裏遇見你?你是否還記得那些話,那些神使你有盼望的話?」

  我們應該考查神所量給我們產業的豐富和榮耀。基督的寶血,聖靈的恩典,天父的容光,是三件遠比天堂更有價值的寶藏。克裏梭頓(Chrysostom)宣告「基督的名蘊藏千萬的喜樂」。當我們想到那藉著寶血的永約所賦予我們的恩典,可能最蒙神悅納也最能激勵我們讚美的就是紀念我們在基督裏已被買贖得以成為神的後嗣。夏莫博士(Dr.Chalmers)是明白其中奧秘的一位。在他的日記裏,我們常常發現他如此表達:「以基督是我的救主的確據開始當天的生活,這一天充滿出奇的平安。」「緊緊抓住基督的赦免饒恕,這是我早晨的第一件事。」「用很明確的信心開始一天,並在一天中不斷地更新這信心。」「再次用充足的信心開始一天,但為什麼這信心不能在主裏持久?」「我常常多次回到在基督裏的信心,堅信這屬靈習慣會把我帶上正路。」「回到對福音的應許大有信心,讓我們回應主的命令:『你要大大張口,我就大大充滿』」。

  每天愉快地反覆思念主帶領我們的道路是件美好的事。凡克(Otto Funcke)為他的傳記起了一個美好的名稱《我生命道路中的神的腳印》。祂帶領我們的方向可能從瑪拉的苦水直到以琳的水泉;可能會經過炎熱的曠野,但最終達於神的聖山;它可能會下到死陰的幽谷,但卻會帶我們到神應許的美地,充滿了各樣的祝福。

  一個充滿玉米,酒和油,   更是蒙神笑臉眷顧   帶著神各樣祝福之地

  在祂所帶領的道路中總是有我們偉大的神和救主的安慰及同在。我們不能只記得祂的恩惠而不紀念祂自己。主被剌傷的手拿起苦杯喝盡一切苦難與死亡,而這苦杯變為甘甜,我們涸乾的生命成為豐盛之地土。祂柔和的愛與同在是我們腳前的燈和路上的光。祂名為韾香,祂的聲音是美妙的音樂,祂的臉面是我們的安寧。傑生博士(Dr.Judson)在祂最後的疾病時,常充滿了讚美的喜樂,有時他感動地流下眼淚呼叫:「哦,基督的愛!基督的愛!我們現在不明白,但我們可以在永恆裏更多地認識。」雖然他的劇痛是不斷的,但他卻一次又一次極其喜樂地呼叫:「基督的愛!」

  這樣的讚美提升人的痛苦直到與天上聖所的新歌合在一起「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啟五9-10)

  安靜默想

  以基督的名讚美神必然會帶我們進入更高的敬拜。很多時侯是「在安靜中讚美」。以賽亞在信心中被帶入至聖所,目睹並在靈裏加入了撒拉弗對三一神的敬拜:「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祂的榮光充滿全地!」(賽六3)在伯利恆的草原上,天使高聲唱:「榮耀歸於至高神!」傷心的大地聽聞而受安慰。

  你這與神面對面的天使   幫助我們敬拜祂

  但哪怕是這群明亮的智慧使者也無法完全表達對祂的讚美。約翰.李文斯頓在1634年12月14日的日記中寫到:「難怪天使認為他們對主的讚美是那麼不夠」。

  據說,詹偉(John Janeway)多次在他內室的禱告中,分不清他「是在身內,還是在身外」。特司諦根(Tersteegen)對在他周圍的朋友說:「雖然我坐在這裡同你們交談,但是靈裏卻在一直不斷地敬拜愛慕神。」據沃德(Wodrow)分享,有一次卡斯德爾(Carstairs)在柯沃受邀主領聖餐時,有一陣奇怪的大風臨到。他的聽眾都深受影響,似乎榮耀充滿了整個房子。其中,有位基督徒被驅使離開主的桌前,當他再次要回去時,卻因這榮耀幾次都無法進去。最後他只能站在門外,半個小時之內,他的頭腦一片空白,沉浸在那榮耀之中。

  戈登博士(Dr.Gordon)描述了在他與被認為自大數的掃羅後最獨特的猶太基督徒拉賓(Joseph Rabinowitz)的談話後所留下的印像。「當他(拉賓)在我們早晚的敬拜中講解彌賽亞詩篇時,那在他臉上的榮光實在讓人無法忘懷。這裡,那裏,當他在經文裏瞥見基督的受難或榮耀時,他會忽然向天舉目並舉起雙手,像多馬親眼見到主的釘痕時發出由衷的敬拜:『我的主,我的神!』」

  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情感上的激動可能較少較弱。對基督的愛更自然地表現在合宜的行為勝過激情的讚美。但很可能每一個真誠的信徒都有機會進入那與主交通的時刻,如同一個人仰望那看不見的榮耀,中間隔開的帳幕成為透亮。如同在至聖所瞻仰那位為我們而死,為我們稱義而活,如今在全能神的右邊等候我們的耶穌的形像和容面。即便如此,我們斷不能忘記敬拜的本身不在於高舉個人很舒服的感覺。敬拜的本質再次使我們向祂祈求:「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太六9)(續)

五、認罪

  紅花點綴花園──亨裏奇.索斯(Heinrich Seuse)

  一個充滿罪惡的靈魂發現在上帝裏的赦免   是件偉大而又罕見的事。   純福音的真理沒有任何的陰影,絆腳石,   或可拿任何其他東西與之相比擬。   因此所有的受造之物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約翰.歐文(John Owen)

  祂向我吹氣前   我活在罪惡枯乾中   祂用釘痕的手擔當我的名   把我的名刻在祂的心上   等候,我的心在等候   政權擔在祂肩上的那位   我雖久久等待,但不被棄絕   我全能的神是自主的神。   哦,城門啊,打開   帶著永恆的大能,我主   升上高天,擄掠仇敵   我長久的捆綁已被解脫。   ──格林威(Dora Greenwell)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認罪是悔改的罪人第一要作的事,是聖靈的恩典。當神在尋找一個居所時,祂預備一個「憂傷痛悔的心」。和好的祭壇是在新約的殿門入口之處;從祭壇敬拜者經過洗濯盆直到與神相會之處──有血漬的施恩座。

  現在我們提到認罪,就是那些接受耶穌基督而被稱義的,雖然他們是神的兒女,卻仍舊是罪人。當他們行走在光中時即意識到他們罪的羞恥及可惡,這是他們在還未重生時所沒有體會到的。因此就在神的面光中舉起他們一切的不義和背道呼叫:「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詩五十一4)

  認罪要具體,不要大意含糊。華博頓主教(Bishop Warburton)說:「基督信仰是關乎細節的。」根據以色列律法的禮儀,在贖罪日罪得以轉移(赦免)是在於認罪。「他(大祭司)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孽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利十六21)在個人的獻祭上也是如此,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利一4),然後禱告:「耶和華我懇求你,我犯罪,偏行己路,背逆,我犯了……。」然後明確說出所犯的罪,獻祭者繼續禱告:「但我悔改,願這祭牲成為我的贖罪!」站在被毀滅的耶利哥城旁,約書亞對亞干說:「我兒,我勸你將榮耀歸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他面前認罪,將你所做的事告訴我,不要向我隱瞞。亞干回答約書亞說:我實在得罪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我所做的事如此如此。」(書七19-20)新約聖經也給我們明確的應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一9)一位有智慧的老作家說:「神的兒女會一件件地向神認罪;一個不成熟信徒的認罪是批發式的認罪;他會大體上承認他是個罪人;然而大衛卻是手指著傷口說:『在你眼前行了這惡』,(詩五十一4)他沒有含糊地說『行惡』而是說『行了這惡』,他是在指他流血之罪。」

  在日常生活中,若良心發現我們犯了任何罪,都要立即認罪,以信心支取基督的寶血來潔淨,使得雙手得以潔淨。過後又要更詳細地審察這過犯,從神的眼光來看這罪的嚴重性過於當時我們所能領會的。而如果這罪是我們經常會犯的,我們要憑信把自己交在神憐憫的手中,奉基督的名祈求使我們不再讓祂憂傷。約翰.歐文(John Owen)勉勵我們:「思想罪的嚴重,使你謙卑下來。思想罪的權勢,使你尋求神的能力來勝過。但不要思想到罪的本身,……免得你更受纏繞。」

  當我們的心在神前更柔順時,有時我們會回想到先前已承認過且被赦免的罪,而如此行會在我們良心上留下烙印。這時我們可以重新向神求饒恕。因我們非屈身於基督的審判台前,而是來到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之合好的父面前。更明白以往過犯的嚴重性會帶來更深的悔改。在聖靈的引導下我們可以如詩人一樣的禱告:「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詩二十五7)雖然這些罪已經受對付了,但聖靈的定罪會帶來人的懺悔,忽視聖靈的定罪會讓聖靈擔憂。

  親愛的救主,是我罪的重擔壓制了你,   雖你無限的忍耐,我仍感到你的傷痛。   我的罪雖被赦免,但加於你的慘痛   乃是我的罪愆。

  在內室裏的操練最重要的乃是應該順服保惠師,是藉著祂我們禱告才能蒙悅納的。爾斯根的日記裡面說:「今早我在禱告中滿有活氣,對主也有很大的盼望。我覺得神是我生命的泉源,我的力量和喜樂。並發現除非耶穌是我的生命,我根本沒有配得那名的生命。但一回想到我的罪惡,污穢和墮落,開始認識到我的邪惡,那時我甘甜的感覺即消失了。這讓我學習一個功課,我們要因我們是罪人而謙卑在主面前,否則祂的同在必退去。」

  每當多馬.波斯頓(Thomas Boston)感到自傲時,即想到他以往的過犯。我們也可如此行,使我們不驕傲而更謙卑。據說劍橋的查理斯.西緬(Charles Simeon)在他個人的禱告裏,格外傷痛,俯伏在主前。我們也可如此行,但不要忘記我們還是神的兒女,不要失去在基督裏的尊貴地位。路得福說在天堂裏除了「羔羊是配」之外是沒有別的歌聲,因祂的寶血洗淨我們的一切罪。

  剛硬的心

  古聖徒習慣用感恩的心守一節日「為罪憂傷日」。有時會因他們靈裏的死沉而憂傷,但卻不會因情感冷漠而停止祈求,反而他們還是在神施恩座前以摔跤式的禱告,向主認罪悔改直到他的心破碎溶化。帶著決心向主──認罪,直到心在罪的傷痛中融化。心靈的死沉有許多的原因:

  1.一個服事神的人以往是非常火熱的,但因缺乏燃料或是鬆懈之故,他失去對神起初的愛,以致在他愛的祭壇所剩的只是一點灰燼而已。他最大的憂傷是他對罪沒有憂傷,他最大的重擔是心裡沒有負擔。「哦,讓我再次活在對基督的恐懼中」一個在深淵邊緣痛苦呻吟者說。他徘徊在其中,實在無法忍受對主如此的冷漠。一個感到對基督冷漠的心靈常是比他自己所想像的更靠近救主。西拔(Shepard)說:「一個死沉、盲目的心靈被基督吸引勝過所有的憂傷,羞辱和驚嚇。」

  2.有時心靈的死沉很可能是聖靈的工作,向我們顯示以前所未覺察的罪。正如一個人遙望著天上的星系銀河,只看見模糊不清的霧圈,但若用望遠鏡一瞥就會看見無數的星宿。同樣的,我們對自己無數輕忽的過犯也是不在意,直到我們在內室與神交通時察看這使神的臉面蒙上一層雲霧的,原來是我們未經承認的眾罪。我們若還未與神有活潑的交通,讓我們與詩人一樣祈求:「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一三九23-24)。那「用燈巡查耶路撒冷的」(番一12)的確會很仔細地如煉銀子,篩大麥一樣地審察我們。祂會從我們天然人的深處揭發一切不合基督的心思意念,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

  3.心靈的死沉也可能源自我們未盡的職責,沒有抓住機會,恩典的忽視。大主教烏沙(Archbishop Ussher)常常很謙卑地禱告,求神赦免他疏忽和失職之罪。每一日子就如一艘大貨輪載滿了聖職善行直航行到永恆之彼岸。我們揮霍掉多少的時刻!失去了多少機會!浪費了多少神的恩賜!同時,世上一切及所有的潮流都在消失褪色。

  4.在我們心靈還有一件是比隱藏的罪藏得更深──那就是罪性,這必死的身子。當我們承認我們肉體的敗壞,我們就需要照著我們的經歷發言。當我們在恩典上長進,當我們習慣於將我們的思想感覺帶到這聖者銳利的光照中,當我們敞開全人在聖靈的恩典影響下,我們就能更看透我們本性中的罪根,直到我們如以斯拉一樣哀哭:「我的神啊,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神仰臉。」(拉九6)據說馬丁路德有一整天發現他的罪性是如此的醜惡,可怕的光景如同毒液滲入他的身心靈,以致他全身沒氣息好像死了一般──無聲息,無感覺,連血流和心跳都似乎停止。

  西拔在一特別禁食的日子,寫道:「11月3日,我看見罪是我最大的邪惡而我是何等的污穢,只有神是良善的,因此我厭惡自己,神讓我看見自己的真像,……我即來到神前在祂裡面得安息。」

  約拿單.愛德華滋有一次在他日記上記述他發現基督的榮美的經歷,接下去他寫著:「我的罪惡長久以來是難以言喻的,吞滅了我所有的思念,如同洪水或大山掩蓋我的頭。我不知如何形容我的眾罪,無數無數的罪愆!過去那麼多年,無數無數的罪愆在我的意念中,我的口中。」(當基督的榮美聖潔向人開啟時,接下去就是揭發人性的敗壞邪惡。)

  當約翰.頓肯(John Duncan)臨近死亡時,他如此真切地說道:「當我想到屬肉體的心思是與神為敵時就恐懼害怕。我還沒得親眼見這真面目,但想到就令我恐懼,甚至身體難受。」

  可能神只領祂少數的兒女經過這麼廣寬水深之處。而除非祂指引,我們不能試著去跟隨。我們不敢去效仿未有的經歷,但卻可以照著神所顯示我們的,承認我們天然的罪孽。培生博士(Dr.Payson)說:「有一件事能證明我們是在基督裏而撒但不能假冒的是──當神揭露真信徒他肉體的罪性時,所經歷的憂傷和痛悔。」

  但另一方面,基督的愛有時會充滿人心,雖然對罪記憶猶新,罪惡感卻蕩然無存──被汪洋大海似的平安和恩典所吞滅。永生神的造訪無疑的是天堂極樂的前奏。因為在榮耀中所有被贖族類的歡歌是世上任何歌曲不能比擬的。那時還繼續的慶祝神羔羊之死但罪卻不被提到,我們所有過犯的果子全被消滅,一切惡行的苦果全被塗掉。救主釘痕的手腳和被刺的肋旁是惟一紀念著人類罪惡的表號。所以當地上蒙救贖的人群回想他們的過犯時,他們只須仰望基督;罪的任何回憶都在那位戴著荊棘冠冕忍受十架的救主大愛中消失了。

  人的過犯越多,   心中的憂傷越大,   讚美的歌聲也越響,   因祂已全部赦免。

六、懇求

  讓我留心每個禱告的答覆

  以作為在地上的我和在天上的主交流的見證──多馬查曼(Thomas Chalmers)

  弟兄啊,禱告吧;不管撒但   祈求吧;花很多鐘頭禱告   寧可忽略朋友都要禱告   寧可禁食三餐或睡眠都要禱告   不要只是空談禱告,而是要恆切禱告。   主來近了,當童女睡著時祂就輕輕地來了。──伯納(A.Bonar)

  禱告的最主要的學習只是──操練!操練!操練!   你要被教導如何祈求嗎?   我的答案是:要禱告,不要灰心,你就永不失敗。   禱告沒有『倘若』這個字   你不會失敗的……   一個真實需要的感覺就是禱告的根源──約翰.賴勞(John Laidlaw)

  有一次晚年的慕迪.斯托特(Moody Stuart)正好在含特利,頓肯.馬森(Duncan Matheson)帶他去拜訪一些熱忱的基督徒。他看望了一位很有自己特色的老婦人。在分手前,他為她禱告。這位老婦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每一個禱告中她會插一些即興的評語或認同。在他禱告結尾時,斯托特懇求上帝照祂自己的應許成就她每一個禱告。這位老婦人插言道:「每一個?哦,那實在是太棒了。」

  這位老婦人精闢的插言中所摻有的安慰和懷疑也代表了當今很多屬神的兒女在讀到神偉大的應許時所持有的信心光景。「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二十一22)「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不吝差遣祂獨生愛子的神,更會把萬物都白白地賜給我們,另一方面卻又很難相信祂會這樣做。如同慕迪.斯托特在其他地方說的這是芥菜種與山的爭競:「這試煉是到底山會否埋下芥菜種,還是因芥菜種是那麼小而山是那麼大,以至於信心實在難以產生。」的確,信心實在是「神的恩賜」。這是神聖的引導,是經過長期的屬靈教導及不斷操練的結果。這也是蒙光照後的屬天異象。

  信心的要素

  祈禱中的信心,如同栽種在好土裏的植物,是從一個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源泉吸取養分。

  1.是順服於神的旨意──「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五14)

  2.是於基督的利益有關的──「你們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十四13)

  3.是真理的教導──「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

  4.是聖靈所賜的能力──「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5.是與愛和憐憫連在一起的──「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可十一25)

  6.是與順服連在一起的──「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約壹三22)

  7.是那麼的迫切不願意被拒絕──「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十一9)

  8.是竭力去尋找為要得著答案──「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西比斯寫道:「若是我們只是禱告而沒有付諸行動,我們就是在試探神;我們忠心的努力是我們敬虔的後盾,……若是我們祈求恩典而忽略其來源,怎麼行呢?古諺說:『手扶著犁然後禱告』,人不應只禱告而沒有耕耘,或是耕耘而沒有禱告。」

  一、雖然祈禱中的信心源自屬天的神聖感動,但在信心的行動並沒有神秘可言。它只不過是有足夠內在提示而產生的確據。因為,信心的根基是神的話,它的確信是建立在神充足的證據上。神的應許是天上銀行的信用卡,隨時都可支取。不久前英國銀行有一疊支票被盜,但只因為未簽署是以無效。但上帝的應許以永恆作證,且以子十架寶血連署的;那些支取者可得沒有任何折扣的全額數。就是神所說:「我是主;我所說的必能成全。」

  二、神的話是基於祂神聖的屬性。我們被教導如此禱告:「主啊…為你的名之故,求你如此行。」神是我們的父,祂知道我們一切所需的,是與我們立約的神,祂會祝福我們。祂也是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會賜給祂愛子用祂寶血所買贖回來的基業,祂是一切祝福的源頭,祂感動人所作的禱告祂必能成全。

  先知但以理的祈求建立在兩個根基上。他從耶利米書裡面他曉得耶路撒冷荒涼時期是七十年。(但九2)但他不只是向神提醒祂自己的應許;還催促神照著祂的應許,為著祂自己的名來行事。「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神啊,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但九17-19)

  可能人會說既然在我們還未開口之前,天父已知道我們的所需,而祂也樂意將祂的國賜給我們,我們難道還需要向祂祈求嗎?答案很簡單,因神教導我們要如此行。在舊約中我們讀到:「主耶和華如此說,……他們必為這事向我求問,我要給他們成就。」(結三六37)在新約中:「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

  發生在以利亞身上的事顯明這屬天的定律。他對神絕對忠心且與祂有親密的交通。「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以利亞贏得以色列人的心歸向神。「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9)他接受神的應許且照著祂的話去行。「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王上十八41)他心裡已確定他長久的禱告,神所應許的已快來臨了。雖然有「多雨的響聲」,然而以利亞還是不停地繼續禱告,直到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為止。

  持之以恆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為何我們需要迫切且反覆地祈求那些已在基督裏應許給我們的祝福的原因。

  一、藉著禱告我們會謙卑繼續地依靠神的恩典。若是立約的祝福不經我們的祈求就賜下,(就如自然界的空氣和水一樣)我們會很容易忘記是神的恩典而認為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八17)服拉維(Flavel)說:「禱告不僅使我們領受憐憫,並使這恩典的享受更甘甜,聖潔。」費伯立說:「祈禱不只能得到神的恩,也從其中得著甘甜及成聖的果子。」神渴望我們在禱告中與祂有交通。阿普羅斯(Isaac Ambrose)勉勵我們要有一個對的焦點:「我們需要避免只停留在禱告中或過分依賴禱告上。一個人可以講很多,但他並沒有親近神或享受與基督甘甜的交通,只是他更親近禱告而已。他的注意力只是在禱告上而不是在那位垂聽禱告的神。他依靠禱告過於基督自己。但若是人在禱告中親近神,他就會在禱告中注目於祂。禱告不是最重要的,基督才是一切。」

  二、主渴望我們多多與祂有交通,但我們的肉體不願意與神同在實在是很糟的事。我們寧可談論關於祂的事而不願意與祂交談。多少次主在說:「你的夥伴聽到了你的聲音,也說給我聽聽好麼?」作父親會寶愛他孩子寫給他亂塗亂寫滿了錯字的紙張,因這表明孩子對爸爸的愛。蒙古的吉爾摩(Gilmour)身上常帶著他兒子寄給他的一些簡簡訊件。當他在蒙古漂流時,每逢他看這些信時就給他安慰鼓勵。同樣的,在主的眼中,祂聖徒的禱告是何等的寶貴。

  三、主需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一些事使我們配得那些我們渴望的恩惠。神延遲賜下祂的恩惠為要預備我們的心,使我們能繼續地在祂同在中直到清楚明白祂的旨意,明白這些祝福的性質和如何應用這些祝福。安斯林(Anselm)加強了這個概念:「神延遲垂聽我們的禱告,並不是祂不願給我們,而是在擴展我們的心,使祂可以把更大的賜給我們。」如果有一個朋友行路,饑餓的來到我們這裡,希望從我們手中得著生命之糧。我們卻沒有什麼可給他擺上。我們需要到那位充滿祝福的主面前祈求,(路十一6)如果他回答:「不要打攪我!」不過是幫助我們瞭解當求什麼,並預備領受祂豐富的祝福。

  四、我們被呼召在禱告及其他的事工上與神同工。我們的救主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祂對蒙祂救贖的子民說:「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二十六38)在人心中有極多的工作有待要作,天上有一場與屬靈惡魔的戰要打。鬼魔要被趕出去,陰間的權勢要被約束,魔鬼的工作要被破壞。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禱告與萬軍之統帥合作才能成全的。

  在所著《聖靈在宣教》一書中,戈登(A.J.Gordon)告訴我們信徒需要堅忍等候主。「科利(Carey)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給印度第一個信徒受洗;傑生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在緬甸得著第一個門徒;莫里森辛苦了七年才有第一個中國人轉向基督。莫法(Moffat)說他等了七年才看見聖靈運行在非洲的布加曼。理查(Henry Richard)在剛果勞苦了七年才在邦薩滿特卡有第一個信徒。」

  神說話,賜下話語讓我們遵從   讓我們不要袖手旁觀或沉睡   在這無信德的世界中儆醒看守   直到基督釋放我們的工作   藉他僕人摩西看見那忠心守望的榜樣   直到雞鳴破曉,我們仍要守望。

  當禱告被提昇時,對己的關懷及需要就被暫時忘卻,對基督吸引有加,甚至淹沒我們全人。這時禱告就會非常迫切。據說馬丁路德禱告時:「他禱告敬虔的態度如同對神祈求,其大膽度又如與朋友交談一樣。」有人描寫格斯瑞(Guthrie)的禱告:「每一個字都可以裝滿一籮筐。」李文斯頓說布魯斯(Bruce)的禱告每句話都好像銳利的箭頭射到天上去。巴斯特(Richard Barter)的傳記告訴我們,當他集中精神禱告時「展翅向天飛奔」。雷頓主教(Leighton)也有類似的情形,他的禱告如此迫切堅持,他的心靈在火焰中奔向神。享利.馬丁(Henry Martyn)在他日記上描述他為神國特別為印度分別一天禁食自卑。他領受了前所未有的驚人強大的禱告能力和喜樂,他寫道:「我的全人與神摔跤,我不知如何停止呼求祂成就祂的應許,主要的是懇求祂降下祂榮耀的權能。」

  非洲中部的復興有多少不是因著李文斯頓禱告的功效?他在世沒有親眼看見復興的情景,神沒有讓他曉得基督教在這片黑暗的地土的進展。但他的日記記載著他孤寂的守望,晝夜的代求。他有生之日一直為非洲禱告,在他臨終時還爬下床來跪在那簡陋的茅舍地上,在禱告中他的靈即被提昇到神前。他的傳記作家告訴我們:「他就在禱告時被主接去──在那樣敬虔的姿態下把自己的靈魂,以及他所愛的人交予他的救主,將他心愛的非洲和它的苦難,罪惡及不義交給那位為受壓制的人的伸冤者,失喪者的救贖主。」(續)

六、懇求

  讓我留心每個禱告的答覆

  以作為在地上的我和在天上的主交流的見證──多馬查曼(Thomas Chalmers)

  弟兄啊,禱告吧;不管撒但   祈求吧;花很多鐘頭禱告   寧可忽略朋友都要禱告   寧可禁食三餐或睡眠都要禱告   不要只是空談禱告,而是要恆切禱告。   主來近了,當童女睡著時祂就輕輕地來了。──伯納(A.Bonar)

  禱告的最主要的學習只是──操練!操練!操練!   你要被教導如何祈求嗎?   我的答案是:要禱告,不要灰心,你就永不失敗。   禱告沒有『倘若』這個字   你不會失敗的……   一個真實需要的感覺就是禱告的根源──約翰.賴勞(John Laidlaw)

  有一次晚年的慕迪.斯托特(Moody Stuart)正好在含特利,頓肯.馬森(Duncan Matheson)帶他去拜訪一些熱忱的基督徒。他看望了一位很有自己特色的老婦人。在分手前,他為她禱告。這位老婦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每一個禱告中她會插一些即興的評語或認同。在他禱告結尾時,斯托特懇求上帝照祂自己的應許成就她每一個禱告。這位老婦人插言道:「每一個?哦,那實在是太棒了。」

  這位老婦人精闢的插言中所摻有的安慰和懷疑也代表了當今很多屬神的兒女在讀到神偉大的應許時所持有的信心光景。「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二十一22)「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不吝差遣祂獨生愛子的神,更會把萬物都白白地賜給我們,另一方面卻又很難相信祂會這樣做。如同慕迪.斯托特在其他地方說的這是芥菜種與山的爭競:「這試煉是到底山會否埋下芥菜種,還是因芥菜種是那麼小而山是那麼大,以至於信心實在難以產生。」的確,信心實在是「神的恩賜」。這是神聖的引導,是經過長期的屬靈教導及不斷操練的結果。這也是蒙光照後的屬天異象。

  信心的要素

  祈禱中的信心,如同栽種在好土裏的植物,是從一個以基督的心為心的源泉吸取養分。

  1.是順服於神的旨意──「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壹五14)

  2.是於基督的利益有關的──「你們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約十四13)

  3.是真理的教導──「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

  4.是聖靈所賜的能力──「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5.是與愛和憐憫連在一起的──「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叫你們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的過犯。」(可十一25)

  6.是與順服連在一起的──「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祂得著,因為我們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悅的事。」(約壹三22)

  7.是那麼的迫切不願意被拒絕──「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十一9)

  8.是竭力去尋找為要得著答案──「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西比斯寫道:「若是我們只是禱告而沒有付諸行動,我們就是在試探神;我們忠心的努力是我們敬虔的後盾,……若是我們祈求恩典而忽略其來源,怎麼行呢?古諺說:『手扶著犁然後禱告』,人不應只禱告而沒有耕耘,或是耕耘而沒有禱告。」

  一、雖然祈禱中的信心源自屬天的神聖感動,但在信心的行動並沒有神秘可言。它只不過是有足夠內在提示而產生的確據。因為,信心的根基是神的話,它的確信是建立在神充足的證據上。神的應許是天上銀行的信用卡,隨時都可支取。不久前英國銀行有一疊支票被盜,但只因為未簽署是以無效。但上帝的應許以永恆作證,且以子十架寶血連署的;那些支取者可得沒有任何折扣的全額數。就是神所說:「我是主;我所說的必能成全。」

  二、神的話是基於祂神聖的屬性。我們被教導如此禱告:「主啊…為你的名之故,求你如此行。」神是我們的父,祂知道我們一切所需的,是與我們立約的神,祂會祝福我們。祂也是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會賜給祂愛子用祂寶血所買贖回來的基業,祂是一切祝福的源頭,祂感動人所作的禱告祂必能成全。

  先知但以理的祈求建立在兩個根基上。他從耶利米書裡面他曉得耶路撒冷荒涼時期是七十年。(但九2)但他不只是向神提醒祂自己的應許;還催促神照著祂的應許,為著祂自己的名來行事。「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神啊,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但九17-19)

  可能人會說既然在我們還未開口之前,天父已知道我們的所需,而祂也樂意將祂的國賜給我們,我們難道還需要向祂祈求嗎?答案很簡單,因神教導我們要如此行。在舊約中我們讀到:「主耶和華如此說,……他們必為這事向我求問,我要給他們成就。」(結三六37)在新約中:「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

  發生在以利亞身上的事顯明這屬天的定律。他對神絕對忠心且與祂有親密的交通。「我指著所事奉永生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起誓,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以利亞贏得以色列人的心歸向神。「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王上十八39)他接受神的應許且照著祂的話去行。「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王上十八41)他心裡已確定他長久的禱告,神所應許的已快來臨了。雖然有「多雨的響聲」,然而以利亞還是不停地繼續禱告,直到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為止。

  持之以恆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為何我們需要迫切且反覆地祈求那些已在基督裏應許給我們的祝福的原因。

  一、藉著禱告我們會謙卑繼續地依靠神的恩典。若是立約的祝福不經我們的祈求就賜下,(就如自然界的空氣和水一樣)我們會很容易忘記是神的恩典而認為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八17)服拉維(Flavel)說:「禱告不僅使我們領受憐憫,並使這恩典的享受更甘甜,聖潔。」費伯立說:「祈禱不只能得到神的恩,也從其中得著甘甜及成聖的果子。」神渴望我們在禱告中與祂有交通。阿普羅斯(Isaac Ambrose)勉勵我們要有一個對的焦點:「我們需要避免只停留在禱告中或過分依賴禱告上。一個人可以講很多,但他並沒有親近神或享受與基督甘甜的交通,只是他更親近禱告而已。他的注意力只是在禱告上而不是在那位垂聽禱告的神。他依靠禱告過於基督自己。但若是人在禱告中親近神,他就會在禱告中注目於祂。禱告不是最重要的,基督才是一切。」

  二、主渴望我們多多與祂有交通,但我們的肉體不願意與神同在實在是很糟的事。我們寧可談論關於祂的事而不願意與祂交談。多少次主在說:「你的夥伴聽到了你的聲音,也說給我聽聽好麼?」作父親會寶愛他孩子寫給他亂塗亂寫滿了錯字的紙張,因這表明孩子對爸爸的愛。蒙古的吉爾摩(Gilmour)身上常帶著他兒子寄給他的一些簡簡訊件。當他在蒙古漂流時,每逢他看這些信時就給他安慰鼓勵。同樣的,在主的眼中,祂聖徒的禱告是何等的寶貴。

  三、主需要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一些事使我們配得那些我們渴望的恩惠。神延遲賜下祂的恩惠為要預備我們的心,使我們能繼續地在祂同在中直到清楚明白祂的旨意,明白這些祝福的性質和如何應用這些祝福。安斯林(Anselm)加強了這個概念:「神延遲垂聽我們的禱告,並不是祂不願給我們,而是在擴展我們的心,使祂可以把更大的賜給我們。」如果有一個朋友行路,饑餓的來到我們這裡,希望從我們手中得著生命之糧。我們卻沒有什麼可給他擺上。我們需要到那位充滿祝福的主面前祈求,(路十一6)如果他回答:「不要打攪我!」不過是幫助我們瞭解當求什麼,並預備領受祂豐富的祝福。

  四、我們被呼召在禱告及其他的事工上與神同工。我們的救主長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祂對蒙祂救贖的子民說:「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儆醒。」(太二十六38)在人心中有極多的工作有待要作,天上有一場與屬靈惡魔的戰要打。鬼魔要被趕出去,陰間的權勢要被約束,魔鬼的工作要被破壞。所有這一切都必須靠禱告與萬軍之統帥合作才能成全的。

  在所著《聖靈在宣教》一書中,戈登(A.J.Gordon)告訴我們信徒需要堅忍等候主。「科利(Carey)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給印度第一個信徒受洗;傑生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在緬甸得著第一個門徒;莫里森辛苦了七年才有第一個中國人轉向基督。莫法(Moffat)說他等了七年才看見聖靈運行在非洲的布加曼。理查(Henry Richard)在剛果勞苦了七年才在邦薩滿特卡有第一個信徒。」

  神說話,賜下話語讓我們遵從   讓我們不要袖手旁觀或沉睡   在這無信德的世界中儆醒看守   直到基督釋放我們的工作   藉他僕人摩西看見那忠心守望的榜樣   直到雞鳴破曉,我們仍要守望。

  當禱告被提昇時,對己的關懷及需要就被暫時忘卻,對基督吸引有加,甚至淹沒我們全人。這時禱告就會非常迫切。據說馬丁路德禱告時:「他禱告敬虔的態度如同對神祈求,其大膽度又如與朋友交談一樣。」有人描寫格斯瑞(Guthrie)的禱告:「每一個字都可以裝滿一籮筐。」李文斯頓說布魯斯(Bruce)的禱告每句話都好像銳利的箭頭射到天上去。巴斯特(Richard Barter)的傳記告訴我們,當他集中精神禱告時「展翅向天飛奔」。雷頓主教(Leighton)也有類似的情形,他的禱告如此迫切堅持,他的心靈在火焰中奔向神。享利.馬丁(Henry Martyn)在他日記上描述他為神國特別為印度分別一天禁食自卑。他領受了前所未有的驚人強大的禱告能力和喜樂,他寫道:「我的全人與神摔跤,我不知如何停止呼求祂成就祂的應許,主要的是懇求祂降下祂榮耀的權能。」

  非洲中部的復興有多少不是因著李文斯頓禱告的功效?他在世沒有親眼看見復興的情景,神沒有讓他曉得基督教在這片黑暗的地土的進展。但他的日記記載著他孤寂的守望,晝夜的代求。他有生之日一直為非洲禱告,在他臨終時還爬下床來跪在那簡陋的茅舍地上,在禱告中他的靈即被提昇到神前。他的傳記作家告訴我們:「他就在禱告時被主接去──在那樣敬虔的姿態下把自己的靈魂,以及他所愛的人交予他的救主,將他心愛的非洲和它的苦難,罪惡及不義交給那位為受壓制的人的伸冤者,失喪者的救贖主。」(續)

七、隱密處的寶藏

  禱告使我們得著恩惠   就是從屬天的良善與愛的泉源所沛然降臨的──斯庫波利(Laurence Scupoli)

  當我路過時,在鄉間遇到一位窮寡婦   她比你們當中的許多人更有價值   當問及她如何在這邪惡的世代度日時   她說:「我過得很好,比起過去,我得到更多神的話語   神把糧倉的鑰匙交給我,並迫使我要吃得飽足。」──沛登(Alexander Peden)

  神話語的安慰是:當讀神的應許時,我們不斷地被更新並加深我們的盼望   那就是神藉著祂的書信所應許要賜給我們的豐富收入   我們藉著忍耐中的盼望來支取,並用盼望來堅固我們的心   當神的應許在成全上似乎看來是耽延時   決不放棄那個盼望並在主的話語中得著安慰。──維勒斯(Juande Vales)

  禱告的報償是個人的,是「隱密處的寶藏」(賽四十五3)。它也在人的生命和行動中表明出來。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在「明處」報答祂的僕人們(太六6)。

  當我們讀到天路客快要走出迷惑地時,「他們覺察在他們前有一莊嚴的聲音,好像一個充滿關切的人。所以他們往前看個究竟。看哪!一個人跪著舉起他的雙手,抬起雙眼向天懇切的說話。他們再靠近些,無法明白他在說些什麼,他們輕輕地靠近並等他禱告結束。當那位禱告結束後,就站起來,向天城直奔。」

  這是隱密處的第一個獎賞:透過禱告恩典臨到我們,聖潔成就在我們身上。希威森(Hewitson)說:「聖潔是一種思想的習慣,是常將神擺在我們眼前,天天不斷地與祂同行,在每一事上與祂同心同意。」為了達到不間斷的交通,西比斯(Richard Sibbes)提醒我們:「如同信心是一種恩典,禱告也是一種義務。藉著禱告操練靈裏的諸般恩惠。」弗拉維(Flavel)認同這個看法,他寫道:「你要竭力操練禱告到超越的地步,因為沒有禱告,裡面的恩典和外面的事奉就不能有所成就。」培立基(Berridge)宣告:「所有的衰退都起始於內室的衰退。沒有在暗中與神的交談,我們的心靈就不會長進,缺少禱告,我們的靈命就不會有更新。我每次都從私禱中得著甦醒,雖然有時是帶著沉重或勉強的心情,但主憐憫我,樂意與我相會。」弗拉設(Fraser)也發表了同樣的見解:「我發現自己的長進或退後在於我的禱告增多或減少。」

  若是禱告因著別的事工被攔阻,我們的心靈就有所虧損。亨利.馬丁(Henry Martyn)歎息道:「因忙於準備講章而缺少個人靈修和簡短的禱告,以至於靈裏和神變得相當生疏。」與神相交既是靈命長進的條件,也是屬靈生命一切恩典生根的土壤。若美德是人的作為,我們可以努力的一樣一樣的使之完美。但它們乃是聖靈的果子(單數)是在生命中一齊增長的。當沙菲亞(Philip Saphir)接受基督信仰時,他說:「我找到了一個信仰是給我全人的。」聖潔是完美的和諧,是心靈的「完整」。

  當我們學習住在基督裏時,我們不要因在恩典上進步緩慢而灰心。在自然界裡面,生長的速度因物種而異,西比斯(Sibbes)將信徒的成聖進度和植物樹木成長相比:樹根是在冬天,樹葉是在夏天,種子則是在秋天生長的。第一種生長的好像很慢;第二種比較快;第三種飛快地成熟──只在初秋幾天之內,整片田地的殼類植物很快就熟了,其速度超過幾個禮拜的仲夏。

  在與神相交時我們會發現祂屬性的完美,瞻仰祂我們的心靈就會被改變。聖潔就是模成基督的形像,這是藉著與祂有親密的相交才能得著的。

  顯然的,這個領域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在這裡我們只列舉一二加以應用:

  首先,禱告的習慣會產生平靜安穩的靈性。用本格(Bengel)的話說,「我們是在意識到神的同在中被建立起來的。」當我們瞻仰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的眼目時,我們靈裏的煩躁即被平息。埃及的法老王只不過是個噪音;死蔭的幽谷與讚美的歌聲相配。暴風雨會在我們的腳下咆哮,但我們頭上的天空是藍色的。我們是與基督同坐在屬天的地位上;我們是住在神的安息中。

  黑利布頓(T.Halyburton)在臨終時說:「我躺在這裡,似乎是疼痛卻是沒有痛苦,似乎是軟弱卻是剛強。」當西久爾(Seguier),一位法國信徒被判死刑時,守衛譏諷式地問他覺得怎樣。他回答:「我的靈魂如同一個花園,滿了亭子和噴泉。」若非有些源自瑞士冰山的河流散發出冰涼清晰的空氣,在歐洲有些地方在仲夏是極其悶熱不能忍受的。同樣的,有一道生命的河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使神的城歡喜。

  泰勒(J.Taylor)說:「禱告平靜我們的心靈,平覆我們的思維,卸下我們的掛慮,安撫我們的風暴。」這也應用於次等層面。喬治穆勒在他的傳記中寫道:「過去的三天我與神的交通極少,因而靈裏非常軟弱。好幾次感到心裡的煩燥,願神在祂憐憫中幫助我有更多暗室裏的禱告。」

  其次,常常禱告的人被教導生活在神的旨意中。換言之,生活在神旨意中的人必是個禱告的人,因所有的高尚品格的能力源自於平靜安穩。

  禱告是宣告我們被造者對神的依靠。也是承認我們不屬於自己,乃是因被救贖而屬於神的兒子。拜烏斯教皇四世(Pope Pius IV)在聽到加爾文(Calvin)去世時說:「加爾文的能力在乎『財富和尊貴,在他眼中微不足道。』」

  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在黑暗的非洲地土在他的日記上寫道:「我的耶穌,我的君王,我的生命,我的一切,我重新把自己全然奉獻給你。」

  本格(Bengel)說:「我一切所是及所有的,在原則和實行方面,簡述一句──『我是主的所有物』,我的一切屬於基督,祂是我的救主,我的渴慕。除此以外我無別的榮耀,我毫無所求。……主耶穌,我為你而活,為你受苦,為你而死。無論死或生,我是你的。噢救主,永遠拯救我祝福我!」在他說完「我是你的」後,就把右手放在心上,來表明他全心獻上,然後就在耶穌裏睡了。

  這些是真正被救贖者的態度,他們藉著禱告這樣宣稱承認。

  在禱告中我們把自己獻給神,在祂光中向祂陳明我們的目的,接受祂的旨意教導。我們的思想和感覺排列成層,那些為神的榮耀的禱告排列在前,那些為滿足私慾的在後。生命中重大的決定就在當中預備妥當。

  在禱告中,雅各成為以色列;在禱告中,但以理看見基督的日子而喜樂;在禱告中,大數的掃羅接受使命往外邦人那裏去;在禱告中,人子順服接受十字架。

  然而我們生命的關鍵點不一定恰巧發生在那地那時刻的禱告場合。著名的物理學家黑赫茨(Helmholt)說,他最大的發現臨到他不是在實驗室,乃是在思想沒有牽掛地行走在鄉村路途中。雖然那時的發現不過是在腦海中的念頭,真正的產生是在實驗室裏。無論是在禱告或其他地方,生命的一些重大的決定無疑的是產生在安靜的時刻,性格在那些時候被塑造模成,行業被決定。

  喬治穆勒在他的傳記中有一個感人的見證:「在我六十九年零四個月的基督徒生涯中,(1895年3月)當我藉著聖靈的教導及神的話,真誠忍耐地尋求明白神的旨意時,我就被正確的引導著。但若我在神前缺少誠實的心和正直的靈,或是沒有耐心等候祂的指引,或是我聽信人的話勝於神的話,我就作錯事。」

  當我們在神前獻上禱告,向聖靈敞開心,順服裡面的感動時,神的能力就來帶領管理我們。我們天然人的計畫就會被撇在一邊,而來接受神對我們生活上的旨意。因為我們是被聖靈重生的,就讓聖靈來管束我們吧。「若我們活在聖靈裏,讓我們也行走在靈裏。」(加五25)

  最後,藉著接受神的旨意,我們就會有更強烈的影響力,更能被神所用。莫他蘭博(Montalembert)有一次向拉可德瑞(Lacordaire)抱怨說:「人能為他人所作的何其少,最多能做的就是加增他的可憐。」誠然,我們用天然人的方法能達成的果效甚微,但藉著禱告能成就更大的事。「藉著禱告所能做的事,遠超過世人所能想像的。」禱告將神的全能帶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祈求就得著,就有滿足的喜樂。一位英國學者告訴我們那些幫助他最多的不是聖經學者或是有口才的傳道人,而是那些與神同行聖潔的人,那些在無意中顯露出聖靈在他們身上所作的,沒有一點虛假卻有良善的品格。那些聖徒瞻仰基督直到他們被改變成祂的樣式;他們一直待在神的聖山直到那榮耀的光照在他們的額頭。傳說告訴我們,在賽爾特人(Celtic)中宣教的哥倫比亞(Columbia)葛洛因德(Groenendaal)的瑞斯博克(Ruysbroek)隱士,愛爾(Ayr)的威爾斯(John Welsh),還有許多其他的人,當他們禱告時,便進入那柔和的榮光中。這些傳說毫無疑問的是因為人們記得他們被改變的面容。

  我看見一聖徒   你怎知他是聖徒?   我看見他像基督,   如此光芒,愛中充滿忍耐,   人性的敗壞成為他謙卑的根基。

  當我們站在神的同在之中,一個被改變的生命不是惟一神賜給我們的禮物。當摩西從山上下來時,百姓看他容貌改變了;他手上還握著立約的法版,那是神藉著他向他們顯明的。他的祈求救了神的選民。當約翰.尼爾孫(John Nelson)聽見有人將約翰.衛斯理(JohnWesley)與同時代一位有講道恩賜的傳道人比較而貶損他時,這樣回答:「但那位有恩賜的傳道人沒有像衛斯理那樣等候在馬可樓。」就是等候在馬可樓才能得著能力。

八、明處的報答

  耶穌,亙古長存的主神,   因愛我們甘願降卑受羞辱,   我向你懇求,你的生,   你的死,你的名,耶穌,   一切靈魂的主神,你的愛勝過千言萬語,   你的旨意使我們得完全,   我懇求你自己,我懇求你的名。──羅斯帖(Christina Rossetti)

  除了那些親身經歷的人以外,   沒有人相信禱告是何等的有能力有果效。   當我們遇到困境時禱告是一件重大的事。   我知道每當我迫切祈求時,神垂聽而我必得著所求的。   有時神延遲,但祂終會來到。──馬丁路得

  在有需要的時刻我尋求祂;   祂以生命取代我的死亡;   安慰取代絕望。   因此我永遠都要感謝祂。   跟我一齊來感謝,感謝祂吧,   把榮耀歸給我們的神!──宿之(J.J.Schutz)

  為了表達個人如何在與神交流中蒙福,希臘教父喜歡用一隻小船和一艘大船繫在一起的圖畫來說明。如果用力拉繩索,大船維持不動,但小船卻因拉動而馬上有反應。顯然的,他們忘了或不明白在力學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相向的」的原理。大船得到與小船相等的作用力,但因船身大使得移動的果效不明顯。禱告也是如此,其影響力是相互的。如我們所見,有一種是普通恩典下的作用,但也有的是出於信心祈禱的直接答覆。

   若是我們沒有期望祈求能得到回應,則我們對禱告的觀念就完全錯了。特依爾(Trail)說:「沒有人是恆切尋求的,他們只不過是在碰運氣而已。沒有一件事顯明人對禱告的輕率,比對禱告回應的不關心更顯著。」西比斯(R.Sibbes)寫道:「我們需要天天守望,繼續地祈求;從神的話及應許裏與祂爭辯來堅強我們的祈求,看我們禱告的功效如何。當我們射箭時會去看箭射到哪裏去;當我們差派一艘船出海時,我們會期望著它回航;當我們撒種時,我們會盼望有所收穫……。禱告而不期待回應就如一個無神論者。一個誠懇的基督徒會禱告,等待,依靠神的應許來堅定他的心,永不停止禱告和仰望,直到神以恩典來回應他的祈求。」

  若神延遲祂的回應,當問自己是否我們的祈求合神的旨意。如果覺得是對的話,就應繼續祈求。本格(Bengel)說:「基督徒不應停止祈求,直到天父許可他停止因他已得著他所求的了。」為了得著一件祝福,慕勒禱告了二十九年。他說:「不論是在家園或在國外,在本國或在海外,健康或疾病,不管有多忙,靠著神的幫助,我每天把這件事帶到主面前,至今我仍然沒有得到全部的應允。不管如何,我等候主應允並用十足的信心期待著。過去的二十九年,主使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耐性有信心的等候祂的祝福,這也激勵我繼續的等下去。我全然相信神已經聽了這懇求,因而使我在得著全部應允前就先讚美祂。最終我將得到有關這件事的全部應允。」慕勒在別處繼續提到,「僅僅開始禱告是不夠的,有恰當的禱告還不夠,有一段時間持續禱告也還不夠,我們必須恆切地,相信地持續禱告直到得著應允。更進一步地說,我們不僅要持續禱告到最後,而且要相信神聽我們並會回答我們的懇求。我們禱告失敗常因著沒有持續禱告直到祝福賜下,或是沒有期待祝福。」

  我們不應懷疑,照著神旨意的祈求必蒙垂聽,因我們的信心是基於神的話及靠著基督的名。但有些禱告是我們沒有把握的──因我們不能確定是否神的旨意,如此的禱告好像是空等了。

  摩西渴想與眾支派共渡約但河,但耶和華叫他不要再提這件事。(申三26)保羅也三次祈求主除去他身上的刺,但他所得的回應是:「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林後十二9)愛的門徒約翰鼓勵我們為弟兄們的得救禱告,但卻告訴我們有一至死的罪是祈求不通的。(約壹五16)

  西比斯(Sibbes)在他《神聖的默想》一書中提醒我們可以確定:「無論何事是於神的兒女有益的,他們必得著;因為神必傾其所能的幫助他們走天路;因此若是貧窮,羞辱,十字架是於他們有益的,他們必得著;一切必賜下使我們能得著最大的興盛。」

  有時我們在祈求世上的祝福時,我們會感到聖靈特別的幫助,表明這樣的祈求是神所喜悅的。然而我們要很小心分辨是天然的渴求或是聖靈的感動。惟有那些眼目專一,全身明亮的人能分辨什麼是屬肉體的,什麼是屬靈的。下面這摘自《約翰豪威的一生》的片段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醒我們常被忽略的一面:

  「在英國共和政治時期,宗教界流行著一錯誤的觀念,仍被一些虔誠的人士所喜愛,那就是關於特別信心在禱告中的運作。如果一個信徒被引導在禱告裏尋求一恩惠,例如孩子的康復和回轉歸主,戰爭的得勝等,只要用非常的熱忱,並強烈地相信他的禱告會蒙應允,就一定會成就。這個觀念被某些人抄作甚至到了斷言是出於神的啟示的程度。克倫威爾(Cromwell)宮廷時期是這些錯誤主張的沃土,甚至護國公自己也深深地相信這點。豪威深深的相信這觀念錯誤的本質和非神聖的傾向。是以在宮廷聽了一篇關乎為該觀念辯護的講道後,豪威良心裡覺得下次在克倫威爾面前傳講資訊時一定要揭露這荒謬的想法。他的確這樣做了。克倫威爾在聽這資訊時,顯出不高興的表情,之後是相當的冷靜,但是他們之後再也沒有提到此事。」

  除了這點提醒以外,我們常鼓勵要熱切地懇求。約翰.李文斯頓(John Livingstone)寫道:「禱告之後,我就回想剛才神放在我口中的祈求,將之當作是應許的祝福,然後期待其實現。」托拉第(Augustus Toplady)說得更無保留:「據我所記所信,我可以確實的說,每一個在與神交通中預放在我裡面關乎我屬世事物的應許或確據無不實現。就我所知,沒有任何一個是落空的。」這種用來透徹禱告答覆的「祈禱中的特別信心」有時有靈裏的益處。1839年7月23日禮拜二,一個值得紀念的復興發生在基爾斯(Kilsyth)。關於那時發生的事,奔斯(William Burns)寫道:「我聽到一些基爾斯神的百姓深深渴慕經歷神的同在與更新已經與神摔跤多時了。昨天晚上,他們帶著為靈魂的生產之痛來參加聚會,不僅帶著盼望,而且確信神將很榮耀地顯現。他們之所以這樣確信是因著大而榮耀的耶和華神早在他們心裡放下了感動。」

  哪些事可成為我們祈禱的負擔呢?馬克斯摩(Maximus)說他只向神只求良善,平安和死時的盼望。我們基督徒可以為我們一切所需的向神祈求,但我們的渴想要被約束,獻上不自私的祈求。主禱文裡面的祈求是很適度的──日用的飲食,赦罪,從罪的權勢得釋放。然而這就包括了我們生活和敬虔的各層面了。麵包,水,磐石堅壘中的避難所是確定會為我們提供的。這是駐兵站和駐兵的禮遇!頓肯(John Duncan)在他《講壇和聖餐》書中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士問他是否需要些餅和酒,他回答說,「若是許可,我只要些餅和水就夠了。」女士說,「那是監獄的待遇。」他回答說,「不!那是駐兵的禮遇:他必居高處;他的保障是磐石的堅壘;他的糧必不缺乏;他的水必不斷絕。」(賽三十三16)神不會讓我們常常過著太過簡陋的生活:神比祂的話更好,祂以合宜的食物來餵養我們;若有時祂使我們挨餓,乃是為使我們的靈性更豐盛。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健康和舒適,家庭的溫馨,求知的樂趣等,都是我們可以祈求的,神不會拒絕不給我們的,除非祂認為這些需要被剝奪。但若祂回絕我們一再的懇求,拒絕我們的祈求,我們即要像主那樣說:「阿爸父,在你沒有難成的事,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願你的旨意成全。」(可十四36)慕迪常說他全心全意地感謝神,因他許多迫切的禱告沒有得著回應。當我們走完了人生的道路時可以說:「祂所有的應許沒有一件不成就的。」(王上八56)

  當我們祈求屬靈的祝福時絕不會是徒然的。吉爾摩(James Gilmour)寫給一位向他求教的人:「我所知道的過程就是到神面前,告訴他我所需要的。祈求能被獲准擁有。『尋找,就必尋見;祈求就必得著』除了這我別無秘訣。」他又說,「你說要復興,直接到耶穌那裏跟祂說,你會直接得到它。這復興的狀態不是靠你自己的操練,或仰賴別人的幫助,或到英國來有人給你動手術。只要有一位或多位男女尋求祂,耶穌可以並的確會在任何地方做成。『祈求就必得著』,我親愛的弟兄,我已學會蒙福的秘訣就是單單到祂面前,告訴祂你所需要的。」

  一位蘇格蘭的盟約者報導他在一個下午的禱告裏領受了比去年更大的恩典。路特福(Samuel Rutherford)在森林裡禱告了兩天後領受了白石並一新名──「耶穌基督的恩典傳道人」。不知還有多少人是在內屋禱告時領受了進入全新境界的來自天上的洗禮和聖靈火焰舌頭般的見證?所有天上的寶庫都會因信心的呼聲而敞開。

  禱告蒙應允的實例

  禱告者有明證證實禱告蒙垂聽,但他不一定能說服別人蒙垂聽是他向神祈求的結果。請看下面的兩個見證:

  有一位基督徒因兒子掉在河裏,立即一面跳下,一面呼求:「主,求你教我怎樣游泳!」很奇妙的他就好像一位善於游泳的人將他兒子救了起來。

  有一次在田間下了大冰雹,看情形定會造成嚴重的災害,有人跑到本格(Bengel)的房間大聲呼喊:「哎呀,先生,一切都會被毀了,我們會有很大的損失!」只見本格平靜地走到窗前,開了窗戶舉手望天說:「父啊,制止它!」冰雹即刻平息了。

  禱告的報償常常又是那麼明顯,叫人看出祈求與回應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再看一個以倚靠神的應許而創立的慈善機構裏的見證。

  弗蘭克(Dr.Francke)在哈利(Halle)的孤兒院有一次有一個經濟上的需要,他說:「管家來報告說他們需要一筆錢,就是一百英磅也不夠應付當時的需要,而我當時就是連一百個分幣都拿不出來。我叫他中午再來,給我時間向主祈求。中午管家又來,可是神還未供應,我只好叫他晚上再來,那時有一位朋友來訪,我就請他跟我一起禱告,在禱告中我一直為著主對人類的愛和救恩,從創世以來對人類一切的關懷恩愛來讚美高舉祂,我的靈在讚美中被提昇到一個地步充滿了喜樂,以致我對於當時的需要隻字不提。禱告結束我陪朋友到門口,就在那時候,管家站在一邊,另外一邊來了一個人帶給我一百五十英磅來支持我們的工作。」

  慕勒辦孤兒院,他依靠仰望神的信心是眾多基督徒銘刻在心的。在眾多信心試煉中,有一次是非常困難的。管家告訴他午餐沒有著落,慕勒憑信心吩咐他照常把食具擺上而他自己去禱告,當所有孤兒坐在各自的位上時,等了一陣子還沒有食物上桌,過了半小時有人按鈴,有一輛麵包車送來一車的麵包,剛好供應孩子們的需要。多年後,慕勒回顧此事訴說神的供應時補充道,「這件事惟一的遺憾是午餐比平常延遲了半小時,照我所記得,以前沒有發生過,以後也沒有再發生。」

  奎瑞爾(William Quarrier)每個月都平衡家裏的收支情形。如果出現問題,他就把同工叫來禱告,隨後所需要的金錢就會進來。在他生命的末了,他見證說他沒有一個時刻是欠債的。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高聲呼喊:「讓垂聽孤兒呼求的神為神吧!」

  神垂聽救贖主在地上國度擴展的禱告例子相比之下較少但並不少見。要恰當地來闡明這點有必要把基督教會的歷史寫下來。真的希望這才是本章的開始而不是結尾。在記憶中不知有多少這樣的例子也啟發我們的想像力。

  藉著禱告,一小群無學識的粗人漁夫農民把整個世界反轉過來,將基督的名傳揚遠超過羅馬勢力範圍之外。

  藉著禱告,織帳篷的保羅帶領淫蕩的哥林多人進入純潔與信心裡。「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他奠定了西方基督教的根基,及在尼祿王的宮廷高舉耶穌的名。」

  在蘇格蘭海洋中那些荒蕪的小島上已被毀壞的監獄使我們想起賽而特宣教士數周數月的禁食禱告,在那個時代裏為基督贏得了加勒多尼亞人(Caledonia)。

  藉著禱告,馬丁路得與他的同工將真理傳開,如同藉著天使的雙翅飛達到歐洲的每一角落。

  蘇格蘭的荒地,山嶺到如今還見證著盟約的基督與盟約之地的美好相會是出於威爾斯(Welsh),卡傑爾(Cargill),格斯瑞(Guthrie),布來克德(Blackadder),沛登(Peden),和卡麥榮(Cameron)等人的禱告。

  在加努克承(Gallneukirchen)的大復興前,馬丁.布斯(Martin Boos)日以繼夜地在孤單痛苦中哀求。之後,當他講道時,他的話像火焰燒在乾旱如草的人心中。

  威爾斯的大復興無疑的是羅伯.羅伯斯(Robert Roberts)所講的一篇道所引起的,據說有一百人因聽道而得救。有一天他的朋友約翰.威廉斯(JohnWilliams)問他從哪裏得來這麼好的道。羅伯斯就帶他到一個小房間說:「這就是我得著那篇講道的地方,整天晚上我在地板上翻轉禱告。」

  誠然的,那些帶領人走義路的使用那「全備的禱告」的兵器早晚劬勞。

  搶救靈魂是約瑟.亞林(Joseph Alleine)一生最大的負擔。他經常淩晨四時或更早起身,從四點禱告,默想,唱詩篇直到八點。有時他會暫停教區的事工,而整天在一間空置的屋子或隱秘的地方作這些暗中的操練。

  威廉.格林蕭(William Grimshaw)習慣於冬天五點,夏天四點起床花時間親近神。

  喬治.懷特菲德(George Whitefield)經常整夜默想與禱告,半夜起來為失喪的靈魂祈求。他說:「有時一整天或一個禮拜我臥倒在地上作無聲或有聲的禱告。」

  培生(Payson)的傳記告訴我們,「禱告是他生命中首要的事。」他習慣於此也為那些無法進入「用說不出來的歎息」(羅八26)禱告的基督徒感到惋惜。他因長期長時間的屈膝禱告以至於他的膝蓋都把硬地板刻凹陷下去。

  總而言之,在神國裏每一恩典工作的成就都是起始於,發展和完成於禱告。在1905年有人問依凡.羅伯斯(Evan Roberts):「復興的秘訣是什麼?」所得的回答是:「只有祈求就得著。」


推薦閱讀:

寫給最好的朋友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命運就早已經註定了。你認同這句話嗎?
生活其實沒啥事,一輩子也就這回事!(經典)
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症」?
千聊微課回顧 · 笑顏向花花不語 | 我用園藝溫暖生活

TAG:生活 | 隱藏 | 祈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