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是什麼意思?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是什麼意思?「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出自《論語*顏淵》,有具體的語言環境。
下面通過解讀該章內容回答提問。
[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①,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②!子欲善③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④,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⑤。」
[原文通釋]
季康子向孔子詢問「治理國家的策略」說:「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有道德的人,怎麼樣?」孔子回答說:「您主持國政,那裡用得著殺戮!您用心向善,老百姓也就會跟著向善的。上位者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上颳風(草)必然隨風倒。」
[注釋]
①如殺無道以就有道:如果殺掉沒有道德的人而親近有道德的人。無道,沒有道德的人,不守法的人。就,靠近,親近。有道,有道德的人,奉公守法的人。
②焉用殺:怎麼用殺戮,哪裡用得著殺戮。焉,代詞,怎麼,哪裡。
③子欲善:您用心向善。欲,希望,想,用心。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向善。
④君子之德風:上位者的德行是風。這裡的「君子」指上位者,下文的「小人」與此相對,指老百姓。德,即上文中所說的道。風,名詞用作動詞,像風,是風。下文的「草」用法相同。
⑤草上之風必偃:草上颳風(草)必然隨風倒。之,放在「草上」與「風」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風,用作動詞,颳風。偃,仆,倒。
[解讀與點評]
有學者對「草上之風必偃」這句話的「之」把握得不好,所以,解釋得很辛苦。其實,此「之」是放在「草上」與「風」這個主謂短語之間的助詞,「風」活用作動詞「颳風」。這句話是主謂句,謂語是連動短語,它的語法成分分析如下:
草上之風//〔必〕偃
本章仍與第13章的思想是一貫的。《註疏》說:「為政不須刑殺,但在上自正,則民化之。」孔子主張「德政」,主張教化,反對刑殺。他認為,在上位的人用心向善,這種無言之教必然會影響到老百姓——「草上之風必偃」百姓就會遵守法紀,就不會犯上作亂。
其實,但凡一個地方社會治安混亂,就是應有的社會道德在那裡缺位,大多有上位者自身不正的因素。
理解不清楚,這就會誤解了孔子。
孔子所說的君子和小人,不同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君子和小人。現在所說的君子和小人主要是從道德層面來說的。君子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就是道德低下的人。而在春秋時期的君子和小人,卻是從人的地位的層面來說的。君子原來的意思是君之子,後來引申為地位高的人,就是上層人士。而小人是指地位低的人,普通老百姓的意思。所以,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社會上層的道德像風,社會下層的道德像草,草總是隨風而倒。孔子是很重視上層統治者以身作則的。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如果自身不正,怎麼去管理教導別人。所以這句話的反義詞可以看成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游金地整理)
推薦閱讀:
※小人的手段
※跟小人相處的技巧,看你身邊有幾種
※賈平凹:向世界講述中國巨變中小人物的故事
※命理分析你身邊的小人多不多
※易犯小人財運不錯的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