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行者如何對治煩惱

大乘行者如何對治煩惱

學員 問 / 呂真觀 答

問:老師,「整個都是一真法界」是明心的人能夠現觀的嗎?

答:圓成實性的現觀,要到成佛時才能究竟。雖然如此,明心人還是可以現觀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皆是第八識所生,像這個(晃一晃手)是色蘊和行蘊,是可以現觀的。明心人能現觀的還包括內六塵是第八識所生,他們一定知道外六塵不能被直接看到、聽到等等。

在證悟以前所修的真如三昧,基本上都是用正教量緣真如。即使是在證悟以後,也只在能夠現觀的範圍內,以現量緣真如,不能現觀的部分,仍然要靠正教量。這裡所謂的現觀,包括意識的邏輯思維。要是沒有意識的邏輯思維,你知道的只是一些片段無用的知識。

問:外六塵不存在嗎?

答:不能說不存在,只能說你無法直接觀察到外六塵——山河大地是共業有情的第八識執持的,但每個人看到的山河大地卻是自己的第八識所模擬的內六塵。初明心的人能夠現觀內六塵是第八識所生,但無法現觀外六塵是第八識所生。共業有情的第八識出生外六塵的現觀非常困難,我猜測是八地附近的修證。

問:若只有正見,似乎不能對治煩惱?

答:短期來說,勉強可以這樣說。但是,長期來說,有正見的人一定會漸次滅掉煩惱。沒有正見的人,行履可能超過見道的人,例如初禪以上的外道修行人,他們已經降伏欲界貪愛,但仍在輪迴境界中,所以比不上見道而未證初禪的修行人。禪宗有一句話很有名:「只貴子眼正,不說子行履。」便是在講這個道理。未見道的人,不要因為大乘見道者有煩惱未斷,便起了輕慢的心理。請參考以下的經教,這也是在講正見重於行履:

爾時,文殊師利又問曰:「頗有明知生而不生相,為生所留者不?」

答曰:「有,雖自明見,其力未充,而為生所留者是也。」

又問:「頗有無知不識生性,而畢竟不為生所留者不?」

答曰:「無!所以者何?若不見生性,雖因調伏少得安處,其不安之相常為對治。若能見生性者,雖在不安處,而安相常現前。若不如是知者,雖有種種勝辯談說甚深典籍,而即是生滅心,說彼實相密要之言,如盲辯色,因他語故,說得青黃赤白黑,而不能自見色之正相;今不能見諸法者,亦復如是。」[1]

問:大乘見道者如何對治貪瞋?

答:大乘見道者對治貪瞋的方法與二乘人不同。二乘人以清凈法對治貪瞋,這其實也是取相分別的一種。大乘見道者知道那些引起貪瞋的法相什麼都不是,甚至貪瞋本身也什麼都不是,所以他們知道不必取捨六塵境界,也不必取捨貪和瞋。因為他們對煩惱的態度是不取不舍,所以大部分的時候,只是依據真相,在自己意樂的狀態下,微幅調整自己的身口意行,而不會勉強自己做重大的轉變。因為這樣,有時候看起來好像沒有在修行,但是也不必擔心他們會有太重大的煩惱。

問:大乘見道者改變身口意行所依據的真相是什麼?

答:最核心的部分,即是「一切有為法皆是第八識流注種子所現起的功能差別,若離業力與妄想,它們什麼都不是」;比較次要的,則有五陰非我、第八識能夠了眾生心行與酬償因果等等。

問:可是明心的人在貪瞋現起的時候會難受,他們對於這種難受的感覺也沒有取捨是嗎?

答:難受的感覺是受蘊,開悟的人可以現觀它是第八識流注種子所成。只知道這樣,不叫轉依。知道以後,能夠不把受蘊當成實法,而企圖去消滅它或增長它,才是轉依真如。如《證道歌》說:「舍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凡夫取妄,小乘舍妄,以大乘法來說,皆是取相分別。

問:如果一個大乘見道者並沒有現觀,而是在意識到貪瞋現起的時候習慣性地告訴自己「什麼都不是」,這樣算不算「取捨之心成巧偽」?

答:若要用語言文字(正教量)不斷提醒自己,那正是表示自己缺乏現量。有現量的人永遠都記得「一切有為法……什麼都不是」,這不是取捨,而是如理作意。

已經參破大乘法的核心密意的人,若不具足「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的現觀,應該要補修「五蘊皆空」的觀行,不然不算是轉依。要是偶而忘失正念,只要正見還在,不會把貪瞋當成實法,而花很多時間精力去追逐或拒斥貪瞋,還是有大乘見道者最初級的功德受用。經常忘失正念的大乘見道者,務必要以真如三昧為主修,直到正念相續,形成正定,不再忘失正念,才不會有退轉的風險。

目前至少有四位學員參出密意,而自己承擔下來(在其他道場參學而破參的不計算在內)。但是,他們是否轉依成功,不是真觀所能知。請知道密意的人要自己檢查,若是沒有轉依真如,卻自稱大乘見道,無論是否已調伏貪瞋,皆是增上慢。即使您已經能夠轉依真如,也不應該隨便宣稱自己的證境,免得將他人導向「依人不依法」的歧路。再說,末法時代有很多增上慢與大妄語人,他們都自稱開悟,甚至宣稱已成究竟佛;在這種狀況下,真悟的人更不能自稱果證,免得讓眾生更加迷惑。不自稱果證,而能宣說隨順三量的法義,才是真悟者顯示的正智相。能以三量抉擇法義的人,方能領受智慧法門。這樣的人必能擇師,不需要真悟者自稱果證。

問:除了用大乘法的正見、正念、正定對治煩惱,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答:另一個很好的方法,是用菩提心來對治,例如普賢行願。要是有煩惱一直糾纏著,擺脫不了,可以讀誦《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將自己沉浸在普賢行願的願力海當中,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便能夠很快除滅煩惱。

問:想要擺脫煩惱,是否也是取相分別?

答:當然也是。但離苦得樂是一種本能,要是沒有這種本能,人便不可能解脫於三界輪迴,因此在究竟解脫之前,保留這種取相分別是必要的。另外,所謂的「離苦得樂」有層次的差別,凡夫會想到離開痛苦,趨近於快樂的境界。聖賢所謂的「離苦得樂」是離開三界有為法的苦,證得涅槃永恆的樂。

取相分別,並不是簡單的有或無,而是程度上的差別。取相分別得越厲害,煩惱便越重。甚至有的人,連自己是否「取相分別」都有強烈的取相分別。其實,「取相分別」也什麼都不是。一切有為法,都是諸法空相,什麼都不是。正因為什麼都不是,所以眾生從無始以來,一向都在涅槃,不管修行、不修行,都是如此。你知道這個道理,就不必再庸人自擾了。不過,靠正教量得到的安慰,只是一時的,並非真正的解脫,真正的解脫必須靠現量。只要不斷觀行,如實了知第八識出生萬法的各種微細的真相,必能成就一切種智,最終證得完全沒有取相分別的無住處涅槃。


[1]《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卷1 (CBETA, T14, no. 580, p. 964, a24-b5)

(本文引自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第十一期)

————————

1.推薦電子佛學期刊《實證佛教通訊》 下載地址:http://pan.baidu.com/s/1o6Hk1ZG2.推薦推薦一本佛學教科書《實證佛教導論》,電子版(部分內容)下載:http://pan.baidu.com/s/1pJN8FLx(用PDF閱讀軟體打開)

3.推薦修行佛法最應該珍藏的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7df8590102wb5e.html

推薦閱讀:

梁中堂:推動「二孩政策」的先行者
突托仁波切開示——「行者」之真義
邵偉華:大陸周易應用先行者
反特朗普遊行者打砸在美華人商鋪:抱怨其助特朗普當選
旅行者——有一個地方叫捷克

TAG:煩惱 | 行者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