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域外聽風】走進來的熊貓 走出去的悟空

【域外聽風】走進來的熊貓 走出去的悟空

王眾一

中國元素的當下化、共享化、未來化,方是貢獻世界、影響世界的王道

春節期間,有兩部很有「中國味兒」的賀歲片人氣很高。一部是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3》,另一部是國產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前者是春節期間唯一票房每日上漲的電影,並且已經延期放映一個月;後者在巴黎高蒙影院的首映,為本年「中國電影,普天同映」活動揭開序幕,首次真正實現了中國電影在全球近50座城市主流院線同步上映。文化傳播的「逆流動」現象,很值得我們思考。

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深透運用已不算新事。李小龍的功夫電影、中國贈送的熊貓,曾被美國人視為經典的中國元素。好萊塢夢工廠將這兩個中國要素雜糅進帶有美國價值觀的作品中,在中美兩國乃至全球引得無數粉絲追捧。在首部問世8年之後,《功夫熊貓3》有了東方夢工廠的加入,神龍大俠阿寶第一次亮出金龍騰空的風采,電影中呈現的水墨畫情調,也令人聯想到對中國動畫大師特偉作品《山水情》的嫻熟借鑒,文化吸收和本土拓展的手法愈發明顯。

而中國經典經改寫煥發的生命力,也相當強大。3D版《三打白骨精》兼容了東方神怪世界和西方魔幻色彩。其中關於「真相」與「心相」的互補性討論,除惡與救贖的矛盾與糾結,使得悟空與唐僧的關係完成了顛覆性升華。片尾巨大的立體「白骨堆」,跟《黑客帝國》中的不斷複製的病毒、《木乃伊》中殺不盡的骷髏兵團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把中國經典元素與世界流行元素進行融通的嘗試,無疑是《三打白骨精》成功走向世界的策略。

文化產品市場的全球化,要求我們探索最大公約數,謀求世界接受度。而開放的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互相鼓勵別人拿去自己的文化要素。文化的交流必然是一個互相融合的過程,文化的博弈也一定不是零和博弈。《功夫熊貓》系列電影的雙贏結局就說明了這一點,而《三打白骨精》的嘗試恰恰說明了對經典作品進行自覺的普世化改寫,是與世界對話的有力武器。

中國對日報道的月刊雜誌《人民中國》近年推出了不少促進文化交流的活動。巧合的是,活動借鑒的元素也未出其右。無論是連續舉行的「熊貓杯」全日本青年感知中國作文大賽,還是剛剛啟動的「悟空杯」中日漫畫大賽,和東亞鄰國的交流,熊貓和孫悟空仍然是最大公約數。

事實上,熊貓成為一種火爆的影視文化形象,跟美國近些年的重新創作不可分割,但孫悟空的形象在東亞早已經深入人心。早在江戶時代,孫悟空就已經出現在日本的浮世繪作品中。20世紀初,日本的繪本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同於中國傳統形象的孫悟空。戰後日本的動漫鼻祖手塚治虫就創作過多部孫悟空題材的漫畫,鐵臂阿童木、七龍珠等日本經典動漫形象中,都找得到孫悟空的影子。

為了讓青年的創作更自由、更大膽,「悟空杯」的漫畫形象特別設計為一個去掉了「緊箍」的悟空。不論是被異域文化重新發現並融通、然後走回中國的功夫熊貓,還是以經典魅力觸發各種再創造、最終走向世界的悟空,一個終極啟示是,中國元素的當下化、共享化、未來化,方是貢獻世界、影響世界的王道。


推薦閱讀:

國寶IP熊貓的吸粉力強在哪兒?
《熊貓3》教會我們的……
《功夫熊貓》3觀後感 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宋金波 | 想當年,中原曾經是犀牛熊貓滿地跑
當我們關心熊貓被虐時,我們在關心什麼?

TAG:熊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