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壇動態]「00後」小不點兒闖入詩壇

《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將於近期出版。這本書由《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邱華棟擔任主編,詩人、詩評家周瑟瑟擔任執行編選者。在對2014年的詩歌創作進行盤點時,該書編者首次將生於1940年代至2000年代的七代詩人的作品齊聚於一個選本,這些詩人中有的是年近古稀的老者,有的則是剛剛步入學齡的孩童,他們共同書寫了這一年充滿變數的「詩歌江湖」。

00後詩人:一動筆就很生猛

翻開《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開篇之作是一篇題為《骨頭》的詩歌:「我們的骨頭/穿上了人肉/我們一笑它就笑/我們哭了它也哭/我們的心裡有神秘/我們的骨頭會和我們一起生活」。令人驚訝的是,這首詩的作者董其端竟然是一個6歲男孩,而他也是該詩集中年齡最小的作者。

「00後詩人上來得很猛,有的甚至很成熟了。」周瑟瑟說,此次詩集中入選的00後詩人,最大的不過13歲,拿他們的作品來打頭炮,其實是自己刻意為之的做法。他同時認為,這樣一群小詩人的集體湧現,是2014年詩壇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11歲的徐毅憑藉一首《飢餓的種子》入選《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他的父親徐庶是重慶《渝報》的副總編。據徐庶介紹,徐毅至今已在各大詩歌刊物上發表了不少詩作,稿費也拿了幾千元,比自己掙的稿費還要多。在兒子6歲時,這位父親便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兒子寫詩,「每天上學前會讓他讀兩首詩,臨睡前再讀童話、散文。每周會讓他寫一首詩,還有就是多觀察。」

起初,徐毅並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訓練,可是幾年堅持下來,這個男孩突然有了靈感。他的一首新作《冰凍未來》這樣寫道:「魚兒睡了/花兒謝了/樹上的葉子/染黃了肆虐的風/冬住在這裡/也快悄悄地走了/留下萬里冰山/冰凍自己的未來 ……」徐庶說,讀著這首詩,他覺得孩子長大了。

對於經歷了多年詩壇風雨的周瑟瑟來說,00後詩人的作品簡直令他震驚,因為這些詩讓他發現了一個詩歌與世界的秘密,那就是直接寫作所能達到的驚人效果,尤其是當剝離了一切外在的偽裝之後,詩歌回到了嬰孩一樣乾淨與鮮活的本真境界。「想一想什麼才是好詩,什麼才是本真的詩歌寫作。很多人忙乎了大半輩子,連道路都走錯了。」周瑟瑟評論道。

80後詩人:跳出網路小圈子

藉助互聯網崛起的80後詩人,曾是在詩壇中引發關注的一個群體,在梳理這些人今年的詩歌創作時,周瑟瑟有了一個強烈的感覺:今年埋頭寫作的詩人更多了,他們在堅持詩歌語言與現代性的探索,並尋找著突破口,一些80後詩人甚至是為此而痛苦的。

李成恩的一首《我的辛亥傳》入選《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詩中,這位80後女詩人以個人視角來回顧辛亥革命的那段歷史。她認為,自己的創作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新歷史寫作,「我試圖跳出網路詩歌小抒情,並以有意義的寫作來回擊當代詩歌粗鄙化的傾向。」

31歲的白木也有詩作入選,並且也在試圖擺脫互聯網的束縛。他說,十幾年前自己和很多人一樣,從網路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很多年過去之後,自己卻再也不願意在網上折騰了。「這七八年來,其實我出來的時候少了,因為我有一種羞愧感,我沒有達到詩如泉涌的狀態。」他選擇以支教、行腳等方式來修鍊自己的心靈,「和過去不同的是,我的生命充實了,詩歌的樣貌也發生了變化。」白木說,「我現在用詞越來越簡單,底蘊卻越來越深厚。」

「詩越寫越難,需要或呈現出的變化也就越多,這也是寫詩有意思的地方。」另一位80後詩人王東東感慨道,詩歌的困難就是生活的困難,詩歌的至福就是生活的至福,真正的詩人應該是真正在生活的人。

80年代詩人:借微信重新動筆

就在80後詩人開始自覺地走出網路的同時,他們的一些前輩卻藉助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重回人們的視野。此次《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中,就有一部分詩歌是從微博、微信等網路社交平台中收集到的,而這些詩歌的作者中,不乏上世紀80年代就已登上詩壇的老一代詩人。

四川大學教授向以鮮曾是詩壇的一個傳奇人物。上世紀80年代,他的詩作《割玻璃的人》獲《詩歌報》首屆中國探索詩大賽特等獎,獎金1000元,這首詩也因此被稱為那個年代「最貴的詩」。但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他卻陷入了沉寂。直到去年,成都的一場霧霾令他詩情驟然激發,於是他以強悍的姿態重新拿起筆。這幾天,向以鮮的最新詩集《唐詩彌撒曲》剛一上市,就在網上賣斷了貨,成為詩歌界少有的奇觀。

值得注意的是,向以鮮的詩作如今多通過他的微信、微博等渠道對外發表。他自己認為,這種寫作方式和以前在刊物上發表詩歌作品,並沒有本質區別,僅僅是媒介形態發生了變化而已。而對於和他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來說,選擇在微博或微信上寫詩,則另有一番意義。

46歲的楊政年輕時在詩歌界很活躍,但此後他雖然也斷斷續續地寫詩,卻從未公開發表自己的作品。如今,他把自己的詩歌新作放在微信朋友圈裡,既能夠讓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又能讓自己與熱鬧的詩歌圈子保持一定距離,楊政認為這是一種妥帖的「生存方式」。有些朋友會用自辦的公眾號傳播楊政的詩作,他記得,自己的一首詩被人拿去朗誦錄音,那條微信的閱讀量數以千計。

在向以鮮看來,一群上世紀80年代的詩人重新投入創作,是一種非常自然的選擇,社會的急劇變化,迷茫又充滿希望的未來,讓他們充滿了寫作的衝動。而周瑟瑟則注意到,這群創作者通過微信、微博傳播作品,既不是為了發表,也不是為了獲獎,而是出於內心對詩歌的熱愛,「他們的寫作既延續了80年代的人文精神,又有現代詩歌的先鋒氣質,也有基於他們的生活與寫作經驗的成熟表達。」


推薦閱讀:

00後為什麼喜歡看《擇天記》?
00後中國女生親歷的美國大選:我以為在為未來的女總統服務
00後女生傷感句子配圖:學會珍惜,一生無悔!
00後小鮮肉來襲 不知道TFBoys你就OUT了

TAG:00後 | 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