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明講述中技控股高估值收購背後的故事:電影產業是「風口上的豬」 入口的價值無法估量(14.9.27)
本報見習記者 陳妍妍
「他們說我是操盤手,其實我更是一個投資人。」
2014年8月19日,對32歲的柯利明而言,是個特殊的日子。
這一天,他的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儒意影業)以15億元作價賣給了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600634,股吧)。這家成立不到5年,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僅1759.93萬元的公司,何以估值15億元?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7.26億元,《老男孩猛龍過江》票房2.1億元、《小時代》系列電影票房13億元……這些數據串起來,或許足以讓人相信,這個工科背景、投行出身,練過武術、留過洋的金牛座男人,值這個價。
影視圈是一個江湖,在這個江湖裡,柯利明絕對是個異類。
「我一直在用專業投資人的方法在投資電影,會用一些模型提前規避一些風險。在與其他投資人交流時,我會告訴他我的預期收益和溢價。」 柯利明說,「這個行業傳統而言需要你花大量時間去維護人際關係,但我更擅長的是冷靜地在房子裡面看劇本做投資分析報告,然後把剩下的事情交給專業製片人去做。」
日前,儒意影業執行董事柯利明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專訪,這也是其「一夜暴富」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
入口的價值無法估量
回憶起投行工作的經歷,柯利明說自己就像特種兵一樣被嚴格訓練過,它要求你身體力行,不斷要求自己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柯利明初中畢業就遠赴澳大利亞留學。2000年,其進入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主修風險管理學,後於2004年在該校獲得貨幣銀行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便在香港Persistent Hedge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任職高級分析師。
「在投行工作的那幾年教會了我對時間、效益和工作方式的管理。我以前每天16個小時都在工作,有時候我都想自殺,覺得太累了。剛開始的時候我會抱怨這個工作做了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告訴我這個做得不對回去重做。我明明已經去做過調研了,還要我提供這個數據的可行性樣本,要了解一個企業還要我上門去拜訪這個企業的人。但是每次都能了解到不一樣的信息,這會督促你前進。」
但是,喜歡挑戰的柯利明並不喜歡按部就班上班的生活。「我從小就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一直在想做一些與我原來生活完全沒有關係的事情。」
2009年,26歲的柯利明決定回國創業。他接手哥哥柯久明的廣告公司,開始做起了影視投資。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之所以選擇電影,柯利明坦言,「我會考慮我所從事的行業對我個人有沒有發展,同時,每個行業有它自己的增長曲線,選擇何時進入很關鍵。」
上世紀90年代賺房地產,00年代賺互聯網,這就是雷軍所說的「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柯利明認為,五年前的電影行業處於颱風前夜,有待爆發。
五年後的夏天,颱風真的來了。長城影視(002071,股吧)、金英馬、盟將威、海潤影視……當影視公司不斷創造一夜暴富的神話時,柯利明幸運地站在了風口上。
15億元,很多人都認為中技控股買貴了。但柯利明告訴記者,「入口的價值是沒有辦法評估的,如果我未來一年能生產五部電影,每年三五十億元的票房,那反過來看我們的價值反而被低估了。」
同時,最終能和中技合作也是因為中技一直堅持以互聯網思維來整合資源的商業思路。「它雖然是一家業外公司,但是在戰略布局上已開始大力打造影視、遊戲等互聯網文化產業平台;加之該公司管理團隊的治理胸懷及國際視野與我本人非常契合。」
用投行的思維做電影
與其他影視公司創始人不同的是,影視對柯利明而言完全是個「零」。柯利明強調,自己一直是用投行的思維在做電影,雖然是在創業,但他始終把自己定位成投資人。「其實當時沒有想到會賣公司,我只是想做一個成功的投資公司。」
都說電影是高風險投資,投資電影其實就是投資未來,賭的是影片上映之時,觀眾願不願意為你的電影買單。
而投行出身的柯利明,最擅長的就是用過去的數據分析未來趨勢,用不同的金融模型規避可能出現的風險。
「我每做一個項目都會先做數據分析,在此基礎上再建立一個量化標準的工作流程,然後配套人文主義的管理。很多人認為投資就是數據,其實不然,很多投資人包括巴菲特是很感性的。尤其在中國,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情商和工作方法同樣重要。」
近幾年中國電影每年增長超過30%,「我想我的投資收益怎麼也不會低於20%,除非我太笨。所以我的每個項目都是投資,同時我會設計不同的方案分散風險。」
與傳統電影人的思維不太一樣,柯利明做項目首先考慮的是回報率的問題。「包括多長時間後有多大的回報,投入產出比等等,有好多項目可能一看都覺得回報率很高,但是投資的性價比不高,風險大,我也不會考慮。」
在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上,柯利明更是行家。「我會非常謹慎,我不相信感覺,很多人會告訴我這個人很有名,這個人過去怎麼樣,但我會考慮把他放到這個盤子裡面到底能產生多少價值。因為中國市場一個檔期的容量有限,在一個檔期內能做到5億元到7億元我就已經很滿了,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談1億元以上的項目我根本就不考慮,也許會很賺錢,但是對我來講風險太大。」
當然,「未來我也會投過億元的電影,但是首先會看它一年半以後的呈現,同檔期內競爭對手格局,能不能在這個檔期里拿到十億元,至少是三、五億元。如果投資1億元最後只是保本的話,對於我來說再好的IP(註: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思是知識產權)我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投,因為這個性價比太低,我會找一個性價比更好風險更低的。」
得IP者得未來
投資人首要的任務是尋找標的,柯利明的標的來源於他多年來積累的IP資源庫。
「這個行業是典型的產品主導型,必須靠產品來打響你的品牌。同時,又要找到會推廣產品的,把你的優點說出來,為什麼你與眾不同。」
雖然成立不到五年,但儒意影業的成績單還是相當亮眼的。除了有上述三部「現象級」電影外,公司還出品了《北平無戰事》、《刀客家族的女人》、《前妻的車站》、《李春天的春天》等電視劇。
更值得一提的是,柯利明在精品小說和劇本上做了戰略性儲備。「我們已與肖央、籽月、卓越泡沫等知名編劇和作家、新銳導演周拓如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目前已簽訂的劇本外購協議及影視劇改編權轉讓協議及委託創作協議已經有42項。」
影視公司的財富,除了人,最寶貴的就是IP。短短几年時間能積累這麼多寶貴的IP,柯利明表示主要是自己在圈裡積攢的人品。
「我在圈子裡面還算是有一個被大家認可的投資人,大部分會認為跟我合作是可以信任的,這個信譽是通過一個一個項目積累起來的。每個作者我都會跟他在合同里簽訂,如果我一兩年內找不到導演拍這個戲,我會把版權還給你。因為儒意影業的定位很簡單,就是要幫助那些好的IP找到對的導演和對的人。」
從投行男到專業製片人,柯利明用了五年時間成功轉型。這五年期間,其參與的電影項目接近20部。「而且每個項目我都從源頭開始參與策劃,我還一直在跟導演學習劇本,從怎麼寫劇本到怎麼去呈現。我還會有對比性分析,和製片人一起總結為什麼有的項目預算超了有的沒有超。」
柯利明認為,目前來看,這個行業是一個肯定賺錢的行業,也是一個暴利的行業,只是屬於誰的問題。「它的風險非常高,收益會很高,除了金錢還有名氣的收穫。」
按照對賭協議,柯利明需要在未來三年內完成3.9億元的業績,2014年至2016年稅後凈利潤分別不低於7600萬元、1.3億元和1.85億元。
對此,柯利明並不擔心。
「其實前期我們買了大量的版權,這些版權壓住了我很多的成本,所以利潤上可能顯現不出來,但是三五年以後你就能看到它們的價值了。而且憑我積累的資源,基本都能以低於市場價拿到好的版權,假設業內價格是1000萬元,我可能花五六百萬元甚至三四百萬元就能拿到。」
原發的「創意」就像工業革命
文化創意產業,貴在「創意」。
從《致青春》創新地選擇辛夷塢的暢銷小說,創新地讓趙薇做導演,到《老男孩》創新地用音樂營銷引爆電影票房,柯利明一直在創新。
總結而言,他把「流行文化」做到了極致。
為了製造像《小蘋果》這樣「瘋狂」的營銷賣點,柯利明笑稱自己「想到頭髮都掉了」。他解釋說,雖然大家都在喊創意創新,但真正要找到一個最原始的點是很難的,它需要大量的研究,並且是個方向性的研究,不是瞎打瞎碰撞的研究,就像工業一個技術革命一樣。
以《小蘋果》為例,「我參考了大量的奢侈品營銷,然後結合特定環境,我總結出來就是一定要讓大家聽完後都能哼哼,包括舞蹈動作的設計,我們都是請專業的舞蹈團隊,目標是讓大家看完之後覺得好同時又便於模仿。」
就像香奈兒包包會出系列產品一樣,柯利明認為「老男孩」、「致青春」都將是儒意欣欣重點打造的系列產品。
在《老男孩》之前,柯利明的名字並不為人熟知。但業內人士都知道,《致青春》、《小時代》的幕後操盤手都是這個年輕的小夥子。
「我們在選項目時是要做大量排查的,就跟我以前在投行時一樣,我會從反向思維、逆向思維,以及數據測試、同類對比等方式對潛在項目做預估。數學裡面有個非常經典的理論叫做蒙特卡羅模擬,大數據還有很多參考性的非數據變數也給了我很大的參考,包括等,大量的閱讀和對中國文化、當代人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會支持我在投資時做出綜合判斷。」
柯利明表示,儒意影業已經建立起一套系統性的項目評估系統。「我的團隊會給我一個項目報告評估書,作家,作品簡介,銷量,讀者反饋,主要讀者群體,我要求他們不要超過兩頁紙,因為兩頁紙對我來說就浪費我很多時間,通常一個PPT就能一目了然。」
推薦閱讀:
※洋蔥食用價值
※【百家廊】一頓飯的價值
※中華民族的無窮詩意和價值滿足
※和佳股份:業績快速增長,創新業務模式價值顯現
※小米的營養價值 煮成粥喝養胃又補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