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一個中國琉璃復興的故事
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有這麼一種材質,西周濫觴,戰國勃發,明清中興,當代復華,悠悠走過了幾千年歲月。做過禮器,做過飾品,日用器物里也不乏她的身影。可以洗盡鉛華、樸實典雅,可以晶瑩剔透、純凈無暇,也可以色彩斑斕、熠熠生輝,還可以造型前衛、盡顯時尚……西人眼裡,她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古人眼裡,她位列五大名器之首。佛家眼裡,她乃「七寶」之一。也許你猜到了,她就是琉璃——中國玻璃的古名。琉璃,一個雙聲連綿詞,兩個相同的聲母使這個詞語念起來特別具有韻律美。琉璃,兩個從玉之字,「顯赫」的部首證明了她在古人心中的至高地位。僅憑讀音和字形,已讓人心生遐想。幾千年的蒼茫歲月之後,她依然年輕,年輕得不露歲月痕迹,年輕得讓我們想一探究竟:她從何而來,經歷過什麼,魅力永駐的秘密是什麼……肇始之爭——自源或他源自上世紀30 年代起,考古學家先後在新疆拜城地區(克孜爾古墓)、陝西周原、山東曲阜(魯國墓)、河南淅川(楚墓)、江蘇蘇州(吳國王室窖藏)、山西曲沃(晉侯墓地)等地發掘出大量釉砂或玻砂珠管。其中,新疆拜城地區(克孜爾古墓)的玻璃是我國境內出土的最早的玻璃,較中原地區早四五百年左右。這些釉砂或玻砂珠管,系人工合成,呈半透明的藍色、綠色,質地疏鬆且含顆粒。也就是說這些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玻璃,是石英砂在燒結溫度不足的情況下未完全熔融形成的近玻璃態物質,是中國的「原始玻璃」。無獨有偶,西方考古學家在距今5000 年的古埃及墓中,也發現了大量類似材質的器物。在伊拉克阿斯馬爾出土的此類材質殘片,距今約4300 年。這種材質在西方考古界被稱為費昂斯(Faience)。學術界一般認為費昂斯最早大約出現於公元前16 或15 世紀的兩河流域。經鑒定比較,新疆出土的琉璃與此類西方玻璃成分接近,不少人據此認為,中國古時的玻璃是從國外傳來的,傳播路徑為古絲綢之路。另一派則認為,出土的琉璃據成分可判別為「鉛鋇玻璃」,與西方生產的「鈉鈣玻璃」為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這一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種特有的原料獨立製造出來的。通過對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中國釉砂的歷史可提前到西周中期,中國玻璃生產技術有著自己的淵源。北京玻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西周時期的玻璃從呈色、透明度、成分上分析研究後得出結論:中國玻璃的發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熔化,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硅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呈現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艷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製成了精美的玻璃裝飾品。經過長期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人們終於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律。
黃色琉璃獸(漢代)這樣造型極簡,風格樸拙的生肖冥器,漢之前墓葬中是鮮有出土的。直至漢代才開始流行用生肖冥器做陪葬的風俗,到宋代漸失。漢代出土常見的動物小雕像,其材質種類不乏玉、骨、水晶、瑪瑙和炭精等,琉璃材質是少有的。——琉璃,自源?他源?且不論自源說是否完美,細察起來,他源說卻是有漏洞的。首先,邏輯上值得商榷。兩河流域的玻璃出現得最早,但是,最早的出現就是唯一的起源?其後的出現只能是最早起源的發展演變?甲骨文比東巴文出現得早,又同屬意音文字體系,照此邏輯,甲骨文必是東巴文的「祖先」。事實上,兩者不僅沒有同源關係、傳承關係,而且東巴文表現出的文字面貌比成體系的甲骨文更為「古老」。最早的出現就是唯一的起源——這幾乎就是文明起源的一元論,而文明起源的多元論早就在華夏文明和其他文明得到了印證。其次,證據上不足。雖然新疆出土的琉璃與西方生產的鈉鈣玻璃成分接近,但專家們對出土的西周琉璃進行的成分研究結果卻表明西周琉璃均屬鉛鋇玻璃,且未見西化風格的形體。新疆可能由於地緣關係受到了西方鈉鈣玻璃的影響,但不代表中原地區亦曾受其影響,考古發現並不能提供一條由新疆通往中原的傳播之路,所謂的古絲綢之路沒有被鈉鈣玻璃的出土一路點綴。戰國經典的琉璃器型 「蜻蜓眼」,雖說來自域外,但在中國琉璃的「源」——西周未見出現,戰國出土的鈉鈣玻璃類蜻蜓眼也只是鳳毛麟角,這些只能說明中國琉璃在發展之「流」中受到了西方玻璃的影響。獨特絢麗的中國紫兵馬俑出土時,身上的彩繪出現了紫色。這紫色曾讓眾人震驚,其來源也讓專家迷惘。其實,這紫色並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上推到西周時期,中國就開始製造紫色琉璃。汶川就曾經出土過紫色琉璃。另外,近年在甘肅省馬家塬出土的西戎貴族幕中也發現了大量的紫色琉璃珠。馬家塬墓年代大致在戰國晚期,墓中紫色和綠色琉璃珠數量巨大,甚至陪葬用的馬車也用琉璃裝飾,可見當時西戎已經掌握了先進的琉璃製作工藝。西北地區和川藏地區自古就有頻繁的貿易、技術交流,雖然不知道巴蜀文明還是西戎誰先出現琉璃製造技術、誰把工藝傳給了誰,但是,兩地西周琉璃的出土讓我們見識了中國紫的絢麗。中國紫的數量雖然相對藍、綠和白色琉璃來說要少,但紫色琉璃是中國琉璃史上的一個奇蹟。中國紫的至色原理是由於硅酸銅鋇,硅酸銅鋇呈紫藍色。若加熱到1100 度即變為藍色——中國藍。中國藍、中國紫和埃及藍都是完全不存在於自然界的,是完完全全的人工合成材料,這在當時甚至到後世工業社會出現之前,都可以算作「高科技」產品。
嵌瑪瑙琉璃圓盾形銅飾(漢代)漢代沿襲戰國的鑲嵌工藝技法,在金屬器物上鑲嵌琉璃等異質材料,造型精美獨特,紋飾細膩豐富,頗具雲南滇文化風格。蜻蜓眼的秘密如上所述, 「蜻蜓眼」是戰國經典的琉璃器型,也是我國古琉璃中最經典的類型之一,結合「纏芯法」與「鑲嵌法」製成。多見藍、綠、白色玻璃胎,表面嵌黃、白、藍色相間的多層圓環眼飾,形似蜻蜓的複眼,由此得名「蜻蜓眼」。追根溯源,此「眼」大有來歷。據專家考證,蜻蜓眼的起源是在古埃及新王國時期,是古埃及文化和米索不達米亞文化的結合。古埃及文明的「眼」文化是以荷魯斯之眼(Eye of Horus) 為中心。荷魯斯,天空之神,是一位鷹頭人身的神衹,亦是埃及王權的庇佑者。傳說中,荷魯斯是歐西里斯神(Osiris)與伊西斯神 (Isis) 的兒子。埃及人讚頌荷魯斯的勇敢,荷魯斯之眼就成為辨別善惡、捍衛健康與幸福的護身符。它擁有無限神力,能驅走惡魔,帶來平安。這種護身符在古埃及十分流行,是神廟與墓室里壁畫上十分常見的題材。在荷魯斯之眼的庇護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不敢近身,這種具備「辟邪」作用的護身符在當時自然會受到埃及以外民眾的青睞,包括中國。據考,蜻蜓眼珠大約公元前5 世紀左右傳至中國,正值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從曾侯乙(生於公元前475 - 卒於前433 年)墓出土的兩百多顆蜻蜓眼證明了當時貴族對此眼的喜愛,而此眼在華夏大地的風靡也可略見一斑。活著的時候,蜻蜓眼是顯示身份、權力的必要裝飾,不僅掛在身上,還鑲嵌在其他器物上。去世以後,蜻蜓眼也是重要的冥器。無錫鴻山墓可能是已經探明的春秋晚期、戰國初期墓穴中最早一個同時出現西亞琉璃蜻蜓眼和國產蜻蜓眼的墓穴,證明了在戰國早期公元前470 年左右,中國已有技術製造琉璃蜻蜓眼。從出土的蜻蜓眼情況來看,形狀有圓珠、橢圓珠、管狀、圓片形、單錐形、雙錐型、柿蒂狀、半球形、彎月形、方糖形等。紋飾方面,不僅有平眼、凸眼、角錐眼、乳丁眼的區別,還有同心圓、離心圓、橄欖眼的區別,單層眼、多層眼、複眼的區別,三星紋、四星紋、六星紋、七星紋的區別,排列有對稱、錯開兩種。輔助紋飾有柿蒂紋、三角紋、閃電紋、蝌蚪紋、絞索紋、平行線、潑墨紋、卷蛇S 紋、太陽紋、實線菱形、點狀菱形、點線疊合等。富於創造力的戰國工匠將蜻蜓眼工藝演化到了極致,孕育出獨特的中國風格。有學者認為,最具中國美術特色的蜻蜓眼圖案是卷蛇S 紋。它將春秋時期流行的蟠螭紋與蜻蜓眼結合,與國外的蜻蜓眼相比獨樹一幟。戰國時期出土的琉璃蛇紋珠,不但表現了南越的蛇圖騰文化,也結合了西亞的辟邪「眼」文化,實乃中西文化結合的一個完美範例,展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淡藍色琉璃杯 (唐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大量西亞鈉鈣玻璃所製成的生活用具傳入中國,中國琉璃由原來所流行鉛鋇玻璃,逐漸轉變成含鋇成分較低的高鉛玻璃。此時,除模鑄技法外,亦開始出現吹制技術,中國琉璃的應用,從飾品濫觴期轉入實用器期。從唐代佛教塔基及墓葬中大量出土的小件吹制瓶、碗、缽等來看,唐代琉璃不僅以製作生活用具為主,亦可肯定琉璃吹制技法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此時的琉璃器體變得更為薄透,在傳統中國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西亞風情,同時也出現佛教專用的琉璃器物。仿玉似玉而非玉中國早期琉璃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究其原因,幾乎國內所有的研究報告都認為是古人仿玉所致。其實,西周作為中國琉璃的濫觴期,以當時的工藝、條件而論,做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琉璃,難度恐怕較透明的低吧!不過,琉璃的製作曾經仿玉也確是事實。且不說琉璃二字所從的「玉」字,也不論文獻上關於古人讚歎琉璃如何似玉的記載,先去看看戰漢時期出土的琉璃吧!殷商時期,祭祀和戰爭就是國家大事。一說到祭祀,禮器的重要性就彰顯出來了。但是,玉的產量是有限的,各地的玉石資源也是不均衡的。用玉來製作禮器,尤其是玉璧這樣大塊的禮器,久而久之,無疑會成為一種負擔。這個時候,半透乳狀的琉璃材質出現了。其溫潤有加的特性使得她簡直就是玉的孿生姐妹,用來仿玉製作禮器是再合適不過了。出土的情況證明了這點,大量的琉璃壁從各地的墓地中出土:湖南、廣東、江蘇、安徽、廣西、陝西、重慶、福建、山東……其中,楚地出土的琉璃璧最多,楚國周邊的琉璃璧,也有可能是從楚國流傳過去的。琉璃璧可謂是楚國的「特產」,因楚地玉石資源匱乏,故以琉璃生產來彌補玉石資源的不足。戰漢時期以玻璃工藝製作的禮器或者飾品的器形功用,均與玉器一致。及至明代,琉璃仿玉的命運還未被完全改寫。明代稱琉璃為「葯玉」,因疆域內玉材匱乏,故而葯玉替代真玉進入了輿服制度。那時的百官朝服,三品以上可佩真玉,四品以下則佩葯玉。到了清代,「琉璃」一詞的詞義發生了轉移,專指以低溫燒制的釉陶磚瓦件。古琉璃不僅正式更名為「玻璃」,也擺脫了「仿玉」情結,綻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形成了戰漢時期之後的又一個輝煌,其中以康雍乾三朝最為鼎盛。當時華美的宮廷琉璃器足以媲美西方同時期的玻璃藝術品。自康熙朝,設立了宮廷玻璃廠,引進西方的玻璃工藝與人才,專門為皇室製造各種高級藝術玻璃,使國內琉璃製造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至乾隆朝,玻璃工藝有點彩、灑金、攪胎、雕刻、磨花、描彩、描金、戧金等,而玻璃套料、金星、畫琺琅等技術更是無可匹敵。其中,「套料」藝術是清代的創新,形式及裝飾已有多種風貌,其格調越趨精緻華美。這個時期的宮廷玻璃藝術堪稱中西合璧的典範,以西方的技術搭配中國傳統造型、色調處理,已能生產透明玻璃和顏色多達15 種以上的單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纏絲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煙壺等,都是世界玻璃藝術的珍品。
琉璃朝珠背雲 清代長:4.3 厘米; 寬:4.8 厘米; 厚:0.9 厘米涅槃重生有人說,中國琉璃,有過悠久的歷史,有過燦爛的輝煌,而後,是長長的沉寂。看著西方玻璃在商場、拍賣場上的傑出表現,中國琉璃似乎真的沉寂了、隕落了。其實,不是沉寂,更不是隕落。《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曰:「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就像佛教徒的修鍊一樣,中國當代的琉璃藝術家們選擇了寧靜淡泊,選擇了厚積薄發。他們要修得藝術之菩提,他們要那「內外明澈,凈無瑕穢」境界。當他們選擇了「琉璃」二字,那蘊涵高雅、美麗脫俗、流光溢彩的神韻,那綿延悠長、傳承有序、輝煌燦爛的歷史,註定了這將是一段鳳凰涅槃的故事……以人造水晶為原料,以脫蠟精鑄法製造……中國當代琉璃一亮相,便驚艷於國際藝壇。精雕的模版只使用一次,蠟模一模一件,使得「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琉璃」。琉璃從醞釀、創意、設計、雕刻、燃燒、雕琢….. 幾十步的工序創作,稍有疏忽便會造成失敗或瑕疵。這樣的精巧繁雜,難以用言語表達。中國琉璃的成功,不僅僅是琉璃技法的成功,更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成功。琉璃之光折射出的,有悠遠文明的霞光,有創作者的情思,還有琉璃本真的神韻、驛動。琉璃,用自己的方式,對接著古老和現代,演繹著藝術的時尚。用靈動和變化,拒絕機械化的複製,回應著創作者的激情。再次靜誦《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惟願中國琉璃不負眾望,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那澈徹、純凈的琉璃光,感受到琉璃的那種精神、那種境界……
雙龍戲珠琉璃手鐲 清代長:8.7 厘米; 寬:8.3 厘米; 厚:0.9 厘米
綠色琉璃串珠 清代共33 顆琉璃珠組成,周長22.5 厘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