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遇「挫」無「力」——走出「挫折教育」誤區
luoling_2013 | by.羅玲文 | 羅玲 編 | 叮噹
圖 | 網路(藝術家: Iwona Lifsches)
在生活較舒適的情況下,家長很容易把孩子生活中的負面東西有意無意地給屏蔽掉。讓孩子生活在一個近乎「無菌」的環境里,這正在使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就正在失去鍛煉。長大後,當他暴露在真實環境里,經歷生活的起落、人生的挫折時,往往比較容易表現得脆弱,難以承受。
近些年,人們提出「挫折教育」的說法,就是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斯托茨提出過「逆商」的概念。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相當於一個人心理上的免疫力。
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很多家長的挫折教育、「逆商」教育走入了誤區。
挫折教育,家長容易步入的誤區
1、對孩子過分嚴厲、苛刻
這種做法恰恰是剝奪了孩子抗挫折的資本。我主張讓孩子多體驗各種經歷,比如,帶孩子去農村住一段,或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等。並且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應有的幫助、支持和鼓勵。
2、不注意挫折教育的時間性
對於不同年齡的孩子,挫折教育的方法和程度都應不同,要根據孩子的承受能力去調整。
3、過分放手
當孩子面對困境和挫折時,完全不管,認為可以鍛煉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挫折教育的關鍵不在於遭遇挫折,而在於此時家長怎樣教給孩子應付困難。所以家長要認真分辨事件的程度和性質,區別對待,不能真的完全放手。
4、迴避褒獎
完全放棄肯定、誇獎、鼓勵、賞識。其實這些跟挫折教育不矛盾,關鍵是方法問題。
所以,只意識到經歷挫折的重要性是不夠的,更關鍵的是,我們要去積極想辦法,想想哪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具有超越困境的能力。因此,我更喜歡借用英語里的一個詞:resiliency,可譯為「回彈力」。希望我們把重點放在受挫以後的反應上。孩子不要像麵糰一樣,一拍就扁下去,最好像皮球,有回彈力,壓力阻力越大,回彈力越強。
怎樣提高孩子的逆商,培養「回彈力」?
1、充實孩子的「情感儲備庫」
簡單地說,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愛、信任和尊重。這是孩子在成長中,在遇到困難挫折時,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
很多時候,幼兒的哭鬧、青少年的問題行為,都是由於他們的情感儲備庫空虛所致。我們大人亦是如此,如果我們愛的油罐空了,就會去尋求填補,否則,就容易有心理或行為問題,就沒有能力去付出和愛別人。而孩子正在成長,他時刻需要從這個儲備庫里提取能量。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別忘了,以各種方式不斷地給他充滿這個情感儲備庫。(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擴展閱讀《我給孩子加油的N種方式,你也值得擁有》。)
2、在溝通中傳遞給孩子逆商的思維方式
我女兒上幼兒園一個多月的時候,早晨醒來,有時還會說不想去幼兒園。這時,如果我直接跟她說幼兒園如何如何好,應該去,那一定會激起她的反感和辯解。我這樣說:「在家和上幼兒園,各有各的好處,在家好處是……,不好的是……;上幼兒園好處是……,不好的是……」。然後再問她幾個具體的在幼兒園玩的事情,挑點好玩的事說,通常她馬上就高興起來了。
上幼兒園本來就不是什麼壞事,這樣分析,不僅便於她接受,更教給她客觀的辨證的思維方式。後來,一次吃飯時,我說,主食也要多吃點啊。她馬上接話:「飯有飯的好處,菜有菜的好處。」雖然她不一定真的理解,但學到了這個句式,就會幫助她學到這種思維方式。
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6歲左右我們可以正式去講逆商的道理。上小學之後,當他遇到更多更複雜的困難和逆境時,他就能按圖索驥,去找解決辦法。
3、引導孩子分析總結
當孩子遭遇困難和失敗時,不能教給孩子推卸責任、或者放棄(比如無所謂、滿不在乎的態度),當孩子做得好、做得成功漂亮時,不要誇獎了事。而是都要引導孩分析原因、總結方法。
4、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過去很多家長用誇獎來培養自信,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誇獎的問題。 (相關閱讀《孩子進步快、有動力,原來是媽媽這樣誇~~ 》)
還可以怎樣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呢?我們可以在這三個方面去武裝孩子:「我是」、「我有」、「我能」。
「我是」就是讓孩子有積極的自我評價。通過平時大人的肯定和強化,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種自我評價最好是一個孩子可以為之努力的描述,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絕對的描述。比如,我們可以讓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辦法的小孩、是值得信賴的、能堅持到底的、解決過問題的、善於找到資源尋求幫助的、敢於迎接挑戰的小孩,等等。而不是說「你是最優秀的、你是永遠成功的、你是天下第一的」。我們對孩子的評價越真實越客觀,越有利於他樹立強大的自信。
「我有」就是讓孩子清楚自己的儲備庫里都有什麼,自己都有哪些資源。比如,孩子要知道,在關鍵時刻,他有可以信任的大人的絕對支持、有讓他尊重佩服的大人能給他講道理、有其他種種資源、有情感上的安全感,等等。「我有」的想法就是提醒他,遇到了問題,隨時都可以去儲備庫里查找。這樣經常幫他點點貨,會培養他善於利用資源和尋求幫助的能力。
「我能」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這個能力的信心,只有從過去成功處理事情的經歷中才能得來。所以要多給他提供機會,讓他獨立做事情、解決問題。比如,讓孩子在家裡承擔責任、做家務、參與決策、參加社會實踐,等等,都是好辦法。
對於很小的孩子,我們可以多教給他一些有自信含義的句式,比如「我相信我能……、我知道我可以……、我有把握……」,幫助他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但真正的自信並不是我們能給的、能教的,只能是他通過做事情,看到自己有用,才感受到的。
5、五提供好的範例
我們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克服困難、應對逆境、從挫折中學習、扭轉局面的成功經歷,我們還可以讓孩子閱讀有關的故事、小說、傳記等。
但是,我想,對孩子來說,教育效果最好的,是家長每天在生活中的實際表現。做個好榜樣,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6、培養變換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當我查找國外專家談培養逆商的資料時,發現同理心的培養常常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在給女兒講的書里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小老鼠兄妹發現新搬來的鄰居家的小孩對他們很不友好,他們很生氣。小老鼠媽媽說,如果你們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你們是什麼感覺呢?這樣小老鼠兄妹理解了鄰居小孩的心情,決定開歡迎會請她來,跟她交朋友。
當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事情,我們會明白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我們還會發現,事情原本並沒有那麼糟,只是我們自己把它的壞處給放大了。這種跳出來看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把事情還原,看清真相,從而更加心平氣和地去對待。孩子在同學間遇到的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在學習上的挫敗,等等,如果變換角度去看,孩子就更能看清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學會自省、學會承擔責任、擺脫受害者的心理模式,主動去扭轉逆境。
7、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和失敗
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家長自己的需求。孩子做錯了,我們禁不住要說出一大堆牢騷話:「我得說多少次你才能記住?一天我累得夠嗆,回來還得管你這些事……」我們滿足了自己自憐和發泄怨氣的需求,可是這些發泄,對已經很難過的孩子並沒有什麼的建設性的幫助。
體罰,對於提高逆商是有害的。這是在給孩子的情感儲備庫做減法,在削弱孩子最需要的愛的儲備;這是在教給孩子去用暴力解決問題,教給孩子對待困難和失敗時,不是想辦法解決,而是不擇手段。
只有當錯誤和失敗不再可怕了,孩子才有更強的回彈力。
8、不要為孩子屏蔽掉一切負面事物
不要為孩子屏蔽掉一切負面事物,不要追求讓孩子時刻滿足、快樂。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時刻都幸福、快樂,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漫長的一生著想。過於完美的童年,可能以不完美的成年生活為代價。小時候過多的廉價滿足、成功,或許將以成年時昂貴的不滿足、不快樂和失敗為代價。
推薦閱讀:
※今年明年,婚姻挫折不順,後則無憂的人
※人生路,挫折有先後,總體是公平的
※《生活給了我們太多的挫折》
※有必要進行「挫折與磨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