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無錫梅園[原創] - 江南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無錫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誦豳堂、招鶴亭、小羅浮、念劬塔、豁然洞、開原寺、松鶴園、小金谷、吟風閣。梅園,距市區7公里,位於無錫市西郊東山、滸山和橫山。面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花馳名,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解放前曾是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私家花園。
園為著名民族工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兄弟以「為天下布芳香」的宗旨而建。此園遙臨太湖煙波,背倚龍山翠屏,倚山建園,以梅飾山,近山遠水,虛實相映,構成一幅天然圖畫。早春季節,梅花盛開,這裡一片「香雪海」,香氣馥郁,沁人心肺。
梅園距無錫市區7公里,坐落在西郊的東山、滸山和橫山之間。園前臨太湖萬頃,背靠龍山九峰。以梅飾山,倚山植梅,花徑蜿蜒,湖石玲瓏。古雅的亭台樓閣,點綴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山坡上的群梅,沖寒怒放,山翠梅艷,風光旖旎,是久享盛譽的江南賞梅勝地。梅園以梅花馳名。現有面積812畝,其中梅林佔56畝。梅樹5000多株,梅樁2000多盆植梅數千,多為果梅.花梅有銀紅、假硃砂、骨里紅、素白台閣、小綠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園中有盆梅2000多盆,品種近40個,著名的有素白潔凈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硃砂梅,有濃艷如墨的墨梅有枝桿盤曲矯若游龍的龍游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虯枝倒懸、枯樹老乾、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
梅園,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來顯示出它的高雅古樸風格。主要景點有:梅園刻石、洗心泉、米襄陽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軒、香海、招鶴亭、念劬塔、樂農別墅等。入園,棚架紫藤引路,古柏掩映,迎面矗立巨石一塊,上刻「梅園」二字,為民族資本家榮德勝親書。巨石背後,襯立一塊湖石,以增景觀。石後,曲徑蜿蜒,拾級而上,便是一片梅林,春臨繁花似雪。
太湖古峰後面是「天心台」,源出古詩「梅花點點皆天心」之句,用黃石高築而成,這裡的梅花最盛,品種猶繁,春時花開漫山,雲蒸霞蔚,有「疏影橫斜水清淺」的詩意,為遊人賞梅、攝影的最佳處。天心台西軒有八角亭,亭前千株梅樹林立,透過梅樹林隙,可窺太湖和蠡湖一角,使人觸景生情,追溯范蠡與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東軒有小屋三間,前有古槐盤曲,外面點綴數株「素白台閣」,三月繁花滿枝,酷似寒冬白雪,軒前面相對,一片草坪和梅溪,溪內植荷,四岸種上垂柳、碧桃和海棠;梅花開過又是桃紅柳綠;四時花事不絕。
在天心台下,有不少太湖石矗立廣場之中,形狀古奇,凹凸玲瓏,有一排三峰,面南而立,細細揣摩形如「福、祿、壽」三字。稱為江南少有奇石,組成梅園奇妙一景。
著名的有素白潔凈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綠萼梅,有紅顏淡妝的宮粉梅,有胭脂滴滴的硃砂梅,有濃艷如墨的墨梅有枝桿盤曲矯若游龍的龍游梅等。還有造型幽雅、虯枝倒懸、枯樹老乾、疏影橫斜的梅樁藝術盆景。
香海是觀賞梅花的著名景點。大片梅樹後面,建西式拱圈軒屋三間,四周圍廊,面對千株梅花,早春萬梅齊放,花海連天,冷香撲鼻,「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軒前懸有康有為書「香雪頌」額。
風景區現有三大主要景區:以梅文化為主題的梅花景區。有洗心泉、天心台、念劬塔、誦豳堂、讀書處等眾多的"榮氏"人文古迹;又有集天下古梅與奇石於一體,結合中式園林建築的古梅奇石圃。內有中國唯一的梅文化博物館、歲寒草堂、冷艷亭等建築,徜徉其間,可以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識,領略博大精深的梅文化,感受梅花人格化的精神。
從開元寺向東,友登道直上橫山南峰。其上建重檐兩層、金頂紅瓦、簡潔胸峙、明亮寬敞的「吟風閣」。因此閣枕橫山,臨太湖,登閣高歌,足以抒懷,故名。閣前左有知春亭,右下有寒香花榭,相互鼎立對應,高低錯落,形成一組挺秀的建築小群,為橫山增色。人們登臨其間,可以從不同角度賞梅園勝景和太湖風采,以及似玉帶一般的梁溪。吟風閣不僅和梅園原有建築脈絡相承,還和鹿頂山的舒天閣、惠山,彼此呼應,遙相傳情。
中國民族工業之"首戶"榮宗敬、榮德生仲昆本著"為天下布芳馨"之宏願,於1912年在此購地築園,倚山植梅,以梅飾山,稱為"梅園"。新世紀的梅園橫山風景區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古迹、名花異卉、園林建築及休閑健身於一體的著名旅遊勝地。
人在其間,無不感受到設計師的匠心獨具。 "四面有山皆入畫,一年無日不看花"。幾十年連續不斷的園林營造,使風景區形成了"初春探梅、仲夏觀荷、金秋賞桂、隆冬踏雪"的四大特色,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景觀,給人一種回歸自然、超越自然的感受。
念劬塔坐落在滸山之上。三層八角,飛檐翹角攢尖,具民族風格。登塔縱覽,梅園全景,太湖波濤,四周峰巒,盡收眼底,是賞梅的又一勝處。塔下有噴水池,橢圓形池中石疊大龜,高處築池蓄水,利用高差,從龜口噴水,池養金魚,遊人在此小憩,頗為幽靜。橫山是梅園的一座山峰。橫山南麓,面向太湖,極目無際,南有五里湖秀麗景色;東南是人煙密集的榮巷和魚塘毗連;西南梅園,景色錦繡。山之南坡,是桃園,園中原有一片桃林。
無錫梅園的主要景點·梅園刻石 洗心泉·梅園刻石,在梅園的入口處。一進園,有紫藤花棚引路,在老藤古柏的掩映下,一塊紫紅色的巨石,峙立園中,高約2米,寬0.7米,重約1.5噸。巨石背後,襯立一塊湖石,以增景觀。1917年,榮德生自己寫了「梅園」二字,鐫在石上,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改鐫「大寨公園」。1917年恢復「梅園」園名。1980年,得到榮德生的手跡,把它重新鐫在原來的巨石上,這是現在看到的梅園刻石。
洗心泉,在園門東側,鑿於1917年。四周黃石駁砌,深0.66米,泉水清冽。原有洗心泉刻石,並鐫「物洗則潔,心洗則清,吾浚此泉,即以是名」的題跋,署名為「樂農居士」(榮德生的號)。後榮毅仁寫有《洗心泉記》,他說:「洗心者,用以洗心中無形之污耳,藉以寓警,非真可以泉水洗人心也」。此泉久已湮沒。1983年,園林部門在改建梅園園門時,在東牆角挖出此泉,進行修復,可惜榮德生的刻石題跋已失。
洗心泉太湖石峰·太湖石峰,位於天心台下。那裡有不少太湖石,矗立在廣場中,形狀古奇,凹凸玲瓏。有一排三峰,面南而立,最高的約7米。細細揣摩,形如「福綠壽」三字,稱為江南少有的奇石,組成梅園奇妙的一景。特別是面對「福綠壽」的那塊巨石「米襄陽拜石」,約3米多,上有81孔,大可容拳,小僅納指,此石瘦、漏、皺、透,這是梅園的重要一景。湖石旁,點綴著紅梅數株,石因梅而活,梅因石而艷。紅梅奇石後面,襯以翹角飛亭,遠處出現藍天寶塔,組成幽雅的風景層次,十分美妙。
米襄陽拜石·天心台 揖蠡亭·天心台,在太湖石峰後面,源出於古詩「梅花點點皆天心」之句,建於1915年。台用黃石高築而成,高2.5米,有六角亭巍立台上。天心台側,三面有黃石堆砌的小溪縈繞,上架小橋名「野橋」,具有「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的意境。而今,梅花瘦的時代已過去,這裡梅林最盛,品種尤繁,有「疏影橫斜水清淺」的詩意。春天,這裡花開漫山,雲蒸霞蔚,為遊人賞梅、攝影的最佳去處。
天心台揖蠡亭,為天心台的西軒,建於1916年。那裡有隻八角亭,半靠圍牆,五根朱漆大柱,架以青瓦亭頂,顯得僻靜。亭前千株梅樹林立,透過梅林罅隙,可見太湖和蠡湖一角,最能使人觸景生情,追溯范蠡與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所以叫「揖蠡」。香海軒 誦幽堂·循石徑,踏落英,可到桂叢擁簇、梅花繞屋的香海軒和誦豳堂。「香海」為三件敞軒,中西合壁式樣,康有為和他的女弟子蕭嫻分別題額,軒前有榮德生先生銅像,前左為「研泉」。拾級而上,憑欄遙看,得梅趣甚多:「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令人遐想聯翩。軒壁嵌藝術大師劉海粟增給梅園的《梅花》刻石一方。軒後懸「一生低首拜梅花」匾,道出了對梅花的崇敬之情。與「香海」南北呼應,以廊相通的「誦幽堂」,是梅園的主建築,三間正廳為楠木結構,故又稱「楠木廳」。西側接出廂房。此堂寬敞宏麗,置紅木傢具擺設,古樸莊重。後壁懸掛《詩經》之《豳風》八章,表示園主推崇稼穡勤勞之意,自然別具一種情趣。堂之東,竹林掩映處,有「了農別墅」。誦豳堂之北的「招鶴亭」,雖僅一亭一刻石,卻與杭州西湖紀念南宋隱士林和靖的「放鶴亭」靈犀相通,一放一招,遙相呼應,令人想起和靖先生的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該亭的北面,還有一塊橫卧巨石,正面鐫刻「小羅浮」三字,背面刊有老梅一枝和「疏影暗香」四字,令人想起廣東增城那梅花茫茫,峰巒隱隱的羅浮山。也使梅園的一幅對聯:「七十二峰青未斷,萬八千株芳不孤」,顯得更加貼切可愛。
誦幽堂·念劬塔·滸山之腰,有建於1930年的「念劬塔」,可以說是佔盡梅園風情。當年園主建塔是為紀念母親石氏的八十冥壽,取意於《詩經》「棘心夭妖,母氏劬勞」之句。由於選點得宜,形製得體,成了「指揮雲樹規全局,研煉香海入壯圖」的梅園「點睛」之筆。該塔高18米,八角三層,飛檐攢尖,集點景、引景、觀景功能與一身。登塔一覽,梅園全景、太湖波濤、四周峰巒,盡收眼底。正是「四周有山皆入畫,一年無日不看花」。念劬塔的東面,隨勢依山面湖築宗敬別墅、秋丹閣、景畲堂(又名「讀書處」)等。再東行數十步,有人工開鑿的「豁然洞」通往滸山之頂。山頂有七間的「敦厚堂」。·松鶴園·滸山南麓,為始建於六十年代的「松鶴園」景區,此地梅林亦盛。梅花、古松之畔,為建在原準備飼養仙鶴的架空方形底層之上的「松鶴亭」,以取「松鶴同春」之意。亭的形狀也頗有「小亭翼然」的味道。黃色的亭頂就向伸展的鳥翼,醒目的飛翔著,使寧靜的花海產生了動勢,情動景出,儼然一幅《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松鶴亭之前,為建於1986年,由榮毅仁先生題額的「梅園碑廊」。它背倚土崗,前臨清池,因勢成景地隨意布置了積雪堂、梅影亭、曲橋、水榭等。而在游廊的粉牆上,鑲嵌著榮老先生當年購得的「快雪堂」殘碑112方,令人作思古之想。松鶴亭之東為「梅溪」。該溪由北而南,隨勢而下,蜿蜒曲折達200餘米。於緊要處,點綴巨大卵石景題,鐫刻書家手跡:梅花溪、梅花潭、歲寒交、一枝春、止渴、額壯、梅妻鶴子、羅浮夢等等。這種源自「松鶴亭」作文脈延伸,以梅花典故生髮意境的簡煉作法,可使遊人作景外之想。吟風閣·從開元寺向東,友登道直上橫山南峰。其上建重檐兩層、金頂紅瓦、簡潔胸峙、明亮寬敞的「吟風閣」。因此閣枕橫山,臨太湖,登閣高歌,足以抒懷,故名。閣前左有知春亭,右下有寒香花榭,相互鼎立對應,高低錯落,形成一組挺秀的建築小群,為橫山增色。人們登臨其間,可以從不同角度賞梅園勝景和太湖風采,以及似玉帶一般的梁溪。吟風閣不僅和梅園原有建築脈絡相承,還和鹿頂山的舒天閣、惠山,彼此呼應,遙相傳情。
推薦閱讀:
※人是什麼。 - Emma.,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小藥店店員培訓(11) - yl77728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享受在靜謐中《原創》 - 柳柳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愛因斯坦名言集錦 - wuwei1101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22) - 朱辰彬的日誌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