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烹飪大師」回憶在毛主席家做主廚

  今年七十七歲的程汝明,從1954年開始參與毛澤東的飲食烹制,1958年進中南海,在毛澤東家和另一位廚師李錫吾共同主廚,直至1976年離開,一共為毛澤東的家庭服務了十九個年頭。

  1954年,他被調到毛澤東專列

  程汝明出生在山東萊州的鄉村,家有四個兄弟、兩個姐妹,生活非常艱難。他是男孩中的老大,為了分擔家庭生活重負,十二歲的他就下地幹活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使他看不到改善貧困的前景,於是,他便跟著一個在天津永安飯店打工的老鄉,去了天津。

  當時天津西餐館子的名氣比北京的還大。程汝明為了生計進了西餐館打工。最初他在法租界,四年後,他又進了英租界內的一家西餐館。在這裡,他學到了真手藝。

  有了手藝,薪俸也高了,但他所能看到的生活前景依然暗淡。他把掙到的錢全部寄回了家,可鄉村的父母姐弟仍在貧困線上掙扎。

  直到新中國成立,程汝明才真正感到生活有了變化和奔頭。家中因分了土地而情況有所改善,他也於1950年年初成為國有鐵路的員工,第一次穿上嶄新的鐵路制服,抖擻起了精神。

  他年年是先進工作者,195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又當選為工會主席。1956年成為全國鐵路系統勞動模範。同年下半年,他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52年,保衛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程汝明被調到了供與會外賓乘坐的專列上,主管西餐配餐。他的專長開始得以充分發揮。在外賓專列服務期間,程汝明烹飪出的飯菜,外賓很滿意,他也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揚。鐵路局的領導會後就安排他在外國專家乘坐的車廂主廚西餐。

  1954年是程汝明難忘的一個年頭,他被調到了毛澤東乘坐的專列上。毛澤東在列車上找人來談工作,有時就會邀來人一起吃飯。這樣一來,經常跟著他、為他做飯的廚師李錫吾就忙不過來了,鐵路局領導就把程汝明斷斷續續地派過去幫忙,參與毛澤東飲食的烹制。

  起初,程汝明不了解毛主席喜歡吃什麼,總得詢問李錫吾:「我做點什麼?」李錫吾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先是做點小菜,慢慢地又做一些主食,主要是面點。毛澤東雖是南方人,但他也愛吃麵食,這是李錫吾的弱項,卻是程汝明的強項。

  程汝明在毛澤東的專列上主要是做中餐,久而久之,他成為兼精中、西餐的全才。

  「又食武昌魚」,並非是在武漢打撈的武昌魚

  幫忙的次數多了以後,程汝明成了毛澤東專列上的固定廚師。1956年6月,毛澤東在武漢兩度游長江,心情極為舒暢,揮筆寫下《水調歌頭?長江》(公開發表時為《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從字面上,讀者會以為毛澤東是在武漢游泳期間,吃了在武漢當地打撈的武昌魚。但程汝明說:「毛主席這裡說的『又食武昌魚』,並非在武漢打撈的武昌魚,而是我們從長沙帶到武漢的武昌魚。因為毛主席那次吃的武昌魚,是我掌勺為他烹制的。」

  原來赴武漢那天上午,專列還停在長沙,他和李錫吾正在操持午飯,突然,毛澤東身邊的警衛員來通知他們快做準備,馬上就要動身。他和李師傅匆忙把準備在長沙烹制的食品收拾起來,其中就有長沙地方提供的武昌魚。當時專列上還沒有電冰箱,運行時要吃的魚、肉類食品,就冷藏在放有冰塊的自製冰箱里。

  吃飯的時候,列車已經到了武漢,程汝明就為毛澤東燒制了武昌魚。他是將魚和紫蘇葉子放在一起燒的,這是湖南人喜歡的一種燒制方法。毛澤東食後,覺得很可口,游泳後揮毫填詞時,還難忘悠然的魚香。「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古民謠,自然浮現腦際,他稍加變動,用於自己新詞的開篇。

  程汝明說毛主席吃東西沒有什麼忌口的,什麼都能吃。他比較喜歡吃魚,但是他不太愛吃大魚,喜歡吃小魚。毛主席喜歡吃魚腹部的肉,不喜歡吃脊背處的肉。

  「毛主席特別喜歡吃魚頭,我們常給他做砂鍋魚頭、砂鍋魚腦。吃魚頭,毛主席就不忌諱大魚了。我們常常給他燉兩三斤重的大魚頭,煮熟了以後,把骨頭剔乾淨了給他吃。毛主席還喜歡吃牛肉、豬肉、羊肉……我在毛主席那裡發現他不吃醬油,無論做什麼菜都不讓放醬油。」程汝明給毛主席做紅燒肉,是將糖放在油里炒成紅色,絕不放醬油。除此之外,毛主席對飯菜沒有更多的要求,對飯菜的擺放也沒有講究,他也不喜歡在盛菜的盤子里放什麼雕花點綴之類的東西。平時程汝明把菜做好後,習慣用個碗扣在上面,以防晾涼了。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了工作會議,繼續批評「反冒進」,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六次重要講話。這一次,程汝明不光是在專列上為毛主席主廚,還下了車,和李錫吾跟隨毛主席住進了開會的賓館。回到北京後,程汝明和李錫吾一起去了毛主席的家。

  程汝明到毛澤東家中做飯菜,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的。而他被正式安排進毛澤東家服務,則是在這一年的下半年。他住進了中南海,就在毛澤東家住的豐澤園的院子裡邊的一棟兩層小樓里。

  給毛澤東做飯菜的廚師,通常是經過好幾次試換才選定的。毛澤東有個習慣,他沒吃過的菜肴,不管多麼有講究,即使是名系名菜,你就是烹製得再好,他也不吃,一筷子都不動。再好的廚師,做出來的菜客人一次不吃,兩次不吃,他心裡馬上就沒底了,不知道做什麼好了。領導見到這種情況,也就琢磨著得趕緊換廚師了。

  程汝明能成為毛澤東家的廚師,顯然在於他多年在專列上烹制的飯菜贏得了毛澤東的認可。但廚藝的高低並不是唯一的標準,他為人正直、忠厚老實、性情隨和,也是中選的重要因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為毛澤東服務的廚師不止一個。程汝明進中南海以後,逐漸形成了以李錫吾為主、程汝明為副的廚師班子。他們一中一西搭檔,相得益彰。

  成為毛澤東的家庭廚師後,程汝明更注意觀察。他發現毛澤東吃菜喜歡油水大,就想做個蔥花滋油餅給毛澤東嘗嘗,看他喜歡不喜歡。沒想到毛澤東一吃,非常受用,連說再給我一個。

  可程汝明當時就想做一個試試,並沒準備多做,必需的作料、半成品都沒有。見毛澤東坐在那裡等著吃第二個,不免有點兒抓瞎。他趕緊讓李錫吾幫忙,現炸豬油切蔥花,自己先和面,接著給毛澤東烙餅。

  「最抓瞎的一次,是毛主席突然要吃『酪炸』。」程汝明說。「酪炸」,現在叫「炸鮮奶」,毛澤東最早吃這道菜是住在上海的時候,自那次吃了以後,毛澤東就喜歡上了。這道菜程汝明也會做,因為它是從西餐中演變過來的。毛澤東那次突然點這道菜,是中共中央在廬山開會期間。

  因為做「酪炸」需要時間,有好幾道工序。如果不是事先做準備的話,一時半會兒根本做不出來。這種情況讓程汝明他們措手不及。

  一般情況下,給毛澤東做什麼菜,廚師們心裡都有數,事先做好準備,通知下來後,十幾分鐘就齊活兒了。有時毛澤東想吃什麼了,也會比較早地告訴廚師,只是這種臨時即興的想法很少。

  然而,毛澤東吃飯已經形成慣例,從他告訴警衛員通知廚師做飯,到烹飪好了上桌,一般不超過半個小時。你不能讓毛澤東沒完沒了地等飯吃,特別是有時候毛澤東吃完飯就要睡覺,叫開飯時就服用了安眠藥,半個多小時的等候和用餐,完了正好藥效起作用。如果上得慢了,他就昏昏欲睡了。

  作為毛澤東的專職廚師,你也不能在毛澤東點了某個菜的時候,你說不行,我做不出來,因為毛主席畢竟很少自己提要求,所以當他提出要求時,廚師就應該盡量想方設法滿足他。

  那天,程汝明一邊趕緊給毛主席做「酪炸」,一邊想辦法加快進程。最後,雖然緊緊張張忙出一身汗,但總算沒耽誤毛主席吃飯。

  江青最後選定程汝明做她的廚師

  1961年,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從警衛、秘書到廚師等,都經歷了一番大變換。李錫吾也在那個時候離開了。廚房裡稍微老點的人,只留下了程汝明。

  也是在這一年,江青有一段時間住在上海,因為伙食費記賬的問題,讓程汝明和她有了接觸。當時的中央領導人及夫人的伙食費用,是按月結算實報實銷的。這個賬如何算,內部按有關規定掌握。比如給某人做魚,如果只用一條魚的一段,其餘部分交由食堂處理,結算時就只算那一段的錢,其餘部分不能記在某人的賬上。

  但上海方面不知道這個規矩,在江青住滬期間,凡為她做飯菜購買的東西,不論實際用了多少,全部都記在了江青的頭上。結果一個月下來,江青的伙食費竟高達二百六十多元,而江青當年的工資才不過二百元剛出頭。毛澤東頓時火了,他把程汝明推薦給江青,說我身邊有個師傅,很合適你。

  當時中央辦公廳警衛局還向江青推薦了另外幾位廚師。江青讓他們各自試著做了一天,結果其他幾個師傅做的江青都吃得少,剩得多,唯有程汝明做的江青都吃完了。於是,江青選定了程汝明做她的廚師。程汝明在江青身邊一待就是十六個年頭,直到「四人幫」垮台。

  程汝明對工作盡職盡責,江青也沒怎麼故意為難過他。「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的脾氣越來越大,她身邊的人沒有沒挨過她訓斥的,她也曾借飯菜之事鬧過彆扭,但程汝明從不跟她計較。不光自己不計較,還要給其他挨了訓斥的人做工作,叫他們不要往心裡去。「我們的任務就是為首長服務,其實這也是為毛主席服務,江青吃好了,不因這些事攪擾毛主席,毛主席不是也能少操些心嗎?特別是毛主席見到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們辛苦啦』。有毛主席這一句話,再大的委屈,我們都能承受。有時,我們也跟江青斗,但這種斗,也是以維護毛主席的形象為出發點的。」

  在吃飯方面,江青也不是像社會上傳說的那麼挑剔和過分的講究,一般程汝明做什麼,她就吃什麼,當然他也注意照顧江青的特殊口味。她的飯量很小,偏好南方口味,喜歡清淡的,蔥、姜、蒜都不吃,辣椒也不吃。吃雞隻吃一斤左右的雛雞,老母雞燉湯她只喝湯不吃肉,肉有時就由她身邊的工作人員「消滅」了。

  「程書記」鐵面無私:「江青最低限度也要交五塊錢」

  「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主要住在釣魚台,程汝明跟著她基本上也就待在了釣魚台。但她有時在中南海,有時到人民大會堂,程汝明多數情況下隨行為她做飯菜。偶爾沒有隨行,中南海或人民大會堂的廚師怕做出的飯菜不對她胃口,憑空生出什麼是非,就會把電話打到釣魚台,向程汝明請教,於是他得了個「遙控」的綽號。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演進,江青的地位不斷上升,她陸續配備了專職秘書、警衛、護士等,身邊的工作人員多了起來,她這裡也就成立了單獨的黨支部。最初,支部書記是由她身邊的警衛或秘書來擔任的。

  1973年,江青對相繼擔任支部書記的秘書楊銀祿和警衛周金銘不滿,甚至提出把他倆抓起來。他倆雖受到周總理和中央辦公廳負責人汪東興的保護,但也無法再回江青身邊工作了。

  後來,江青讓周總理就此事召集她身邊的工作人員開會。會議室里一圈沙發,與會者一個挨一個坐著,程汝明坐在周恩來總理左手邊。會開得差不多了,周恩來總理說:「你們還得有個新的黨支部書記吧?」說完環視了一周,像是等待工作人員提名。

  周恩來一指程汝明,說:「那就你吧,大師傅當。」程汝明一聽就坐不住了,他騰地站了起來,幾乎是喊著說:「總理,總理……我可不行……」周恩來對程汝明說:「程師傅,你不要激動嘛。」聽周恩來這麼一說,程汝明只好安靜地坐了下來。最後,周恩來說:「就這樣啦。」江青也沒有異議。周恩來走的時候,她送出了門。

  由於「文化大革命」期間江青動輒就搞無情鬥爭,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對她都有幾分恐懼,生怕稍有不慎惹禍上身。但程汝明從未因懼怕江青的驕橫而置原則於不顧,特別是在他擔任了支部書記以後。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原副局長鄔吉成曾講過一個有關程汝明的故事。

  那是鄔吉成第一次因負責江青的警衛工作而隨她外出到海南島。按規定,中央領導及隨行的班子到外地,要向當地接待單位交伙食費。鄔吉成、程汝明交五角錢,另外一些工作人員交三角錢。地方上的人在收了他們的伙食費後說:「領導和首長就不要拿錢了。」

  別人聽了都沒有吭氣,鄔吉成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知以往的慣例是怎樣的,也不好說什麼。但清楚江青伙食標準的程汝明大聲說:「她怎麼能不拿錢?她最低限度也要交五塊錢。」那是鄔吉成和程汝明第一次搭檔,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後來他們遂成為至交。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成立後,程汝明主管新一屆書記處書記們的餐飲。他不僅工作井井有條,還帶出了一批有水平的年輕廚師。自從1956年程汝明被評為一級廚師長,這一行當再沒有更高的職稱了。直到1983年,中國烹飪界有了特一級廚師,他才又一次得到提升。2002年,北京烹飪協會授予程汝明「國寶級烹飪大師」稱號。


推薦閱讀:

9條大師練習教你如何打出多彩伴奏
風水大師:家中必不可缺的「三盞燈」(圖)
曲劇大師牛長鑫《李白戲奸》全劇欣賞
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
定弘法師:《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簡講(文字版)

TAG:烹飪 | 回憶 | 國寶 | 大師 | 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