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研究方法複習資料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複習資料

一、 名詞解釋

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人們為了深刻認識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傳播的過程和現象而採用的途徑、手段和工具等。因此,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是一門方法論學科,它是一門為進行理論研究和科學認識活動提供途徑、手段和工具的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傳播活動的基本理論、規律、方法和工具。

2. 教育技術學研究任務:以應用教育技術進行教育傳播研究活動的過程和資源為對象,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揭示是科學事實,探索規律,建立系統理論,以期能對教育技術應用的資源的資源和過程做出科學的解釋,控制和預測

3. 社會調查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意識地對社會現象進行考察,從中獲得來自社會系統各要素和結構的直接資料的一種方法。

4. 實地觀察法: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儀器,直接了解當前正在發生的、處於自然狀態寫的社會現象的方法。

5. 數學方法:是指忽略研究對象的其它特性,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化的處理,從而做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數字形式表述的效果。

6. 課題:就是尚未解決的問題,任何研究課題都包含已知的和求知的成分,是已知與求知的辯證統一體。

7.變數:在研究過程中,需要進行操縱控制和測量的諸多因素。

8. 自變數:由研究者安排的、人為操縱控制的、做有計劃變化的諸多因素。

9. 因變數:又稱應變數或依變數,它隨著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是研究者打算觀測的變化因素。

10. 干擾變數:除了研究者所操縱的自變數之外,另外一些引起對象因變數變化的影響因素使得研究者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解釋的因素。

11. 假設:對選題提出的問題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據這種回答建立有關變數關係的陳述;是以已有的事實材料和科學原理為依據,對未知事實所做的假定的解釋。

12. 抽樣:從總體中抽取樣本的過程。

13. 簡單的隨機抽樣:指總體中的每個個體被抽取的機會是均等的,且在抽樣取走一個個體之後,總體內的成分不變的抽樣方式。或指具有抽樣隨機性和抽樣獨立性的特點的抽樣方式。

14. 系統抽樣:又稱等距抽樣,它指把總體中的所有個體按照一定順序編號,然後依固定間隔取樣,其中間隔的大小視所需樣本容量與總估中個體數目的比率而定,起始數字必須是隨機決定的。

15. 分層抽樣:又稱類型抽樣,指把總體按照一定標誌分成不同的類型或層次,然後從不同的類型中隨機抽取若干單位組成樣本。

16. 等比例抽樣:指各層所抽樣本數占各層總體單位數的比例相等。

17. 整群抽樣:是先將各單位劃分若干群(組),然後以群為單位從中隨機抽取一些群,對所抽中的群的所有單位進行調查。

18. 抽籤法:把總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都編上號碼,並做成簽,充分混合後從中隨機抽取一部分,這部分所對應的個體就組成一個樣本。

19. 定額抽樣法:是從對總體性質的了解開始,在某一總體中考慮具有某種屬性的人數所佔的比例,然後從具有這種屬性的人中搜集數據,並按照各類人在總體中所佔的比例賦予其適當的比重。

20.問卷:就是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編製而成的一套問題表格,是有調查對象自填回答的一種收集資料的工具,同時也可以作為測量個人行為和態度傾向的手段。

21.結構化觀察: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感覺器官或藉助一定的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條件下所出現的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22.量表:量表是根據特定的法則,把數值分派到被測試者,事物或行為上,以測量其特徵標誌程度的量化工具。量表的種類很多,其中里克特量表為普遍採用的形式。

23、實驗:實驗就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在典型的環境中或特定的條件下所進行的一種探索活動。(P76)

24、效度:是指實驗的準確性和代表性。實驗效度是影響實驗設計、實施、解析、推廣、評價等工作的重要因素,它是衡量實驗成敗、優劣的關鍵的質量指標。(P78)

25、:測量,就是依據某種法則,對事物賦予某種特徵程度的符號或數字,即對研究對象的屬性給予數值化的過程。(P83)

26、准實驗研究:是指在無需隨機地安排被試時,運用原始群體,在較為自然的情況下進行實驗處理的研究方法。

27.內容分析法:就是對明顯的傳播內容,作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並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28.評價研究:就是依據明確的目標,按照一定的標準,採用科學的方法,測量對象的功能、品質和屬性,並對評價對象作出價值性的判斷。

29.行動研究

答: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30.質的研究:質的研究是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二、 簡答題

1. 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特徵?

(1)程序化(2)客觀化(3)數量化(4)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

2. 科學研究方法的程序有哪些?

(1)準備階段(2)現象階段 (3)實體階段 (4)本質階段

3. 教育技術研究方法體系有哪些方法?

答:科學研究方法體系包括哲學法,一般研究法,專門研究法。其中一般研究法可以劃分為:一,經驗方法,即獲得經驗材料的方法,通常包括如下四個方面:文獻研究方法、社會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實驗研究法。

二,理論方法,主要包括數學方法和思維方法兩個方面。三,系統科學法,包括系統論方法、資訊理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專門研究法包括評價研究法、信息內容分析法、響應信息分析法。

4教育技術學的研究任務是什麼?

答:(1)揭示和發現科學事實。科學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真實的、精確的現象與關係。

(2)探求科學規律。規律就是客觀事物內部固有的本質聯繫。

(3)建立和發展科學理論。其中包括:形成一些科學的概念、定義和命題;作出基本關係的判斷,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則;形成一個有層次的結構理論體系;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控制。

5.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答:(1)促進教育技術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是教育技術學科領域存在和發展的直接決定因素之一。

(2)規範教育技術學科研究。科學研究方法依據認識論的原理,把科學研究的過程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個基本的認識階段,這些程序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合理的、規範的、優化的思考步驟和操作規則、

(3)豐富教育技術學科內容。科學的研究方法其自身具有很大的綜合性,其具體內容的運用都將移植和滲透到教育技術學科本身,從而使教育技術學產生一系列的新的概念、法則和方法,豐富了教育技術學科的內容。

(4)推廣運用教育技術成果

6.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內容有哪些?

答:(1)教學系統的設計研究

(2)學習資源的開發研究

(3)學習資源的運用研究

(4)教育技術的管理研究

(5)教育技術的評價研究

(6)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研究

(7)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基礎教育跨躍式發展研究法。

1.課題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需要性原則。

這是課題選擇的一條首要的基本原則。所謂需要性原則,是指選擇研究課題必須考慮社會實踐的需要和教育技術學科自身發展的需要。

(2)創造性原則。

所謂創造性原則,包含著雙重意義。其一是要保證課題內容的先進性、新穎性,也就是這個課題卻是是前人沒有解決的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其二是要保證課題預期結果的獨創性、突破性,也就是通過課題的研究能夠發現或充實前人沒有發現的真理或者已經發現但不完全的真理。

(3)科學性原則。

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原則是指研究課題必須具有科學的客觀依據和理論依據。

(4)可行性原則。

選題的可行性原則是指根據實際的、已具備的和經過努力可以具備的條件來選擇課題,對預期完成課題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儘可能加以周密的、準確的估計。

2.研究變數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有何特徵?

研究變數有三種,分別是:自變數,因變數和干擾變數。

(1) 自變數的特徵:①它的變化會導致研究對象發生反應。

②它的變化能夠被研究者所操縱控制。

③它的變化受計劃安排,是系統性變化的。

(2) 因變數的特徵: ①它必須是跟隨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的因素,或對自變數做

出響應的。

②它是根據需要,有待觀測的因素。

③它是能夠以某種反應參數來表徵的可測量因素。

(3) 干擾變數的特徵: ①能夠引起對象因變數變化的影響因素。

②使得研究者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解釋。

3.什麼是研究假設?研究假設的表述方式有幾種?

(1)研究假設:就是對選題提出的問題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據這種回答建立有關變數關係的陳述。

(2)研究假設的表述方式:①存在式表述(又稱描述型假設)

存在式表述的形式是「在條件C下,A具有性質B。」

②條件式表述

條件式表述的形式是「在條件C下,如果有A,則有B。」

③差異式表述

差異式表述的形式是「在條件C下,A和B之間存在差異。 」

④函數式表述

函數式表述的形式是「在條件C下,隨著A的改變,B將做××方式的變化。」

4.什麼是抽樣?常用的抽樣方法有哪些?

(1)抽樣,就是從總體中抽取樣本的過程。

抽樣的目的和作用在於科學地挑選總體的部分作為總體的代表,以便通過對這一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說明總體的、足夠可靠的資料,準確地推斷總體情況,從而認識總體的特徵或規律性。為了使統計推斷的結論正確可靠,所抽取的樣本對於總體而言必須具有代表性。

(2)常用的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等距抽樣),分層抽樣(類型抽樣)和整群抽樣等方法。

1 問卷有哪幾部分組成?

答:(1)前言部分 (2)個人特徵資料部分 (3)事實性問題部分(4)態度性問題部分

2 什麼是結構化觀察?結構化觀察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實施結構化觀察?

答:結構化觀察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感覺器官或藉助一定的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條件下所出現的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其內容包括:語言行為為 ,特殊語言行為 ,非語言行為,關係分布行為。實施步驟:1選擇觀察對象 2 確定調查範圍

3 做好觀察記錄 4 結構化觀察的分析

3問卷設計的基本步驟分為那些?

答:(1)確定調查研究課題和調查對象

(2)確定調查研究的具體內容

(3)設計表述問題的語句

(4)確定問題的排列組合

(5)試測與修訂

4結構化觀察的表格設計見書本69頁表3—6

1. 內容分析法的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內容分析法的特徵表現在明顯、客觀、系統、量化等四個方面。

(1) 明顯的傳播內容,被分析的對象應該是以任何形態被記錄和保存下來,並具有傳播價值的內容。

(2) 客觀性,在內容分析的過程中,按照預先制定的分析類目表格進行判斷和記錄內容出席那的客觀事實再做出分析和描述。

(3) 系統性,這裡指內容的判斷、記錄、分析過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進行的。

(4) 量化,這裡指內容分析的結果可以用數字表達,並能用某種數字關係來表示。

2. 內容分析的步驟包括哪些?

答:1.內容抽樣,就是選取進行內容分析的樣本,通常要涉及三種方式:來源抽樣、日期抽樣、單元抽樣。

2.評判記錄。內容分析的評判記錄工作,就是按照事先制定的類目表格,安分析單元順序,系統地判斷並記錄個類目出現的客觀事實和頻數。

3.信度分析,是指兩個以上參與內容分析的研究者對相同類目判斷的一致性。一致性越高,內容分析的可信度越高,反之越低。

內容分析的步驟如下圖所示:

課題

確定總體

類目設計

類目表格

評價者1

評價者n

信度分析

量化結果1

量化結果n

n

統計描述

1.評價研究包含哪些基本步驟?

答:1.確定評價目標,評價的目標是指經評價活動後所要達到的期望結果。通常,技能評價的目標有以下三種類型:(1)比較評等(2)達標衡量(3)發展比較

2.建立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三個部分,即;評價要素,它是反應被評對象特徵的各個成分;評價標準,它是衡量事物特徵各個成分的比較基準;指標權重,它是指各個成分在總體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的標誌。

3.資料的收集與鑒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並把所搜集的資料按照評價指標的指標項進行分類整理,鑒別資料的可使用價值。

4.評等加權量化,將收集到的有效資料,利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等量化,並計算出具體得分。

5.做出價值性判斷根據總分和各指標項的得分率,對對象作出品質的評定或差異比較,或達標程度,或發展程度的價值性的描述和判斷。

2.評價研究有哪些類型?

答:評價研究大致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診斷性評價是在事物發展過程的某一階段開始之前所作的評價,它的目的是為了摸清條件、基礎,發現問題,診斷原因,根據評價的結果,修訂階段發展目標,提出知道發展的計劃。

2.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作的評價,具有反饋的功能。其目的是監

督事物的發展,並調整、修正發展進程。

3.總結性評價是一種在事物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之後所進行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目

的是了解整體的效果,提供一個總體評價成績的資料。

3.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答:評價指標體系是反映評價目標的各個要素之間關係以及重要程度的量化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指標項系統、權重、等級標準。

4.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原則是什麼?

答:1.指標項與總目標的一致性

2.指標項的直接可測性

3.系統內指標項的相互獨立性

4.指標項系統的整體完備性

5.指標項的可比性

6.指標項的可接受性

5.評價標準的確立

答:1.描述式標準:運用文字描述每個不同要素的等級,並賦予每個等級以分值。

2.期望評語量表式標準:這種標準是根據目標的要求,寫出期望達到的評語或要求,同時把該指標項分為若干等級,每個等級賦以分值,評判者根據達到期望評語或要求的程度逐項打分。

3.客觀可數等級式標準:對於某些條件指標,可以採用客觀、可數的等量數值作為標準,標準分成不同的等級,凡達到一定數額者則可歸屬到某一等級之中。

1. 行動研究有哪些特徵?

答:(1)從研究目的看,是「為行動而研究」

(2)從研究對象看,是「對行動進行研究」

(3)從研究環境看,是「在行動中研究「

(4)從研究人員看,是「行動者進行研究」

(5)從研究進程看,是「邊行動邊調整」

(6)從研究結果看,是「行動的改進和發展」

歸納為三項主要特徵是:

為行動而研究

在行動中研究

由行動者研究

2. 行動研究的應用範圍是什麼?

答:1.關於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的個性發展的研究

2.基於網路化條件下綜合學習課程的研究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的研究

4.學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3.行動研究包含哪些基本環節?每個環節包含哪些內容?

答:(1)計劃。計劃是指以大量事實和調查研究為前提,制定「總體計劃」和每一步具體行動計劃。A..計劃始於解決問題的需要B.計劃包括總體設想和每一個具體行動步驟C.計劃必須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開發性

(2)行動。行動是指計劃的實施,它是行動者有目的,負責任,按計劃的行動過程。A..行動是在獲得了關於背景和行動本身的反饋信息,經過思考並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後的有目的、負責任、按計劃採取的實際步驟。 B.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一起行動 C.重視實際情況的變化,隨著對行動及背景認識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參與者的監督觀察和評價建議,不斷調整行動。

(3)觀察。觀察是指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的特點的考察。A..觀察既可以是行動者本人藉助各種有效手段對本人行動的記錄觀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觀察,而且多視角的觀察更有利於全面而深刻地認識行動的過程。 B.觀察主要指針對行動過程、結果、背景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

(4)反思。反思是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A.. 整理和描述 B.評價解釋 C.寫出研究報告

4. 行動研究的操作程序

擬定課題,明確目標

提出總體實施方案

制定第n次行動行動計劃

進行n次行動實踐

分析第n次的行動情況

對第n次行動進行反思

實現預期目標

觀察

1.質的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徵?

(1)質的研究強調將自然情境當做獲取資料的直接源泉;

(2)質的研究力圖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進入被研究者所處的情境中,通過自己親身體驗其情緒、情感和態度,對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義建構作出解釋;

(3)質的研究過程是一個動態演化、極富彈性的過程;

(4)質的研究結果採用歸納法收集、分析資料以及在此基礎上建構理論(被稱為「紮根理論」);

(5)質的研究報告主要是用文字來表達,輔以圖表、相片、視頻等形式進行描述和分析,並且儘可能使分析的資料如同原始記錄一樣豐富。

2.質的研究操作程序包括哪些?

(1)確定研究問題

①特殊性問題。對於特殊性問題可以有目的地選取個案為樣本,就某個時空範圍內的問題進行研究,而不特別關注其代表性。

②過程性問題。對於過程性問題,是要探究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動態過程,可以細分為意義類和情境類問題。前者是探討被研究者對某事物的意義的解釋;後者是對某一特定情境下發生的現象的探討。

(2)揭示研究目的和意義

即闡述研究的實踐需要、社會價值和理論意義。質的研究可以為教育社會學研究提供思路,還可以為方法論的發展提供實例。

(3)整理和分析相關研究的現狀

檢索相關領域的主要理論和實踐成果,熟悉研究背景,理清研究思路。

(4)選擇研究對象和具體方法

質的研究樣本是採用目的抽樣的方法得到的,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條件選擇被研究者,確定研究的時間和地點。

考慮進入現場的方法、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方法、形成初步理論的方法與研究結果的表達方法等。

3.質的研究資料有哪些收集與分析的方法?

(1)、訪談,就是由研究者一方通過引導來收集被研究者一方的語言資料,以了解研究對象的內心世界和現實生活,達到研究的目的。

(2)、觀察,就是人們在自然發生的條件下對周圍存在事物的現象和過程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感性認識活動。觀察法主要用於收集研究對象的動作、行為、表情等外縣情況。

(3)、實物,是指所有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物品等,可以是人工製作的東西,也可以是經過人工加工的自然物。

4.質的研究報告有哪些內容要點?

(1)引言

(2)研究的主題或目的

(3)相關文獻

(4)研究的方法與策略

(5)描述與分析

(6)討論和解釋

(7)結論


推薦閱讀:

幾個值得了解的社會學研究
我學新聞傳播,最近看傳播學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沒搞明白。有沒有人替我解釋下這兩個區別(最好結合例子)?
【政治學研究】美國政治學研究方法發展現狀及趨勢 ——新世紀初的新爭論、挑戰與反思
北京通勤時間有多長?
科學傳播中的衰減效應

TAG:教育 | 技術 | 方法 | 教育技術 | 複習 | 研究方法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