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偽問題,剩男是大問題
在今年兩會期間,有一位政協委員提出了一個有關中國人口性別比例的觀點,內容事關中國目前存在的剩男剩女問題。當社會上對「剩女」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時,這位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拋出了一個觀點:「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是個大問題」,引起關注。中國每年3月舉行的「兩會」無疑是重大的政治性會議。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兩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兩會」召開的意義在於: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每一年的兩會,媒體都在關注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們提出的議案。當然,很多奇思妙想的提案被稱為「天雷滾滾」,備受抨擊。當然,也有人指出,不要過分苛責代表們的提案,畢竟,代表們能說敢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在今年兩會期間,有一位政協委員提出了一個有關中國人口性別比例的觀點,內容事關中國目前存在的剩男剩女問題。當社會上對「剩女」問題的關注越來越高時,這位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拋出了一個觀點:「剩女是個偽問題,剩男是個大問題」,引起關注。這位政協委員就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
所謂「剩女」,又被稱為「大齡女青年」,指現代都市女性中待嫁的女性。她們絕大部分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長相沒有異常,也不是非婚主義者,但是長期待字閨中,被稱為「剩女」。而「剩男」與剩女對應,是「大齡未婚男青年」的代名詞。剩男剩女的問題,早就吸引了足夠的關注,關於這個問題存在的根源,也有很多的真知灼見。剩女的問題說的很多,剩男的問題倒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中國為什麼會出現剩男呢?李建新的觀點是:一方面是男女性別比例的失調,因為重男輕女的思想和意識依然存在,導致中國男性人口多於女性人口,男女比例失調。另一方面,現代中國女性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對男性的選擇也往往是低不成高不就,導致很多女性寧可選擇單身,也不願勉強湊合。本來女性就少,剩女一多,剩男就更多了。而且,在物質條件不斷提升,嫁娶不成問題的時代,不少青年男女遲遲不娶不嫁,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威逼下,左挑右選,挑成了「剩男剩女」。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7,個別省份超過130,農村失調程度更為嚴重。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20~45歲的適婚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如果過高的出生性別比得不到糾正,中國將有數千萬大齡男青年找不到配偶。時下,「剩女」話題風行一時,彷彿真成了一個問題。不過,所謂這「剩女」問題多少有點「偽問題」之嫌,也有「建構」之痕迹,如果一定要界定為一個問題,充其量也只能是小問題,因為我怕我們這個社會把沉默的「剩男」真問題、大問題給掩蓋了。李建新認為,剩女剩男是跟男女婚配人口比例失衡有關的問題,從2010年起,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已開始顯現並積累。根據推算,2020年,22歲-34歲男性人口將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600多萬。由於我國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從上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所以,即便是從現在起出生性別比迅速恢復到正常值範圍,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的婚姻擠壓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且會延續到2030年以後。年齡性別結構平衡只是人們婚姻的基礎。現實的婚姻,不僅與婚配男女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有關,還與社會經濟條件、婚育觀念因素有關,這其中人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婚配模式影響較大。現實中的男女婚姻模式除了「門當戶對」,還有一種是「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教育程度地位為例,那就是男博士娶女碩士,男碩士討女學士,最後剩下的可能是女博士和男文盲了。所以,男女適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加上實際的婚配模式落差,造就了剩男剩女們。剩男剩女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群體。剩女首先不是女性適婚人口的絕對剩餘,而是來自社會婚配模式和個體婚姻的選擇。李建新說,剩女們大多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經濟獨立且自主性強,而其中還不乏不婚主義者。這樣特徵的一個剩女小眾,不構成所謂問題的要件,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剩女」是個「偽問題」。相反,剩男就不一樣了,剩男首先是男性適婚人口大量絕對過剩,且他們還多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他們的基本特徵是,自身經濟、文化等資源處於劣勢;被社會排擠和歧視;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這樣一個被社會遺忘的社會底層大眾,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可以推斷,隨著這些想結婚而又無法找到配偶的大齡男青年和終身未婚男性數量不斷積累,社會不穩定和不安定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一旦社會出現某種突發事件如民事糾紛、官民矛盾、失業等,這些「剩男」們都可能是主導社會嚴重衝突的「主力軍」。實際上,近年來社會上頻發的群眾暴力事件背後,都有這些「剩男」的影子。由於剩女地位的「優勢」,她們擁有較多的話語權,也因此不奇怪,媒體、影視、大眾傳媒中不乏這樣那樣的剩女話題,這個不成為社會問題的問題也時時被「建構」出來,並由此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而那些沒有話語權的不幸的廣大剩男們就只能沉默了。按照專家的估算,到2020年,中國將有3000萬剩男。這麼多的剩男濟濟一堂,到底會產生哪些社會問題呢?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景天魁提出的觀點是,這將嚴重影響社會秩序,一方面有可能進一步滋生買賣婚姻、拐賣人口、性犯罪等現象;同時,當社會有一大批適婚人口遊離於正常婚姻家庭生活之外時,婚外戀、婚外性關係的現象很可能加劇。而北大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的觀點是,中國的剩女多,是主動選擇的結果。而剩男則更多是條件所限的被動結果。男性適婚人口絕對過剩,他們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這樣一個被社會遺忘的底層大眾,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實際上,近年來頻發的群眾暴力事件背後,往往有「剩男」的影子。當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婚姻擠壓現象會越來越嚴重——3000萬剩男會產生哪些社會問題?有人指出,這將嚴重影響社會秩序,一方面有可能進一步滋生買賣婚姻、拐賣人口、性犯罪等現象;同時,當社會有一大批適婚人口遊離於正常婚姻家庭生活之外時,婚外戀、婚外性關係的現象很可能加劇。當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婚姻擠壓現象會越來越嚴重。 「剩男」的基本特徵是自身經濟、文化資源處於劣勢,多處於婚配中的被動和劣勢地位。這些找不到配偶的適婚男性,限於劣勢地位,沒有話語權,但不表示問題不存在,他們更需要關注。在農村,女童往往會被「犧牲」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湯素蘭言辭懇切地說「農村女孩子的教育問題怎麼重視都不為過。」作為一級作家,幾年前她曾到陝北去體驗生活,後來完成了紀實文學作品《陝北女娃》,刻畫了28個農村女孩子的生活狀態。「農村有政策,頭胎是女娃的家庭可以要二胎,頭胎是男娃的就不能再要了,所以很多女孩都有弟弟妹妹,這無疑會影響到她們接受教育的機會。」有媒體記者了解到,貧困山區尚有少數文盲存在,而女性文盲占文盲總數的2/3以上;失學兒童中,女童約佔2/3。由於男尊女卑思想,有些一子一女的家庭經濟困難時,便會讓女孩休學,全力供養男孩。甚至在只有女孩的家庭,一些傳統的父母也認為女孩不會有出息,不應該花錢上學而應該幫家裡幹活,然後早早嫁出去。「女孩子往往是被犧牲掉的那個」。我國的女性教育正出現兩種極端:一方面,農村失學女童現象難見大改觀,另一方面,城市裡受過高等教育女性比例越來越大。「在城市裡的大學、研究機構,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女性研究生的比例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解釋說,現在的女性非常聰明和勤奮,在考研和公務員考試中競爭力很強,但是女性在就業時仍然遭遇歧視待遇,部分單位招聘時會優先考慮男性。如何在法律上更好地保障婦女權利,也成為政協委員關心的議題。此次人大會議將審議《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農工黨中央提交提案,建議本次刑事訴訟法在修訂過程中更加註重保護婦女權利。據介紹,在性侵犯案件中,各種關於以往性生活經歷或評價的證據,往往會讓婦女承擔「污名化」的壓力,而案件的公開審理,往往讓被害婦女遭到二次傷害。另外,在附帶的民事索賠中,被害婦女在性侵犯案件中難以得到實質性補償。該提案建議,將遭受毆打、虐待等家庭暴力行為的受害婦女納入法律援助範圍,規定使用器械、情節嚴重的家暴現象作為公訴案件辦理。此外,在處理強姦罪、嫖宿幼女罪、強迫婦女賣淫罪、侮辱女性罪等案件時,禁止採納與被害婦女以往性經歷或評價相關的證據,嚴格保護被害婦女的隱私。
最近,第一份中國城市「剩男剩女」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出爐。數據顯示,「剩男剩女」負面情緒超七成,75%的大齡單身男女時常存在焦慮、疲倦等負面情緒,50%的大齡單身男女在過去一個月里,因工作壓力大、失眠,曾連續5天以上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長期單身,導致「剩男剩女」心理、生理問題頻發,疾病隱患重重。一個知名交友網站註冊會員的資料顯示,大齡男女普遍存在擇偶誤區,年齡更是成為剩男剩女們難以「內部解決」的障礙。比如,50歲左右的男士普遍要求女方的年齡在25歲左右,而且多數拒絕35歲以上的女性;而30歲的女性多數要求男方的年齡在35歲以下,更有甚者,有40歲左右的女性要求男方的年齡在40-42歲之間,。從男女雙方設定的年齡要求來看,這些大齡男女是永遠無法走到一起了。正如有網民所悲嘆的那樣: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等到想得到愛情的時候,年齡已經飛奔到自己不敢相信的數字,最終淪為剩男剩女。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其實我想走,其實不想留——不久前,有媒體披露,在北京僅單身大齡女青年就有50多萬。而其中,「80後」是絕對的主力軍。湖南某報社指出,剩女惜嫁且絕不妥協。據報道,「七夕」節後的第一個周末,北京「百合網第二屆相親大會」在地壇公園熱鬧舉行。依舊是熙熙攘攘的人潮,依舊是很多替子女來相親的白髮父母,不同的是,單身群體已經悄然地以「80後」為主了。其中,女性佔到六成多。與此同時,在北京,一種「談戀愛培訓班」也正火爆報名中,依舊是以女性為主。這些人中,不乏很多高薪高職的職場精英分子。問及緣由,很多人自我解嘲地說:「情商太低。」有人曾總結剩女的三大類型:第一類是好勝倔強女。這種剩女往往過於獨立自主,讓男人的自信和自尊受到了挑戰;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批評和相反的意見。第二類是現實挑剔女,即在日常生活中過於刻板,缺少情趣;過於看重金錢,甚至有些斤斤計較;對男人挑三揀四,容不得半點缺憾。還有一類則是情傷深重女。她們都曾有過刻骨銘心的戀情,但分手後仍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總用前男友跟眼前的做比較,對誰都漫不經心。對此,有專家分析指出,很多剩女交朋友的目的性太明確,都希望一槍命中,第一面感覺不像是老公人選就要「斃掉」,完全沒有從陌生人到熟人、到朋友、到戀愛關係、到真正考慮結婚的對象這樣的過程。其實,在確立正式的戀愛關係以前,異性朋友多多益善。就算百里挑一,也得先有「百」的基礎。所以剩女們得先學會怎麼交朋友,然後才能學會怎麼交男朋友。而對於剩男們來說,他們想結婚但成本太高2007年,北京統計部門的調查顯示,居民人均結婚消費27萬多元,如果結婚沒有父母的資助,對絕大多數新人來說,很難想像。對於結婚成本越來越高這個問題,有不少經濟學家開始用經濟學理論來進行研究。他們通過各地娶妻成本、各個省市的性別比與儲蓄率的關係,與存款數量增加、住房面積、住房價格的關係,發現越是性別比高的地方,住房價格就越高,而且住房面積大。特別是大城市,在男方買房結婚的過程中,增加了對商品房的剛性需求,或多或少地引起房價上升過快。最終,經濟學家認為,達爾文的理論中談到:一些雄性動物為了得到配偶而顯得高大強壯;在人類中,儲蓄的多少,房子的大小,似乎成為能否娶到老婆的關鍵所在。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剩女」的擇偶條件過於苛刻,要求有房有車,年薪30萬元,還要對方能照顧自己等等,如果按照這個條件找,幾乎不太可能找到另一半。要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愛他就要接受他的缺點,多一點欣賞和讚美。男友不是給別人看的,扔掉那些攀比心理,放寬生活視野,尋找生活樂趣。順其自然、放鬆心態,愛情就會如願以償地到來。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男性來說,家庭背景和出身,這是上天註定的,要跟別人比肯定無法比。要比那就比專一、比誠意,那就比貼心和責任心。專一、貼心、責任心,這就是男性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逐漸變得成熟、理性,對人生、社會、家庭的思考將更加全面,對生活的態度更加執著和負責,因此,只要打消顧慮,克服心理障礙,一定能夠獲得真摯、穩定的愛情。
中國的剩男剩女問題,有人口比例問題,也有專家提出,這和心理特徵也有關係。這種觀點認為,剩男剩女的存在和另類心理有關係。有些人總是和周圍人對比,感覺自己大齡單身的生活狀態比較另類,感覺自己跟常人不一樣。另外一種是自卑心理。有的人經歷過愛情的失敗,存在著自卑心理,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今生今世都與愛情無緣了。但是,這種自卑心又常常被他們的自尊心所掩蓋,有時會故意在眾人面前表現出一副對自己的婚戀無所謂的姿態。第三種是封閉心理。過了擇偶的最佳年齡,許多大齡青年開始緊閉心扉,不再輕易向異性開啟。加上朋友家人都很關心他們的婚姻大事,聚會時難免很熱心,這讓許多大齡青年感到尷尬,極力逃避這種場合,不再願意與同學、同事或朋友來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本來就不多的擇偶機會。當然,剩男剩女問題從來存在爭議。一些網友認為李建新的說法很有道理,「剩男」問題很嚴重,不容忽視。但也有網友認為「剩女」並非偽問題,並非她們不想嫁,而是沒碰上合適的。還有網友認為,「剩男」「剩女」都是大問題,男女比例失衡的出現,歸根結底是人們觀念和社會結構的問題。微博網友毛毅豆豆兒稱,這次贊同專家的看法,剩男才是社會困局,剩女頂多是社會問題。還有名為best_vira的網友說:這個分析非常對。最根本還是在於男女不平衡,經濟欠發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想改變當前局勢,還是要發展經濟和教育。另外一位網友風情的糖果Eva:剩男反射出社會問題太多,比如男女不平等,房價過高,社會價值取向的畸形。絕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有專家預測過,到2020年,將有3000萬至4000萬處於婚育年齡的男士「被剩下」。這樣逼仄的數據背後,更會給人帶來一種危機感。或許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相親節」才異常火爆。「相親節」一個最大的好處,便是通過傳媒這個平台,吸引眾多男女前來參加,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社交圈」,而對相親雙方而言,都是一個難得的認識更多異性的機會。對宅久了、圈子有限制的男女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極佳的尋找對象的方式。自然,面對剩男剩女,「相親節」是一種不錯的解決,這畢竟是一種創造社會大平台的方式,能夠製造出更多更好的機會。而社會各方面,也應創造更多類似的機會,以解決剩男剩女的燃眉之急。有專業人士分析,一般來講,多數「剩女」的條件不錯,認為自己雖然到了「大齡」的階段,但也僅僅是年齡大了點而已,自己無論是外貌、氣質、才華、職業、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都絲毫不比別人差,甚至明顯優越於他人,她們寧可「潔身自好」,也絕不湊合、草率成婚。而對於男性來說,由於他們對婚姻的要求和期待要實際得多,大多數人擇偶的標準定位於找一個生活上的伴侶,他們有時寧願找一個各方面都低於自己的女子,也不願和一個在相貌、學識、能力、地位等方面都較優越的女子成婚。有網友指出,在當今社會,是否結婚,遠遠不止是一個生理問題,更是一個情感心理、價值觀念問題,進一步,事實上也是一個生活成本、經濟壓力的問題。受教育時間的增加,婚姻觀念的變化,成家立業、養家糊口成本的提高,實際上都在推動實際結婚年齡的增加。以結婚成本為例,時下中國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該成本無疑極為驚人,少則數十萬,多則數百萬。更不用說,結婚成本之後還有同樣巨大而漫長的「養孩子」成本。要想切實解決「剩男剩女」等問題,真正靠譜的辦法應該是,降低青年男女的成家立業成本。比如,大幅提高他們的收入,降低房價、強化住房保障,推進真正名副其實徹底的免費義務教育等等
北大社會學教授不僅對剩男剩女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將矛頭直指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認為,計劃生育將斷送中國的未來。根據第六次中國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口為13.4億人,從人口出生率來看,中國已進入低生育水平時期。李建新認為,1980年以來實施的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無論是對中國的硬實力,還是對軟實力都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進入2020年以後,中國將地進入大國強國的行列。但是,中國將可能因為人口而「崩潰」,不過,不是因為龐大的人口數量,而是因為嚴重失衡的人口結構。從現在開始今後30年乃至更長,中國將面臨多重疊加的人口結構失衡風險,而這些風險累積效應的結果,會使人口自身陷入更大的加速失衡。一方面,表現為年齡結構迅速老齡化。特別是上世紀80 年代一孩計劃生育國策實施,使中國人口發生了巨變。另一方面,表現為性別結構嚴重失衡。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偏離了105的正常水平至今。從2010年以後,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性別結構失衡的出生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開始顯現並積累。不僅僅是李建新教授,在中國的學界和網路上,不少人開始反思中國的計劃生育國策,並且希望計劃生育政策可以適當放寬——李建新認為,由於1980年以來我國實施了史無前例最為嚴厲的一孩計劃生育政策,大大加速了我國人口內部結構變化並致使嚴重失衡。一方面,表現為年齡結構迅速老齡化。20世紀中葉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其他所有的發展中國家一樣,都處在人口轉變初期。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80 年代一孩計劃生育國策實施使我國人口發生了巨變。一孩計劃生育政策30年後的今天,其滯後的結構失衡結果開始顯現。另一方面,表現為性別結構嚴重失衡。20世紀80年代實施一孩政策以來,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偏離了105的正常水平至今。從2010年以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性別結構失衡的出生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開始顯現並積累。2020年前後,持續而嚴重的出生性別比失衡人口將成為主體並進入其婚配期。2020年,22歲-34歲男性人口將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千6百多萬,2030年這種嚴重累積的婚配男性人口絕對過剩超過三千萬。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性別結構失衡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一名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教授指出,首先,計劃生育會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中國男女嬰兒性別出生比接近120∶100。這意味著將有4000萬光棍被判「無妻徒刑」,這會大大誘發買賣婚姻、拐賣婦女、強姦罪等惡劣犯罪。此外,心理的怨恨會使他們變成絕望的階層,成為群體暴力犯罪的潛在人群,甚至引發社會斷裂。其次,計劃生育會導致「民工荒」。從2004年到2011年,國內「民工荒」一浪高過一浪。據統計,2011年上海農民工缺口接近30萬,深圳的缺口高達80萬人。安徽、河南等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也出現「民工荒」現象。「民工荒」從局部蔓延到全國,從偶然發展到常態,原因正是計劃生育導致的勞動力減少。這位教授還認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一直存在「城市緊、農村松」的現象。農村地區生二胎、三胎的現象比比皆是,但這些孩子的成長環境尤其是教育環境較差。相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多生活在城市中,由於工作壓力等原因,他們越來越不願生育。由此,計劃生育使得中國社會事實上陷於精英淘汰,或者叫人口「逆淘汰」的生育機制。還有,目前中國人口結構呈青壯年多、老人孩子少的「橄欖型」,而青壯年時期是人一生中賺錢最多、儲蓄也最多的時候,因此中國的儲蓄率居高不下。高儲蓄率支持了高投資,但計劃生育持續施行,勢必將使中國人口結構從「橄欖型」變成「倒金字塔型」,屆時居民儲蓄率一定會明顯下降,投資率也將隨之下降,經濟增長速度將一落千丈。
中國人對婚姻有一種很詩意的願景,那就是:「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剩男剩女的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就是以婚姻為前提和立論基礎的。問題的關鍵是,如果沒有人信仰婚姻、甘願享受單身生活或者不婚生活呢?那麼,所謂剩男剩女問題就不是一個問題。當然,對於渴望、信仰婚姻而被迫單身的人來說,我願意引用作家張愛玲的一句話:「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