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食品離我們有多遠 -朱 楨
07-27
主講人簡介朱楨: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863生物工程主題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生命與生物技術局副局長。主要從事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工作。內容簡介科學家預測,也許過不了幾年,我們就能吃上牛肉味的西紅柿、含胡蘿蔔素的大米——這不是幻想,這些都可通過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轉基因食品實際上已悄然擺上了我們的餐桌。那麼什麼是轉基因食品?轉基因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種中去,使其出現原物種不具有的性狀或產物。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據專家介紹,雖然我國轉基因食品尚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還沒有大規模生產,但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如大豆、食用油、肉製品及糧食製品,有很多已經是轉基因產品。由此人們可能聯想到傳統育種和轉基因技術的是否一樣,專家認為,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採取的手段不同而已。由於在上世紀末期,英國生物學家通過一向實驗,而得出人們吃轉基因食品對健康不安全,所以人們對轉基因食品至今還存在恐懼感。專家指出,對於轉基因技術應正確看待。目前世界人口已經超過60億(其中12億人吃不飽),如果人類飲食中15%的熱量來自於動物類食品,僅可供養約40億人口,而以肉類食品佔35%的美國人和西歐人的飲食結構來計算,只能供養25億人口,不及現在世界人口的一半。另外在人口和需求增長的壓力下,耕地面積不斷削減的形勢下,解決食物問題的惟一的出路是農業技術革新。所以專家認為21世紀生命科學將大放異彩,這裡包括植物基因技術在內的生物技術 。估計全球轉基因作物在2000年達到44.2百萬公頃。事實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最後,專家認為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的進步還要有企業界的支持,如果生物技術的產業化受阻,生物技術停滯於實驗室階段便不可能有充足的資金使其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如果我們不能把握農業生物技術進步的機遇,我們這個悠久農業歷史的國家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前途堪憂。全文今天,我給大家講的這個題目是:《轉基因食品離我們有多遠》。我想這個問題,是大家一直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由於近年來,生物技術發展異常迅速,轉基因食品離我們越來越近。所以,廣大的消費者還有民眾以及媒體等等,對這個問題是相當關注的。我希望通過這次我的這個演講,使大家明了轉基因植物是什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到底如何?等等。首先一點我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轉基因食品?第一,我用一個通俗的例子,給大家講一下。首先是什麼是轉基因?這個過程是怎麼一回事?當然,我用一個非常簡單的一種方式給大家講解,實際過程還是相當複雜的。例如,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生物的一切性狀都是由基因決定的。例如蘋果的顏色,它是紅色的。那麼顯然它是由一個基因控制,紅色的這個基因來控制。那麼轉基因是什麼呢?就是說,我們從蘋果中分離到控制紅顏色的這個基因,然後通過一定的方法或程序,我們把它轉移到香蕉中去,使香蕉變成了紅色。這個就叫轉基因。當然了,這個比喻很簡單,但是實際的操作是非常複雜的。好,大家明白了什麼叫轉基因。那麼轉基因食品自然就知道了,對吧!這個獲得的是轉基因植物,它產生中的可食部分就是轉基因食品或者加工得到的食品就叫做轉基因食品。那麼,我們下一步再問基因是什麼?這是一個細胞,生物的細胞,細胞裡邊有細胞核,細胞核里有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組成的,DNA大家可以看到雙螺旋。基因就是以DNA為載體的。所以,所有的遺傳物質都在生物的細胞的細胞核里,也就是在它的染色體里,歸根結底是在DNA上。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這個雙螺旋的模型,也發現了基因的本質,它就是DNA。我們剛才已經說了,這個是DNA雙螺旋的模型。這是一個示意圖,這是一個分子圖,基因就排列在這個雙螺旋的DNA上面。基因由它指導合成各種各樣的蛋白質。當然它要經過RNA的一個步驟,所有的蛋白都是由基因指導合成的。我要講轉基因技術,再講一下DNA重組技術。有一個技術這個叫酶切技術。它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呢?由於發現了一種酶,這種酶它可以在DNA特定的序列上去切割,然後把所需的基因切割下來。然後呢,再通過一種叫做連接酶,它可以把兩個DNA片斷連接在一起,又把它連在了一起。這樣的話構成了一個載體,用這個載體就可以進行轉基因研究了。現在發現了眾多的限制性內切酶,就是說它可以識別基因上的特異的序列。那麼下面我們切入正題,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植物,轉基因技術是人類創造農作物新品種的一個利器。所謂的轉基因生物就是利用DNA重組技術。我剛才已經介紹了轉化技術。過一會兒我要說將外源的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去,使之產生定向的穩定的遺傳改變,並形成新的品種。這樣一個過程叫做轉基因過程。當然,它不但包括了農作物,甚至包括了動物,微生物都可以,都是這個技術。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植物基因工程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這樣,第一步我們剛才講了分離DNA。分離DNA之後,把基因所需要的基因把它提取出來,最後跟一個載體相連,形成一個可以在植物中表達某個特定基因的這樣一個表達載體。之後從植物上取出一塊組織,通過轉化技術,這個轉化技術就是將DNA導入到受體品種中去的一個技術。最後,獲得轉化的組織,經過組織培養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這樣呢,是一個植物的基因技術的一個整個的一個過程,我們把這個過程也稱之為植物基因工程。這是具體的一個例子。這是水稻的轉化過程。這個呢我們使得一個幼胚,水稻的幼胚,這個採取的轉化技術呢,是用一種微彈的方式進行轉化的。微彈上包裹上DNA,通過高速把這個微彈射出去,射進植物的細胞中。使植物呢,獲取外源的DNA。之後,再經過不斷地篩選。這就有差別了,這個差別,這個對照,這個就逐漸長起來了,最後我們經過植株再生,形成完整植株最後移到溫室中去。這樣一個過程,初期的過程就這樣完成了。我下面再講的時候有幾個常見的術語,就是轉基因生物,又叫做遺傳修飾的生物,縮寫是GMO。GMC就是轉基因農作物。轉基因食品呢,就是GMF,這個F是FOOD(食物)的縮寫。所以這幾個術語大家還是給它搞清楚,因為下面我們講的時候不要產生混亂。我們不免要問,我們為什麼要用轉基因技術呢?我們以前用常規育種的技術,也培育出了種類繁多的農作物品種。傳統育種技術,它主要通過有性雜交,還有品種選育,以及自然界產生的突變,通過選育獲得一個農作物的新品種。這個過程只能在種內進行。就是說水稻只能在水稻中進行,小麥只能在小麥中進行,你不能跨越這個界限。你不能把小麥的基因轉移到水稻中去,反之亦然,所以它是在種內進行。這點跟轉基因育種技術有所不同。它是通過一定的生物的或者物理的方法,把外源基因導入到受體作物中去,通過它呢,通過這種方法,獲得新品種。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它不受物種的限制,它可以跨越物種,轉移遺傳物質。不但是跨越不同的種類,甚至屬、綱、門、界,這樣大的生物之間的門檻全部能跨越。就是說可以把動物的相關基因轉移到植物中去,也可以把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去。所以它的有效性和它的技術的廣泛性是常規育種無法比擬的。另外它還有幾個優點,它目的性比常規育種更強,常規育種是通過選擇,這個有時候自然界也會產生自發突變,然後通過人工的選擇,能夠獲得一個植物的新品種。但是這個取決於大自然的恩賜,在育種過程中呢,目的性不是很強,要憑經驗,憑運氣。而轉基因技術目的性非常強,你可以可預見地轉移一個什麼基因。之後,這個轉基因植物能夠獲得什麼性狀都完全是可預見的。同時,它的育種周期相對較短,花費比常規育種也相對要低一些。 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定的其他好處,就是說,精確性更強。好,通過我上面講的可能大家基本上明白了轉基因食品是怎麼一回事。我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轉基因的植物有什麼用途,最主要的用途有這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提高抗性,像抗蟲,抗病這當然包括病毒病、真菌病,細菌病等等,抗除草劑;抗逆,包括抗鹽,鹼、寒、凍、旱等等.再一個呢,是農作物也就是GMC,它的品質的改良.這個直接關係到轉基因食品,也就是GMF。這裡包括蛋白質的改良,碳水化合物的改良,脂肪維生素的改良。還有品質性狀及其他的改良,還有口味風味等等,所以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呢,還有其他的更多的用途,像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雜種優勢,生物反應器,還有生產藥物,生產一些有用的酶類,蛋白,生產疫苗。以後呢,直接吃可食的疫苗,不用再打針了,以及改變植物的花的顏色等等多方面的用途。我們看一下抗性方面的進展。這是一個棉花,大家可以看,這個棉花如果是一個普通棉花的話,那麼它被蟲蛀得是非常厲害的。在某些地區如果不使用農藥的話,那麼就要絕產。甚至在使用農藥的時候,由於農藥,這個害蟲對農藥產生了耐受性,打農藥也不管用,照樣造成大幅度減產。使用了抗蟲棉之後,那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打葯的次數。大家可以看看這個是一個抗蟲的棉花,它沒有遭到棉蛉蟲的攻擊。這個是普通的棉花,可以看看損害得非常厲害。我們再看轉基因的水稻對鱗翅目害蟲的抗性。大家可以看這個是轉基因的水稻,這個是非轉基因的,這個由二化螟造成的白色,這個要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這個咬得稍微輕一點兒,也有很大幅度減產。這個可能就要絕產。這個大家可以看看,轉基因抗蟲水稻的環境釋放的實驗情況。這個方格子是一塊轉基因的水稻,一塊常規的水稻。在一個災情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就產生這樣的情況。這個如果要用農藥控制呢,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的食物中就含有殘留的農藥。這個是美國的抗蟲玉米,大家可以看,這是收穫季節。這個玉米是抗蟲玉米,這是普通玉米。在沒有打葯的情況下,可以看看差別非常大。抗蟲玉米的推廣能提高產量15%—30%。所以它的經濟效益是非常高的。另外再看抗除草劑的這個基因工程。這個是一個矮牽牛,這是一個模式植物,這是科學家在實驗室做的一個植物。把抗除草劑基因轉移到了植物中去,植物就對除草劑有了抗性。那麼這種情況下,你再打除草劑,再施用除草劑的話,那麼雜草就會死掉。大家可以看,非轉基因的植物,沒有轉化的植物,就是常規的植物,全部死掉了。轉了抗除草基因的這個植物,生長是完全正常的。這樣的話呢,在農田的鋤草,金字旁的鋤,就可以用除草雙耳刀的除來代替了。只是噴洒化學農藥,也就是噴洒除草劑就可以了。大大地降低了勞動力的投入,也就是整個的農業的成本的投入。這是美國的抗除草劑的大豆實際的栽種情況。大家可以看,這個是用除草劑控制的,轉鋤草基因的大豆生產的情況。這個呢,沒有打除草劑,可以看看雜草叢生,這樣它大幅度減產。另外,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澱粉品質。可以說我們大家都不愛吃那種糙米,為什麼呢?那主要在於澱粉的含量是一致的。但是澱粉的種類不一樣,澱粉的種類有支鏈澱粉,有直鏈澱粉,這個比例決定了一個稻米的口感如何。所以,目前這個已經操作成功了。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也研究成功了,就可以人為地改變稻米的品質,把那種很糙的米變成了一個很優質的大米,很可口的大米。另外,基因水稻的研究,這個叫Golden Rice(金米),它是由瑞士科學家Potrykus,他研究出來的。主要把一個富含胡蘿蔔素的這樣的一個作物中分離出來相應的基因,轉移到了水稻中去,同時讓它在水稻籽粒中表達。最後,這個胡蘿蔔素在大米中高度積累。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大米的顏色都已經變黃了。這樣的話呢,我們就不必再吃維生素A了。為什麼呢?胡蘿蔔素吃進去之後,一分解就變成兩個維生素A的分子。下面一步就是我們要生產一些帶有疫苗的這種水果。這個呢,不是幻想。現在已經有相當多的科學家和研究小組在進行這項工作,有些已經接近於成熟。另外,改變花色。這是一種矮牽牛通過控制它的色素合成的基因,使它變成了各種各樣的顏色。這個是原始的,這個都是有變異的,可以看看顏色可以變異,花的圖案可以變異。因此,未來培育藍色的玫瑰不是一個夢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下面,我講一下轉基因農作物產業化發展的情況。當然,轉基因技術還是很有意思,很有興趣的。但是人們不是單單為了興趣來進行研究它,還是要有實際利益的。我們可以看看轉基因產業化的情況。在世界範圍內整個的大豆的耕地,36%都是轉基因的大豆。油菜的總面積的16%是轉基因的油菜。棉花的11%,玉米的7%。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這項技術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同時也得到了消費者和農民的認同。我們再看看在全球範圍內,北美以及南美的一些國家,包括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還有歐洲的少數國家,都已經從事研究或開發轉基因農作物。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轉基因技術帶來的利益。第一是全球生態的環境。它可以解決由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危機,提高有限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這是第一點,對環境;第二對農民,它可以提高對蟲害,病害以及雜草的控制,減少損失,節省勞力與時間,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投入,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第二點。第三點,對消費者來講,無化學品污染的食物,潔凈的食物,營養豐富的食物,更可口的食物,甚至是功能性的食物,治療性的食物,低價位的農產品等等。所以呢對整個社會都是有好處的。在轉基因研究方面,我國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首先一點,大家都已經可能知道了,我國的科學家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組的草圖以及精確圖的繪製,完成啊。同時與日本同時完成了另一種叫做粳稻,這個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所以我們在農作物基因組學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這個是大家公認的。這個對我們分離有用的基因是非常關鍵的。因為我們轉基因 轉基因,我們必須要有基因,必須要有非常有用途的那種基因。這個我們通過基因組測序,以及之後的功能基因組的研究,發掘出大量的有用的基因。下邊一個問題,這個大家異常關心的,就是轉基因食品安全嗎?這個安全性爭論的導火索就是一個斯帕泰事件,這個是1998年8月蘇格蘭的若瓦蒂研究所的斯帕泰博士呢,在英國的電視台上宣稱:一種轉基因的馬鈴薯對大鼠的免疫系統能造成傷害。這個引起了公眾非常大的關注。以前來講,總的來講,尤其我們國家來講,沒有什麼影響。可能對新技術產生的產品,大家更樂於接受。而自從那個之後,可能就有了影響了。之後,另一個病理學家,他同另一個病理學家一道宣布,這個馬鈴薯呢,轉基因的馬鈴薯,對大鼠的腸道肝臟,和其他的一些臟器也有影響。暗示著這種食品不安全,對人類,也能造成一些損害。這份報告引起了媒體與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擔心,一場關於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爭論由此展開了。之後,到1999年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組又報道,它就是說就是灑在馬利筋草葉片上的一種,就是轉抗蟲基因的玉米的花粉灑上之後,它可以使44%的斑蝶幼蟲死亡。他把這篇研究成果,投到了《科學》和《自然》上,但是並沒有被發表。因為審稿人認為這並不代表田間的情況,就是另外的其他的研究者認為呢,就是說康奈爾大學的這個研究,沒有說服力,它這研究主要是實驗室內進行的。同時呢,也沒有公開其所使用花粉的數量。在田間的話呢,就是真正落到馬利筋上的玉米花粉,別人測試根本達不到那個劑量,遠遠低於使斑蝶幼蟲致死的這個劑量。還有一點,斑蝶幼蟲生長的時候,那個時候玉米已經開過花了,不是一個季節。所以這種極端的實驗和結果給公眾造成了極大的疑惑。所以,我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就是說,一般消費者對一些問題是有一些疑慮的。首先一點,就是說殺蟲蛋白對人體是否有毒害作用,它能殺死害蟲,那為什麼不能殺死人呢?對不對,那人吃了安全嗎?可能就提出這個問題。那麼,我們以一個最常用的一個抗蟲蛋白做比喻,以它為例子進行說明。這個已經使用了好幾個世紀了,這個蛋白是什麼呢,是來源於一種叫桿菌的一種芽孢桿菌,就是一種細菌。它呢可以用它發酵,產生殺蟲劑。這個我們早已經使用這個了,使用了幾十年,將近一百年了,這個沒有發現什麼任何不安全性。轉基因的技術呢,只不過把指導合成這個蛋白的基因給它分離出來了,把它轉到植物中,讓植物自主地產生這個殺蟲蛋白。第一點我所要表示的就是說,人們長期接觸這種殺蟲蛋白是沒有產生任何危害。當然我們可以起個名字,不起殺蟲蛋白,實際它真正的學名叫做結晶蛋白,殺蟲蛋白是大家給起的。實際這種蛋白,是作用於昆蟲,是非常特異的甚至只作用於某類昆蟲,而不能作用於其他昆蟲。更不要說人類了,這個科學家已經在非常詳細地把這個問題已經搞得非常清楚了。這個只有作用於昆蟲腸道上特殊的受體才能發揮作用。有的昆蟲沒有這個受體,那根本產生不了毒性,所以它針對性非常強,特異性非常強。不要說對人了,對其他昆蟲可能都無害。另一種是蛋白酶抑製劑基因。這個是來源於蔬菜的,人也吃了成千上萬年了也沒有任何危害。同時這個蛋白,主要作用在腸道中發揮作用。人有胃,所以它在進入腸道之前已經被胃消化掉了。其他呢,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技術,避免可能的危害。那可以使特殊的技術,使殺蟲蛋白只是在特殊的部位,特殊的時期進行表達,這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呢就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大可放心,不要聽著它有一個殺字和毒蛋白的字,對不對?殺蟲蛋白和毒蛋白大家聽了之後就有點兒害怕,實際對蟲子是有毒害,對人體並沒有毒害,它對人來講就不應該叫做毒蛋白。另外一個,就是說外源蛋白進入人體之後,會不會引起人的免疫反應?那麼,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它過去就能引起免疫反應,那麼把這個基因轉到轉基因植物中去,它產生的蛋白依然會引起免疫反應。但是如果以前某一個蛋白它不會對人引起什麼免疫的一些超敏反應,那麼它進入到一個新的物種中去之後也是不會的。另一個廣大消費者非常關心的一點,或者呢,甚至有些看法不算太準確,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就是是不是這個轉基因食品我們吃了之後,這個轉基因就會跑到我們身體當中去?這個呢,學過生物的同學可能我想不會對這個產生什麼過分的疑慮,但是卻很能影響一些廣大的消費者。有的報紙上就刊登說我們現在已經吃到了含轉基因的食品了。大家知道,這個是非常錯誤的一種概念,因為我們現在基因組測序都已經完成了。這個水稻的基因,三億多個鹼基對。人30億個左右,這都已經搞清楚了,人類包含著大約三萬個左右基因。水稻呢,可能還多一點,可能大約有四 五萬個基因。所以,它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基因,轉基因只不過其中的一個,幾萬個中的一個。如果說這個基因我們吃的食物通過這個食物,能把基因轉到我們身體中去。那麼我們人類進化過程中,吃糧食作物,吃牲畜的肉類,對不對?我看沒有什麼人變成牛,也沒有什麼人皮膚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對不對?這個說法就與另一種宣傳所說的:「吃基因補基因」這種觀點一樣,是對科學不了解造成的。目前大量的科學實驗它證明,沒有發現轉基因轉移到人體內或者人體的腸道的微生物當中去,沒有發現。如果它轉移了,那麼其他那幾萬個基因也同樣可以轉移,也存在著同樣的風險,對吧?那有很多基因,可能要真轉進去的話,還真能造成風險,對吧?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這種情況。因為呢,這個自然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這個生物它的遺傳物質的交流受到了一個嚴格的限制。所以,通過自然相互轉移是相對困難的。我們呢,通過這個轉基因技術只不過打破了它這個障礙,對吧?那是用高技術,人們研究了,對這個技術也研究了一二十年才取得了成功。再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用了一些轉基因作物,會引起超級害蟲這個問題。這個疑慮呢還是正當的,對吧?因為我們經常使用農藥,過不了多久害蟲就對農藥產生了耐受性,對吧。這個轉基因農作物也可能是這樣,害蟲對它也逐漸產生耐受性,這是有可能的。但是現在已經有多種對策,就是採取避難所的方式,對吧?或採取使用兩個抗蟲基因,不同機制的兩個抗蟲基因,結合在一起,使昆蟲產生耐受性的比例下降得非常非常低。幾乎在自然界中是不現實的,這樣低的一個程度。另外就是剛才我所說的避難所,留出一塊兒,讓普通的害蟲也能夠生長。這樣的話,使耐受性害蟲不佔絕對優勢。所以,這個擔心呢,科學家們也在考慮,同時,也有了積極的對策。再大家一個疑問,就是轉基因的農作物是否會產生超級雜草?一個是本身它變成超級雜草,另外一個是通過有性繁殖它的花粉傳到野生雜草中去,使它獲得了一些抗鹽鹼、抗除草劑等等,然後失去了控制,對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危險。這兒呢,有兩種,就是說考慮,第一關於變成自我變成超級雜草。這個情況一般來講,可能性是不大。因為我們的農耕社會,已經進行了一萬多年了。那麼這個作物呢,已經選擇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它基本上已經脫離了自然界沒有人的精心的照料,它很難存活。所以英國科學家在一項長達十年的實驗發現呢,轉基因農作物在野生狀態下的生存能力,並不比普通農作物更強,就更甭說野生植物了。所以它在脫離了人的照看之後很難存活,一般情況是這樣的。另外,關於花粉傳播問題。科學家已經展開了轉基因向野生植物轉移的研究。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已有超級雜草的存在。另外在管理上大家也注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有相同的種,或相同科的野生種存在於一個地區的話,一般講很難批准你在那個地區去種植相應的轉基因農作物,所以這就避開了,對吧?那不是一個種的,那就不要緊了,對不對?通過花粉很難傳播,對吧?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五千多例安全性實驗,獲得了科學界的廣泛支持,這些數據都是正面的。這個轉基因農作物在全球已經推廣了八、九年了,沒有發現什麼太大的問題。另外呢,自從1996年轉基因農作物獲准在大田釋放之後,美國人一直在吃,也沒有發現一例關於說吃了轉基因的食品得了什麼病了,對吧?這個沒有發現。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標籤制。因為前些日子對於標籤問題大家也很關心。第一個方式就是強制轉基因食品標籤,強制性的。我們國家要採取的將是這種;自願轉基因食品標籤,你可以標,也可以不標,在美國就是這樣,還討論這個問題;然後第三種,一個自願的非轉基因食品標籤,現在我們這兒已經出來了,對吧;一般公眾或者一般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有點擔心,那麼它貼一個非轉基因標籤。實際在轉基因食品安全上是有保障的。就是說如果我們要通過一個國家的審批制度的話,從食品安全性上要有這麼多的檢驗:食品毒性的檢驗、過敏反應、食品有益成分的破壞、可能降低動物及人類的免疫能力的風險、抗藥性等都要進行檢驗。像環境方面,是作為外來種的生態風險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對土壤生態系統的影響演變成雜草或將基因傳遞到其他雜草的風險,產生新病毒或超級病毒的風險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風險,對非目標生物造成危害的風險,都要做。聯合國發展計劃《人類發展報告》2001年它指出:農業生物技術已經在經濟和環境方面,造福於世界許多國家的農民;然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技術在改善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增強經濟實力,和保護環境方面尤為適用。這都是對這項技術給予一個充分的肯定。這可以看人類社會整個進化的過程。大約一萬年前左右,一直到達17世紀左右,這是農業時代,農業經濟時代,農業經濟時代。到了18世紀,一直到20世紀是工業時代,工業經濟時代。然後上個世紀的50年代開始,到這個世紀的20年代、30年代是信息經濟時代。當然到20年代和30年代之間,這兒出現一個交叉點,這是生物經濟時代。這是大家廣泛的經濟學家的預測,一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訪問中國時說:「Internet只是允許我們更方便地做我們已經做過的事,而基因工程則會改變人類及其進化的過程」。一個是徹底的一種改變,一種只是改變一下,更快捷一些。所以他對生物經濟比IT業更為看重,所以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轉基因事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它的前途絕對是光明的。我可以給大家講一講,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第一階段我們現在處於這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解決農作物的抗性問題。當然它主要是開發商和農民獲益,開發商非常有積極性,農民非常高興,農民都是種植,非常有積極性。到第二個階段就是品質改良,這樣可能改良更可口,營養成分更高,更好吃易於消化。第三個階段那是特殊用途的,這就是功能性食品,治療性食品。還回到這個問題上,轉基因食物離我們到底有多遠,對吧?還回到題目上來,我覺得這個問題,回答當然一方面需要科學家的努力,需要開發商的努力。當然這方面都在做了一定的努力。我想更重要的是:以廣大消費者他能夠歡迎這個轉基因的食品,能夠接受它。那麼,我們離轉基因食品就不遠了。我在結束的時候,引用一下一個美國的一個專家給國會提交的一個報告叫做史密斯報告,它裡頭的最後一句話就說是:「不要放棄這次綠色的機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生物技術審批速度加快 又有兩個轉基因玉米進口獲批
※調查:什麼人會反對轉基因?14個轉基因傳聞,你信過幾個?
※轉基因是美國操控世界經濟又一大陰謀
※與拜耳「魔鬼聯姻」前,孟山都公司是如何逆襲發家的?
※轉基因 ! 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