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感悟運河   【修改稿】

感悟運河 【修改稿】

李冬

我第一次知道京杭大運河,還是在中學時讀了劉紹棠寫的《擺渡口》以及《運河的槳聲》之後,才漸漸了解的。近幾年才知道,我的故鄉半截河村裡有一條河,原來就是大運河改道留下的半截河道。據通州文物專家周良先生考證,這條河才是隋煬帝開鑿的運河故道。運河改道了,留下了半截河道,也留下了一片鹽鹼地。我就是吃著這片鹽鹼地上高粱、稗子,長大的。卻原來,大運河和我如此親近呀!劉紹棠筆下運河,那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好畫面。帆搖柳影,槳聲欸乃 船工號子。;嘹亮動聽。瓜棚豆架柳如絲,那是多麼令人神往啊,讀著他的小說,不知不覺地就會漸入佳境。可是,我在1958年第一回親眼看到大運河時,我卻失望了。那時的河水渾濁,河岸上的柳樹也砍伐了不少,顯得豁牙露齒了。哪裡能看到小說中寫的白帆柳影,後來才知道,這全是因為大躍進鬧的。那時,通州城裡大鍊鋼鐵,廢水、污水流進了運河,合適怎會不渾濁?再說,大鍊鋼鐵還是需要木柴的,不砍樹到哪裡去找?就只有砍伐運河岸上的柳樹呀!我們就是在大運河哀嚎,哭泣之時,頭一回看見我朝思暮想的大運河的。我和鄉親們過運河去郎府公社,幫助他們深翻地。當時,提倡共產主義大協作,我們村的幹部極左,晝夜苦幹,村裡的土地煩了個遍,又跟著接到命令,到郎府公社杜柳棵村支援。老百姓徒步30多里,趕到馬頭公社的碼頭。我們從那裡上船過運河。深翻地的荒唐之舉,讓我有了第一回坐擺渡過運河的體驗。幾百號人,就憑一條小船擺渡。使船人,手持長竹竿,左撐一下,右撐一下。小木船就過河了。老百姓竟然沒有一點過河的喜悅,臉上只有疲憊、痛苦、怨憤。大躍進攪亂了大運河的詩情畫意。這是咋啦?大運河自然不明白,老百姓哪個能明白?

那時的運河,幾十里都沒有橋,往來的客人全靠擺渡。這也許就是古代的人們為了漕運商船順利通過吧。其實,漕運糧船,早在清代道光中葉(1840年以前)就停止漕運改為海運了。一百餘年來,運河至今還保留著舊貌,正表達著運河兩岸的人們對往昔的追憶與懷想吧?

我坐擺渡過運河,僅有這一次。後來到通州城裡讀書,才有了和運河真正親密接觸的機會。有一個星期天我們不回家,為了響應毛主席發出的「到江河湖海里游泳鍛煉」的號召,我就和幾個同學沿著運河西堤來到「二道閘」野泳,書生意氣,無知無畏,為了顯示膽識,我們幾個,就全都從二道閘上縱身跳下。直入河底,抓一把泥,再浮上來。真是爽快呀!那時,大運河水,輕柔潺湲,乾淨清冽。浮萍水草,掠過雙頰,小魚大蝦,歷歷可見。我們好像是大運河裡的小娃娃。今日想來,依然激動不已!

沒想到了第二年,即1963年,聽同學說:「運河發大水了。」我和幾個同學趕忙去看。此時,大運河真正顯出他那不平凡的氣勢。河水翻騰,浪濤漫卷。眼看就要漫過大堤了。我平生唯一的一次看到大運河洶湧澎拜的樣子。當時的心裡好害怕,這麼大的水,要是淹了通州市區唯一的新華大街可怎辦呀?還有西海子公園,天文站、新通劇場呀!當時有聽到學校的廣播說:「河北省委第一書記林鐵,坐飛機視察災情,提出保衛天津的號召。」此事,後來拍了一部電影,這部名叫《戰洪圖》的電影。是文革後期拍的,很真實,很動人,拿到今天放映,要比《唐山大地震》強得多。因為它真實。

我和大運河的接觸,也都是真實的畫面。真切的感受。我寫此文,就是要寫出我的感受,我的感悟。可惜全是感性的。後來,讀了些資料,聽了有關專家的講解,才漸漸有了一些理性的認識。才知道,我身邊的大運河。只是舉世聞名大運河的一個源頭,有點盲人摸象的意味。難免孤陋寡聞,無知妄說。我很羨慕,通州文聯的劉祥先生,他是從北頭一直走到南端,見多識廣,值得佩服!至今,我已經略略知道,大運河是古人開挖的人造河。流淌了兩千多年,功績大大,即使今天漕運廢棄。見不到航船帆影,聽不到船工號子。也難掩歷史上的輝煌!

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不像長江、黃河那樣的洶湧奔騰,氣勢磅礴,從西到東,直奔大海。大運河,總是文文靜靜,水波瀲灧,直向江南秀色。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河流都是山水合一,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勢利導,唯有大運河是人工開挖,其目的就是讓它給社會造福,讓它勤奮地工作。大運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條人工開鑿的河。

查查辭海吧!詞條介紹的是:「大運河,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古代偉大工程,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後經元朝取直疏浚,全長1794公里,成為現今的京杭大運河。」

這段解釋,亦有不妥之處,應該是「北起通州,南到杭州。」流經1700公里,穿過18座大小城市。孕育著數千萬子民休養生息。」似乎更恰當些。想當年,大運河的河道里,舳艫千里。帆檣林立。浩浩蕩蕩,氣勢恢宏,譜寫著歷史上宏大的漕運變奏曲。從晨光熹微。到夕陽落日,運河漕運,一年四季都是一曲激越的歌一幅動人心魄的畫面。南方的秀色走進北方的豪壯,豪放與婉約的融合、大運河彰顯著人間道詩情畫意。世界上,沒有那條河有如此悠久的歷史,有如此繁重的承載。也不會有如此的美輪美奐。

大運河,流經千里,心繫萬家。漕運的盛衰,關係到多少百姓的生計。大運河像一條龍,它的爪,它的須,它的每一個鱗片,關係到諸多行業的幹活,掙錢、吃飯:船主、商人,碼頭工人、船工號子、客店、飯鋪、煙館、小賣店鋪、說書藝人、剃頭挑子、洗澡堂子、雜耍場子······這一切,都是喝著運河水解渴的。 在公元17世紀以前,世界上沒有那條河有日次繁盛。其中最熱鬧的要數我的故鄉---通州。在古代,通州是最美的操心碼頭。這絕非是「誰不說俺家鄉好」的狹隘而是通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他的一度繁華,有如北宋汴河岸邊的開封。形勢使然。是自然形成的。對於大運河而言,它既是源頭,又是終點,從京城來的欽差大臣,達官貴人,太太小姐,丫鬟奴僕,衙役家眷都要在此登船南遊,至於從南方運來的大米、絲綢、草葉、瓷器之類、都是專供大內的皇家御用之物,都要在這塊寶地上卸載轉運。從1840年,漕運漸漸廢棄,經過一百多年之後,至今,通州的額兩岸,還留下一些頗有漕運色彩的自然村名:磚廠、瓜場、鹽灘,皇木廠等村名,在古代,這些村子。也許就是皇家存放各種貨物的倉庫吧。。

有人說,大運河起源於春秋,完成在隋代,繁榮於唐宋。我沒有做過考證,但我更相信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貢獻是最大的,孟子說:「春秋無義戰,」群雄爭霸混戰,國家不統一,開鑿運河,只能在吳越一段,說不上是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我上小學時,老師就給我們講過,隋煬帝開鑿的大運河的歷史。我在聽課時就想。在1400年前,隋煬帝竟能開鑿了如此浩大的運河工程。真的令我不可思議,歷史上,人們給隋煬帝的評價是那麼昏庸無道,卻不成想他居然有如此豪壯的氣魄。有如此不凡的膽識。在當時陸路交通運輸不便的情況下,他能想到通過水道搞「物流』,也算是是一個獨出心裁的創意了。從以後歷代王朝南北物流溝通便利的效果看,這個功勞是不應抹殺的。但從當時的人力物力看,這項浩大的工程,無疑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從南北朝分治到隋代統一,才不過幾十年,應該讓百姓休養生息,他竟然於國計民生於不顧,好大喜功,開鑿了長約1794公里的運河,挖土上堤,全靠手鏟。肩挑。百姓一定是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這也許是加速隋代王朝,過早覆滅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從今天的眼光看,這條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和秦始皇修建的萬里長城一樣,都是了不起的兩項偉大的古代人工工程,他是古代勞動者的傑作,讓國人至今感到自豪。我們中國人工開挖的京杭大運河在世界上獨一無二。里程最長、工程量最大,它全長約1794公里,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它的長度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這個鮮明的對比正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呀!     幾千年來,大運河展示著人類的文明史,是一本由水波寫成的書,用船帆寫成的歌。看如今運河兩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鎮,都因大運河的開通而興起。歷史上,一條大運河,給中國帶來了經濟的繁榮,華夏振興的振興、一代代運河人,把血脈噴涌成運河的血脈,把骨肉凝結成運河的銅幫鐵底。運河兒女們能夠如此美麗的運河灘上種植:紡織棉花,種植水稻,收割麥子,拉網打魚,早晨讀唐詩,黃昏背宋詞,宣紙上潑墨,瓷器上繪畫,在江南的雨巷徘徊,在塞北的草原縱馬,用醇酒招待客人,用香茶浸泡溫情,  一片片向海上漫泛的土地,那麼年輕,來不及生成礁石。一種平靜是如此明凈,醉歸的舟子凝神諦聽天籟。隱隱約約黎明的鐘聲,悠遠地傳來,輕輕拂落淡淡的疏星。而越海而來的朝霞,如潮湧。古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運河人自然是智者,運河兩岸早已譜寫了動聽的田園牧歌。運河人,也是仁者,或務農,或經商,或打魚,或製作·····不搶,不偷,不奸『不騙,都是普通勞動者。運河的風,撫摩堅硬的手掌,撫摩著未來的夢想,撫摩著深夜的凝思,撫摩著朝日的噴薄。人們的一切努力無法沖刷,大運河歷史的功績也無法更改。  四    

老北京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漂來的北京城」。這不是說北京城是漂來的,而是說建城用的材料是通過運河的水漕運來的。無論是元大都城的修建,還是明清北京城的修建,都需要大量的磚石木料,而這些磚石木料來自四面八方。如磚石多來自山東的臨清,那裡不僅靠近大運河,便於水運,而且土質細膩,燒出的磚石堅固結實;上好的木料多來自江南的深山老林,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大的木料運輸也只能依靠水運。由此,在運河的運糧船上,載入京城官府用的磚石木料就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對過去的這樣一段歷史,至今還有遺迹可以考察。例如上文說到的通州張家灣鎮,就有存放木料的皇木廠村和存放磚瓦的磚廠村。為此,明朝政府還在張家灣修建了一座古城堡,現在城堡與張家灣古鎮相互連接的古橋——通運橋依然存在,仍保持著明代橋樑建築藝術的特點和古樸的風格。遙想當年,橋上車水馬龍,橋下舟船穿行,古鎮、古橋與古城相連,大概那時是通州最熱鬧的地方。

我求學於工作之地的通州城,其緣起也與運河也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史學家考證,通州的命名就是依據「通漕天下」和「漕運通濟」的思想而來。元代通惠河開通後,通州開始「編籬為城」。到明朝初年,大將軍徐達委派部將孫興祖督軍開始用磚石築通州城。這時的通州城周九里三十步,開四門。其中東門曰「通運」,西門曰「朝天」。從命名上看,通州城與運河漕運有關係,與天子所在地——北京城也有聯繫。

近幾年來,政府斥資,專家支招,百姓出力,巧借電視連續劇《漕運碼頭》的拍攝的東風,又有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的動作,大手筆,大運河的保護、申遺,細緻認真,同心協力,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通州區文化部門為發展當地旅遊業,恢復了開漕節,並於2006年10月15日成立了中國(北京·通州)京杭大運河文化節,以後每年定期舉辦一次,觀眾可以在文化節上目睹當年開漕節的盛況。在活動期間,舉行文藝晚會,舉辦文化論壇,還有運河文化展、書畫展、攝影展等一系列與運河有關的活動,把通州的文化事業推上了一個高潮。我作為一個外行的旁觀者,令我驚奇地發現,大運河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運河文化廣場擴大了,歐陽中石老師書寫的匾額們給外醒目,遒勁有力。似乎在召喚者八方來客,到廣場上看看別具一格的雕塑,看看大運河幾千年來,起伏動蕩的時間軸。河水清清,遊船如織,河岸上,綠草如茵,鮮花吐艷。樹木蔥蘢,孩童嬉戲,大橋卧坡,恰似幾道彩虹,大廈巍峨,宛若崇山峻岭。大運河給通州人增加了幾分自豪,通州人們給大運河平添了幾分靚麗,相映生輝,珠聯璧合。這就是今日的運河源,一幅立體的風景畫,風情畫。

除了我對大運河的感性認識之外,作家劉紹棠和王梓夫的數篇動人的小說,通州文聯劉祥寫的《運河行》,更給了我視野開闊的理性認識。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話說運河」對我有一定的啟示,前不久,我又一次來到張家灣漕運碼頭,發了一番思古之幽情。想到如此繁華的北京城,是如何通過這古運河的運輸,把全國各地的建築材料、糧食.....,運到了漕運碼頭張家灣,然後再轉運到京城的。我望著奔流不息的運河流水,想像著把大運河比作一條珍珠項鏈。那麼,通州就是項鏈上掛著的閃光的銀飾。寥寥的幾筆,不能盡數大運河的美景,淺薄的學識,不能闡述大運河源頭的內涵。如今的通州,珍珍打造首都城市副中心,地鐵六號線正從運河河床下穿過。在歷史的畫卷里,多少人在加緊建設。在厚實的大運河文化底蘊里,散發著馨香,顯示著現代的亮色。日新月異,朝氣蓬勃!

 大運河,我的母親河。兒時,運河遺址土地上的高粱、稗子養育了我,今天,大運河源頭,又以嶄新的姿態走向新的生活。高樓林立,大廈巍峨。運河岸邊的通州塔,聳立了上千年,如今仍在注視、俯瞰、思索、囑託:珍惜這塊人傑地靈的寶地,保護著這一泓碧水,才可以引來八方遊客。規模龐大的森林公園,花木葳蕤,枝繁葉茂,是運河水滋潤著這片溫馨、清涼的景色,潺湲的運河水,靜靜地流淌著,看那水波瀲灧,不正是大運河水的一串串笑渦!

大運河。你在我們通州的城邊發源,你在我們區內的田野里流過。你從古代走來,歷經坎坷,今天,你又煥發了青春,以活潑的性格打扮著通州人幸福亮麗的新生活!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尼加拉瓜爆發遊行反對中國修建尼加拉瓜大運河|尼加拉瓜大運河|尼加拉瓜|尼加拉瓜運河
大運河文化
隋唐大運河

TAG:感悟 | 運河 | 轉載 | 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