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張愛玲一樣紅,卻比她幸福得多,原因在這裡……
把自己給活明白了,才是女人的硬道理。
——彬彬說
與朋友聊天,不知怎的談到林徽因。朋友感慨:像她這樣的女性,估計是很多女人的終極目標。
她的智商毋庸置疑,她的新詩、她的建築,甚至連我們國家的國徽都有她參與設計。
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她的情商天下無敵。她讓徐一生難捨,梁一生不棄,金一生不娶,此三人皆是風流才子,各有千秋,最厲害的是這三個男人之間從來沒有明顯的爭風吃醋行為。
名譽、聲望、男人她全都得到了。不僅贏得身前名,身後依然被很多人視為女神。談此佳人,百年難得一遇。
當然,也有人放出話來:「喜歡林徽因的女人,品行有問題; 喜歡林徽因的男人,腦子有問題。」
此話雖然有些過火,但排除了濃濃的醋酸味,不得不說,這倒也從側面展示了林徽因性格的另一面,讓她絕代佳人的形象更為豐滿。
喜歡她的,奉之若女神;不喜歡她的,說她工於心計。而林徽因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天使與魔鬼的完美結合,才得了名垂青史的美譽。
有人說,張愛玲懂情,不懂男人;林徽因既懂情,又懂男人。
有這麼一個橋段:有一天,詩人徐志摩收到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的電報,一個女子向他款款傾訴自己在美國的孤單苦悶,並梨花帶雨地說只有他的來電,才能讓自己感到安慰。
大詩人欣喜若狂,一顆心貓抓似的。第二天一早,就衝到郵局,要把自己熬夜寫下的情意綿綿的文字,發到遙遠的美人手中。
經辦人看了內容,面露驚愕:「今天在你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給這位密斯林發去電報了。」詩人搶過名單,全是熟人,遂一一對質,沒奈何,人家都收到了同樣內容的來信。
沒錯,這位為了排解寂寞,同時向五位男士copy了一模一樣的情書的女子,正是年僅20歲的林徽因。
單看了這麼一段,難免會對這位林美人生出腹誹,認定錢鍾書的《貓》里那個李太太分明就是林徽因,興趣在於隨意指使她那些男朋友,「好像變戲法的人,有本領或拋或接,兩隻手同時分顧到七八隻在空中的碟子」。
這也讓我想起了,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一個故事:一位武士犯了重罪,由王后處理,王后讓他回答一個問題,答對 了,就不砍他的頭。問題是是:「什麼是女人最大的心愿?」
結果,那個武士給出了答案 「有人愛她!」經過所有貴婦人的討論,一致認為說出了心聲,武士因此保住了頭顱。
可見,希望有人愛是女人共同的心愿,那麼,希望有很多人愛是不是女人共同的心愿呢?
為了虛榮心,而向每個男人發出邀請,是虛榮女子的通常伎倆。但並不是每個女人都有本領或拋或接,兩隻手同時分顧到七八隻在空中的碟子。
這一切,林徽因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呢?
1920年4月,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像所有的閨閣少女一樣,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少女的心弦被撥動了,但依據林徽因的性格,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的影子在她心中是揮散不去的。
據說,當時她回了一封信:「我不是那種濫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夠愛我,就不能給我一個尷尬的位置,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選擇。你不能對兩個女人都不負責任。」
當時的徐志摩,24歲,已經是一個孩子的父親,第二個孩子正懷在妻子張幼儀的腹中。然而,愛情令人發瘋,寫詩的人就更添幾分瘋魔,一心追求愛、自由和美的徐志摩在接到林徽因的回信後簡直瘋狂了。
冰火兩重天,說的就是詩人的感情。他對林徽因有多麼熱情似火,對張幼儀就有多麼冷酷無情。他二話不說,直接找到張幼儀就要離婚。
張幼儀惴惴不安地告訴徐志摩,她懷孕了,而正陷入瘋狂中的徐志摩為了方便離婚,甚至逼著妻子打胎,在妻子生產後不久,又逼迫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了字,因此成為中國離婚第一人。
可是,現實粉碎了徐志摩的夢想,命運對他,正如同他對張幼儀一樣無情和冷漠。
徐志摩瘋魔了,林徽因卻冷靜下來。她經過深入的思索,決定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而且是與徐志摩不辭而別。
當徐志摩興高采烈地拿著離婚協議書來找林徽因的時候,卻已是人去樓空。
林徽因對於這段感情的「快、狠、准」的處理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她在少女時期就已經與眾不同、早萌智慧的閃光。
大多少女,跟隨感情的懵懂的指引,一意孤行,不惜跟全世界的人作對。美其名曰是為了自由,為了愛情。
當年齡漸長,就會慢慢體會,長輩反對的事情,自然有他們身後幾十年的滄桑變化做底子,未必沒有道理。
可惜的是,當她們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已經是年華老去,在感情的路途上耗費了大量時光。
無疑,林徽因的眼光是超前的。或許她只是出於虛榮,那封要求離婚的信,也只是為了試一試自己的魅力。
又或許,她真的愛上了徐志摩,但是當她看到他不顧妻兒死活,真的離婚後,她又恐懼了。
再或許,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原因,只是冥冥中覺得徐志摩這個人不可靠。
總之,關鍵時刻,理智告訴她,踏實穩重的梁思成才是真正適合陪她一生的伴侶。
和他們一起在美國留學的同學說:「思成能贏得徽因的芳心,連我們這些同學都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猶如過江之鯽,競爭可謂激烈異常。」
別說當時別人不理解,就是梁思成自己也很疑惑。
據說,在新婚之夜,他戰戰兢兢地問林徽因:「為什麼選我?」
林徽因的回答意味深長,她說:「答案很長,我要用一生的時間回答你。」
這句看似感人的回答,其實無不彰顯了林徽因對付男人的高招。
她當然不會對梁思成說:我選你並非因為更愛你,而是因為徐志摩不能給我安全感,而且我也不想做第二個張幼儀,我之所以嫁給你,只是因為你更適合做丈夫。
多年以後,林徽因對自己的兒女說出了真相:「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林徽因少女時期的這段三角戀對如今女子是有借鑒意義的。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要愛一個似徐志摩這般的「壞男人」,還是嫁一個如梁思成一樣的「好男人」?這個選擇似乎很難。
然而,林徽因就是林徽因,她要的是,愛情和婚姻一個也不能少!
對付男人,林徽因的聰慧在於,她懂得張弛有度的道理。她知道有時候鬆手也是一種得到。
無疑,她對徐志摩是狠心的,但她卻能夠遊刃有餘地把握著距離的分寸,一方面拒絕徐志摩的感情,一方面又按西方風俗,維持與他的正常交往,讓那個被她拋棄的男人繼續死心塌地圍著自己團團轉。
林徽因的用意再顯然不過了,她知道對徐志摩這種追求三分鐘熱度的男人來說,一旦得到,就是從天上墜入人間。真正能讓他魂牽夢繞的是,讓他差點兒得到卻始終沒有得到的女人。
即使已為人婦,她依然牢牢地牽制著徐志摩的心靈,在她生病移居香山療養期 間,徐志摩還是常與友人一起上山探望,並儘可能地利用機會向她表示愛意。
如此,林徽因終於讓自己以女神的姿態,永遠理想地存活在詩人的夢裡。
也難怪張幼儀恨她。
張幼儀在晚年出的一本自傳中,首次說出這樣的話:「徐志摩和我離婚,後來跟陸小曼結了婚,我不恨陸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為她拆散了我們,而是因為她既然答應了徐志摩,後來卻沒有和他結婚,把徐志摩閃了。」
這便是被封建禮教培育出的舊式女子的思想,以為愛情就只是簡單的兩情相悅。無疑她是愛徐志摩的,就連她自己都說:「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不是說不定,可以肯定地說,這三個女人中,張幼儀是最愛徐志摩的。
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愛不愛她,她處處都為徐志摩考慮,就算離了婚,她還是愛著徐志摩,始終把自己當做徐志摩夫人。
然而,她的愛,換來的卻是兩個字:離婚。
不用懷疑、不用愕然,不是徐志摩傻,不是徐志摩犯賤。如果我是男人,我也不會喜歡張幼儀。因為她的愛是死板的,她不懂得她的男人需要的是什麼。她的愛縱然驚天地泣鬼神,但用錯了地方,也只是徒勞。
愛情不是一門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不加了解就一味付出不叫愛情,愛必須以使人愉悅為前提,才能悠久綿長。
無疑,林徽因是最懂徐志摩的女人。她知道他需要的是一個用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女神,所以她一直保持自己的神秘和高潔,滿足他所有的幻想。
她不跟他結婚,就是要將這種幻想一直持續下去,她在自私自利的選擇中,也成就了徐志摩的愛情。
這氣魄,這自信,這份拿捏有餘的掌控,豈是尋常女子能有的見識和大氣!
事實也屢屢證明,林徽因對自己和他人的估算是精準而到位的,但她卻預測不了天意,她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男人最終會為她而死。
金岳霖則是另外一段傳奇了。
1931年,林徽因因病在北平休養。當時梁思成還在東北大學執教,徐志摩經常去探望林徽因,為了避嫌,就叫上國外留學時的好友金岳霖。然而,這位很有名望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對於才貌雙全的絕代佳人,同樣沒有免疫力。
那時林徽因正懷著身孕,梁思成經常外出考察,金岳霖對她悉心照顧,好言相勸。長此以往,林徽因也對他萌生了一種感情,這種感情與其說是男女相悅,還不如說是林徽因精神上的渴求。
當然,對於一個名聲一直很好的上流社會女人來說,她有一個如此憨厚踏實的丈夫和一個眾所周知的美滿家庭,難道她會甘願放棄這一切,而和一個「精神寄託」在一起嗎?
可是,紙包不住火,這種關係早晚會大白於天下,到時候恐怕就不好辦了。
然而,一向聰慧過人的林徽因當然想穩踩兩隻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所以她仗著對丈夫的信任,以及她本人的一貫作風,再次來了個快刀斬亂麻,心一狠,下了最大的賭注。
當梁思成考察回來,林徽因哭喪著臉,對他說:她苦惱極了, 因為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是好。
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極,苦思一夜,終於告訴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了金岳霖,他會祝他們永遠幸福。
金岳霖=《新閨蜜時代》的劉炎
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訴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誠得令人驚異:「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林徽因賭贏了。她之所以能夠巧妙地化解了一場紛爭,完全出於她對兩個男人的了解。
梁思成是坦蕩君子,相信妻子和朋友,因此表現出難得的氣量和風度。而金岳霖更是沒有辜負這種信任,她中途退場,他卻用了 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將單戀與懷念持續終生。
林徽因以其曠世奇才的智慧,將「娥皇女英」的神話真實地演繹到了一個女人身上,至此,三人成為終生摯友,他們一直陪伴她到死。
得知林徽因的人生後,我才終於明白,什麼是女人藝術。
生為女人,最寶貴的不是容顏和年輕,也不是男人的愛和承諾,而是自己對自己的經營。
把自己給活明白了,才是女人的硬道理。
彬彬有理
關於女性情感的得力助手
不只是
脫單與男友
還有
愛的經營與挽回
推薦閱讀:
※說說張愛玲
※苦守初愛五十年 | 張茂淵 · 張愛玲的傳奇姑姑
※張愛玲15句美得最令人心碎的話,哪句最能觸動你?
※閔良臣:不講政治的張愛玲
※風流漢奸胡蘭成為何能被張愛玲愛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