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心悟--易經源於古天文(連載之十一)
3.我國的陰陽曆⑴什麼是陰陽曆陰陽曆是兼顧月亮繞地球的運動周期和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周期而制定的曆法。陰陽曆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是一種「陰月陽年」式的曆法。它既能使每個年份基本符合季節變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它的缺點是歷年長度相差過大,制歷複雜,不利於記憶。我國的農曆就是一種典型的陰陽曆。陰陽曆法究竟是什麼時候起源的,至今都還沒有定論。但是,西漢太初曆是陰陽曆法,是確信無疑的。西漢太初曆是由當時巴蜀地區的閬中人落下閎等人創立的,其最大的功勞是計算出了太陽和月亮之間的相對複合運動的周期關係,這是需要極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數學知識及其農業經驗才能達到的。陰陽曆法是先將地球視為是靜止參考點,太陽饒地球一周,月亮饒地球運行12·33周。太初曆充分考慮到了太陽和月亮的複合運作周期都會對農業和魚牧業有很大影響,而人們對月亮周期的觀察則又可以直接計算出循環的日數,所以,陰陽曆法按照月亮相對於地球的朔望四個周期,即人們直接在晚上可觀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曆月初八)、望(夏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曆月二十三)、朔(夏曆月初一)的四個周期區間,再參照於此相對應的28個星象情況,將一個朔望月分成四個「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觀察到七個星象,在這樣的複合運動關係下,每月的太陽日數就是29日12小時44分2秒8。為了確保人們根據月亮的圓缺情況,也就是確保人們觀察到的月亮最圓的時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這兩天,所以,落下閎等人參照早期夏曆和自己觀測出的月亮和太陽的複合運動周期情況,設立了閏月,即每19年設立7個閏月,以確保人們可以根據月亮的圓缺去判斷每月的日數情況。太初曆同時結合周朝太陽曆法,複合的將周朝分出的一年24個節氣插植到以上所說的月曆法中去,這樣,就形成了陰陽曆法的特徵。即人們既可以根據月亮周期去判斷日數、潮汐、動植物生長周期等,又可以根據24個節氣去判斷大的農牧業季節情況。24個節氣是按照太陽年固定周期基本不變的,而夏曆則是根據月亮周期去確定的。這樣,中國太初曆的陰陽曆法,就蘊涵了記數和包括人在內的動植物生長周期的兩種科學人文內涵了。我國的曆法在幾千年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充實、完善,逐漸演變為現在所用的農曆。農曆實質上就是一種陰陽曆,以月亮運動周期為主,同時兼顧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待續——
推薦閱讀:
※給天文學家出難題的行星——水星(I)
※朱天文為何一生與張愛玲角力爭勝? /黃錦樹
※天文奇才王處訥
※周易心悟--易經源於古天文(連載之十八)
※金星凌日:一個只能等到22世紀才能再次看到的天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