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輔導」調製「心靈雞湯」(聚焦·關注心理健康③)
精神疾病成為輟學主因處於心理成熟的前期,大學生缺乏正確應對壓力的能力,自我調節相對較弱「心煩了,腦袋亂了,睡眠被徹底剝奪了,就這麼愁苦一夜、哀嘆一宿,看到宿舍里其他同學早已酣然入睡,而我只能與失眠為伴。」「凌晨4點,我一個人站在陽台上,望著遠處昏暗的街燈,淚流不止。有時甚至想,不如就這樣跳下去吧,反倒能輕鬆一些。」這是一名患有抑鬱症的大學生寫給心理醫生的信,描述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名學生曾經很快樂,少年不知愁滋味。從大二的某天起,他彷彿看不見晴朗的天空和燦爛的陽光,取而代之的是揮散不去的陰霾。這名學生是幸運的,經過三個月的專業治療,他擺脫了抑鬱症的困擾,順利完成了學業,並在一家外企就業。目前,我國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長蔡焯基教授認為,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正處於心理成熟的前期。在面臨來自社會各方面壓力的同時,缺乏正確應對壓力的能力,自我調節相對較弱,處理不當就會引發各種心理問題。據北京回龍觀醫院門診統計,每年的10月、11月是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患者大部分是因不能適應大學生活而產生心理障礙的大學新生。中南大學每年對大學新生心理普查數據顯示,有3%—4%的大學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大一新生面臨的生活環境變化很大,最容易產生適應性的心理障礙。南昌大學心理諮詢中心教師李陽認為,部分大四學生因為掛科太多、學分不足,不能順利畢業也是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畢業生面對校園和社會的巨大反差、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脫節而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和恐懼,不願踏入社會,產生了「畢業恐懼症」。根據2009年北京市衛生局對北京16所大學調查顯示,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的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清華大學教授樊富珉長期從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她認為,當前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於就業、情感、學業等方面。大學一、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困擾主要是學習生活上的;而大四學生困擾最多的是社會就業壓力。誰也不想承認心理有問題大學生普遍缺乏對心理諮詢的了解和認識,思維定式存在偏見和誤區大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高,與其所處年齡階段、成長經歷及環境變化密不可分。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於進入大學的角色轉換引起。現在的大學生多是80後、90後,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一些孩子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生存適應能力不強,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里。面對學業、感情、就業等多個問題,他們容易陷入迷茫、焦慮甚至走向偏激。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心理治療室主任郭蓄芳兼職做清華大學學生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她用「怕」字形象地描述了大學生對心理諮詢的態度,由於大學生普遍缺乏對心理諮詢的了解和認識,思維定式存在偏見和誤區。「大學生往往對心理諮詢持排斥的態度,誰也不想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她有點無奈地說。「在美國,超過50%的大學生都有尋求心理諮詢的經歷,這對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中南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唐海波認為,大學生應該正視心理諮詢,拋棄那種認為心理諮詢「神秘」、「見不得人」的認識誤區。唐海波建議:「大學生應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相關知識,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採訪中,一些同學即便有較長時間的情緒低落、抑鬱,也只願意和朋友、家長溝通,不願去心理諮詢機構,擔心被同學譏笑。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李占江表示,來就診的高校學生中,一部分人要求醫生不要將病史寫進病曆本,害怕會對自己的升學、入黨、就業產生影響。其實,抑鬱症就像「心靈感冒」,是很平常的病症,只是被扭曲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馬喜亭認為,有些同學出現問題後,也不敢告訴別人,就想通過看書、查資料找原因。有抑鬱癥狀,就以為自己真的得了抑鬱症。他說:「自己給自己貼標籤,明明程度不嚴重,反而自己嚇自己,這樣有可能真的會走向惡化。」李占江表示,如果自己心理有問題,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就需要求助於專門的精神科醫生,或者去學校的心理諮詢室諮詢。抑鬱情緒嚴重的,最好轉到專科醫院接受治療。倡導推行朋輩心理輔導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規劃,增強迎接挑戰的能力與大學生對心理健康需求不協調的是,國內高校心理諮詢機構遠遠不足。唐海波說:「中南大學目前的在校生人數已經超過5萬人,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兼職教師加起來也只有25人。由於尋求心理諮詢和援助的學生人數增長較快,學校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已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為此,專家呼籲,加快建立專業機構,按照國際通行慣例,對於合格的專業人員頒發執照,持證上崗。浙江工業大學曾開展過一項調查,當被問及「假如你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你首先向誰求助」時,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79%選擇向知心朋友和同學求助,僅有7%的人選擇向輔導員或老師求助,5%的人表示會向專業心理諮詢人員求助。鑒於學生普遍存在的戒備心理和學校專業心理諮詢師短缺的現實,唐海波積極倡導在高校中開展大學生「朋輩輔導」。朋輩心理輔導是指由經過專業知識培訓與技巧訓練的同學、同事等非專業輔導員進行的輔導活動。當你需要心理幫助時,給你提供心理支持的是「朋友與同輩」,有利於發揮學生心理教育的主體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機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心理諮詢被細分為學業與發展諮詢、職業發展諮詢和心理健康諮詢。馬喜亭認為,人們大多把心理健康教育狹義地理解為心理諮詢,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是個大概念。心理諮詢本身也有性質區別,除了解答問題型,還有一種更具潛力的發展型,主要是通過量化的測試,衡量學生髮展的潛力,著眼於幫助大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自己。今年5月25日,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專家和北京抗抑鬱形象大使、知名歌手楊坤走進北大校園,為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和諮詢活動。從2009年起,北京回龍觀醫院與北京高教學會心理諮詢研究會簽訂了「關愛大學生心理健康」協議書,為北京15所高校的學生提供講座、授課、心理諮詢和治療,並培訓高校心理諮詢教師。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教授表示,醫院將專門為大學生精心設計系列的心理拓展訓練項目,讓大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規劃,增強迎接挑戰的能力,擁有自信樂觀的心理品質,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