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父母都不知道:比智商更重要的是——玩商
高考無疑是六月的重頭戲,考生和家長們持續了許久的「備戰狀態」,隨著最後一門考試落幕,終於可以卸下重擔了。
但屬於家長的高考,遠沒有結束……
高考開始前,家長就去考場踩點、附近定賓館。到了考試時,孩子們在考場里奮筆疾書,家長們在考場外頭頂烈日「陪烤」。可悲的是,家長的一片苦心,收穫的可能不是孩子的感激,而是孩子的叛逆。辛苦了半天卻沒能幫上一點忙,家長心裡難受,孩子也覺得大人不理解自己。
其實不僅在高考,子女成長過程中,大多數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父母都想把自己覺得最好的給孩子,可孩子在這些「最好的」壓力下,卻往往無法茁壯成長。
我就有這麼一個朋友,一路是標準的「人生贏家」,靠自己的努力拚出一片天地。這幾年終於事業穩定,騰出時間生個小孩。我們都以為這孩子應該是那種——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結果這個「虎媽」朋友,從小就把孩子送去英語班、奧數班、鋼琴班、圍棋班。前幾天聽說有了給小孩的Scratch編程班,馬上就把孩子送去了。
令她苦惱的是,孩子不僅沒有如她所願、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反倒直接輸在起跑線。在學校里成績一直在中下游徘徊,還被老師反映「孤僻不合群」。更糟的是,小孩早早就開始近視、帶上了眼鏡,體質也不好,典型的小胖墩。
而我另外一個朋友,就走了另一條「不歸路」。
她和「虎媽」相似,北大畢業、外企500強管理層工作,典型中產階級。不過她的錢可沒花在興趣班、補習班上。生了孩子之後,她從「工作狂」變成了「遛娃達人」。一到周末,就帶著小孩四處撒野。郊區、周圍景點住一個晚上,爬爬山、泡泡溫泉。按照她的規劃,第一步打算帶娃、走遍江浙滬的每一個地級市。
但她這樣「放羊式教育」,還是承擔了挺大壓力的。同事們聚在一起交流,要麼學而思,要麼興趣班。連孩子的爺爺奶奶也忍不住嘮叨,說現在競爭激烈,不能讓孩子掉隊。
她倒心智強大,不為所動,反而覺得——這種過度重視競爭的環境,可能會影響孩子。於是當機立斷,從市區搬到了郊區,找了一家重視素質教育、不分排名的私立小學。
上周去她家,小孩被她調教得真心不錯,懂禮貌,又大方,是周圍小朋友們的「孩子王」。牆上掛滿了母子倆出去玩的照片,還有小帥哥參加校園足球隊比賽的照片。
講真,父母的高考,真的不在考場,而是在操場。國外現在興起一個教育理念叫——「玩商」(Leisure Quotient,簡稱LQ),說的就是這一點。父母和子女,通過玩,建立起新的關係。下面的視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紀伯倫有一首詩,講父母子女關係,我很喜歡: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雖然孩子們還小,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間相互比較的工具。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就像是球場上的夥伴,一起玩耍、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
※搞航空發動機研製的人需不需要很高的智商?
※不愧是二哈, 這智商都喂狗了啊!
※自信這種東西到底有多大用處?如果一直都沒自信,自我否定,如何才能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