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一文讀懂這位經濟學,政治學家的思想核心
馬克思簡介: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德語: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領導者。
馬克思是德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馬克思創立了偉大的經濟理論。就他個人而言,他的極其偉大的著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這是「精髓」,後來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研究。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資本論經典摘要
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和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大膽起來。如果能有10%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潤,他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他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他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了300%的利潤,他就敢煩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他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
我們的工人中走出生產過程時同他進入生產過程時就是不一樣的。在市場上,他作為「勞動力」這種商品的所有者與商品所有者相遇。他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時所締結的契約,可以說像白紙黑字一樣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後卻發現:他不是「自由的當事人」,他自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時間,是他被迫出賣勞動力的時間;實際上,他「只要還有一塊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絕不會罷休。
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物質資料生產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生產關係及其發展規律,是在人類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離開了人類的物質資料生產,也就不存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係,更不會產生反映生產關係發展變化的客觀經濟規律,因此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人們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這些只有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才能獲得。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物質資料生產又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和因素,人們為了實現物質資料的生產而進行的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簡單的生產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就是生產資料,它是任何社會中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必備的物質條件。生產要素的內容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
生產力
生產力的構成,概括地說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並實現著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體,在生產力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根本的力量。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勞動資料重要構成部分的生產工具對於生產力的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勞動對象作為生產力中勞動加工的對象,它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人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是科學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越是廣泛的應用於生產,就越能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科學技術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生產關係
在社會生產中,人們結合起來進行生產,就形成了社會生產關係。社會生產關係就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也叫經濟關係。生產關係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所形成的,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係。
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辨證關係。在這個辨證關係中,生產居於首要地位,起著主導的決定的作用,一定的生產決定著一定的分配、交換和消費;而分配交換和消費並不是單純消極地由生產所決定,它們又積極影響和反作用於生產,促進或制約著生產的發展。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
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而生產關係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它決定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發展,一種舊的生產關係向另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的過渡。關於這點分工和協作便是一種有形體現。一般來說,分工和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意味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經濟規律的特點和類型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制度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漸發展演變。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基本社會經濟制度,即五種社會生產關係,包括原始社會經濟制度、奴隸制經濟制度、封建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在五種經濟制度的更迭中,人們總結出一些特點及規律。
經濟規律的特點:(1)經濟規律是人們的生產關係運動的規律,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繫。(2)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當這種經濟條件消失時,這些經濟規律也就隨之消失。(3)經濟規律作為生產關係運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裡。不同階級對發現和利用經濟規律的程度和態度是不相同的。
經濟規律的類型:(1)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共有的規律。(2)幾個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3)某個社會形態所特有的經濟規律。
在一定社會形態中存在和發生作用的各種經濟規律,組成該社會的經濟規律體系。基本經濟規律在一個社會形態的經濟規律體系中,是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它對該社會生產總過程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都起著決定的作用。
經濟學各流派淵源一覽表
產生及發展
19世紀中葉,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它產生的歷史背景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並展開了強大的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實踐的推進,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經濟學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展,而且還在繼續發展之中,經濟學的理論發展與創新是無止境的。
研究對象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總體上說是研究特定社會制度中的社會生產關係,即經濟利益關係,揭示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經濟規律。生產關係是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關係,它屬於經濟利益關係。即包括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關係,也包括分配關係、交換關係、消費關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研究的生產關係,就是人們在盛會再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諸方面的經濟關係的總和。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有什麼異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即相統一,又有差異。其統一面在於,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即經濟利益關係,揭示經濟利益關係。其差異面在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在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基礎上,同時研究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將資源配置方式、經濟增長與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納入研究的範圍。
階級性與科學性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內容,涉及人們的經濟利益關係,而經濟利益關係在存在階級關係的社會中,會表現為階級利益關係。由於人們所處的階級地位或所持階級立場不同,對經濟生活和經濟現象的看法和分析也不同。不同的階級會從本階級的利益出發,採取擁護或反對的不同態度。因此,政治經濟學必然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然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現了階級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既是一門揭示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又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經濟學說。工人階級和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其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同社會歷史發展的方向相一致,它能夠認識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具有高度科學性和真理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正確的揭示了經濟規律,符合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社會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武器;是認識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的科學依據;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基礎;是提高馬克思主義自覺性和改造世界觀的指導思想。
推薦閱讀:
※論文大燜鍋 | 專著:劍橋比較政治學研究系列(一)
※最新一部《星戰》,值得政治學家們研究
※高全喜:休謨的政治學與政體論
※【政治學人】張新剛:亞里士多德論政治友愛
※英國憲政簡史(4):英國議會制的鞏固和兩院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