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歷史期末複習(1)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一、清朝的「閉關鎖國」

1、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

(1)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2)由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這是造成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3)當時西方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於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主要表現: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採取了閉關政策。閉關並非完全斷絕往來,而主要表現在對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對進出口貨物的限制,提高關稅,抑制進口,實行行商制度,壟斷對外貿易等。

3、影響: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方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4、啟示:(清閉關鎖國政策與改革開放對比帶來的啟示)

文明是否能夠健康地走向進步,主要決定於它是否能夠接受外來文明的啟迪,是否能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與外界的文明進行交往。古代世界無數真切而確鑿的史事明白無誤地昭示給我們這樣的經驗和教訓:開放寬容導致文明繁榮,保守狹隘致使文明衰落。當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

二、列舉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西方列強發動的四次大規模侵華戰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鴉片戰爭(1840.6-1842.8 ); 《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北京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馬關條約》;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1900-1901 );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不平等條約的歸類

1、割地:①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強租"新界"割去香港。

②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和《中俄改訂條約》割去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

③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割去台灣、澎湖列島等。

2、賠款:①《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元

②《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

③《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

3、開埠通商:①《南京條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權。

②《天津條約》營口(最北端)、南京、漢口、台灣等10個通商口岸。

③《北京條約》開天津為商埠。

④《馬關條約》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4、有突出特徵的條約:1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領土、關稅主權開始喪失。

2中俄《璦琿條約》:割地最多。

3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條約》:開放通商口岸最多,內河航運權首先被破壞。

4中日《馬關條約》:最能體現資本輸出的特點(最早允許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辛丑條約》:賠款最多;體現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四、列強對中國進行的經濟侵略

1、甲午戰爭前:以商品輸出為主,增開商埠、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等。

2、甲午戰爭後:商品輸出的同時,以資本輸出為主。主要形式有:①開設銀行 ②政治貸款 ③投資鐵路 ④開礦設廠

五、青少年如何認識毒品的危害,如何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答:毒品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社會的穩定也造成威脅。

在拒絕毒品方面:要充分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或積極宣傳毒品的危害);自己堅決不接觸毒品;發現家人、朋友、同學有接觸毒品行為的,要主動幫助他們遠離毒品;積极參与打擊毒品違法犯罪的活動。

在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方面: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挑戰,積極進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崇尚科學;積極服務社會,樂於助人;積极參加集體活動;積极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六、鴉片戰爭是否「維護商業」的戰爭?

答:不是。①19世紀上半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為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他們的炮艦和走私船不斷出現在中國東南海域,進行騷擾和侵略。鴉片戰爭的爆發正是這些侵略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和必然結果。②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始終居於出超地位。為扭轉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掠奪財富,進而發動了對中國的武裝進攻。③這種說法掩蓋了鴉片戰爭的侵略本質。

七、《南京條約》政治、經濟上產生了哪些後果?

答: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導致了中國自然經濟的瓦解;使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中國為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答:中國和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卻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發展緩慢。相反,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發展迅速,隨著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功,促使資本主義生產力迅猛發展,特別是英國,成了號稱「世界工廠」的資本主義第一強國。擁有先進的生產力和近代戰爭武器的英國在同清王朝的較量中就明顯處於優勢,這也就決定了社會制度和生產力落後的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必然失敗。「落後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還有,清王朝的腐敗統治,組織抵抗不利,也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

(簡答: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經濟落後,政治腐敗,武器落後,道光帝戰和不定、舉止失措等。)

九、鴉片戰爭清政府失敗的感想與認識。

由於清王朝入主中原後,採取閉關鎖國政策,失去了通過對外經濟文化交往來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的機遇,卻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後、夜郎自大的心理,結果「落後就要挨打」,在戰爭中吃了敗仗。儘管中國所進行的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儘管有關天培這樣的愛國將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敗的結局,腐敗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我們要「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培養自己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十、香港的失去與回歸的感受與認識。

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戰和不定,社會制度腐敗還有經濟技術落後,以至於鴉片戰爭戰敗,香港淪於英國之手。香港能夠回歸,說明改革開放後,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中國百年恥辱得以洗雪,作為炎黃子孫感到振奮、驕傲和自豪。我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做貢獻。

十一、近代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與20世紀80年中國政府在我國南方和沿海地區開放了一系列城市有何本質區別?

答:前者嚴重踐踏了我國主權,後者體現了平等互利原則;前者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後者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前者屬於外國的侵略行為,後者屬於中國政府自主行為。前者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後者發生在社會主義社會時期。

十二、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使中國大片土地淪為日本殖民地,便利了日本的進一步侵略。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 度

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便利了日本及列強掠奪中國的財富

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便利了日本及列強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十三、為什麼說《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答:第一: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日本佔領台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兩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巨額賠款的大部分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為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第三: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它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第四: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主義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總之,《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十四、試分析《馬關條約》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使中國的領土主權遭到更大的破壞;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便利了帝國主義向中國輸出資本,直接剝削中國人民;使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到了中國內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十五、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原因:

1、主觀原因:(1)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2)北洋艦隊最高指揮李鴻章戰和不定,貽誤戰機,妥協退讓,致使中國戰爭中被動挨打,一敗再敗。(3)慈禧太后忙於籌備萬壽慶典並挪用海軍海軍軍費大修頤和園,而使軍備不足,裝備落後。

2、客觀原因:(1)日本侵略中國早有預謀,準備充分。(2)日本在兵力對比上要略勝於中國。

十六、對日本割讓台灣的認識:

台灣歷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雖然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後,《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人民組織義軍抗擊日本侵略和台灣各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爭取回歸祖國,充分說明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獨」分子的行動是反動的,是違背了台灣人民的意願的,應予以抨擊,我們要堅決維護國家統一。

十七、在甲午中日戰爭時,中國的海軍實力,尤其是北洋水師實力與日本相當,但戰爭的結果卻是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有人認為敗局是必然的,你認為呢?請說說你的理由。

答:1、我認為敗局是必然的。因為清政府政治腐敗、軍備廢馳;李鴻章推行「避戰求和」政策,無心作戰。

2、我認為不一定失敗,理由是:有廣大愛國官兵的英勇作戰和勇於犧牲的精神,只要清政府組織有方,是能夠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如中法戰爭中,馮子材指揮鎮南關大捷,取得了抗法鬥爭的勝利就是一例。

十八、目前我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麼?答: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十九、歷史上有哪能幾個國家侵犯過我國的寶島台灣?17世紀以來,台灣與祖國大陸有過幾次分離和回歸,從它的分離中你想到了什麼?

答:1)國家:荷蘭、英國、美國、日本、法國。

2)分離與回歸:第一次,從1624年開始,荷蘭殖民者逐漸佔據了我國的台灣,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1684年設立台灣府。第二次,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台灣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回到祖國懷抱。

3)啟示(感想):近代以來,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和經濟的落後,中國被迫同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喪失了大量的主權和領土,充分說明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完成祖國統一,就要建設好我們的國家。

二十、中國近代史是部侵略與抗爭的歷史。從下列歷史人物身上,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民族精神?

1、林則徐:(1)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2)「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計個人得失,勇於奉獻,敢於鬥爭,堅持到底的精神。

2、左宗棠: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英勇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3、鄧世昌:為了國家和民族尊嚴,不畏強暴、勇於抗爭、誓死如歸的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十一、《辛丑條約》的危害(或影響):P22-3

二十二、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1、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列強對中國的財政和經濟的控制更為牢固,嚴重影響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這樣,各國公使以武力為後盾,成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成為列強的忠實走狗。

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以滿足帝國主義長期奴役、掠奪中國的目的。(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這破壞了中國的國防安全,並使清朝的都城置於帝國主義列強的武裝控制之下,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可見,《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十三、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一過程留給我們最沉痛的歷史教訓是什麼?

1、過程:1842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中國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歷史教訓:落後就要挨打。要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之林,必須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

1840-1842年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年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894-1895年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1、列舉中國近代化探索過程中的四件大事及各自的性質。

答:(1)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代表人物: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

(2)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的改良主義運動。(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3)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代表人物:孫中山)

(4)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2、閱讀下列材料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

回答:(1)這是哪個政治派別的觀點?

答:洋務派。

(2)分析這種觀點的合理之處和局限性。

答:這種觀點承認西方國家在軍事武器裝備上超過中國,這是合理的,但它沒認識到西方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上超過了中國,這是其局限性。

(3)怎樣評價洋務運動?

答: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萬國報館議論沸騰,咸(註:都)以分中國而言……瓜分豆剖,漸露機芽,恐懼國惶(註:心中害怕國家危機),不知死所(註:地方)。

材料二:亂機遍伏,即無強敵之逼,揭竿斬之,已可憂危。-----------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回答:(1)材料摘自《上清帝第五書》,「清帝」指何人?

答:光緒帝。

(2)緊隨其後,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什麼重大改革事件?這一事件的結果如何?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失敗的原因)?有何歷史教訓?

1戊戌變法

2失敗

3維新派沒有實力,又不能發動群眾,依靠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並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自然不會成功的;頑固派勢力強大,不允許改變祖宗之法,這個阻力是維新派無法克服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裡,想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這條路走不通。

4教訓:資產階級維新派不能擔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改良主義在中國行不通。

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員;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材料二: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材料三: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

回答:(1)這是哪一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領導這一歷史事件的是哪一階級派別?

答: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

(2)這一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麼?

答: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你認為這一歷史事件在當時是進步的還是倒退的?為什麼?

答:進步的;因為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5、閱讀下列材料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回答:(1)這是哪個組織的政治綱領?該組織的革命目標是什麼?

答:中國同盟會;推翻清朝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2)這個組織的性質是什麼?總理是誰?

答: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孫中山。

(3)後來,這個綱領被闡發為三民主義,是哪三大主義?三民主義的作用是什麼?

答: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作用: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旗幟(或『指導思想』)

6、閱讀下列材料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乘火車赴南京……鐵路沿線遍插旗幟,每到一處,兩旁群眾列隊歡呼。……各省代表和歡迎群眾齊呼「共和萬歲」!

回答:(1)材料描述的是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答: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這一天有什麼標誌性意義?

答: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日子,從這天改用公曆,以民國紀元。

(3)同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什麼大事?

答:清帝退位,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7、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誌是什麼?這個運動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場運動有怎麼樣的歷史意義?這場運動後來有了新發展,新發展的主要表現是什麼?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1)新文化運動開始標誌: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口號,新文化運動興起。

(2)基本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意義: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4)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5)影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用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的時期。

8、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挽救民族危亡,中國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分別進行了哪些重大活動?結果怎樣?這種結果說明了什麼?

答:(1)資產階級:1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要求改變現狀,實行維新變法,於1898年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它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2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於1911年發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農民階級於1898年發起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矛頭直指帝國主義,1900年英勇抗擊了八國聯軍的侵略,義和團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結果:運動都失敗了,這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不能領導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9、歷史小診所

下面是某中學生寫的「李鴻章的一天」,請指出其中的錯誤。

「1864年6月,李鴻章乘汽車到江南製造總局,檢查槍炮生產情況。中午,他去拜訪老朋友張之洞。張之洞送給他一件湖北織布局生產的棉布長袍。下午,他召開北洋艦隊的將領開會,準備率領北洋艦隊赴天津和華爾的洋槍隊共同剿滅太平天國運動。」(自己做)

(1)

(2)

(3)

(4)

(5)

(6)

10、如何評價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對我們有何啟示?

1、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中,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2、啟示:(1)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2)洋務運動並不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封建地主階級並不能救中國。

11、同盟會政治綱領和三民主義的關係。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對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閘述和概括,是同盟會政治綱領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並無原則上和實質上的區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建立民國」即民權主義;「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

12、維新派和革命派有何異同點?

1、相同點:階級基礎相同(均屬於民族資產階級)都主張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反對外來侵略。

2、不同點:維新派要求在維護清朝統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國家。

革命派主張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3、材料閱讀

閱讀譚嗣同的絕命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請回答:(1)『有心殺賊』的『賊』指的是誰?

(2)維新派為什麼『無力回天』?

(3)我們應向譚嗣同學習什麼?

答:(1)『賊』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

(2)維新派沒有掌握軍隊,又不能發動群眾,僅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所以沒有力量。

(3)學習他為進步事業不怕流血犧牲的精神。

14、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了』,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了』。你怎麼看?為什麼?

1說『辛亥革命失敗了』,是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說『辛亥革命成功了』是因為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資產階級的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2正確的認識是:辛亥革命雖然有其歷史的功績,但從終極意義上來說是失敗的。因為判斷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據和標準是看革命的任務和目的最終有沒有實現。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等,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後社會性質也沒有改變,所以從最終結果上來看,辛亥革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其結果是失敗的。

15、洋務派、維新派和革命派基本主張和社會實踐有何異同?對你有何啟示?

1、異同(1)相同點:都主張向西方學習,試圖改變中國的落後狀況。

(2)不同點:洋務派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海軍等。維新派主張興民權、君主立憲和發展資本主義;多次上書,請求變法,並發動了戊戌變法。革命派主張實行三民主義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他們奔走呼號,著書立說,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

2、啟示:由於階級局限性他們都不敢發動群眾,所以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不能使人民擺脫受壓迫受剝削的境況,這樣,領導民主革命的任務歷史性的落到了無產階級的肩上。

16、洋務派和維新派有何異同點?

1、相同點:(1)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2)代表人物都是封建官僚;(3)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4)都主張創辦新式學校,培養人才;(5)都以失敗告終。

2、不同點:(1)階級屬性不同:洋務派屬於封建地主階級代表代表人物;而維新派屬於民族資產階級上層代表人物。

(2)根本目的不同:洋務派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而維新派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3)政治主張不同:洋務派反對任何政治改革;維新派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4)依靠對象不同:洋務派依靠掌握實權的慈禧太后;維新派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

(5)方式和道路不同:洋務派利用手中的政治權力,運用政府職能,來開展洋務運動;維新派採取發動帶有一定群眾性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和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17、列舉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四次革命運動。

(1)太平天國運動(1851-1964);(2)戊戌變法(1898年)

(3)義和團運動(1898-1901);(4)辛亥革命(1911年)。

18、甲午戰爭以後,先進的中國人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各作出了哪些重大探索?各有什麼歷史意義?

(1)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夢想,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2)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戊戌變法運動,戊戌變法運動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作用。

(3)以張謇為代表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興辦實業,致力救國,走實業救國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4)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臨時約法》,從此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

(5)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19、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各個階級都提出過各自的主張,請概括近代史上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的救國方案及其結果。

1、地主階級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2、資產階級維新派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主張君主立憲,進行社會變革。

3、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以孫中山為代表,主張暴力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結果:由於階級的局限,他們都沒有取得反侵略反封建鬥爭的勝利。

20、閱讀下列材料

「事實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摘自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請回答:

(1)「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是(洋務運動)。

(2)「改良主義」運動是(維新變法運動或戊戌變法或戊戌維新)。

(3)「舊式農民戰爭」是(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

(4)「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5)農民階級、資產階級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歷史任務,此後領導中國革命的「新的社會力量」是哪一階級?他們找到的「先進理論」是什麼?

答:無產階級;馬克思主義。

21、中國近代化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各個方面最重要的史實是什麼?特點如何?

答:1、政治方面: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

2、經濟方面:洋務運動和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3、思想方面:洋務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思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民主科學思想先後出現並傳播。

4、社會風尚方面:服飾、稱謂等變化。

特點:層層遞進、由表及裡、逐漸深入(從經濟變革到政治變革、再到思想文化變革或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2、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過程中,某班級組織了一次辯論會。第一種觀點認為:一部西方侵略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史。第二種觀點認為:第一種觀點不對,西方侵略中國使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請你關史實,代表其中一種觀點,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1)第一種觀點的理由:西方侵略中國的過程,也是中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

1鴉片戰爭後,以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開明分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長處抵抗外國侵略。

2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3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戊戌變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學習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制度。

4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掀起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後來,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產黨共誕生,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2)、第二種觀點理由:西方入侵使中國災難深重:

1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

5中國共產黨誕生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23、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中國社會各階層在近代化的起步過程中作過哪些努力?結果如何?

(1)努力:1、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2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新文化運動衝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

(2)結果: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

24、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為救亡圖存進行了哪些努力?結果如何?通過一百多年歷史學習得到的結論是什麼?

(1)努力: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中國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進行辛亥革命,結果都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

(2)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走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25、完成下列表格:近代中國各階層人民的抗爭。資產階級革命(三民主義)

提倡民主、反對專政;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26、閱讀下列材料

要擁護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潔、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那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陳獨秀請回答:

(1)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各指什麼?答:指民主和科學。

(2)陳獨秀等人為什麼要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

答:為了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舊禮教、舊道德,解放人們的思想,所以陳獨秀等人擁護「兩先生」。

(3)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答: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掀起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27、著名文學家郭沫若曾為魯迅寫過一副輓聯:「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後一無孔子。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根據你所掌握的知識說說「孔子之後一無孔子」是什麼意思?「魯迅之後無數魯迅」又是什麼意思?

答:「孔子之後一無孔子」是指孔子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大,無人能及。「魯迅之後無數魯迅」的含義是指在魯迅的影響下,無數的新文化青年成長起來,對中國思想和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以夷制夷而作。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願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主義);不願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權主義);不願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即民生主義)。

請回答:

(1)上述三則材料,分別是誰的言論?答:分別是魏源、梁啟超、孫中山的言論。

(2)依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三則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張。

答:材料一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材料二要求維新變法、君主立憲;材料三主張以三民主義為目標,建立民主共和國制度。

(3)綜合上述材料,中國人在學習西方問題上有什麼發展變化?

答:反映了中國人學習西方從器物至政治制度,再到社會民主制度層次上的漸進過程。

2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敘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的一段話:「三十年後,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要此乎?」請回答:

(1)李鴻章和梁啟超對中國貧窮和落後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你同意誰的觀點?請說明理由。

答:李鴻章認為貧窮落後是因為科學技術不及西方;梁啟超則認為是中國的政治制度落後於西方。因為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造成中國貧窮和落後的根源,所以梁啟超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別的思想?答:洋務派和維新派。

(3)這兩在政治派別為了挽救國家危亡,先後開展了什麼運動?結果如何?

答: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運動,二者都失敗了。

30、「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李鴻章

這是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李鴻章對自己興辦洋務的一番感嘆。請回答:

李鴻章為什麼說練兵和海軍都是「紙糊的老虎」?它提示出洋務運動哪方面的不足?

答:李鴻章等洋務官員認為,中國的典章制度遠遠超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只是武器落後,因此他們謀求富強之道,只是學習西方先進的制槍制炮技術,建立軍事工業,建立近代化國防,而沒有學習西方先進的社會制度和思想。而他們所謂「自強」「求富」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維護日趨落後的滿清王朝,這是背離歷史潮流的,註定失敗。洋務運動後,清朝依舊屢戰屢敗,中國依舊貧窮落後,所以,洋務運動並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推薦閱讀:

醫學生在期末如何保持高效率學習?
期末發下成績後,家長該怎樣跟孩子溝通?
追尋「我們消逝的童趣」 ——解讀越城區2012學年第二學期期末學業考試七年級作文題及佳作病文
人教版:九歷下冊期末練習題(一)
期末評語的一個核心和五個原則

TAG:歷史 | 複習 | 期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