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2006-9-7 閱讀2648次 本站網友 童童 發表 【字體:大 中 小】 上一篇<<>>下一篇

漫談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歷史記載的年代大約就有5千多年了。一個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可以流傳下來,並且經久不衰,主要是要有能承載此文化傳承的載體。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除了中國之外,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等原因中斷了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國滅亡;古巴比倫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滅亡;古印度由於本國長期四分五裂,北部被外族入侵,最後近代淪為英國殖民地……。他們文明的中斷,主要是他們國家的滅亡,民族的消失。國家和民族不存在其文明也自然就很難繼續傳承了。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個從未中斷過的。這與我們中華民族能代代傳承有著直接的關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孕育繁衍了炎黃子孫,早在青銅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華文明,從黃帝、炎帝、蚩尤、以及堯、舜、禹等等部族首領到公元前21世紀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的建立,再其後的商朝、西周、春秋(東周前期)四個時代,1600年的奴隸制度經歷了產生、發展和衰亡。公元前475年的戰國時代的開始,標誌奴隸制的結束和封建社會的誕生,這比西歐封建社會早了一千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標誌著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比西歐的英國、法國,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建立的中央集權民族君主國,早了1600多年。

其實,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和文化,但是不幸的是他們的文明和文化都隨著載體——國家的消失而失散了。國家和民族消亡了,沒有了保護體,也就很難完整地保留了,正所謂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當然,一個民族興衰是受多方因素影響的,其中有些純粹是偶然因素,例如;天災人禍等等,但是文明較發達的民族,抵禦各種災害的能力可能就強一些,民族得以延續的機會就多一些。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文化先進,並富有極強活力,即使民族消亡或融合了之後,其文明和文化也會融入其他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之中,得以繼續傳承。舉中國為例,今天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漢族」人,「南方人」和「北方人」,種族上就有很大差異。北方人主要是蒙古人種,南方人則混有大量馬來人種的血緣。主要原因,一是史前中國土地上的居民,北方即黃河流域以中亞遷徙來的蒙古人為主,長江以南以南亞遷居來的馬來人為主;同時又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民族變遷,北方人大量的南下與長江以南的百越等民族融和混血而形成的南方漢族人。

由此可見,我們的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不僅僅是56個民族組成,就是「漢族」本身也是由若干個少數民族逐漸演變融合而成的……。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明明是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意識,不同的民族習俗,但卻同時稱自己是「漢族人」,共同尊崇中華文化!共同使用漢字……,這從另一個角度不是也充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為什麼中華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我想這與中華文化的先進性和優越性有著直接關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全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了燦爛輝煌的中華科技文明的代表。有人對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的比例做過一點統計,結果十分令人鼓舞:

歷史年代 中國科技成就佔世界重大科技的比例

公元前6世紀前 57%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 50%

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 62%

401年到1000年 71%

1001年到1500年 58%明朝(公元1368年)以前的世界重要科技發明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例如;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早了1700年;南朝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準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創製「十二氣歷」比歐洲早800年;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對地球公轉的精密推算比歐洲早300年。總之,我國古代的科學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發明創造被世界公認,在世界上產生過深遠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讚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何不為自己民族的文明和文化而自豪,也許正是這種自豪更增強了中華文化如此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說起中華文化,「漢字」是當之無愧的結晶。中國的漢字,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次改朝換代和戰火洗禮,她不但依然保留其基本的形態,並且流傳至今,她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使其他一些少數民族逐步使用漢字,融入了以「漢字」為代表的「中華文化」,並 逐漸地形成了我們今天統一的「中華民族的文明與文化」。其中不乏許多在中華民族內戰勝了漢族的民族。大家都說自己是中國人,卻有著不同的生活習俗,操著互相不懂的方言,但卻寫著一種文字——「漢字」。僅憑此難道還看不出「漢字」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嗎!漢字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類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用銳利的器物雕刻在牛的肩胛骨和一些獸骨上的。文字量少,書寫不方便,成為了「甲骨文」流傳的阻力。但是毛筆、竹簡的發明使書寫工具前進了一大步。「紙」的發明又使漢字的傳播如虎添翼。秦統一後的「書同文」,不但促進了中華文字的統一,同時也加強了中華民族文明的交流和發展。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的產生孕育了中華文明的璀璨輝煌。 但是近年來,計算機的發明對中國的漢字產生了極大的威脅,50-60年代有人認為中國的方塊文字是一種落後的文字,尤其不能適應打字機的錄入,因此提出要廢止現行漢字,改成拼音文字。但中國文字有其鮮明的特點,同音不同字更不同義的很多,比如:「Zhiwu」一詞,就有:「 職務、植物、織物、支吾、知吾、-------」等等。如果改成拼音,一定會鬧出許多笑話來。但隨高科技的發展、電腦的發展和進步,錄入的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特別是「五筆字型」錄入法的發明,證明了『漢字』並不比『洋文』差。雖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識爆炸年代的來臨,拼音文字也暴露出它的不足,拼音文字每發明一種物品,都需要創造一個新詞,而中國是組合文字,每新產生一種東西,只要變化它的排列組合就產生了一個新詞,並不需要重新創造新字,充分體現了漢字的獨特優越性。 排版技術的落後又一次阻礙了中國的漢字的發展,王選教授的漢字排版系統,再次讓漢字衝破了牢籠……。幾經磨難,幾次險些被歷史所淘汰,但漢字都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爭得了一席之地。漢字的這種坎坷,也許正代表了我們中華文化頑強奮鬥,不斷進取的優良傳統。一個民族文化的興衰榮辱,固然需要強大的載體,自身的活力,同時也需要人心的向背。例如;西方國家的強大,依靠「船堅炮利」幾乎征服了世界。但是我國的有識之士提出「師夷之長」,要「以夷治夷」。他們的主張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船堅炮利」也不能完全決定一個文化的榮辱興衰。其中民族之情節、愛國意願也起到了維繫中華文化的作用。這種民族情、愛國心又源於中華文化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中華文化的凝聚力也得益於中國傳統思想的包容力和親和力,幾千年來佛、道、儒教思想和平共處,都是中華文化能產生出強大的凝集力和向心力的因素之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集合了中原各民族文化,融會貫通,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基礎,保證了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傳承。而中華文化的流傳又保證了在我們在傳統的基礎上 「取百家之長」 ,不斷地吸取外來文化的精髓,作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促進了我們的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科技發展又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前進。我們傳統文化的包容和親和力,又進一步促進了我們文化的良性循環。我想這也許正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的所在,我們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一定能使我們的「中華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作者:張雲新來源:光明網

推薦閱讀:

精準醫療的產業鏈與影響
五種食物容易影響寶寶腦部發育
蘇偉垣牧師盼今日神學生回應神呼召 做影響這世代的牧者
人越多,經濟影響力越大?-華爾街日報
跑步對腰椎有影響嗎 腰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TAG:文化 | 影響力 | 中華 | 影響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