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熱力學
07-27
1、世界是物質的。組成物質的那些細小的組成,都是在動的,都是有能量的。除非這個物質的溫度已經到了-273.15℃,也就是絕對零度。(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不可達到)2、這樣答案就出來了,世界是由物質和能量組成的。第二句中已經證明了,物質里一定含有能量,那能量里一定含有物質么?任何能量都要有物質作為載體的。(探討暗能量、暗物質的滾粗,我這裡講的是熱力學範疇)3、所以陰陽學說的本質就是:陰就是物質,陽就是能量。萬事萬物不離陰陽。《素問》:陽化氣,陰成形。就是這個意思。4、我們再看看《靈樞》里是怎麼說的:陰之與陽也,異名同類。我們再看看《道德》里是怎麼說的:萬物抱陰而負陽,沖氣以為和。什麼意思?5、陰就是陽,陽就是陰。6、陰陽不相離也。7、氣是什麼?氣就是能量,能量貴在流通,所以說「沖氣以為和」。8、物質是可見的,能量是不可見的。(很多人只認能夠看到的東西,所以他們都是凡夫俗子)9、三申道長公布的《道家秘傳黃帝內經》第一篇中這麼寫到: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10、如果能夠注意到這個能量的變化,能夠感受到這個能量的變化,那麼恭喜你,是塊學習玄學的好料子。經典裡面沒有明說的,我都已經說清楚了,所謂道家秘藏,講的也是一個意思,先賢唯恐寫的太簡單了,傳非其人慢泄天寶,又恐寫的太深,傳不下去後繼無人,所以見來見去、見不見、不見見、不見見見、見見不見一大堆,讓常人讀之猶如天書,慧者讀之一目了然,真是用心良苦。 中醫熱力學(2)陰陽變化中醫思維的根本是陰陽,不懂陰陽的人越學越糊塗,其實陰陽並不玄,玄就玄在能量是不可見的,而熱力學正是研究能量變化的這麼一門學科,可以說學好熱力學,陰陽什麼的,其實很簡單。學習自然要從最最基本的開始學起,只有基礎學好了,才能融會貫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1、自然界一切物體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種不同形式,它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在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不變。物體中的能量,各不相同。有的是動能,它呼嘯而過。有的是勢能,它可以掉下來砸人的腦袋。有的是內能,它溫度很高。有的是化學能,它的存在狀態並不穩定,分子原子外的電子們不老實,喜歡亂串門。有的是電磁能,大量的電子們按序列排隊行軍。有的是原子能,整個原子核打破重組,形成新的物質,同時釋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我曾在輻射的科普文里,解釋過所有輻射的本質,其實就是能量差異,能量差異的背後是粒子振動頻率的高低。太陽光對人體的作用,比如說促進鈣的吸收啊,也比如促進人體陽氣發生啦紫外光對人體的作用,比如說誘發皮膚癌啦艾灸對人體的作用,比如說治病啦,也比如說治病弄死人啦X射線對人體的作用,比如說放療啦,也比如說放療弄死人啦又或者你大半夜正在看恐怖片,此時吹來一陣陰風啦,你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慄,你換在白天邊曬太陽邊看試試,根本不會怕。這些都是外界能量與人體作用的表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方向定律2、不可能把熱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轉換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不可逆熱力過程中熵的微增量總是大於零。有沒有很熟悉啊!九陰真經有云: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什麼意思啊!能量多的東西跟能量少的在一起,能量多的自然就會把能量傳遞給能量少的。不平衡是能量傳遞變化的根本原因。那你說空調是幹什麼吃的!你不看空調室外機排出多少熱量啊,為了你的清涼舒適和空調病,產生了很多額外的能量消耗,我們城市裡的能源消耗這麼大,所以城市熱島效應才這麼嚴重啊!好了,扯了這麼多中醫不相關的,現在重點來了,風是怎麼形成的。氣壓差?分子密度差?溫度差?本質是什麼?當然是能量差異啦。這裡空氣能量多,那裡空氣能量少,自然要傳遞過去啊!那傳遞的時候,是冷空氣往熱空氣方向走呢?還是熱空氣往冷空氣方向走呢?答案自己思考啦,想想四季變化,想想熱脹冷縮,想想北極的空氣和赤道的空氣。風裡就帶著能量啊!帶著正確的能量,叫正風,帶著錯誤的能量,叫虛邪賊風。 中醫熱力學(3)陰陽消息中醫理論太複雜了啊,一會兒春三月如何夏三月如何,一會兒厥陰少陰太陰,這都是什麼J8東西啊,還有拿易經來解釋的,什麼十二消息卦,什麼否極泰來,煩不煩啊!!但如果從能量傳遞變化的角度來看問題,實在是簡簡單單輕輕鬆鬆,一目了然。萬事萬物都在不停交換熱量,人身處天地之間,必然受其能量交換影響。識得天地之間的能量變化規律,對於識得人體內部能量變化規律有很大幫助。我們理一下整個地球以及日地月系的能量傳輸模型,地球內部有熱源,但地表還是接受太陽光能量的。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緯度不同,到達北回歸線時,北半球為夏至,赤道春秋分。春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逐漸增加,萬物呈發生的態勢,能量往上走,夏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是最多的,萬物呈茂盛的態勢,能量往外走,求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逐漸減少,萬物呈收斂的態勢,能量往下走,冬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是最少的,萬物呈貯藏的態勢,能量往裡走。人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受到這種能量變化規律的影響,如果順應這種變化規律生活,人體就不需要改變太多,消耗太多。中醫上說,陰陽者,從之則生,逆之則死,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道理,不要跟天地之間的能量變化方向對著干,否則就是走向死路啊。(並不是直接死掉,文言不好者請自重) 中醫熱力學(4)陰陽五行之前已經寫過了《陰陽五行解》,今天改用科學語言描述。問:天地之間的能量是如何進行交換的?有哪些形式?答:風雨雷電,等等。問:那麼能量交換最多的是那種形式呢?答:雲和雨。中醫語言是:地氣升為雲,天氣降為雨。其中的氣是能量的意思。地表的水分受熱蒸發,變化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成為雲。(這裡有個汽化潛熱,就是相變需要的能量)到了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下降到地表成為雨。要知道,常見物質當中,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水 4200J/(kg·℃)水蒸氣 1850J/(kg·℃)冰 2060J/(kg·℃)空氣 1030J/(kg·℃)水和水蒸氣有著比空氣更大的比熱容,同樣質量的水或水蒸氣能夠蓄存更多的能量,天地之間大部分的能量交換,都是通過水分的升降完成的。那水分很少的情況是怎麼?我們知道沙漠的溫度變化非常大,因為水分匱乏,沒有水分蓄能緩衝,所以溫度直上直下。而海邊的溫度變化不大,因為有大海這個蓄熱池在。再說悶濕天氣,濕氣重的城市會讓人覺得更熱。原因很簡單。人體表的溫度僅在二三十度之間。(體內才有37℃啊!你的手背有37℃么?)相比35℃的干空氣來說,反而30℃的濕空氣讓人覺得更熱,因為可以交換到人體表的熱量更大,詳情請對著表中的比熱容自行想像,限於篇幅不列結算過程了。以上都是廢話,現在回到中醫,濕這個東西如果成為問題,是很難解決的,需要很多的能量去化解。黃元御先生所謂「一氣周流、土樞四象」,精闢概括了陰陽和五行的關係,其實就是水蒸氣在中間做能量循環。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察總結出來的能量運行規律,是多麼的牛逼,多麼的實用,多麼的完爆現代科學。有的人說:陰陽五行對於看病沒有實際意義。答:你看不懂當然沒有實際意義。人體本身有一個正常的能量物質循環系統,中醫謂之「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簡稱為「升降出入」,生病就是這個系統出了問題,解決這個能量運行系統偏差的部分,才能幫助人體恢復正常運行。那些切除長出來的部位,殺滅多出來的細菌,搭橋搭脈,這種方法能解決能量運行不正常所導致的問題么?又有人說:現代醫學觀察到的那些東西,古人聽說都沒有聽說過。答:這是廢話,古人已經看透能量變化的問題所在,並且已經從根源上把問題解決了。現代醫學的工作者還在那裡琢磨顯微鏡片呢。我在這裡並非惡意貶低現代醫學,這也是兩種醫學各自的短板。中醫對物的認識不如現代醫學,現代醫學對能量的變化規律認識還差得遠。你站的高度決定了你看問題的水平。另外講講為什麼營養學坑爹。能量和物質是並存的,只見物質不見能量,就永遠都是下等水平的庸工。就會相信營養學說,亂吃鈣片、維生素片、魚油等等營養元素。人體確實需要這些東西,但是。吃下去的是陰物,是死物,沒有足夠能量去化解它、利用它,只會導致悲劇。2013-9-17補充今早想起了以前看雜書看到的「山南水北」以及「藏風聚氣」,這是風水的基本說法。現在用熱力學的理論去解釋。1、山南水北為陽,山南日照較好,水的北岸較干。2、北邊有山擋著,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能量通過空氣流散,所謂「藏風」3、南邊有水蓄熱,可以進一步減小環境溫度的變化,所謂「聚氣」 中醫熱力學(5)陰陽六氣這篇下來差不多接近尾聲了,這一系列,講了很多基礎的東西,太過深入中醫的東西,也沒必要講,最基本的東西都學會了,其他學起來應該很輕鬆。話說每個人都有擅長的學科,我寫的很基本,不要求每個人都能看懂。但學醫者例外。為什麼例外,我現在舉一個例子,有個學醫幾十年的傻逼,還開診所的,看不懂「日為陽,月為陰」是什麼意思,並以此反中醫,傻逼鏈接在此《百無一用是陰陽》。試解答如下:日月是地球周圍對地球影響最大的兩個天體,相對來說,太陽的能量較多,所以日為陽。看到吧,從陰陽來解,這些東西都很簡單。而不懂陰陽的人,問題橫生,錯誤百出。今天主要講六氣十二經。好吧這個圖畫的實在是太示意了。太陰濕土小滿╭ ╮大暑少陰君火 少陽相火↑↓春分↑↓秋分↑↓厥陰風木 陽明燥金大寒╰ ╯小雪太陽寒水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六節,每四個節氣為一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六氣跟五行不是一一對應的。為什麼?「《五運行大論》: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爾,首甲定運,余因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五行和六氣都是從陰陽推出來的,而象不同,沒有必要去一一對應。所以這裡並沒有五行的相生關係,不一定要火生土、土生金。五行與人體之間的對應,與其他各種東西的對應,內經裡面都講了,五臟,五音,五色,五味,五果,五畜等等。而六氣對應的是什麼呢?寒暑燥濕風火?手足陰陽十二經?腑臟十二官?六個時間段?我們知道,五行是天地人身能量交換的一個運行模式。六氣對應的能量交換模式是什麼呢?只有解答了這個問題,才能真正明白六氣的真正含義,才能真正讀懂傷寒論。再次回到六氣圖。歲半之前,地氣升天,為厥陰、少陰、太陰。在人身則為足三陰從足走胸。歲半之後,天氣降地,為少陽,陽明,太陽。在人身則為足三陽從頭走足。很明顯,對應的是人身能量的上下運行。三陽能量下降,氣化血也。少陽不降則病寒熱往來。三陰能量上升,血化氣也。厥陰不升則病厥而寒熱。此氣血互化之源頭也,病此則見寒熱往來。所以六氣對應的能量運行不同於五行中的土樞四象,而在於氣血互化,即升降之中,物質與能量的相互轉化。(陽明不降則陰氣不入、面赤熱。太陽不降則經氣壅塞,頭後痛體痛。)(少陰不升則陽氣不出、但欲寐。太陰不升則陽氣不化,谷不化飧瀉。)十二經脈出入遊行之所,靈素已詳,經脈是經過對應的腑髒的,比如足厥陰肝經,屬肝絡膽。經氣運行出現問題後,時間長了,會影響到對應的腑臟。一般三陽經病入腑,三陰經病入臟。六氣搞明白了,《傷寒論》讀起來就勢如破竹了。而不是像傻子一樣在那裡背條文。現在明白《生氣通天論》中岐伯所說的了吧: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同樣的,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因為「五臟藏而不瀉,六腑瀉而不藏」。六腑之陽腐化水谷變精微,以供奉五臟藏之;五臟之精微化氣,以供六腑運化。陰陽互為其根,相互轉化的道理,是否已經講明白了呢?最後再講什麼是「神」。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上述陰陽互化的這種有序狀態。石頭也具有物質和能量,但是沒有生命,因為它內部的能量不能有序運行,它沒有「神」。看到「有序」二字是否想到了熱力學裡的「熵」這個概念呢?哈哈,中醫熱力學暫告一段落!感謝大家捧場!(其實還有東西,我懶得寫了) 中醫熱力學(6)陰陽定律陰陽第零定律:陰和陽,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本質一樣。(陰陽者,異名而同類)陰陽第一定律:陰和陽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種物質轉移到另一種物質,從一種物質變化成另一種物質,從一種形態轉變到另一種形態。(物質能量不滅)陰陽第二定律:任何自發的陰陽變化,總是朝著相對穩定的方向進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這就是傳說中不可道的道)(類似的有熱力學第二定律和勒夏特列原理)陰陽第三定律:陰和陽不能孤立存在。 中醫熱力學(7)中風傷寒前作《讀傷寒——營衛氣血》《五十營衛》《讀內經——何為十二經脈》《讀內經——何為營衛》,可以配合觀看。首先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否則侃侃而談說傷寒,會鬧笑話的。1、為什麼太陽主表?人身之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以應天之陰陽。三陰三陽十二經脈行於人身,則三陽為表,三陰為里。三陽之中,又各有表裡,太陽行身之背,陽明行身之前,故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行身之側,故少陽為半表半里)2、太陽拿什麼來主表?太陽之氣,本於少陰,腎中元氣充足,則下焦暖,膀胱疏泄有度。(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衛氣出於太陽之腑,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足太陽膀胱經之氣,通於膀胱之腑,腑陽充足,則經氣亦足。風寒襲表,上襲巔頂,其次後腦,其次後背,其次腰府,依次往下。守太陽表者,司腠理開闔的衛氣,足太陽本經之氣,又有督脈之氣。所以說手太陰主表的,是沒學好。3、常人體表受風寒後,會如何?3.1 先說風。風的本質是溫差造成的空氣流動。風促進的水平方向上的能量物質交換。(雨是垂直方向)風吹到人的體表,能夠促進空氣與人體的換熱。(低溫和高溫的物質相接觸)當空氣的溫度低於體表時,風加快了體表的散熱。(風性疏泄)當空氣的溫度高於體表時,風加快了體表的受熱。(此時人會加速散熱,能量耗散的厲害,這就是要中暑的節奏)3.2 散熱系統衛氣是溫煦體表的,是主管體表腠理開闔的,換言之,是控制人體體表散熱速度的。(衛性斂閉,陽密乃固之意)(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當空氣帶走體表熱量的時候,衛氣為了減少熱量耗散,將體表腠理逐漸關閉。(衛氣為什麼要減少耗散?參考陰陽第二定律)3.3 產熱系統說了體表的散熱,再說說體內的產熱,有著相對穩定的產熱速率和散熱速率,人體就會有序運行。能量來源,一是呼吸,二是飲食,二者提供了人體運行所需的能量。飲食化為營衛二氣,呼吸之氣傍營氣而行,營氣又促進了血的生成。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血是滋養人體各部位不可缺少的東西,原因就是,血在通暢運行的同時,提供了各個部位運行所需的能量。所以營血是產熱系統,而衛氣是散熱系統。3.4 先說中風人受了風,熱量耗散,腠理逐漸關閉,而產熱系統正常運行,此時就會積累熱量,人就會發熱,而腠理又沒有全部關閉,熱了之後又自動打開了。(為什麼自動打開了?參考陰陽第二定律)腠理不僅開了,因為熱,還會出汗,熱隨汗出之後,腠理又逐漸關閉。(為什麼又關上了呢?參考陰陽第二定律)這就用熱力學對太陽病中風的分析,至於為什麼鼻鳴乾嘔。上焦受風,肺受之,則鼻鳴。(流清涕)中焦受風,胃受之,則乾嘔。下焦受風,膀胱腑氣充足,一般不病。若膀胱受之,則小便清長。(腸受之,若下利,則為太陰病,其人脾陽少,化水少,腸中濕,感寒則利)3.5 再說傷寒寒的本質就是一下子帶走了太多的熱量。溫度低不要緊,多穿點也不會著涼,但是風一大,瞬間換熱係數大大增加。(你們知道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么?熱傳導的導熱係數很低么?但是變成對流的話換熱就快很多麼?)我們再用陰陽第二定律來思考下,如果人體一下子失去太多能量,會怎麼樣?答案很簡單,散熱系統關閉散熱,產熱系統增加產熱。(這跟我們玩雪玩過了,手會發熱一個道理,中華先賢們坑爹的說了一句:寒極生熱。只描述現象,未道明本質,你難道不覺得坑爹么?)這樣的話,人體腠理全閉上,就沒有汗了,熱量積蓄的厲害,人就發高燒了。這就用熱力學對太陽病傷寒的分析,至於為什麼會骨節疼痛,為什麼會喘,為什麼自衄者愈。寒氣傷人表,氣有所不通,所以足太陽所行各處疼痛。寒傷肺,肺者嬌臟,熱脹冷縮,肺縮,吸氣不下達,故見喘。自衄者愈,積熱有出口,故愈。4、所以說,傷風傷寒發熱者,是屬於身體好的一類。因為他們的營衛還在正常工作,而且他們的五臟六腑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營衛不守者,甚為可恨,錯綜複雜,百病叢生。 中醫熱力學(8)人體系統玄學所謂玄,玄於能量之不可見,而熱力學是專門研究能量變化規律的學科,誠以熱力學思維,是研究玄學基本問題的絕佳路徑。試舉一例:風水中,所謂尖銳的物體不可對準人體,否則會有煞氣,以熱力學思維解,其實很簡單。以流體作為介質的能量,遇到了尖銳物體之後,不能直接穿過,大部分只能沿著物體某個面的方向繼續前進,如果數股能量並作一起前進,直接作用於人體,自然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是圓面,就可以使能量分散,使之不聚集一處,人居其室則安。好了,切入正題,先引用下「系統」的概念,引用自《工程熱力學》,朱明善等,清華大學出版社。==============================================================================分析任何現象時, 首先應明確研究的對象, 分析熱力現象也不例外。通常根據所研究問題的需要, 人為地劃定一個或多個任意幾何面所圍成的空間作為熱力學研究對象。這種空間內的物質的總和稱為熱力學系統, 簡稱為系統或體系。系統之外的一切物質統稱為外界。系統與外界的邊界面稱為邊界。系統與外界之間, 通過邊界進行能量的傳遞與物質的遷移。按系統與外界是否進行物質交換,系統可分為閉口的與開口的兩種。系統與外界之間沒有物質交換時, 這種系統稱為閉口系統。開口系統是指與外界有物質交換的系統。根據系統與外界之間所進行的能量交換情況, 有所謂「簡單系統」、「絕熱系統」與「孤立系統」。簡單系統是指與外界之間只存在熱量及一種形式准靜態功的交換的系統。絕熱系統是指與外界之間完全沒有熱量交換的系統。孤立系統是指與外界之間既無物質交換又無能量交換的系統。絕對的絕熱系統與孤立系統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認為任何非孤立系統+ 相關的外界 = 孤立系統孤立系統一定是閉口的;反之則不然。同樣,孤立系統一定是絕熱的, 但絕熱系統不一定都是孤立的。==============================================================================以此來論人體,人體絕非孤立系統,也非絕熱系統,天地之間的能量變化,其數量級非常之大,不可度量,人居其間,必定會反應到人身上,此天地之氣通於人而有氣交變之理,然而人體所能承受的能量變化,卻是非常有限,此人應順應天地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之理。視人體為一系統,研究其與外界物質能量交換。經云: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此「出入」即所謂人體系統內外的物質能量變化,此「升降」即所謂人體系統內部物質能量上下。其可開口者,七竅也,加前後陰,是為九竅。其常開者,上有食道、氣道,以進飲食,呼吸。其定時而開者,下有穀道、水道,以排糟粕。其可開可閉者,皮膚腠理也,素問謂之玄府,玄即不可見之意。(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所謂玄府者,汗空也)皮膚腠理者,衛氣溫而行之,主其開闔。遇暑熱則開,以泄其熱,遇寒冷則閉,以御其寒。開闔得當,腑臟不受寒,不積熱,可以各司其職。呼吸者,以呼吸之氣,補上焦胸中宗氣,以並十二經脈運行。營衛義詳《讀內經——何為營衛》。飲食者入於胃,陽明為十二經脈之海,為津液氣血化生之源。以上為人體系統與外界物質能量交換分析。==============分割線================以下為人體系統內部物質能量運行分析。1、問曰:五臟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何謂也?(此問五臟之內物質能量傳導)答曰:胃中精氣,傳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主布精,而腎藏之,肝者罷極,用腎所藏,而化火氣,以奉君主,君火溫暖,則脾氣復能運化水精也。此五臟精氣相傳之理,名曰相生。2、問曰:五臟相剋,肝克脾,脾克腎,腎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何謂也?答曰:精氣聚於肝,則脾受氣少,發生太過,運化不及。精氣聚於脾,則腎受氣少,運化太過,封藏不及。其他同理。此精氣聚於某臟,而他臟受氣少之理,名曰相剋。3、問曰:五臟與六腑,關係何如?答曰:五臟濁氣歸於六腑,以供六腑氣化,六腑精微奉於五臟,以養五臟神明。(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名曰傳化之腑。此受五臟濁氣,不能久留,輸瀉者也,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4、問曰:氣由何所化?精由何所生?答曰:沖脈為十二經脈之海,陽明者亦為十二經脈之海,其內存者,由沖脈化,其外入者,由陽明化。腎主藏精,亥子丑三時屬水,人定則陽氣藏於五臟,腎能封藏,六腑始能奉養五臟,反此者,精不能蓄藏。(衛氣晝出於表,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臟,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為一周。)5、問曰:何以六腑之內,除膽以外,皆通於土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此問飲食入里,物質和能量如何變化傳導。)答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蓋飲與食入於胃,先由脾化其水飲,水歸水道,三焦、膀胱也,後由胃消磨其食,谷歸穀道,小腸、大腸也,脾弱不能化水飲,則水道穀道亂,六腑不能正常分清泌濁。6、問曰:肝何以主疏泄?(為何肝主管水道穀道出口的物質能量排出?)答曰:水道、穀道之腑,皆通於土氣,賴木氣以行疏泄。木氣有餘,土氣不足,則生飧泄,此水入穀道而不能小腸大腸完全消腐水谷。土氣有餘,木氣不足,則大便難,此穀道乾燥,糟粕不行,留於腸中。肝足厥陰之脈……上腘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可見水道出口,亦足厥陰肝經所轄,經氣實則閉塞,虛則不約,治法以辛補之,酸瀉之。此篇主要藉助熱力學中「系統」這個概念,把人體視作一個系統進行分析。這種熱力學思維,大家感受一下。篇末解釋了「肝主疏泄」,為後文鋪墊。 中醫熱力學(9)人體系統人體系統運行之複雜,非寥寥數語所能說明,先賢立陰陽之學說,天地人身之相應也,輔以四時(春夏秋冬)四象(少陽太陽太陰少陰),以應生長收藏,又言天以六為節,以兩陽合明,兩陰交盡,陽明厥陰,合四象以成六節,又言地以五為制,以土氣升降,合四象以成五行,五六之數雖不合,皆以陰陽推之,故其要一也。所以說,要真正理解四象五行六節的本質,必須要貫徹陰陽的思維。今天要解答中醫里幾個特別難理解的基本問題。1、水道穀道之變化,氣血精之所生、所傳遞、所轉化,與四五六的關係。2、三陰三陽氣血常數問題,與腑臟功用問題。3、三陰三陽開闔樞,與腑臟功用問題。4、四象與六節溝通問題,三陰三陽標本中見問題,與腑臟功用問題。一年半之前剛開始寫中醫博客的時候,寫了《五臟六腑、三陰三陽的取象》和《試解三陰三陽開合樞》,還是盲人摸象呢。=======================吐槽分割線=======================博主說:四五六不過是說明人體運行規律的輔助手段,很多學醫的朋友喜歡以玄言玄,拿著抽象的玄學名詞,寫一些玄之又玄的文章,不僅自玄其言、不說明白,還要自我標榜正確,讓人云里霧裡。那有的同學就要問了:別人想學中醫,但看不懂怎麼辦呢?回答:反正有這個智慧和悟性的人總能理解,學不會的人你教死了他還是不會,何必呢?在下也想整點文言文,寫起來又輕鬆,看不懂的讓他們猜去好了!何必把大道寫的那麼直白呢!那有的朋友就要問了:即使你把大道直白的表達了出來,凡夫俗子們還是不能理解,你又何苦呢?答:於心不忍故,藏著掖著又無裨益,說出來總有醫學同道能讀懂,不使先賢之學沒落,各位看官若是懂了,那麼這就是你自己的東西,在下並沒有傳道的本事。在下也沒有內證的功夫,只能通過學習經典來理解這些變化,如果本文有跟經典不符合的地方,懇請指出,以免在下誤導他人。=======================吐槽分割線=======================好了,吐槽完畢,開始談陰陽思維,其根本有二。1、升極復降,降極復升。此通於五行。熱力學翻譯:物質和能量的升降循環。2、陰出化陽,陽入化陰。此通於六節。熱力學翻譯: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再玄的理論,也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否則就不是中醫了。五六之數皆出自陰陽,同等重要。不能秒懂的同學,請默默的點擊右上角的叉叉,好好惡補基礎去。首先我們要解答一個問題。人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從何而來?(陽氣從何而來?)是由人體內的物質所轉化。(陰出化陽也。)精,血等有形之物。問:什麼時候血化氣,什麼時候精化氣呢?答:多數時候都是血化氣。呼吸之氣即人體活動能量來源之一也,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產生能量,供人體日常活動。(血液是氧氣的載體,此西人觀察所得,亦可佐證,此肺朝百脈之義。)公式:人體 + 氧氣 = 人體 + 二氧化碳 - 呼吸產生的能量此類似於:C + O2 = CO2 - Q(減號是釋放的意思,Q是能量的意思)然而,光靠呼吸是不夠的,「故呼則出,吸則入,天地之精氣,其大數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人體每消耗三份能量,呼吸只能提供其三分之一,不吃飯就干不動活,所以一日要吃三餐,以化生血與精,補充人體消耗。問:那精化氣呢?我們先解答何為精,義詳《讀內經——何為精》。精者,六腑化水谷所得也,以供奉五臟所用。肝之精氣,通於筋膜。心之精氣,通於血脈。脾之精氣,通於肌肉。肺之精氣,通於皮毛。腎之精氣,通於骨髓。故精者,五臟皆用之,非獨腎也。又雲「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主骨」「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何也?腎所藏之精,充於骨髓也。(腎精充足,骨髓滿,此為精髓互化之理。)又雲「腦為髓之海」,故腦亦用之。精隨脊柱下,謂之下流。(順為人,逆成仙,此之謂也。)所以髓才是身體的根本,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釋放出來轉化成為精供五臟化氣。我們舉個例子,跑步,400米的操場,跑了五六圈的時候,有些累的跑不動了,這個時候你的夥伴告訴你,再堅持兩圈,你就能跑下去了。我請問這個時候能量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動用了封藏之本——髓,髓化精,精化氣,氣又來了。問:那對身體有沒有好處呢?答案是有弊有利。習慣跑步的人,總覺得跑步很舒服,西學謂之人體釋放多巴胺,使人產生快感。從中醫思維分析,耗精這個過程當然會使人產生快感。好處是產生大量的陽氣,改善寒性體質,壞處是天天這麼跑下去,遲早陰虛臉紅,伐壞根本。我們人體每天產生的精是有限的,消耗的精也是有限的,最終能夠封藏到髓里的精,是少之又少。五臟也要消耗精,大腦也要消耗精,生殖系統也要消耗精,這些過程都會給人帶來快感,但是都不能過度。(此中有「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之義。)好了,廢話了那麼多,現在切入正題。1、水道穀道之變化,氣血精之所生、所傳遞、所轉化,與四五六的關係。飲入於胃,食氣入胃,不贅述。水谷入胃,分行兩道,水道與穀道也,流程圖如下。膽 三陰②↓ ↑營血③食道→胃→小腸→大腸→穀道出口①水精↓ ⑤↓水精↓脾→肺←⑥→三焦→膀胱→水道出口精↓ 衛氣↓⑦餘下四臟 ④三陽①脾主為胃行津液之義。②少陽之氣通於陽明,以供太陽之腑生血也,此三陽氣血傳遞,義後詳。③營生於中焦,營血之精微以供三陰。「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此肝之精氣通於筋膜之義。④衛出於下焦,衛氣之剽悍通於三陽。「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以此濁氣,壯陽中之太陽,使太陽可以主表。以此精微,養少陰之血脈,使呼吸可以持續提供能量。此中有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之義。⑤大小腸之水精,亦通於三焦,此為三焦之能量傳遞與大小腸,而大小腸之水分傳遞與三焦之義。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故脾亦為之行津液。⑥三焦者,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中有氣水上下,互化之理,其精者,蒸騰而上,肺受之,其濁者,順流而下,膀胱受之,皆賴三焦陽氣而上下也。⑦此水精四布之義,腎受精而藏之,而成髓。總結:水道者,精氣之所生也,穀道者,血氣之所生也。這裡心包沒有提及,在此簡要說明一下,心包者,居心之外,所謂「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即心包為心臟承擔了一定程度的物質與能量變化,使心臟處於一個較為穩定舒適的工作狀態。心包之氣,通於三焦,心包三焦,異名而同類,其氣皆發於厥陰也,位置不同,功用不同。2、三陰三陽氣血常數,如何解釋?以素問語為準。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太陽常多血少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少陰常少血多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氣血常數不在多少,在於互相轉化,三陰者,血升化氣也,三陽者,氣降化血也。故厥陰常多血少氣,以其血化氣也,而少陽常少血多氣,以其氣化血也。三陰三陽氣血升降互化圖。 ↑太陰↑少陰 少陽↓↑血升化氣 氣降化血↓↑厥陰 陽明↓ 太陽↓少陽之氣血傳於陽明,陽明之氣血傳於太陽,膽之胃,胃之小腸。所生之血,通過表裡傳遞,歸於三陰。厥陰之氣血傳與少陰,少陰之氣血傳於太陰,肝之心,心之脾也。所生之氣,通過表裡傳遞,歸於三陽。3、三陰三陽開闔樞,如何解釋?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先解釋樞,少陰為血(精)化氣之樞,少陽為氣化血(精)之樞,此少火生氣,壯火食氣之義。這是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的樞紐。再解釋闔,厥陰者,陰盡而陽出也,陽明者,陽盡而陰出也,故曰闔。這是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的實際工作者。最後是開,太陽為開,陽氣之散布也,太陰為開,陰氣之散布也。這是物質與能量傳遞的意思。有的人說,太陽為關,這裡我反問一句:開與關不是一個意思么?不就是控制體表的散熱速度么?4、三陰三陽標本中見,如何解釋?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陽明從太陰,厥陰從少陽。此為四象與六節溝通之道路。太陰助藏,少陰主藏,厥陰用藏。所藏者精也。少陽助化,陽明主化,太陽用化。化者氣血也。太陽用化少陽厥陰用藏助化 太陰陽明主化助藏少陰主藏對應的分別是生、長、收、藏四象。再看少陽太陰從本,太陽少陰從標從本,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說,四象六節五行,都是為了幫助理解人體系統運行規律所使用的抽象概念,我們要關注的,還是物質與能量的傳遞與轉化。所以說,學好陰陽真的是太重要了。這種陰陽的傳遞與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還在努力學外語,你out啦
※有限元中的Lagrange插值與Gauss積分
※頸椎的解剖和生物力學
※若你孤獨寂寞了,要努力學習獨處而睿智
※坐位體前屈太難,筋膜力學教你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