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是最佳供精者嗎?
人類精子質量的下降已經不是新聞,都說白領的精子質量在下降,因為飲食失衡、營養不均衡使精子處於飢餓狀態;熱衷於夜生活、吸煙酗酒更會令精子質量直線下降;加上長期的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心理緊張也會影響精子質量。那麼不育不孕症的發生率增加也是自然的了,所以對輔助生育及精子庫的要求與日俱增。
比如設立在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男性臨床研究室的人類精子庫,是經衛生部批准的北京市唯一一家人類精子庫(其網址http://www.oiegg.com/viewthread.php?tid=1112845)。他們現在招募年滿22-45周歲的健康志願者,希望有愛心的志願者能加入他們的行列,為這項愛心工程作出一份貢獻。捐精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和捐獻骨髓、血液意義相同,並且對人體無害。獻血拯救生命,捐精挽救家庭!參加篩查的所有費用都由他們精子庫承擔,並且他們還給予志願者一定的交通補助,能夠合格並且完成整個捐精過程的志願者,他們總共給予3000元的補助及獎勵。
那麼什麼樣的男子可以成為捐精者?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曾經有一家轟動一時的「諾貝爾精子庫」,顧名思義,是專門收集貯存歷屆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或各界傑出科學家的精子的地方,這些人的智商多在140~180之間。該精子庫的創始人是企業家兼學者羅勃·葛蘭姆。有的國家如新加坡,明確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應該多生育;法國則更進一步,受過高等教育的婦女多生受獎,而沒有文憑的人多生則受罰。這些措施都是期望藉助高智商的父母,生育出聰明的下一代。那麼,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是否是最佳供精者,也就是說用他們的精子做人工授精,是不是一定會生育出眾的後代?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不一定。這裡,且不說後天努力對於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影響,單從優生學角度來看,問題也是很複雜的。如眾所周知的世界聞名的科學家達爾文、摩爾根,他們對科學都有突出貢獻,智商可謂高矣,但由於他們是近親結婚,後代中都有先天畸形,說明他們都是隱性遺傳病基因的攜帶者。因此,對供精者要求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很嚴格的。
下面我們根據國外規定的供精者條件再具體分析這個問題。
(1)供精者年齡不得超過35歲,因為年齡與精液質量下降有關。年齡超過40歲時,發生死產的機會增多,出現遺傳畸形的機率也增多,如瑪凡氏綜合征(已故美國女排主攻手海曼即患此病)、四肢短小症、尖頭並指畸形及進行性骨化性肌炎。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的年齡大都超過這個界限,即不是最佳年齡期。若選擇20歲左右的大學生做供精者也不妥當,因他們尚未被證實確有生育力。
(2)供精者不能有受過放射線照射、接觸大量化學試劑和接受細胞抑制治療的歷史,因為這些都是致畸因素。顯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有不少人是會接觸同位素、大量化學物質的。
(3)供精者家族中沒有癌症、糖尿病、癲癇、心臟病、生育力低下及其他系統嚴重病患者;家族三代成員中沒有出生缺陷兒、習慣性流產史、30歲以下原因不明的死亡;本人無任何先天畸形或遺傳病。
此外,做為供精者還要無性病、肝炎等全身性感染;無睾丸炎等生殖系統疾病;精液分析正常,有生育能力;不嗜煙酒、毒品。還要考到性格特點、道德品質、精神狀態、身材相貌特點、血型和RH因子。如A和B型供精者的精子最好不要授給O型婦女;RH陰性婦女只能接受RH陰性男子的精子。同時還要考慮到下一代的問題,通常一個供精者使婦女受孕的數目不得超過5次,以免造成互不相識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婚配的悲劇。因此,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是否是最佳供精者,還要看其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由於目前國內也對博士供精者等進行炒作,因此這篇舊文章就更具現實的意義了。推薦閱讀:
※奧運冠軍獎金28年漲82倍 許海峰首金獎勵9000元
※我一年的獎金你媽幾天就花完了,離婚吧,我養不起你們
※手臂大1cm,老闆獎1w現金!怎樣訓練可以必拿獎金?
※員工獎金自己定
※美國奧運金牌選手的獎金和納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