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BOSS 你們有這樣的現象嗎?
領導人常常缺乏自知之明,這是導致組織職能紊亂的原因之一。他們沒有能力影響自己的員工,無法應用那些貌似對他們有用的工作方法。但這些真的是他們 自己的錯嗎?最近幾年裡,為了撰寫Good Boss,Bad Boss這本書,我一直在從事相關的研究,並從我與傑夫?普費弗(Jeff Pfeffer)合著的《確鑿的事實、危險的半真半假與一派胡言》(Hard Facts,Dangerous Half-Truths,and Total Nonsense)一書中借鑒了一些觀點,從而逐漸體會到領導一支團隊為何如此之難。本文並非是學術論文,因此我無法進行全面的論證。但我將介紹三種最強 大的力量,它們暗藏於人性的最深處,彼此串通一氣,讓領導人變得愚鈍無能。
1. 領導人也和常人一樣,會自欺欺人。
人類往往不善於對自己的行為和成就做出評判。我們會成為「自我高估偏 見」的受害者,即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而一旦發現任何相反的證據,就會分外抵觸、不願承認。例如,在一項針對司機展開的研究中,90%的受訪者稱自己 的駕駛技術處於「中上水平」。再比如,美國大學理事會(US College Board)曾對近100萬高中畢業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有70%的受訪者宣稱,自己具備「中上等的」領導技能,而認為自己處於「中下等」水平的人只佔 2%。不過更糟的是,根據康奈爾大學(Cornell)教授戴維?鄧寧(David Dunning)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那些最自以為是的人恰恰也是最無能的人。在這一點上,領導人也不能免俗。實際上,對於領導人的強項、弱點和怪癖,他 的下屬、同級、上司和客戶總是要比他們自己看得透徹。這一結論也體現在一項針對海軍軍官開展的研究中:關於哪些軍官能儘早獲得晉陞,同級評估的預測準確率 相當高,而自我評估則不然。你以為你在領導人中,是那種少有的明智之人,能像他人一樣,客觀地看待自己嗎?還是清醒一點吧:大多數人都確信,自我評估比同 級評估更準確。很不幸,這只不過是自我膨脹的另一種形式而已。
2. 領導人很容易忽視下屬。
當一個人被推上權力的神壇時,下屬們對於他在行為或情緒上所發生的任何細微變化都 會予以密切關注(研究顯示,這種習性遺傳自我們的猿類祖先)。但這種關注並不能收到同等的回報。正相反,領導人明顯漠視下屬的行為,只關心他們自己的需求 和願望,關心他們的直接上司如何說、如何做。我曾將這種下屬過度關註上司、上司對下屬漠不關心的現象稱為「毒性串聯」。正如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心理學家蘇珊?菲斯克(Susan Fiske)在其工作場所研究(《美國心理學家》雜誌曾報導過這項研究)中所發現的那樣:「秘書對自己上司的了解要多於上司對秘書的了解;研究生和導師之 間也是如此,前者對後者的了解往往更多。」菲斯克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傾向,是因為人類與其靈長類近親一樣,會「關注那些對自己的結局起決定作用的人。 為了預測甚至影響即將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件,人們就會去收集當權者的相關信息。」
3. 領導人與現實脫節
正如我和傑夫?普費弗在《確鑿的事實》中所報導的那樣,大量的研究證明,人們常常會 「遷怒於報信人」。儘管發生不幸事件根本不是報信人的錯,但他們卻總是被當成替罪羊,成為人們發泄負面情緒的對象。其結果就是「沉默效應」:具有強烈生存 本能的下屬對壞消息輕描淡寫,好讓它聽起來不那麼可怕,或者乾脆把上司蒙在鼓裡。因此,在層級眾多的組織中,領導人職位越高,聽到的消息就越喜人。最令人 不安的一個例子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 費曼(Richard Feynman)提供的,來自他對1986年挑戰者號(Challenger)太空梭爆炸事件展開的調查。他說,他當時要求一組工程師估算出太空梭主 發動機出現故障的概率,而他們給出的估算結果在1/200到1/300之間。但當他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對故障率進行估算時,得到的答案 卻是1/100,000。費曼指出,這充分說明了管理者如何脫離現實,他認為這是整個NASA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只要想一想這三種傾向,你就會明白成為一位糟糕的領導人有多麼容易!與此同時,你也在不經意間窺見了高效領導的要訣之一。優秀領導人(在我看來,他 們應該是那些帶領自己的團隊取得輝煌業績,同時又表現出偉大仁愛之心的領導人)的一個標誌是,他們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危險。他們知道,下屬會將他們的一言 一行都看在眼裡,然後加以分析並做出反應。而且,他們還付出真正的努力,去解讀下屬的表情,留意他們的行為,並不斷做出調整,以幫助下屬獨立思考,並毫無 保留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曾對IDEO公司董事長及創始人戴維?凱利(David Kelley)進行過多年的研究和觀察,還與他合作過。他深知自己在員工面前出現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這一點令我印象深刻。儘管誰也不會指責他咄咄逼人、傲 慢無禮,但他意識到,由於他是老闆——不止如此,他還是一位知名的設計思想家和行業領袖,因此只要他出現在眾人面前,就很可能會吸引過多的關注。就算他呆 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也會讓員工感到壓抑,影響他們的工作效果。
發現戴維採取了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來抵消這種效應。無論是參加頭腦風暴會、客戶會議,還是任何與工作相關的聚會,他在一開始時都會坐在會議室的最 前面,就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樣。但當他說完開場白(介紹與會人員、確定會議主題和目標)之後,就會讓別人發言並主持會議,而自己則坐到一邊。而如果會議出現 冷場或尷尬的局面,他又會重新介入,也許是講個小故事或開個玩笑,但如果他確信會議進展順利,他就會走到會議室的最後面,默默地傾聽。通常,還沒等到會議 結束,他就悄悄地溜出房間,不告而別了。
當然,戴維?凱利之所以中途離場,並非是因為他享有更大的特權,而是因為他希望會議儘可能富有成效。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密切關注自己營造的環境, 以及他的言語、行為和細微的面部表情如何對會議產生影響,從而不斷地進行調整,使與會人員之間能形成良好的互動,不會因他的在場而造成不必要的分心。
這個例子雖然簡單,但非常生動。我認為,總的來說,最優秀的領導人都知道,他們在對自身、同事以及組織問題的認識方面往往存在著盲區,但他們會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克服這一弱點。
我很想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你曾目睹領導人採取了哪些做法來對抗這些強大的力量,並關注自己的情緒和舉止如何影響員工績效和幸福感?哪些跡象能表明領導人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或相反,仍然躲在自己虛擬的幻境中大做美夢?
推薦閱讀:
※這樣疼老婆的男人,才是真的愛你!
※如果你沒錢,沒能力,沒人脈,你就這樣干!
※21年的婚姻竟以這樣殘忍的方式了斷(圖)
※為什麼老二比老大聰明?答案都在這了,你家是這樣嗎?
※高領毛衣這樣搭髮型,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