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麥克風:微時代涉軍網路輿情透視
(原標題:微時代涉軍網路輿情的引導策略)
當前,以微博、微信、微電影為代表的微媒體技術迅速崛起。根據《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4(2013)》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下半年,中國微博總訪問次數達到155.56億次,總頁面瀏覽量達到739.85億次,總訪問時長達到15.18億小時;微信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後,其發展速度遠超人們的想像,2011年11月初,微信用戶數超過了3000萬;一個月後,這個數字已達5000萬。據騰訊官方微博宣布,截至2012年底,微信註冊數目已突破3億。兩組數據顯示,微博和微信已經成為極為活躍的信息傳播空間,正在深刻影響著信息傳播格局。
與此同時,隨著部隊執行搶險救災、反恐維穩、聯合演習以及對外交流等多樣化任務不斷拓展,深受國內和國際輿論關注,涉軍網路輿情極易發酵。而微時代的到來,其即時性、互動性和平民化的特性改變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單向傳播模式,使涉軍網路輿情的產生、發酵和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在這種環境下,加強涉軍網路輿情的引導策略研究,對塑造我軍良好形象,推動外宣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微時代的傳播力「微」而不小
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技術平台,雖然發布的內容和字數有限,但就其傳播渠道、受眾的覆蓋面而言,其傳播力具有無限的廣度和深度,呈現出「微」而不小的特點。
人人都有麥克風。有評論認為,微博的推廣使用使社會進入了「大眾麥克風」時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操作應用簡單,進入門檻低,每一個擁有手機的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登錄相關賬號,就能隨時隨地分享身邊的新鮮事。而對字數和內容的限制,也降低了普通大眾在時間、語言組織等方面的要求。相比以往傳播平台被政府和媒介機構所壟斷的固化傳播格局,理論上,「微時代」帶給每一名公眾平等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權利,使社會話語權得到進一步下放。通過微博、微信等傳播平台,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都能成為社會事件的第一發布者,在錯綜複雜的輿論場里發出自己的聲音。
傳播路徑複合式。在大眾傳播時代,信息傳播的渠道和內容高度融合,基本上被大眾傳播媒介所掌控,是一對多、自上而下、由中心向四周的擴散傳播模式。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快速發展,使傳統的社會傳播結構逐漸向網路化和泛平民化發展。在微傳播時代,由於傳播平台的開放化、傳播能力的均等化,信息傳播路徑打破了傳統的基於中心進行的單向傳播,發展成「井噴式」的互動傳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信息傳播的發起者、接受者和再加工者。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本身可能發生變化,呈現出真實與虛假、理性與情緒化共存等特點。
輿論場動態發展。網路傳播技術革新和新媒體傳播平台的興盛,為社會輿論提供了釋放能量的出口。微博和微信的使用主體逐漸草根化、泛社會化,使基於傳播人群聚合的社會輿論場呈現出持續變化的特徵,並不斷演化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喻國明教授說:「微博可以產生『核裂變』效應,形成信息的高速大範圍傳播,它可以讓每個人都發揮過去只有媒體才能發揮的作用。」微時代環境下,平民可以自發形成一個非官方輿論場,從而使輿論場結構從單一的傳統媒體輿論場到網路媒體輿論場,再拓展到民間輿論場,呈現出多個輿論場的博弈、衝突、互動和通融,既彼此疏離又存在交集。
二、微時代下涉軍網路輿情呈現新特點
涉軍網路輿情,是指涉及軍隊的人員或事件,在網上被有意或無意公布,引發特定群體或不特定多數人關注,利用互聯網或表達訴求和主張,或藉機發泄不滿、製造影響,或追新探秘跟風炒作,由此對軍隊和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的各種輿論。微時代環境下,涉軍網路輿情又呈現出新的特點規律。
誘發緣由多,防範監管難。任何話題只要牽涉到軍隊、軍人,往往都具有更強的關注度和焦點性。隨著我軍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部隊遂行軍事演習、國際維和、亞丁灣護航等多樣化任務的次數越來越多,其行為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西方敵對勢力會藉機進行負面報道和歪曲解讀。與此同時,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攻堅期,社會矛盾日益凸顯,一些社會公眾把情緒發泄到涉軍問題上,把普通涉軍事件放大化、複雜化。微博、微信等微技術的興起,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信源多元化造成涉軍網路輿情的誘發原因增多:有的是媒體刊發某篇報道,個別網民斷章取義在微博上轉發炒作;有的則是某些軍人行為方式不當,被網民用手機拍下上傳網路,引發炒作。
透明程度高,辨別真假難。作為即時性的傳播平台,微博、微信能夠發布圖片、視頻、文字、語音等多元素信息內容,同時可以跟蹤轉載網頁「鏈接」,形成一個綜合性的信息傳播平台,實現多維視覺下的信息複合傳播。這些多樣化的傳輸手段、擴大化的傳輸空間,使一些敏感的涉軍事件在很短時間內便可得到全景展示和無限放大。不可否認,由於微傳播平台的高度開放性,越來越多的情緒化和偏激性言論充斥其中,加上缺乏有力的監管和懲治措施,各種虛假信息、謠言泛濫得不到有效遏制,嚴重影響受眾對涉軍輿情的判斷力。
擴散傳播快,有效處置難。微時代,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微傳播技術,大大提升了信息傳播速度,信息傳播的空間和時間轉換頻率不斷加快。大眾傳播時代,傳統媒體對涉軍敏感事件的報道,往往要經歷採訪、報道、輿論回應等過程,時間久、進程慢。而微時代下的微傳播,明顯加速了涉軍網路輿情的傳播速度,事件出現與輿論爆發,基本是同步的,而且,微傳播的放大效應明顯,一些涉軍網路輿情,經過微博、微信的轉載和評論,來勢兇猛、煽動性強,一旦處理不合理,很容易演變成全國關注的輿論熱點,甚至演變成群體性事件,為監控和引導涉軍網路輿情增加了難度。
三、微時代下引導涉軍網路輿情的策略解析
正確引導涉軍網路輿情,事關國家和政權穩定,事關軍隊的良好形象,必須加大研究力度,增強引導涉軍網路輿情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堅持先發制人,讓正面信息佔領輿論引導制高點。微傳播時代,新聞輿論進入「讀秒」階段,話語權和輿論導向權的競爭非常激烈,誰能第一時間發布信息,誰就能先入為主、爭取主動;誰能最快速度設置議程,公布事件真相,誰就能主導輿論,掌握話語權。涉軍網路輿情,涵蓋軍事領域各個方面,往往備受公眾關注,在傳播擴散過程中,容易夾雜謠言、假新聞等不良信息,如果正面的權威信息「失聲」,那麼不良信息將會迅速佔領輿論場。所以,權威軍事媒體要第一時間掌握涉軍輿情,主動發出聲音,向社會公眾提供及時準確的權威信息,避免錯失最佳輿論引導時間,給不良信息可乘之機。
完善議程互動,探索與傳統媒體的協同傳播機制。學者丹尼利恩和瑞斯研究發現,不同媒介體系間存在著「意見領袖媒介」。不同媒介之間進行議程互動時,議程總是從權威性較強的媒介流向其他媒介。相比網路媒介,傳統媒體以其高度的權威性、專業性和信息資源優勢往往扮演著「意見領袖媒介」的角色,能夠影響和主導輿論走向。引導涉軍網路輿情,有必要建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協同傳播機制,一方面傳統媒體加入微傳播平台,設置微博、微信賬號,適時發布微信息,在「微輿論場」主導「微話語權」;另一方面,傳統媒體與微傳播平台實現傳播資源共享,在涉軍網路輿情發生後,第一時間進行議程和內容上的互動,將「官方」與「民間」兩個輿論場進行高度融合,實現優勢互補,營造和諧健康的輿論環境。
提高媒介素養,強化官兵正確運用媒介的意識。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價能力、創造和製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微傳播時代的到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的民間輿論聚集地,每個人都可以藉助自媒體隨時隨地發布信息。雖然部隊對官兵使用智能手機有嚴格規定,仍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定,或擅自將訓練、演習、維和等涉軍信息和圖片發布上網,引起社會公眾圍觀;或熱衷參與傳播涉軍敏感信息,造成惡劣影響。因此,要提高官兵媒介素養,使其熟悉了解微傳播技術的傳播途徑、形態和特點,強化官兵對涉軍網路輿情的分辨能力和評價能力,科學合理地使用微傳播技術。
(作者單位: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
推薦閱讀:
※透視?還是繪畫?
※徐崢嬌妻穿透視裙表情嬌羞
※透視內衣完美模特身材|模特
※玩透視過度慘露底的10大女星(圖)
※手掌八丘透視你的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