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翹散(《溫病條辨》)探討

銀翹散(《溫病條辨》)

主治證候分析

外感風熱,邪郁肺衛。

銀翹散是《溫病條辨》上很重要的方。這方雖然出自《溫病條辨》,實際上裡邊都是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里的很多處方,吳鞠通歸納總結出來的。很多用藥特點、技巧。它主治證候是一種外感風熱,邪郁在肺衛證。邪郁肺衛證強調外邪侵犯體表,邪正相爭在體表為主。但並不等於說不涉及肺系,不涉及到縱向的呼吸道,都涉及。但是銀翹散和桑菊飲一比,和其他方比,它側重在於發熱。發熱是邪正相爭在體表皮毛,這個為特點。

從外感風熱來講,我們還是看它風熱作用於體表以後產生的表現。從性質來講,風和熱,風性疏泄,熱性鬆散,侵犯體表,和體表的衛氣相作用,初起階段必然有一個邪郁肌表,畢竟是外邪,閉郁肌表的時候,有一個無汗的階段。由於風和熱基本都是陽邪,邪正相爭必然發熱重,惡寒輕而短。這是它的特點。從理論上講,惡寒發熱同時並見才是表證,風熱和人體體表陽氣兩陽相爭,那發熱必然重。為什麼說惡寒輕而短?初起在無汗階段,那邪正相爭於表,正氣不能溫煦體表,可以微有惡寒。由於溫熱病邪傳變快,前面說的發病急、傳變快,很快就有入里之勢,表熱還在,里熱出現很快,這個時候,隨著病邪入里,惡寒就可以沒有了。所以在《溫病條辨》上講到銀翹散主治的時候講,太陰風溫,太陰肺,風溫初起,但熱而不惡寒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光發熱不惡寒了,這個時候它提到這個了。這時候實際上是什麼呢?說明表證,外感的風熱或風溫初起的那個溫熱病邪開始入里了,里熱開始,早期里熱也產生了,逼迫津液外泄,就會有汗了。而這時的有汗,往往是有汗不暢,為什麼?體表還有表邪了,汗出不暢。所以完整的講應該是無汗或有汗不暢。

脈浮數,浮脈主表,數脈主熱。

外感風熱

風邪犯衛

發熱、惡寒、頭痛、也汗或無汗、脈浮數

熱蘊成毒

咽痛

邪犯肺系

咳嗽

邪熱傷津

口渴

表熱入里

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

這前面溫邪犯衛這一段,應該說是它的主症部份,特別是發熱重,惡寒輕而短,脈浮數。這是它判斷在風熱犯衛在表的一個基本見症。無汗或有汗不暢,反映了動態的溫熱病邪,在由表開始入里的兩個階段。熱邪蘊結成毒,可以引起咽痛,嚴重的紅腫疼痛。所以這方也能治扁桃體炎這一類。它兼有一定的表證。咽痛是早期熱毒的一種反應。

它以溫邪犯衛為主,肺系也會涉及。所以在這方里作為一種次要的見症。蘊結成毒,咽痛這些是常見的主要的見症。,咳嗽、口渴,這個在整體辨證當中是需要的,但作為病人痛苦方面來說,比起寒熱,咽痛這些來說次要一些。桑菊飲就不同,桑菊飲是咳嗽作主症,它是肺係為主的。邪熱傷津可以口渴,早期溫邪犯衛的時候可以口不渴,有開始入里了,熱邪有一分入里,里熱就有一分產生,就有一分傷津。至於舌像脈像,也反應出一種動態,里熱出現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薄黃反映了兩個階段,里熱明顯不名顯。明顯就開始有薄黃苔出現。不明顯,特別在外感風熱初起時,惡寒還在,那當然苔薄白。

從銀翹散的症來講,應該說有汗無汗,口渴或不渴,舌像都反應出一個動態。所以這方的運用當中應該是靈活的。靈活動態的使用。在學習討論這個方的時候,動態性非常重要。並不是一個一個藥物的功效知道了,整個方背下來就行。使用當中是靈活的。

病機是外感溫熱病邪,或者風熱初起的時候,以邪郁肺衛這個系統為主。

治法

辛涼透表。還是以發散為主。散邪為主,外感病,但是它已經開始出現蘊結成毒了。所以跟清熱解毒相結合。因為蘊結成毒以後病邪發展很快,所以提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它這是強調傳變很快。作為主要在表的階段,還是透(解)表為主。結合清熱解毒是清里了。

方義分析

辛涼解表

清熱解毒

芳香辟穢

這個方一類方,全面掌握的。從組成、功效、主治,一直到用藥的特點,配伍特點,方解各方面都是全面掌握的,有很多代表性的。君葯銀花、連翹,這個又是一個疑點,歷來討論爭論的很多。我當學生的時候,當年的老師們看法也不同。當年的二版教材裡邊,銀花、連翹是君葯,但秦伯未先生,《中醫內科學》當時包括感冒,就是秦老講的。他認為荊芥、淡豆豉是君葯。歷來對君葯的討論,也是很麻煩的。因為銀花、連翹在《中藥學》裡邊,是清熱解毒藥,銀花,清熱解毒頭一個葯,對吧?很多書都這樣的,它是瘡家之聖葯。性味很多書直接寫苦寒。辛苦寒。因為它針對它清熱解毒的特點。當然我們前面提到了,銀花、連翹和它用量也有關,用量大是清熱解毒。一個藥用量不同的階段,體現的作用就不一樣了。應該說全面權衡,多數人認為銀翹散銀花、連翹是君葯。雖然它在發散方面力量不足,應該說整個辛涼葯,辛涼解表葯發散力量都較小。銀花、連翹因為他們是花葉類的,特別是銀花,銀花、連翹兩個葯都很輕,又有清熱的特點,清熱的特點又很輕呢,它輕清宣透,可以有一定的宣透表邪的作用。只能說它有一定的宣透表邪的作用。解表力量並不大。但是它有多功效。

第二個它擅長清熱解毒。由於在溫熱病邪侵犯人體,風溫初起階段,發病急,傳變快,鬱結程度快,它可以兼顧到清熱解毒的方面。由於這類方里用量不大,能起到先安未受邪之地,就是前面一截,蘊結成毒,擋住了,不會引邪深入,因為用量不大。這個才是用在透散表邪,用量範圍之內的。所以要注意銀翹散用藥特點。它整個做成粗散劑,總量一次才用六錢,18克。雖然銀花、連翹用量比例較大,從比例上各一兩。但是它總量用得不大。所以清熱解毒力量並不太大。有清熱解毒作用。

第三個銀花、連翹有芳香辟穢的作用。芳香辟穢也考慮到溫熱病邪,都容易兼夾穢濁。

三方面結合它能全面兼顧。它發散力量小的短處,可以用臣葯來增強它。但畢竟它還有發散作用。現在我們臨床用一些金銀花、連翹,本身來說,還是有種透邪作用。所以應該還是做為君葯。

如果以荊芥、淡豆豉做君葯的話,和君葯的定義就不相符合。(君葯,針對主病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主證這是風熱表證(病機),這兩味辛而微溫。畢竟是溫,所以多數意見還是以銀花、連翹做君葯為妥。

臣葯,這裡有兩組。第一組,荊芥、淡豆豉,在方中地位較高,而且靈活運用,這是程度比較大的。在辛溫解表葯中,可以說荊芥和淡豆豉,是辛溫發散力量最平和的。荊芥和淡豆豉雖然最平和,比起辛涼的畢竟發散力量強。也就是最平和的辛溫發散葯,都比任何一個辛涼發散力量都強。畢竟溫散呀!荊芥穗疏風散邪,淡豆豉有兩類,有一類是偏於辛涼,有一類是偏於辛而微溫,辛而微溫是用麻黃水加工的,辛涼的是用桑葉水加工的,《溫病條辨》上比較明確的說,這淡豆豉是用麻黃水加工的,所以辛而微溫。在整個辛涼方里配少量辛而微溫的葯,來增強君葯銀花、連翹的發散作用。它的溫性在整個這個方的辛涼苦寒為主的方里被制約了,它的溫燥之性被制約了。但是它的發散的力量,這個功用給保持了,也留下了。這叫去性取用。也是用藥物配伍成方,組成方劑常用的一種形式,去性取用。這是荊芥、淡豆豉,助君葯散邪,體現去性取用的用法。

薄荷、牛蒡子,這兩味葯,一方面清熱利咽喉,增強銀花、連翹的解毒作用。薄荷也是多功效的,它有輕清宣透,發散表邪,清利頭目的作用。薄荷也能清熱解毒,用量大可以清熱解毒,很少量可以疏肝,疏肝清肝一般用少量,就相當於逍遙散中薄荷少許。肝鬱以後怕它化熱,既要有疏肝又有清肝,防止肝鬱化熱。

牛蒡子擅長於清熱利咽喉,也能疏散風熱。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喉。這兩味葯,助君葯,有能散邪,又能助它解毒清利咽喉。

佐葯有三味,從不同的角度。溫病學派很強調給邪以出路,熱邪多種出路,對外散,對內清,對下利。桔梗在這裡既針對咳嗽,宣肺止咳,(它本身平性,寒涼方里都能配),而且桔梗和甘草相配,後面也能夠利咽喉(桔梗甘草湯)。

蘆根,不是口渴嗎?溫熱病邪容易傷津嗎?這裡都是動態使用。口渴或不渴,這種不同階段用量大小可以調整。

竹葉清心利水的,可以使開始入里的熱,熱毒從小便排出,而且有保護心神的作用,考慮到很容易傷到心神。所以別看這三味佐葯,考慮到多給出路,多種途徑,所以對於這溫熱病邪侵犯人體,外散內清,清熱解毒,下利,下面可以清心利水,給熱邪多種出路。

甘草可以調和藥性,同時可以結合桔梗,也可以解毒利咽喉,所以這個方李里考慮的方面非常全面的。方義分析就討論到此。

君葯

臣葯1

臣葯2

佐葯

使葯

銀花、

連翹

荊芥

淡豆豉

薄荷

牛蒡子

桔梗

蘆根

竹葉

甘草


推薦閱讀:

佛教問題探討第五、戒律
《天玉經》探討之四——四經五行二十四龍黃泉
預混胰島素應用探討
卜筮中六親的深入探討

TAG: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