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古文教學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一講 文字探微  主講——心殿主副校   第一章 文字探微  隨著歷史發展 社會進步 漢字的音 形 義都發生顯著變化 這給我們學習古代漢語造成一定障礙 因此掌握文字音 形 義的演變 將能夠有效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正確分析文字並作出正確的判斷 成為學好文言文的必經之路  第一節 字音  隨著語言的演變 字音也在變化 比如我們讀唐詩時便會發現 近體詩 本來講究押韻與平仄的 可其中許多詩現在讀起來不押韻了 部分詩按現代音來讀也 平仄不調 了再看形聲字 本來聲旁是表示字音的 可按現代的讀音來看 卻不可理解了  比如 江 字的聲旁是工 提字的聲旁是 是 諒字的聲旁是 京 等等 於是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 漢字的讀音古今已經發生很多變化 再從以下幾方面詳細說說古代漢字讀音變化情況  一.多音字  多音字不僅在現在漢語中存在 在古代漢語中也同樣存在 所謂多音字指有不止一個讀音的字 一個漢字因讀音不一樣便意味著詞性不同 意義不同 用法不同 所以對文言文中多音字我們應有所掌握 以便更好學習文言文 下面舉例說明一下  築石寨土堡於要隘 (隘字讀 ai 四聲 險要之處)  太子辭於齊王而歸 齊王隘之(隘 讀e 四聲 阻止)  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奔 讀ben 一聲 飛奔的馬)  得間奔真州(奔 讀四聲投靠)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當 讀dang 一聲抵擋阻擋)  古法采草藥多用二月 八月 此殊未當(當 讀dang 四聲 適宜)  二.異讀字  在古今漢字中還存著一種字形相同而古今讀音不同的現象 這種現象包括古今音變(隨時間推移讀音發生變化)和古今異讀(古音中有的讀音在現代漢語中不再讀了)  異讀分為三種情況 破音異讀 通假異讀 古音異讀  a破音異讀  古文中有些專有名詞 如人名 地名 官名 族名 器物名 姓氏等 因為專有也就固定下來 讀的時候仍保留古音讀法 下面我們舉些示例  古人又稱為 讀破 破音是用改變字 詞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用法 下面舉例說明一下  臣語曰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語 讀 yu 四聲 告訴 作動詞)  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卷 讀 quan 二聲 拳頭 作名詞)  季文子相三君 妾不衣帛 馬不食粟 君子以為忠(衣 讀yi 四聲 穿作動詞 食讀si 四聲 吃 作動詞)  b古音異讀  古文中有些專有名詞 如人名 地名 官名 族名 器物名 姓氏等 因為專有也就固定下來 讀的時候仍保留古音讀法 下面我們舉些示例  人名:  墨子又稱墨翟(翟 讀di 二聲)  禽滑厘(滑 讀gu 三聲)  地名:  可以解燕國之患(燕 讀yan 一聲)  吳廣者 陽夏人也(夏 讀jia)  官名:  昨夜見軍貼 可漢大點兵(可漢 讀ke han分別四聲 二聲)  太子洗馬(洗 讀xian三聲)  姓氏:  尉遲(複姓 yuchi 四二聲)  召滑(召 讀shao四聲)  族名:  吐蕃(蕃 讀bo一聲)  大月氏(氏 讀zhi 一聲)  c通假異讀 指古文中一種一個字通假另一個字 即讀另一個字的讀音 下面舉例說明一下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說通假悅 讀yue四聲 快樂開心)  欲信大義於天下(信通假伸 讀shen一聲 伸張)  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 歸孔子豚(歸通假饋 讀kui四聲 贈予贈送)  今天第一講講到這裡為止 大家仔細體會講義內容 學習古文大家必須具備 古今漢語字典 康熙字典 或在線下載相關古漢語輔助釋義工具書  第一講作業:  一.分別說出 古文文字字音中 多音字 異讀字 破音異讀 通假異讀 古音異讀的概念  二.分別標出下列兩組古句括弧中多音字讀音:  a(父)子不相見 兄弟妻子離散  漁(父)見而問之曰  b賞賜百千(強)  學有未達 (強)以為知  三.分別標出 破音異讀 通假異讀 古音異讀各兩組古句括弧中的讀音  破音異讀:  a舍相如廣成傳(舍)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通假異讀:  a彤管有煒 說擇(女)美  b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古音異讀  a景(差) 人名  b(湯)谷 地名  可通過古文類 應輔助工具書完成作業  第一講作業:  一.分別說出 古文文字字音中 多音字 異讀字 破音異讀 通假異讀 古音異讀的概念  二.分別標出下列兩組古句括弧中多音字讀音:  a(父)子不相見 兄弟妻子離散  漁(父)見而問之曰  b賞賜百千(強)  學有未達 (強)以為知  三.分別標出 破音異讀 通假異讀 古音異讀各兩組古句括弧中的讀音  破音異讀:  a舍相如廣成傳(舍)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通假異讀:  a彤管有煒 說擇(女)美  b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古音異讀  a景(差) 人名  b(湯)谷 地名  可通過古文類 應輔助工具書完成作業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二講 字形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第二講 字形 2015,3,30  主講-心殿主副校  第二章 字形  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 ,所以字形與字義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我們讀文言文 ,首先必須識字 ,了解字義 。  文言文是以單音節詞為主的,而且除聯綿詞(雙音單純詞)外 ,雙音節詞的詞義也與字義密切相關。因此, 字的表意性便大大削弱了。 我們來舉例說明一下:  雖有槁暴 ,不復挺者 , 楺使之然也 。其中暴 讀 pù四聲 是曝的古字。 小篆的暴字 , 是由 日 出 廾(讀gong雙手捧物的意思) 米 四部分組成。 表示日出後雙手捧米曝嗮的意思。 而小楷的暴字 ,訛變成由 日 共 水 三部分組成,所以就無法看出字的形與義之間的關係了。  今亡亦死 ,舉大計亦死, 等死, 死國可乎? 其中 亡字 ,小篆寫的亡字, 像一個人躲藏在隱蔽物的後面 ,它的本義應該是藏匿的意思。 因為人有禍難, 常常逃到外地隱姓埋名隱藏起來 ,所以也就有了逃跑的意思 。可是從現在的亡的字形 ,此意也就看不出來了。  因此說 ,了解字義是了解詞義的堅實基礎, 而漢字的本義又是通過字形來表現的。  所以掌握字義(本義與引申義) 就必須對漢字的形體及其演變有一個足夠的了解 這些都是從讀古文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中終結出來的, 我們必須掌握好。  第一節 字形與字義的關係  字形。字形是作為表意文字,漢字是通過字形來表示意義的。  可文字發展到今天, 漢字由線條圖形文字變成了筆畫方塊文字 , 也就很難看出它原先所表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了。 甚至有不少字的字形在變化中還發生種種訛誤。  第二節 字體的演變  字體是文字的書寫外形 。一種文字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演變出不同字體 。漢字由產生到現在經過多次演變出現以下幾種:  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這些便為漢字字體演變大致輪廓。 總而言之 ,由一種字體演變另一種字體, 總是由繁雜變簡單 ,從不便於書寫到便於書寫。  大家可通過查工具書,去了解各字的音、形、義在各字體演變歷史時期的演變的大概情況 ,目的是讓大家能根據字形去推求字(詞)義從而更好學習文言文。  那麼 ,有同學就問了,「 老師 怎樣能了解字形與字義的關係呢?」  方法很簡單, 首先, 大家從今天的楷書去了解字的形義關係 ,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 ,但並不是說所有的楷書字都表示不出字的形義關係。 只說明相當一部分楷書字是這樣的。 實際還有許多楷書字仍保留著較明顯的表意性 。如:  羊字, 可看出一個正面羊頭的形狀。刀字,由篆字刀字經過隸書變後雖然失去了刀把 ,但仍具有刀的大體形狀;刃字,仍然以刀前一點指出了刀的鋒口所在;明字,還可以體會出日月光輝所在。  至於形聲字 字的形義關係就更為明顯 我們可以通過字的部首 即一般就合體字的表意偏旁(形聲字有一個表意偏旁 會意字每個偏旁都表意)去推求字義 因此就常用的漢字 需要通過古文字的字形去退求字義 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要把文言文學好 是需要認識一些古文字的 至少也需要認識一些常用小篆 因此大家有志學習文言文的朋友們需要購買或下載幾種古文字方面的工具書 。  第三節 造字法  古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把漢字造字法歸納六種 稱為六書  象形 是通過描摹實物形狀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  如 日字 分明是仿照太陽的形狀描摹實物下來的中間的小點表示太陽上的陰影 月字 月有圓缺 為同日有區別 畫了個彎月的模樣 中間一豎表示月亮上的陰影  象形字為獨體字 是構成 指事 會意 形聲字的基礎 是漢字的構成基本符號 也稱為根字或基礎字  指事 指事是在象形基礎上加上指示符號 或完全用符號組成字 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 有些抽象的事物或現象用象形字表現不出來 就需要用提示的方法表示  如 小篆字上 下 兩字 一橫表示固定位置 一豎表示固定位置上面或下面的另一物體 從而指示出方位的上 下 在木的下面加一橫(指示符號)提示樹根的意義 寫作本 在木的上面加一短橫(指示符號)提示樹梢的意義寫作末 在刀左邊加一點(指示符號)提示鋒口所在 寫作刃字  同象形字一樣 指事字也是獨體字 所不同的 象形字都是具體形象的描寫 指事字則包含抽象的指示事物的符號甚至由全部抽象符號構成  會意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物形體會合起來 從它們的聯繫與配合上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的造字方法  如 小篆字武 上面是古兵器戈 引申為戰爭 下面是腳趾的古字止引申為停止 止息 從而組合結構引申為以武力止息干戈保衛和平 能把戰爭制止住 經隸變後 一長橫便為一短橫 一撇變成一長橫 基本就變成今天武的形狀了  信字從人從言 表示人言應以誠信為貴 休字從人從木 表示人靠在樹邊休息 采字 從爪從木表示以手摘取果實的意思  會意字為合體字 它是合兩三字為一字 合舊字的意義以形成新的意義  形聲  形聲字由兩部分構成 一部分表音 一部分表意 表音部分為聲旁 也叫聲符 表意部分為形旁 也叫意符  如 沐字 聲旁 木 形旁 水  袒字 聲旁旦 形旁衣  閥 聲旁 伐 形旁 門  由此可知形聲字的形旁多為象形字 聲旁也可以是象形字 不管聲旁本來是什麼字作了聲旁之後 都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而只作表音成分  形聲字的形旁與聲旁 按照其部位來說 主要有六種形式:  左形右聲 右形左聲 上形下聲 下形上聲 外形內聲 內形外聲  轉注 就是同一部首內意義相同或相近字彼此相互解釋。  如 <說文解字>關於老字解釋是 考也 考字的解釋是老也 以考注老 以老注考 這種情況就叫轉注 又如 少和小 萬和方 等  轉注字都是已有漢字的之間解釋 沒有造出來的新字 因而與漢字的形體結構無關。  轉注字由於意義聯繫密切多用構成雙音節字且多為形聲字個別也有會意字 古文句中形成轉注字三條件 兩字間一部首兩字音相近可互為解釋 必須一對或一組不能為單獨。  如橋-梁 踏-踐 問-訊 等  假借  指音同而義異的借字,是指語言中已經有了表示某一意義的聲音 但沒有(或不好)造出表示這個意義的字 於是就借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  如小篆令字(可通過工具書查小篆寫的令字形狀)上面是集合的集字 下面是跪著的人形 古人的坐姿就是今人的跪姿 意思是一個人坐著(集合起來的眾人不站起來 表示地位尊貴)向集合的眾人發布命令 後來因為表示縣令的令字沒有造出新字來就借用命令這個令字來表示 又如長字 象形字 本來是老年人的形象 表示年長的意思 後來因為表示縣長的長沒有字就借用年長的長去表示  這些講義都是我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希望部分學生不要分心 仔細體會  假借字只是借用已有的字作為純粹表音符號來使用並沒有產生新字如湯-盪 壺-瓠  假借字與轉注不同是 它只需具備聲音相同或相近一個條件即可 假借字用以表示的意義同本義毫無聯繫 完全突破漢字表意的局限擴大使用方法  綜合以上六書 實際只有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是造字功能之用 至於轉注與假借則是用字之法 根據原則不能造出新字  第四節 四古今字與異體字  古代的漢字數量比後代要少的許多 一字往往兼任幾個義項 等後來又造出新字 原來的字意義就有所改變 這樣我們把較早的字叫做古字 較後的叫做今字  如 人窮則反本 反-返  靡不畢見 見-現  善刀而藏之 善-繕  異體字指音同義同而寫法不同的字  如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遍  怳驚起而長嗟 怳-恍  沛公不勝桮棹 桮-杯  第五節 五 通假字  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那個字 其原則 是兩個字的語音相同或相近  如 吾靈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 依傍 靠近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裁通才 剛剛  偭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 措施  在此強調一下通假與借假字的不同  通假字與六書假借字 都是音或同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個字 從性質上並無多大區別 但假借是本無其字 依聲託事 也就是說某個意義有音無字 只好借個音同或音相近的字來表示 而通假則是本有其字 而在寫文章是又借用某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它 前一情況為 造字假借 後一種為用字假借  今天就到此 下課!  作業:  一、簡要說下六書的 轉注、象形、指事、會意 、形聲、假借和通假字的概念。  二、假借字與轉注有什麼不同?  三、根據下列字,準確寫出分別屬於哪幾種形聲字搭配方式?  詠功霧 灸衷辯  四、標出下列古句括弧中的今字  a未至二三里 摧(藏)馬悲哀  b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  c(卒)然邊境有急  五、標出下列古句括弧中的通假字及意思  a(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b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c(耶)娘妻子走相送  第三章 文言詞語(實詞):  大家都知道,詞語中實詞數量最多, 文言與白話也是如此 。文言文實詞包括: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至於代詞, 現代漢語歸納於實詞 。在古漢語中, 因為它的語法作用有些特殊, 多數人把它歸納入虛詞, 其實它的意義還是很實在的 。  文言文中好多虛詞其實從實詞中轉化而來的。所以往往既有虛詞義,又有實詞義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積累掌握相當數量的文言文實詞 ,了解它們的豐富含義以及發展變化情況 ,掌握規律 ,舉一反三 ,是很重要的。下面就學習文言文實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古今異義  1、古今詞義的比較  (a)古今詞義相同的  (b)古今詞義不同的  大多數詞義已發生了變化 如 窮 的古義 窮盡 完結 陶潛的 桃花源記:欲窮其林 不得志 不顯貴 走投無路 司馬遷的 屈原列傳:人窮則反本 窮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指生活貧困。  再的古義 第二次 曹歲論戰: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兩次 蘇洵的六國論:後秦擊趙者再 在現代漢語中再字表示事情或者行為重複繼續。  讓的古義 責備 司馬遷的 信陵君竊符救趙: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 讓魏公子曰 在現代漢語中表示 禮讓。  由以上例子可見 詞義從古到今的變化很大。  二、古今詞義的變化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古今詞義相同,但很多詞義已發生了變化。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情況:  1、詞義擴大  文言文中,某些詞的原有意義比較狹小,後來它的意義有了發展,應用範圍比原來廣泛了,這種現象叫詞義的擴大。其特點:今義大於古義。古義又包括在今義中。  詞義擴大有以下幾類:  (1)原單指某事物的詞,擴大到兼指特徵、性質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如:  雛,說文:雞子也,本義指小雞,現在指幼小的鳥兒或幼兒,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狀,如雛鳥、雛形等。  皮,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本義指獸皮,現指人或生物表面的一層組織,以及包在外面的一層的東西,如樹皮、封皮等。  (2)從原義擴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義。  例如:  甘,說文:美也,物之甘美者,甜也。現在常用的意義除了甜美、味道甜之外,還有心裡樂意的意思,如心甘情願等。  苦,說文:苦,岺也。苓是一種苦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現在的苦,不僅有甘苦之苦義,還派生出辛苦、痛苦的意思。  (3)由專名擴大為通名。  例如:  江、河,古代專指長江、黃河,後來擴大到河流的通名。  中國,原義指中原地區,現指中華人民共和國 。  (4)由原來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詞,擴大到表示這一事物的整體。  例如 :  秋,說文:禾穀熟也,本指一年四季中秋季,後由一個季節擴大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等。  2、詞義縮小,是指詞的古義的內容,隨著時代變化逐漸變得狹小的現象。  詞義縮小有以下三類:  (1)詞義程度的減弱:  餓,古義指嚴重的飢餓,已達到受死亡威脅的程度。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便用餓的古義;今義的餓,指一般肚子餓,程度減弱了。  怨,古義指恨的意思。蓋自怨生也,這個怨既是古義;今義的怨,由古義恨減弱為不滿意、責備的意思。如:任勞任怨等。  (2)詞義範圍的縮小。  例如:  禽,原是飛禽走獸的總稱。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這裡的禽,顯然是古義。今日的禽詞義範圍縮小專指鳥類,如家禽、飛禽等。  子,最初指孩子的總稱,不分男孩、女孩都稱子。現在子,只指兒子了。  (3)詞義義項的減少。  例如:  勸,古義常用義項有:鼓勵、勸說、規勸。肅勸權召瑜還,這裡指勸說。勸學之勸,就是鼓勵的意思。今義中只剩下勸說、規勸的這一義項。如勸人改過等。  遷, 古義常用義項有 遷徙 變換 調任 升職 貶罰 流放 , 戰 守 遷 皆不及施 這裡指遷徙。 公車特徵拜郎中 在遷太史令 這裡指調任 升職 今義遷只剩下遷徙 變換這一義項 如遷居等。  c、詞義轉移  古漢語中一些詞義 隨著歷史發展 由原來表示的一種對象 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象 這就是詞義轉移  詞義轉移有以下幾種:  (1)由表示甲事物轉移到表示乙事物:  例如  幣, 古義指禮物 置幣遺單于 今已轉移為錢的意思  涕, 古義指眼淚 憑軒涕泗流 今義已轉移 鼻涕解釋了  (2)由表示甲動作轉移乙動作 :  例如  走, 古義跑 逃跑 竊計欲亡走燕 今義走轉移步行解釋。  去, 古義指離開某地 去國懷鄉 今義則指 到某地去。  (3)由表示甲義的範圍轉移到表示乙義的範圍:  例如  慢, 古義 怠慢的意思現指慢為速度緩慢 與快相對 古今義範圍從心理活動轉移到動作範圍方面來。  (4)由甲義轉移乙義 詞性也發生轉移  例如  犧牲 , 古義指祭祀時用作祭品的牛羊等牲畜 屬於名詞 。 犧牲玉帛 弗敢加也中犧牲便是古義。 今義轉移為 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 屬於動詞。  d 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 褒貶意義相互轉換的現象叫作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例如 卑鄙一詞 古義表示出身低微 見識淺陋 是一表示謙虛的中性詞 今義指品質惡劣 是一貶義詞  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有以下幾種:  (1)褒義詞化為貶義詞:  例如  乖 ,古義偏執 不馴順 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性乖張 即古義 今義為聽話順從 如這孩子真乖等。  (2)中性詞化為褒義詞或貶義詞:  例如  謗, 古義議論 批評他人的過失, 能謗譏於市朝 即用古義 今義謗有惡意中傷的意思。  祥, 古義指預兆 有吉有凶 是何祥也? 吉凶焉在? 即古義 吉凶預兆 今義多指吉祥如吉祥如意等。  e 名稱說法改變:  由於語言在發展中詞義或擴大或縮小或轉移 因此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時 必須注意古今異義的詞。  好了 今天我們就探討於此 下周我們繼續探討文言文實詞 謝謝各位收聽 。  一、為了減輕大家作業壓力,這一題可以不做,但是,嚴格要求大家背誦記憶, 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性轉移、詞性感情色彩的變化等等,概念,以及分別背誦它們的各自具體分類。  二、分別標出下列括弧里的字,古今詞義變化情況屬於哪種?【溫馨提醒: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  1、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2、足之所(履)  3、卜兒哭上(科)  4、(竊)為大王不取也  5、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6、遂拔以擊荊軻 斷其左(股)  三、解釋上述括弧中,字詞古今詞義是什麼?  例如:妻子,古文中,妻和子是完全兩碼事。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四講 文言文(實詞)  3 單音詞與雙音詞  大家都知道,文言以單音詞居多數 白話以雙音詞居多數 這是辭彙方面的一個很大變化 由文言單音詞演變為白話雙音詞。  大致有三種情況:  (1)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後面加一個輔助成分(亦稱前綴 後綴)  師說: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老師 加前綴)  狼:止有剩骨 (骨:骨頭 加前綴)  (2)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同義或近義詞 合成一個雙音詞(原來的詞作為語素之一)  師說: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傳:流傳)  勸學:蚓無爪牙之利 筋骨之強(強:強健)  (3)換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  勸學:學不可以已(已:停止)  師說:聖益聖 愚益愚(益:更加)  以上三種情況為 文言單音詞與白話文雙音詞演變過渡三種情況:  a、區分清楚文言的兩個單音詞誤認為白話文的一個雙音詞  文言以單音詞為主 有時連用的兩個單音詞 在白話中變成一個雙音詞 初學文言的人往往用白話的詞義去解釋 結果就歪曲了原意  例如:文言中也有小部分雙音詞 其構成情況大致如下:  口技: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火爆聲 呼呼風聲(中間 是兩個詞 中是其中的意思 間 音jian四聲 夾雜的意思)如果誤當口語中方位詞 中間 來理解 就誤解原意了。  b、切勿把雙音詞拆成單音詞理解  (1)單純的雙音詞  聯綿詞 例如:  以下例子都是雙聲關係(即聲母相同)的聯綿詞  瓦縫(參差) 多於周身之帛縷  ……(展轉)四明 天台 以至於永嘉  以下例子都是疊韻的關係(即韻母相同)的聯綿詞  (窈窕)世無雙  五里一(徘徊)  贏得(倉皇)北顧  譯音詞 例如:  (可汗)大點兵  猶抱(琵琶)半遮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  疊音詞 例如:  (奄奄)黃昏後 (寂寂)人定初  若夫淫雨(霏霏) 連月不開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以上所舉例子 雖然都是由兩個字組成 詞義卻是由這兩個字合在一起來表示 所以不可拆開來表示。  (2)合成的雙音詞:  聯合式 例如:  沛公奉嶲酒為壽 約為(婚姻)  邑人奇之 稍稍(賓客)其父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偏正式 例如: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再拜獻大王(足下)  前綴後綴式 例如:  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 (前綴式)  (森然)欲博人(後綴式)  偏義複詞 例如: 涉罰臧否 不宜(異同)(偏義指的是異字)  偏義複詞 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後面另外有詳細介紹。  通過從以上例句中的這些雙音詞 第一類 雖可勉強分開解釋 但意義已結合的很緊 有的詞由兩個字的含義合併而產生新義(如 社稷)所以不宜拆開解釋 第二三類詞更不能拆開 拆開意思就變了 第四類詞則需聯繫上下文來考察其是否偏義。  C、偏義複詞:  所謂偏義複詞 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 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 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 另一個不表示意義 只作陪襯。  (1)兩個語素意義相對  例如:  孔雀東南飛(並序)中 便可白(公姥) 我有親(父兄)句子中的 姥 兄 表示意義 公 父 則不表示意義  (2)兩個語素意義相近  例如:  墨子-非攻: 今有一人 人人(園圃)竊其桃李  園是種樹的地方 圃是種菜的地方 在句子中只有 園這個語素表示意義 圃只作為陪襯  值得注意是 兩個語素意義相近的偏義複詞和同義詞的重疊使用是要區分開的。  例如:  孔雀東南飛中 舉動自(專由) 會不相(從許)說專由 就等於說自專或自由 說從許 就等於說相從或相許 以後古文中出現的偏義複詞會很多  4、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中 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 甲類詞臨時具備了乙類詞的語法特性 並臨時作乙類詞用 文言文中比較常見的是名詞用作動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狀語 動詞 形容詞用作名詞 使動用法 意動用法 為動用法等 下面就這些重點關鍵詞類活用逐一作講解。  一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作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  名詞 賓語 例如:  (籍)【吏民】封府庫  籍 名詞 戶籍冊 在這裡作動詞 登記  副詞作狀語 名詞 例如:  江水(又)東流 東 名詞 東面 在這裡作動詞 向東流。  能願動詞 名詞 例如: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水 名詞 在這裡作動詞 游泳。  名詞 補語 例如: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此】 舍 名詞 房子 在這裡作動詞 蓋房子。  名詞充當聯合式或連動式謂語組成部分之一 例如:  卒中往往語 皆(指)【目】陳勝 目 名詞 眼睛 在這裡作動詞 使眼色。  從前後相同結構的比較中確立名詞用作動詞 例如:  孫討胡聰明仁惠 【敬】賢(禮)士 禮 名詞 禮節 在這裡作動詞 以禮相待。  敘述句謂語部分找不到動詞或其他詞語作謂語中心詞 事物名詞就用作動詞 例如 :  如平地三月(花)者 深山中側四月(花)  兩個名詞連用 不存在並列 同位和修飾的關係 不帶計量意義時 第一個名詞作動詞 例如 :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為而已 (權) 然後知輕重 權 名詞權勢 在這裡作動詞 權衡。  今日就講到這裡 下一講我們仍然繼續討論 文言語言(實詞)  古文第四講作業:  一 寫出下列括弧雙音詞古今異議  a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義也  b欲苟順私情 則(告訴)不許  二標出下列括弧中偏義複詞表示有意義的字  a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b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三寫出下列括弧中字詞詞性及意義  a組:一日晝寢帳中 落(被)於地  成歸 聞妻言 如(被)冰雪  b組:越國以(鄙)遠 君知其難也  蜀之(鄙)有二僧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五講 文言文 (實詞)  古文課第五講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講文言文(實詞)的延續講解。  (二)形容詞用作動詞  首先大家記住一點,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 如果帶了賓語的,而又沒有使動,意動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動詞  例如:  楚左尹項伯者 項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張良 (善 形容詞 好 在這裡作動詞 與……交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短 形容詞 長短的短 在這裡作動詞 說……的壞話)  當然,形容詞是不帶賓語的這不是絕對的,有時 形容詞後面不帶賓語 也用作一般性動詞  例如:  而心目耳力倶窮 絕無蹤響(窮 形容詞 困窘 在這裡作動詞 用盡)  (三)動詞 形容詞用作名詞  動詞用作名詞 就是這個動詞在句子中 具有明顯的表示人與事物的意思 它一般處於在句子主語或賓語的位置 有時前邊有 其或之  例如  蓋其又深 則其至又加少矣(至 動詞 到 在這裡作名詞 到達的人)  形容詞用作名詞 翻譯時 一般要補出中心詞(名詞) 而以形容詞作定語  例如  將軍身被堅執銳(堅 銳 皆為形容詞 在這裡皆作名詞 堅硬的鎧甲 鋒利的武器)  四美具 二難並(美 難 皆形容詞 在這裡皆作名詞 美好的事物 難得的賢主嘉賓)  (四)名詞用作狀語  現代漢語里 普通名詞是不能直接修飾謂語動詞作狀語的 而古代漢語普通名詞直接用作狀語卻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第一 比喻 表動作情態  例如  席捲天下 包舉宇內 囊括四海(席 包 囊 皆為名詞 在這裡皆作狀語 像卷席那樣 像用包裹那樣 像裝袋子那樣)  第二 表示對待人的態度  例如  君為我呼人 吾得兄事之(兄 名詞 兄長 這裡作狀語 像對待兄長一樣)  第三 表示動作的時間 處所  例如  朝歌夜弦 為秦宮人(朝 夜 皆為名詞 在這裡表動詞 歌 弦 發生的時間 在早晨 在夜晚)  第四 表動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  辭樓下殿 輦來於秦(輦 名詞 在這裡表動詞 來 使用的工具 乘車)  第五 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  例如  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受上賞(面 名詞 臉 在這裡作狀語 當面)  (五)使動用法  所謂使動用法 是指謂語動詞具有 使賓語怎麼樣 的意思 它是動賓結構表達使令式的內容  動詞的使動用法  古代漢語中 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 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 用於使動時後面就帶有賓語  例如:  卒廷見相如 畢禮而歸之(歸 不及物動詞作使動 使……返回)  有時候 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共同帶一個賓語 這個賓語既是及物動詞的受事者 又是主語使得它成為不及物動詞的施事者  例如:  今夫水 博而躍之 可使過顙 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躍 不及物動詞作使動 使……濺起 行 不及物動詞作使動 使……前行)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古漢語中 形容詞也常常用作使動 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例如  足以榮汝身(榮 形容詞 在這裡作使動 使……感到榮耀)  名詞的使動用法  普通名詞用作使動詞  先生之恩 生死而肉骨也(生 名詞 在這裡作使動 使……活 肉 名詞 在這裡作使動用法 使……長肉)  方位名詞用作使動詞  方位名詞用作使動詞 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這個方位名詞所表示的方位行動。  例如:  令尹南轅反旆 (南 方位名詞 在這裡作使動 使……向南行)  (六)意動用法  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作意動 就是 覺得賓語是 覺得賓語怎麼樣 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或者成為用作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代 詞有時也用作意動 動詞一般不作意動  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名詞帶賓語作意動 就是 覺得賓語是 覺得賓語怎麼樣 是在主觀上認為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動的形容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 或者成為用作意動的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代 詞有時也用作意動 動詞一般不作意動  用作意動的詞可以譯成 :  以……為……或者 認為……是……或 把……當做……  成以其小 劣之(劣 形容詞 不好的 在這裡作意動 認為……不好)  侶魚蝦而友麋鹿(侶 友皆為名詞 伴侶 朋友 在這裡作意動 把……當做伴侶 把……看做朋友)  (七)為動用法  為動用法就是動詞 名詞帶賓語 為賓語怎麼樣 可譯為 為……  例如:  今亡亦死 舉大計亦死 死國可乎(死國 為國而死)  三、一詞多義  在文言文中 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 同一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意思 在另外一個句子成另外一個意思 一般而言 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 在一個句子里 我們怎樣確定一個詞究竟用的是多 義中的哪個意義呢?  主要是聯繫T上下文 認真閱讀 仔細分析 增強閱讀能力 一詞多義是由本義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掌握一詞多義的方法。  了解詞的本義 引申義 比喻義  詞的本義有兩種理解 一種是詞最初的意義 詞的來源說 如 向最初意義 朝北的窗戶 兵最初意義 兵器 等等 這些最初的意義也就是這些詞字的本義  另外一種理解就是詞的應用來說的 把最常用的那個意義算作詞的本義 也叫基本意義 如 兵的基本意義是兵士 走的基本意義 步行 在現代漢語中談到本義是指後者 即詞基本意義。  這種基本意義在現代漢語詞典里 總是作為詞的第一意義 掌握詞基本意義是了解多義詞的好辦法 。  引申義是從基本義發展出來的 同基本有相類似 相對立或相關聯的意義  如 深字基本義是 從表面到底部或從外面到裡面的距離大 從深的基本義發展出來以下這些引申義:  道理很深 深奧 深入  夜深人靜 時間久  顏色太深 濃 重  深的引申義和基本義的聯繫是建立在相類似的基礎上的  比喻義 也屬於由詞的本義的一種引申 但因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 使語言風格特殊 色彩鮮明 所以跟引申義並列 成為轉義的一種 它是由本義通過打比方而產生的新義 。  地下工作 地下 比喻隱藏在敵人勢力範圍  點滴經驗 點滴 比喻零星 微小的  亂扣帽子 帽子 比喻罪名或壞名義  了解詞義的兩種引申方式  連鎖式 即本義和引申義環環相扣 逐步延伸展開。  如 寒 本義冷 引申為寒冷的季節 再引申為缺乏冬衣而受凍 又引申為貧寒 進而引申為恐懼 害怕  例如  冰 水為之 而寒於冰  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  一女不織 或受之寒  大度橋橫鐵索寒  以上便為寒字連鎖引申幾種意義  輻射式 詞義引申環繞著一個中心 而從不同的方面展開。  如節的本義是竹節 由其輻射產生的引申義有關節 季節 節操 節拍等  例如  一節復一節 千枝攢萬葉  盤根錯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  單于壯其節  以上便是節字輻射引申開來的意義  大家不難看出,詞義引申的一般規律是 由具體到抽象 由個別到一般 藉助這些規律 有利於我們以簡馭繁地對多義詞進行系統梳理。  那麼 一詞多義演變的聯想方法又是什麼呢?  類似聯想 採用類似的事物來比喻 形容一詞多義  如 引(本義 開弓)——延引——牽引——引導  接近聯想 應用接近的事物來代替 如 兵(本義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  對比聯想 它是由正面意義的詞 聯想到表示反面的意義 如(去ju三聲本義藏)——離開——廢除——捨棄  懂得一詞多義演變聯想方法 可以從看似孤立的一詞多義之間找到一定聯繫 從而選出正確義項  大家僅僅憑藉以上幾種方法 來掌握一詞多義還不很夠 養成平時多積累多整理的習慣很重要 只有儲存的辭彙豐富了 才能在運用中熟能生巧  至今為止 文言實詞部分講解至此 ,下周 我們繼續探討文言虛詞部分。謝謝大家收聽!  至今為止 文言實詞部分講解至此 ,下周 我們繼續探討文言虛詞部分。謝謝大家收聽!  五講作業:  一、寫出括弧詞屬於哪種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是副詞】 再分別說出括弧詞所在古句中的意思是什麼?  a、組:  以(端)其位  苟余心之(端)直兮  惻隱之心 仁之(端)也  b、組:  故傳天下而不足(多)也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然余居於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  c、組:  (質)明 避哨竹林中  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質)於齊  形者神之(質)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六講(虛詞)  第六講 虛詞:  文言虛詞是與文言實詞相對而言的 一般來說 實詞的意義比較具體 在句子中充當主要成分 虛詞的意義比較抽象 有時甚至只起到語法作用 沒有實在意義。  在文言文中 介詞 連詞 助詞 嘆詞歸為虛詞 有些代詞和副詞 特別是表示指示和疑問的 用法接近虛詞 一般也算作虛詞。與實詞相比 文言虛詞數量不多 但很難把握 在學習中 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區分虛實:  文言虛詞是從文言實詞中引申或假借來的。  :例如 所 的基本意思是處所 《鄭伯克段於鄢》:不如早為之所 引申為表示 ……的地方 或……的人 作結構助詞  《扁鵲見蔡桓公》:司命之所屬 之的基本意義是 往 《為學》:吾欲之南海 假借為代詞 助詞 語氣詞 成為用的最多的文言虛詞 所以閱讀文言文 頭腦中要有 詞分虛實 的概念 以辯明詞性 正確理解文意。  2 、辨析用法:  文言虛詞使用頻率高 用法靈活多變 同一個詞 可以表示多種語法關係 即使詞性相同 作用也不一樣。  例如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全文402字 有23處用 而 作連詞 而 貫穿全篇 形成獨特風格 其用法可歸納為5種 溪深而魚肥 而字表示並列關係 日出而林霏開 而字表示承接關係 雜然而前陳者 而字表示修飾關係 飲少溭醉 而年又最高 而字表示遞進關係 禽鳥知山林之樂 而不知人之樂 而字表示轉折關係。  辨別一個虛詞的不同  用法 一方面要理清詞語或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另一方面要通過誦讀把握語氣 語意限定了虛詞的用法 虛詞恰當地傳達了語意。  3、體查語氣:  古人稱虛詞為 辭 語辭 語助 可見虛詞在表達語氣方面的重要性。 一段文言文如果沒有虛詞連綴在其中 就會丟掉 性情 失去活力。  例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幾句託詞 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不用虛詞 就表達不出說話人在表面上謙虛中隱含的抱怨和得意之情。  學習文言文 要反覆吟詠 體察虛詞所表達的語氣 並從中總結出一些規律 如 夫 蓋常表示發語 者 也 常表示停頓 耳 而已 常表示限止 得無 無乃 表示推測 反問等等 。  4,對比古今:  文言虛詞的用法  少數沿用至今 如《勸學》學不可以已 的可以 有些現在已不再使用.  如 發語詞 夫 蓋 語氣詞 矣 哉 有些用法發生變化 《出師表》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的 所以 表示原因 現在則表示結果 有些存著表示細微差別 .如《與吳質書》公幹有逸氣 但未遒耳 的 但 表示輕微的轉折(只是)比現在的語意輕 值得注意的是 文言文中的一些詞語 形式與現代漢語中有些連詞一樣 但用法與意義不一樣 需要細心詳查 要用分析的眼光 逐字審查 不能簡單地和現代漢語中的連詞等同理解 對於那些與實詞意義相關 或與現代用法相同的詞 也不必費力去記 只要多找些古文熟讀 增強語感 注重積累 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就會逐步提高的. 因此學習文言文虛詞 要重點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虛詞的用法.  一 ,代詞:  代詞是代替詞 片語 和句子的詞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的詞語重複 使文章簡潔.  (一)人稱代詞: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赴府  (予)購三百盆 皆病者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1 第一人稱: 吾 予 余 我  2 第二人稱 汝(女) 而 爾 若 乃 子  (汝)識之乎?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而翁歸 自與(汝)復算耳  與(爾)三矢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吾兒 久不見(若)影  東阿者 (子)之東阿也  3 第三人稱 之 其 彼 厥  壬甚任(之)  注意:之 作賓語也可代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斬荊棘 以有尺寸之地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4 謙詞 稱自己的名字 常用 臣 仆 愚 不才等 婦女用 妾 國君用 孤 寡人  (臣)從其計  (仆)非敢如此也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 請奏瑟  5 敬稱 大王 將軍 公 公子 陛下 閣下 足下 子 先生 大人 卿等 可譯為 您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6 人稱複數 古文中用 悲 屬 儕 族 徒 等放在人稱代詞後面表多數 可譯成們 或在人稱代詞後加 一類 一班 這些等詞.  若屬)皆且為所虜  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  士大夫之(族)其賢不及孔子  倘復請之 吾(輩)無生理矣  (二)指示代詞:  用來指示和區別人或事物的代詞 可代人 代物 代事.  1 近指代詞:  是 此 斯 茲 之 然譯成 這個 這裡 這樣  而(此)獨以鍾名 何哉?  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無傷也 (是)乃仁術也 見牛末見羊也  文王既沒 文不在(茲)乎  均(之)二策 寧許以復秦曲  雖有槁暴 不復挺者 蹂使之(然)也  2 遠指代詞 :  彼 夫 其 匪 可譯成 那 那個  以(彼)易此 孰得孰失 必有能辯之者  以故(其)後名之曰 褒禪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3 旁指代詞:  他 它 別 譯成 別的 其他的  王顧左右而言(他)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如有離違 宜(別)圖之 以濟大事  4 虛指代詞:  或 某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師焉 (或)不焉  (某)所 而母立於茲  5 無定指代詞 :  莫 無 譯成 沒有誰 沒有哪一樣東西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三)疑問代詞:  1 代人:  誰 孰  王曰 (誰)可為使?  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2 代事物:  何 胡 奚 曷  大王來(何)操?  卒然邊境有急 數千百之眾 國(胡)以饋之?  3 代處所 :  安 惡wu一聲 焉  沛公(安)在?  且(焉)置土石?  這幾個詞作狀語 一般是表反問 譯成 怎麼 哪裡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安)能屈豪傑之流 扼腕墓道 發其志士之悲哉?  今日虛詞部分暫講到這裡,下講繼續虛詞部分延伸講解,謝謝大家收聽。  作業:  一、簡潔闡述學習文言虛詞需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二、指出括弧中代詞在古句中 代詞類型、所在位置成分 、具體意義。  1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  2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3今操得荊州 奄有(其)地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七講 (虛詞)  二,副詞:  副詞的基本功能是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  (一)程度副詞:  程度副詞是表示性質,狀態或行為動作所達到的程度的副詞。  1、多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  斷頭置城上 顏色不(少)變  夫妻心(稍)慰  2、加深度 愈 益 彌 更 譯成 更加 尤其  奉之(彌)繁 侵之(愈)急  是故聖(益)聖 愚(益)愚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極高度 最 極 甚 殊 太 至 良 絕 特 頗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 很 極 太 非常 分外 特別等詞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古者治天下也 (至)纖至悉也 故其畜積足持  老臣賤息舒祺 (最)少 不肖  便舍船 從口入 初(極)狹 才通人  (二)範圍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或與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物的副詞 修飾動詞 作狀語  1、表總括 悉 皆 盡 咸 勝 俱 舉 畢 凡  珍寶(盡)有之 何可(勝)道也哉?  2、表僅限 唯 特 徙 獨 直 第 但 止 則 僅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 只 僅 單獨 只是  3、表共同 共 同 並 相  例如:正在 變化時 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  又多豪右 (共)為不軌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三)時間副詞  表示動作行為為發生 持續與時間有關的副詞  1、過去 向來時 表示動作行為已經發生或曾經發生  人道寄奴(曾)往 吾(嘗)終日而思矣  五國(既)喪 齊亦不免矣  良(業)為取履 因長跪履之  (2)表 以前 當初 過去等的副詞有 向 初 曩nang三聲 始 昔  (向)察眾人之議 專欲誤將軍 不足與圖大事 (初)魯肅聞劉表卒  (昔)作女兒時 生小出野里 庭中(始)為籬 已為牆  (3)表 常常 經常 向來 等的副詞有 常 素 雅 恆  是說也 人(常)疑之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素)善留侯張良  2、正在 變化時 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  (1)表 正在 恰逢等的副詞有 方 正 適 會  ( 適)得府君書 明日來迎娶  (會)其怒 不敢獻  (2)表 一會兒 片刻 等短暫時間的副詞有 俄 旋 尋 須臾 未己 無何 斯須 既而  (未己)成歸 (既而)得其屍於井  (3)表 突然 急忙 立刻 等時間緊迫的副詞有 急 遽 猝 立 即  北亦未敢(遽)輕吾國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  (4)表 將要 接近等的副詞有 將 且 行  曾不知老之(將)至  若屬皆(且)為所擄  善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5)表 終於 終了等最終結果的副詞有 終 卒 竟  其後楚日以削 數十年 (竟)為秦所滅  秦亦不以城予趙 趙亦(終)不予秦壁  (四)語氣副詞  表示肯定 否定 推測 反問等各種語氣的副詞  1、表示肯定 確認 必 誠 信 固 果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 一定 實在 果真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大王(必)欲急臣  是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2、表否定 禁止  (1)表否定的語氣副詞有 不 弗 未 非 靡 亡 否 一般用在動詞 形容詞前否定動作行為或形態 作狀語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 不 沒有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 而見者遠也  (2)表禁止語氣的副詞有 勿 毋 莫 無 用於祈使句 表禁止或不同意 作狀語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 不要 別  瑜得精兵五萬 自足制之 願將軍(勿)慮 曰 (毋)從俱死也  3、表推測 估量 殆 蓋 庶 或 其 得無 無乃 庶幾 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 大概 也許 幾乎 可能  聖人之所以為聖 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於此乎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4、反問 豈 寧 庸 其 獨 譯成 難道 哪裡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日夜望將軍至 (豈)敢反乎  相如雖弩 (獨)畏廉將軍  (五)頻率副詞  1、表常常 往往 一再 再三 多次等的副詞有 屢 數 輒 累等  每責一頭 (輒)傾數家之產  大將軍鄧顰奇其才 (累)召不應  2、表再 也 還 第二次等重複的副詞有 復 更 再 又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再)拜還入戶  (六)謙敬副詞  表示對自己謙卑和對對方恭謙的副詞 無實在意義  1、表謙卑的副詞有 竊 辱 伏惟 忝 猥等  (竊)為陛下惜之  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太守(忝)荷重任 當選士報國  2、表恭敬的副詞有 幸 敢 請 敬 謹等  臣從其計 大王亦(幸)赦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敢)以煩執事  (謹)使良奉白壁一雙 再拜獻大王足下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古文虛詞副詞部分 下周我們繼續探討古文虛詞介詞。 請大家課後認真的體會每節古文講義,以後會隨著古文講義深入會越來越深入的  第七講作業:  一簡述一下副詞分類?  二指出下列古句括弧中副詞具體類別及詞義?  1、(其)孰能譏之乎?  2、時(維)九月 序屬三秋  3、宋人(既)成列 楚人未(既)濟 中華傳奇詞院進修班 古文第八講 文言文(虛詞)  三 介詞  介詞是把名詞 代詞或名詞性片語介紹給動詞 形容詞,以表示與之有關的處所 時間 方式 原因 對象等的詞。  介詞不能單獨使用的 它與所帶的賓語組成介賓片語來修飾或補充說明動詞 形容詞 作句子的狀語或補語的介詞可根據功用分表處所 的 表時間的 表原因的 表對象的 表憑藉 表被動的等六種。  使用頻率高 用法比較複雜的介詞有 於 以 為 與 大家看例子於 「於」是文言文中最主要的介詞 現代漢語各類介詞的用法 「於」幾乎都可 以承擔  會(於)西河外澠池 於 引進動作處所 譯為 在  青 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於 引進處所 表所從 譯為 從 由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候 於 引進範圍 表示在……中  貧生(於)不足 不足生(於)不農 於 引進緣由 譯為 因為 由於  故天降大任(於)是人也 引進動作涉及的對象 譯我 給  事急矣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於 引進動作涉及的對象 譯為 向  余將告(於)蒞事者 於 引進動作涉及的對象 不譯的  (於)其身也 則恥師焉 於 引進陳述對象 譯為 對 對於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 十萬之眾 受制(於)人 於 引出主動者 表被動 譯為 被  「於」的賓語如果是處所詞 「於」有時可省略 如:  歲征(於)民間  成妻納錢(於)案上  皆以美(於)徐公  於 用於形容詞之後引出比較的事物 譯為 比 有時可譯為 勝過  引出動作行為的憑藉和依據 作狀語 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用 憑 靠 根據 按照  請(以)劍舞 以 引進憑藉工具 譯為 用  (以)大中丞撫吳者 以 憑 引進憑藉的身份  有道之士 貴(以)近知遠  以 根據 引出動作行為的根  余船(以)次進 以 按照 引出憑藉方式  引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 相當於 把 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趙 「以城予趙」即「予趙城」以 的這種用法實際上起了提前賓語的作用  引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 譯為 在 從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今(以)長沙豫章往  「以」的賓語上文已出現 則有時省略  令以(之)責之里正  折藏之 歸以(之)示成  介詞「以」也可以省略  又試之(以)雞 果如成言  四 連詞:  連詞是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 片語或句子並表示他們之間的某種關係的詞。  其本身無實在的意義 但它可幫助我們認識句子的語法結構和邏輯關係 更準確地理解句意 連詞可按其所表示的結構 邏輯關係進行歸類  並列關係:  表並列關係的連詞有 與 及 而 從 且 則 且……且…… 既……且…… 可譯為 和 又等  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空中(而)多竅  秦王大喜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層進關係:  表層進關係的連詞有 而 且 尚……祝…… 非惟……亦抑…… 非獨……亦……可譯為而且 何況等  夫夷(以)近 則游者眾 險(以)遠 則至少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況)大國乎  選擇關係:  表選擇的連詞有 如 抵 或 非……則……譯為 還是 或者等  人(或)益之 人(或)損之 胡可得而法  承接關係:  承接關係的連詞有 而 以 因 乃 則 遂 即 於是 然後 可譯為 就 便 才 等  余方心動欲還 (而)大聲發於水上  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王授壁 相如(因)持壁卻立  轉折關係:  錶轉折關係的連詞有 而 然 但 則 乃 顧 雖 譯為 但是 然而 卻 等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 (而)見者遠  夫妻心稍慰 (但)兒神氣痴木 奄奄思睡  因果 目的關係:  常用的連詞有 以 為 是故 是以 譯為 因為或所以  晉侯 秦伯圍鄭 (以)其無禮於晉  百姓之不見保 (為)不用恩焉  假設關係:  常用連詞有 若 苟 今 使 雖 則 向使 假令 譯為 假設 如果 即使等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苟)以天下之大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時(則)不至 而控於地而已矣  脫獲回耗 (雖)死必謝  修飾關係:  而 以 常用於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 表示二者的修飾關係 譯為 地 或不譯  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吾嘗終日(而)思矣  條件關係:  常用連詞有 無 非 苟 等譯為 無論 除非 只要等  百姓聞之 知與不知 (無)老壯 皆垂涕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古文講解逐漸進去深入階段,望大家多用心體會,尤其涉及古文語法結構靈活運用,今天虛詞部分 介詞 連詞 就到這裡結束。  下周我們繼續討論虛詞最後剩下 助詞 嘆詞 兼詞 相關方面的知識  第八講作業:  一.介詞根據功用分為幾種?連詞根據結構 邏輯關係可分為哪幾類?  二.指出下列古句括弧中字詞具體類別及詞義  1.死(而)有知 其幾何離?  2.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辭!  3.吾屬今(為)之虜矣!
推薦閱讀:

後肩訓練動作:俯身啞鈴飛鳥教學
大容量格子包|布藝技術教學分區
《小池》教學設計
有效教學方法100問(21-40)

TAG:古文 | 中華 | 教學 | 進修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