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敏、于丹談家庭教育

俞敏洪:成功靠天靠地靠自己發表時間:2009年12月09日

[來源:新東方 作者:俞敏洪]   有人問成功是什麼,我覺得成功就是過上自己愛過的生活,同時心靈充實。富有並快樂是成功,清貧但充實也是成功。如果財富名聲帶來喜悅我們就去追求,如果閉門思考帶來快樂就讓我們獨處。成功不是在別人眼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是在自己心中你是不是一個被自己承認的人。今天陽光燦爛,祝你心情愉快!   溫家寶說:「中小學教師非常重要,有些國家讓最優秀的人教小學。要像尊重大學教授一樣尊重中小學教師。要注意提高教師特別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過去中小學有陶行知和朱自清這樣的老師,現在很少了。總理說要提高老師待遇,很好,但除了待遇,中國老師更需要提高修養、學問和人品,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碰到一個學生,自認為特有才華但找了幾份工作都被拒掉了,我見了後感到他身上有一種氣息讓人不舒服,言語尖銳不留餘地,神態孤高沒有耐心,能感到他有點才氣,但我也不敢用這樣的人,有才華不受人歡迎就會懷才不遇,有才華受人歡迎才是真正的才華。語言溫和不等於沒有個性,外表溫和不等於沒有傲骨。   有朋友問讀書,個人體會,書有三種讀法,第一種泛讀,也就是各式書籍廣泛閱讀,只會其意,不求甚解;第二種精讀,有些你覺得很好的書可以認真多讀幾遍,比如林肯讀莎士比亞的作品就讀了好幾遍;第三種背讀,對於那些經典著作,要以背誦的態度去讀,邊讀邊理解邊背,比如《老子》等。可惜我自己還沒有認真讀書。   有個家長在我的博客留言,轉給大家看看:「我的兒子6歲了。寫完作業他問我,你在幹什麼?我說,在看怎樣教育小孩子的書,你呢?他沒事正在吃黃瓜,我說幫我拿一個,他拿來後,我第一次說了『謝謝』。他『驚恐』地看了看我。我心裡暖暖的,作為父親應該這樣。」   我們處在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我們首先必須學會寬容,允許不同的思想和行為存在,擁有蔡元培「兼容並包」的胸懷;同時,我們還必須有自制力,因為我們思想和行為的自由是以不損害別人的自由為前提的,因此我們必須在充分尊重別人自由的前提下來思想和行動,應該是同一個世界,和平地擁有不同的夢想!   優美的結果多是在枯燥和痛苦中得來的:流利的英語,反覆練習的過程十分枯燥;優美的芭蕾,演員的腳尖全部磨出血泡;迷人的體操,留在運動員身上的處處是傷;動聽的旋律,當初不知拉斷過多少琴弦;但是枯燥和痛苦本身並不能保證優美,最後的優美和出色是因為有堅韌的精神和一顆堅持的心。   擁有值錢的東西不如擁有值錢的才能。我有一個畫家朋友,從來不存錢,需要錢時就畫一幅畫,畫就變成了錢。他說:「人生最愜意的莫過於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為物質所累,還能用愛好換錢。」確實,你就算擁有金山也有可能丟失,但擁有才能走到哪裡都能帶著,別人可以偷取你的物質,但沒法偷取你的才能。   鄭板橋在去世前給孩子留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陶行知重複了這句話,把靠祖宗變成了靠父母。我在《贏在中國》節目點評時曾說:既靠天也靠地、還要靠自己。靠天靠地是利用資源,靠自己是主動奮鬥,一個人能夠利用資源,還能主動奮鬥,離成功就不遠了。   一棵樹種在大花壇里,本來枝繁葉茂,慢慢卻枯死了。怎麼就死了呢?原來花壇是個封閉的水泥池,樹長到一定程度根部不能深入泥土吸收養分,不能舒展成長,最後就鬱悶而死了。很多家長培養孩子,就像種這樹一樣,限制孩子發展空間,結果孩子越活越鬱悶。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足夠自由的空間。

俞敏洪演講錄:如何做最好的家長發表時間:2009年11月18日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自己就不是一個最好的家長,我的孩子平時跟我在一起的時間非常非常少。我講一下我認為作為一個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的一些東西。首先我認為家長給予孩子最重要的是時間,你要給孩子時間才行。有的家長說俞老師我忙,早上6點出去,晚上12點回家,這麼辛辛苦苦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送他到最好的貴族學校去。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最好的家長應該做的。   從小我父母在農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幹活,因此就學到了父母幹活的很多東西。   比如父母勤勞,我肯定就不會懶惰,因為父母不容許我懶惰。小時候被父母打覺得不是恥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歡父母的感覺,因為父母跟你親,他打完了還在你的身邊。我現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為我一個月才能見他十天左右,我愛人帶著孩子在國外,我每個月爭取過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記住的就是我打他,沒記住我對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我。我總共打過兒子一次,有一次我回來問他你想爸爸嗎?他說不想,為什麼不想?因為你打我。小時候為什麼我的父母打我沒事呢?因為打完了天天還在一起。父母打完之後還有很多彌補的行為,你會把這認為是很親熱的行為。(笑)   我身上有兩個個性,我父親特別的瀟洒,他是個木工,一年到頭為別人幹活不拿錢,我父親愛喝酒酒鬼,這也使我也喜歡喝酒。父親為人家架房子的大梁,當地方圓十里誰架房子都請他去,一定要喝酒,一喝酒他就不拿錢,每次他幹活都不拿錢,但成就了他一點就是特別的瀟洒。   他喜歡幫助別人,一高興什麼利益都不計較的個性在我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因為我一高興就把新東方的股份分給新東方的員工。我母親身上的勤勞和善良對我產生了影響。小時候有兩件事情,一件是快要下雨,鄰居曬著稻穀,鄰居不在家,母親帶著我們全家把鄰居家的稻穀收到一個角落裡,結果我們家的穀子沒來得及收被雨淋了。但我母親經常說遠親不如近鄰。   第二件事情是村東頭有五口人家,我們家是四口人。那家人沒有糧食吃,我們家也不多,他跑到我們家借糧食,母親就把糧食一分為二,拿出五、六斤讓我端給人家。我說我們自己也沒有糧食,為什麼要給他們?母親說這點米,在地里弄點菜,接上新的糧食是沒有問題的,但他們家沒有糧食就會被餓死了。   整個村莊對我母親都特別好,老太太今年80歲了,現在在北京,但每年都會回家鄉,為什麼?處理村莊的問題。村莊里老百姓打架,解決不了,老太太回去椅子上一坐,三句話就解決完了。到現在老太太頭腦也很清醒,從來沒有判錯過。我母親做事沒有私心,所以就會很公正,這一點也體現在了我的身上,直接導致了新東方的成功,也導致了我今天的成功。   說到給時間,現在城裡的家長給孩子的時間確實難度比較大,但我們還是能夠給出來的。有家長說俞老師我給時間了,給完之後孩子還是不理我,或者教育不好,我說你怎麼給的時間?他說我不到外面應酬了,我在家裡陪著他做作業,我看電視,他做作業。所以有的時候家長是把時間留在家裡了,但自說自話,不跟孩子交流。孩子不一定會敢於反抗你,心裡肯定會想你看電視,我卻寫作業。他說我不看電視看報紙總可以了吧?我說不可以,為什麼?在孩子心中看報紙和雜誌是不正經的事情。他說俞老師難道我就干坐著,其實可以做兩件事情,你的水平到了可以幫助孩子做作業,但大多數的家長水平是不太夠的,因為孩子學的東西越來越難。如果不是當年高考考外語專業不用考數學,我永遠上不了北大,當年國家說考外語的不用考數學,這成全了我。我現在也沒有覺得智商有問題,基本是除了數學之外我是個正常人。   如果說你教不出來怎麼辦?我本來用電腦工作,我跟他們說你們坐在我對面做作業,我在這面工作。我是真工作,用電腦處理各類工作,但我的孩子不認為我是在工作,認為我在打遊戲。因為對孩子來說打開電腦除了找好玩的東西就是打遊戲,所以他不認為你的工作是一種嚴肅的狀態。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是在國內生的,兒子是我愛人在國外生的。   他們坐在對面做作業,一會兒跑過來看看我是不是在真正的工作,對我的人格產生了懷疑。後來我覺得不行,我就開始看書。我要對家長說,很簡單,只要書不拿倒了就行,拿著書想心事不看都沒事,過兩分鐘翻一頁,孩子知道你在看書,沒有辦法,孩子知道他必須認真。   環境是一種氣場和氛圍,氛圍不造出來是不行的,不擺出樣子,孩子覺得你都不學我還學幹什麼呢。有一次我做了一個試驗,家裡不準打開電視和電腦,要求愛人和女兒一起跟我看書,兒子不看,在那轉,最後轉著發現特沒勁,拿了一本書看,結果還看不懂。這叫環境氛圍。所以家長給孩子時間要給出質量,不是在家裡陪著就行了。   給孩子時間的同時要培養孩子的心情。人的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活個心情,心情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我剛才講到我父母培養我的心情,比如我父親培養我的瀟洒和不在意,在我身上得到了特別明顯的體現。我發現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在我遇到痛苦的時候,這種個性就明顯的發揮作用了,不是天生的,就是看到了我父親這個榜樣。小時候最怕的是我父母打架,後來我不怕了,發現他們打架沒有後果,因為不打架的父母一離婚就離了,總打架的卻不離婚,因為他們把打架作為生命的樂趣。(笑)所以父母打架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是生命健康的標誌,但互相不能侮辱。   我父母總是打架,最後我發現我的心理和生理全部很健康,因為發現他們打架沒後果,打完了還在一起吃飯。我父親力氣比較大,每次喝醉酒我母親就急,用拳頭打、用棍子打,我父親也不急。打完架還沒兩分鐘,父親跳到河裡,過兩分鐘一隻手抓到一隻螃蟹,說,兒子,今晚吃螃蟹。他這種生活態度特別令人嚮往,這種心情是帶有一點詩意的。   有一次我問家長,請問我們這兒有多少家長帶著孩子坐在未名湖邊看月亮從東方升起,有多少家長帶著孩子到北京郊區躺在地上看滿天的星空。我們這兒有多少家長帶著孩子去真正看過銀河呢?坦白的說我帶著孩子看過很多次,還拿著高倍望遠鏡看。   有一次我帶著全家到海邊渡假,剛好是十五,看著海邊的月亮一點點升起,月光一瀉千里。我們坐了一小時,我說有點涼了,我們回賓館吧,結果女兒說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個地方再走,一坐坐了三個小時。你能說孩子內心沒有美感嗎?沒有詩意嗎?如果我們不帶孩子去看這些東西,他就是沒有。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老師的壓迫,孩子心理是不會健康的。去農家樂吃飯,有沒有帶著孩子多花兩個小時把各種菜和生長周期講一講。有一次我帶女兒到農村去,一個一個告訴她。這樣使她對我們吃的生物、植物產生了親切感。我帶著兒子露營,搭著帳篷睡了一夜,結果到家裡他就不睡床了,現在把帳篷支在屋子裡,晚上就睡帳篷里。   每一位家長都想把孩子送去上名牌大學,但不知道北大、清華心裡有問題的學生比例非常高,達到30%,我個人認為不止30%。我當時在北大還是比較健康的,但我已經發現周圍的很多同學有心理問題,現在北大的學生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北大的自殺率很高,每年都有。統計數據表明大專學生自殺率幾乎沒有,所以大家都知道以後把孩子送到什麼地方上學了,也就是說不能隨便送到北大去。   成績要不要,我孩子也想去北大、去哈佛、去耶魯,但一定要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否則沒有任何意義,我寧可要孩子一生的幸福,而不要孩子為了成績拔尖而痛苦。我用了三年的時間考上了北大,北大給了我這樣一個平台,否則我做新東方也不會這麼自信。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要,從成績本身來說其實無關緊要。因為成績總在班級第一名,上了清華、北大也不一定有出息。孩子的成長是一輩子的,讓他一輩子保持積極性,對所有東西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及上進心,永遠比讓孩子得班裡的第一名更加好。   從小到大我的成績從來沒有超過前25名,所以我高考要考三年,到北大我整整努力五年,努力到如此地步,以至於得了肺結核。得肺結核的第一個原因是學習太刻苦了。我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心理學家做了實驗,一幫人臉上弄得特別乾淨,一幫人化了假的特別逼真的傷痕,心理學家說我給你們再補補妝,不讓照鏡子,實際上是把化的傷全部擦掉了。讓他們走到人群中間,回來以後讓他們談體會,第一撥人都覺得自己特別受人尊重,第二撥人都認為自己臉上有很難看的疤痕,說那個傢伙坐在我旁邊三分鐘就走掉了。這就是說你的心理反射投射到了別人對你的看法上。還有一個原因是大學裡沒有女人喜歡我,男人一孤單就容易得肺結核。我到大學畢業的時候還在全班倒是第五,後來我統計一下,全班的前五名都在為最後的五名打工。這就證明了成績是不那麼重要的。   孩子上中學成績決定了能不能上好大學,但好大學不能決定一輩子。阿里巴巴的馬雲是杭州師範學院畢業的,大家知道杭州師範學院是因為有馬雲,那是一所普通的師範學院。他跟我一樣,我們倆互相鼓勵很長時間,他高考考了三次,我也考了三次,他學了英語,我也學了英語,但大家看看,馬雲的財富是我的10倍。人的長相、學歷完全不構成他的障礙,馬雲一直認為他是天底下長得最好看的人,我問馬雲的愛人你認為馬雲好看嗎?她說不難看,比你好看多了。(笑)   我們班有這樣的孩子,父母什麼都為他設計好了,後來家庭破敗了,他就發現自己生活在陰暗中,我們因為從小就生活在陰暗中所以沒什麼。最後一名的孩子,我說好,想想你們班一共40個孩子,沒有你前面39個孩子怎麼能有自信心呢,那你就說我為別人墊底多光榮。你最後一名很輕鬆,往前面一看前面39個人被你追得半死不活,後面一看一個人都沒有,我想跑多快就跑多快。只要你有上進心,只要你花時間學習,只要證明你的智商沒有問題,你就有超過別人的可能性。從40名變成39名,開心,有一個到後面去了,再超一下,兩個到後面去了,第一名多辛苦啊,怎麼超前面都沒人,怎麼看後面都是對自己咬牙切齒的人。   我們要學會鼓勵孩子,家長一定要發現孩子身上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的優點,當然不能孩子明明犯了錯誤還在鼓勵。教育孩子要嚴厲有規矩,但要有鼓勵性,而不是侮辱、打擊、批判,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我們家長經常說的是隔壁的孩子怎麼又超過你了,嚴禁在兩個孩子之間進行比較,但要發現孩子的優點。愛因斯坦就是被他母親鼓勵出來的,上小學的時候沒有一個老師要他,只有他媽媽對他表示有信心,學校不教我教你,愛因斯坦小學的教育是他媽媽教出來的,最後他成了偉大的科學家。   老師做過一個試驗,問如果「她」出了車禍,最後臉上有了很難看的疤痕,你還會愛「她」一輩子嗎?很多人選擇也許會,堅定不移說會的只有10%。接著又提到「他」,「他」作為大老闆破產了你還會跟「他」一輩子嗎?問女人,說會的不會超過10%。老師問學生你們把這兩個人想像成什麼關係了,大部分學生說是戀人關係或者夫妻關係。老師說女的她是母親,男的他是兒子,請問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結果出來的答案是100%都是會。孩子從本性來說是願意全心全意愛父母的,當然這個愛是有前提條件的,你要把他培養成有愛心的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這個愛不是寵愛,愛是有度的,正確的來引導孩子我們就會創造一個非常美好和諧的家庭和開心得成長的有成就的孩子。  這就是我講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于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

發表時間:2009年10月

大家好,我是于丹。首先要向大家道歉,俞敏洪老師很早就邀請我來到這個論壇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家庭教育的心得,但是很不湊巧,因為有非常重要的原因,不能在現場跟大家交流,只能跟大家通過視頻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新東方其實一直在致力於全社會的教育,那麼家庭教育這個問題在這裡舉辦,我覺得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意義,這是全民教育的時代,這是一個終身教育的時代,家庭教育到底意味著什麼?今天我們是一個信任社會化的階段,大家都覺得,把孩子交給社會、交給越來越細分的專業學校,孩子可以到新東方學英語,可以去上奧數,可以去學電腦、繪畫、鋼琴……每一樣的專業技術越細分,家長越覺得孩子是可以被專業化的社會化組裝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才的。在這中間,家庭教育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我想中國在悠久的傳統中,大家都知道一個概念,就是讀私塾。私塾是一個什麼概念?也許它在整個課程的設置上不如我們現代教育這麼條分縷析,沒有這麼完備的教學系統,沒有現代的實驗室。但是私塾過去是一對一的,或者是一位老師教幾個小孩子的。其中交流、溝通、開放的課程,因人而異的調整,有時候比現代的教育要強一點。在今天,其實我想是一個多元教育匹配的階段,也就是說,每一個當父母的人都不可能指望著讓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寄宿學校,三年五載回來他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畢竟,學校是教專業的,而家庭是塑造一個人的最好的地方。   中國人是信任家教的,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接人待物,基本的價值理念往往出自他的家教。我們在今天會經常見到一些學問水平很不錯的人,學歷文憑拿得很高的人,不一定就有教養,知識跟教養是兩碼事。所以我覺得今天談一談關於家庭教育,我想說我自己的幾個感受。   首先一點,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養和價值理念。中國人的修養是什麼呢?從傳統的觀念上來講,家庭首先是建立倫理關係的地方。在《論語》上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一個君子啊,要修身養性,完成他這一生的成長,基本上要分這麼三個大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入則孝,出則悌,也就是說傳統的孝悌之義,一個人進了家裡能夠孝敬父母,出了家門能夠友善兄弟,這就夠學一陣了,就先得把這個倫理關係協調好,什麼是禮貌、什麼是和諧、什麼是人在家裡的責任、什麼是人的義務,先把這些磨合好才能到第二個。第二個就是人在社會上,叫做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謹而信,一個人態度要謹慎,言語上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篤誠守信。泛愛眾,廣泛的博愛大眾,對大家有這麼一種善意。而親仁,再去親近那些仁義的道理,這一段是我們說的社會學習。   第三段是什麼呢?第三段叫做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如果你把家庭學習、社會學習都完成了還覺得有餘力,你可以去進行專業的文化學習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那些書本上的、文字的東西,這個時候你差不多可以學了。   但是我們想想今天的日子呢?大家都是倒過來,一個小孩子,家庭教育,社會的學習都沒有接觸的時候,可能小小年紀就去學文了。小孩開始被背詩詞了,寫寫字了,學那種學前班了,一直上完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回過頭來再被社會調教,甚至被社會修理,一個人言語不謹慎了,不守信用了,然後再去逐漸學習。而最後忽略的是什麼呢?在今天的教育中我們往往最忽略的就是家庭教育,恰恰就是入則孝,出則悌,這一段沒有了。   那麼是不是沒了這個孝敬了,大家說在今天是一個重要的事嗎?那不是自己家跟父母的事嗎?對於中國人來講,家庭論題的教育絕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它是你認知整個社會公民責任的一個基礎。中國人沒有上教堂的習慣,中國人不去膜拜一個外在的神,他們講究的是出門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中國人信任的就是倫理中建立起來那種篤誠守信的人際關係。所以一個有上教堂傳統的人,要是眼前打翻一個杯子,他可能會本能的說,我的上帝。但是一個中國人,可能會本能就會喊,哎呀,我的媽呀。這是為什麼呢?就是中國人的呼爹喊媽就是西方的神來用的,這就是中國強調家庭教育,認知倫理關係重要性的一個前提,就認識了倫理,你才能到世界上走得更遠,整個從親人之間拓展到朋友之間,才能夠有家國天下的關係,這就叫修身齊家治國,最後才到平天下。   所以這個倫理價值的建立,在今天特別是在一個獨生子女時代,往往是被忽略的。越是發達的大城市,越是精英高知的家庭,這個孩子小時候上的各種輔導班、學前班越多,而在家裡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一起分享家務勞動的時間越少。我在大學裡面其實見過很多各地的尖子生,來到北師大這樣的全國重點大學,考分都不低,但是進考場考試的時候會有媽媽在外面著急地敲玻璃。我出去說孩子是不是忘帶什麼文具了?媽媽說,你趕快告訴那個穿格子襯衫的孩子,那是我的孩子,讓他進考場之前一定要去一趟廁所。這都不是在說笑話,這是我實實在在遇到的,並不罕見的事情。   有的時候我在想,這些孩子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的分數都是實實在在的,但是一個月之間要換三四間宿舍,跟每個宿舍的人都住不來,不是搶一個桌子就是搶一個床位,要不就哭了,要不就是睡不著了,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一個新生群體有時候想安頓就要花好長時間,這些到底缺了什麼呢?絕不是他們的學校教育做得不好,做得不好他們不會考上這麼好的學校。缺了什麼呢?我們要回去問問家庭,追著一個大學生提醒要上廁所的媽媽,到底是合格的慈母還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所以我說,學習倫理的認知,學習一個人格的建立,這件事情沒有哪門專業課可以完成,他在中國的家庭中。   一個家庭,過去中國都是大家族,是有一些封建禮節,講究一些長幼尊卑。如果你把那些不好的東西揚棄掉,你會看到每個人的責任,每個人的公平,每個人的奉獻,每個人的分享,這在一個大家庭中是能傳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今天越來越多變成了核心家庭,大家族的概念消解了,但是一個孩子,他作為家裡的希望,他僅僅是學習的載體嗎?他的身上還能夠建立什麼呢?一個人還有愛的能力嗎?今天我們即使在成人世界中會發現一個令人遺憾的現象,就是愛,越來越變成一句宣言而不是行動。   很多年輕人常常抱怨,我這麼去愛一個人,為什麼他還不領情,為什麼他還離開我?我們今天不缺情歌、不缺情詩、不缺情書、不缺鋪天蓋地的甜言蜜語,缺什麼呢?就是溫暖樸素地為你所愛的人做事。愛也是一種執行力,這件事情學校里教不來,看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有的時候承載的愛太多,他會覺得他人的愛情是一種本份,因為他學習好。但是如果一個習慣於為他人做事的人會覺得每個人都不容易,人的愛是一種情分,所以是情分,人才會感恩,是本分得不到就會抱怨。我們需要成長起來的新公民,不是那種只掠奪愛的人,而是能夠施予愛的人。這件事情跟家庭教育關係更大。固然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都在進行這種教育,但是你想一想,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老師五加二等於零的說法,什麼意思呢?1、2、3、4、5,小娃娃在幼兒園排隊講秩序,有禮貌,分享,做值日,打掃衛生,還容易建立起來,周末回家兩天,回來以後老師說等於零了。兩天回去,爺爺奶奶包好的水果喂到嘴裡,襪子脫下來給洗了,床給鋪好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早上也可以不起床了,下午也可以睡懶覺了,想不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了。到周一來了,老師愁眉苦臉說,哎呀,五加二等於零了。這樣的說法在幼兒園老師起碼還有意識,到了小學,到了中學,更多的不是在教一個學生的生活規範,而是教他們的知識系統。五加二等於什麼,這個問題連意識都沒人意識了。那等到他們真正上大學以後,教到我們這些老師手裡的時候,我們感覺的只有遺憾,來不及了。很多家教的事情,等大學老師去做,來不及了!   穿越大學,走上社會,很快這些孩子又會有他們的家庭。有時候我跟大家開玩笑說,現在的孩子不光是說學習的問題讓人操心,你現在還不是禁止他談戀愛,就是你讓他談戀愛他有時候都不會戀愛了。因為兩個獨生子女家庭被呵護起來的孩子,好起來的時候如膠如漆,吵起來的時候心裡頭都有天大委屈。女孩指責男孩經常會說,你為什麼不像我爸那樣對我,我爸從前一直都是怎麼怎麼做的。男孩就會理直氣壯的說,那我媽還怎麼怎麼對我的呢,你為什麼不像我媽那樣對我?這也不是說笑話,因為他們習慣於那樣被對待。這樣的孩子又怎麼進行家庭教育?再下一代獨生子女又怎麼樣?所以我說關於倫理、價值,一個人人格的鑄就,這起自於家庭教育,這是我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地方。   第二方面,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建立一個孩子充分的想像和自信的地方。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只能以學科出發,以知識出發去進行一種對象化的教授。而只有在家裡,每個家長才真正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喜歡什麼,知道自己的孩子長項短項都在於什麼。可以說,個體差異有先天的氣質,有後天的習慣,天淵之別。偏科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嗎?我們今天面對的什麼是人才?有的時候我很遺憾,單純信任一種專業化教育,有的時候會把一個天才教成庸才。某種意義上來講,每個孩子來到世界上都是一個天才,帶著他的奇思妙想。但是他的想像力受到鼓勵嗎?他的興趣受到尊重嗎?他個人的潛能被敏銳地發現了嗎?   這一切責任在他的父母!指望著老師從一個班30、40個孩子去發現並且捕捉而且鼓勵每個孩子不可替代的優點,這幾乎是一種奢望。再好的班主任也做不到,但是每個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你有理由把他當成世界上唯一的這一個。他的氣質、他的興趣可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點是家庭教育的優勢。我們不見得要求一個孩子每一門的功課都是平均分,你可以去發覺他與眾不同的那種獨特的靈敏度。作為克服缺點,有的時候我覺得不如說揚長避短。一個人的短處可以避開,把他的長處發揮出來。每個人都有很多很多的短處,我自己幾乎是從讀小學開始數學就沒有學太明白過,一直到中學數理化全都不好。我只有在作文上從小就好,但是我一直遇到好老師和好家長,就是告訴我不用自卑,把你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   我想正是因為我小時候在家裡,我爸爸在我3、4歲的時候就開始念叨詩詞,念叨這些經典的句子,帶著我玩兒,帶著我學,後來我才培養了這種興趣。所以我說家裡如果鼓勵一個孩子的興趣,完全是一種遊戲一樣地就教了,大家能夠怎麼教孩子呢?   我現在還記得我父親目前最早給我教詩詞的時候,我很小,我記得他能夠扛著我在肩膀上,帶我春天去看花,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詩,他把我架在肩上說,你看,這些花兒鬧嗎?我說不鬧啊,都安安靜靜一朵一朵開著。我爸爸抓著我的腿,說你抱著爸爸了頭坐穩了,然後就圍著樹跑,跑起來的時候你看那個花鬧嗎?我記得我樂得咯咯的,我說真鬧,花都像走馬燈一樣跑起來了。然後爸爸停下來說,一個人靜止看花的時候就覺得它只是寧靜的,我們用這個詞就會用「春意綻、春意放、春意開」,那就沒什麼生動了。如果一個人的心裡能夠有那種動態,你就會覺得嘩,這一樹的鮮花都是喧喧鬧鬧的。什麼叫生動啊?就是把花能寫得像鳥一樣,這就是生機蓬勃,這是我很小的時候。中國詩意的境界就在那個時候進入我的心裡了,我覺得它很美好。   好多人都問我,說《論語》這麼枯燥的東西,你什麼時候開始背的?我還真沒有背過。我從小到大都沒人讓我背過,而到現在我也不會背《論語》,只是大人給我講。也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爸爸帶我出門,只要有朋友聚會,爸爸就跟我說,你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你去數數今天有多少叔叔阿姨,這裡有多少老師?我就數一圈,回來可能算出有8個半老師還是有7個半老師。然後爸爸說其實這個「三」不是固定的數字,就是說你會有很多老師,你去挑挑,就看看誰是老師。然後再看一圈,覺得有一個阿姨對誰都好,照顧這個,呵護那個,特別好。一個叔叔,說話高門大嗓的,隨地吐痰,這個不好。後來就跟爸爸說,那個阿姨是老師,那個叔叔不是老師。我爸爸就說,那阿姨就是老師,這就叫見賢思齊,你得跟他一樣好,那叔叔也是老師,這叫見不賢則內自省,你覺得他做得不好吧,你就問問自己,哎呀,我會不會也那麼不好,所以他也是個老師。那個時候我就會跟大人說,我才不會像他那麼做,那麼做都不好啊。爸爸就說是啊,你看孩子看著都不好,就是因為有人看覺得不好。但是一個人的時候呢?中國人為什麼說君子慎獨,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會這麼做啊?有的時候呢可能大人說了一半我就跑了,我從來沒有被揪回來坐在那兒,說還沒說完,背著手聽完,沒有,跑了就跑了,下回不知道是吃飯、玩,什麼時候又撿起一個話題,又說起來了。對我來講,我是家庭教育的受益者,我很慶幸我出生在文革的末期,在外面一片批林批孔的時候,我們家也沒人要求我背過《論語》,但是不停的有人在給我講這些道理。這其實就是一個家庭的習染,因為他知道一個孩子的優與劣。   所以什麼是一個人的興趣呢?我的女兒現在也很小,但是她也很愛詩詞。她四歲的時候就能背整個《春江花月夜》,背下來之後她自己亂講意境。她會說「昨夜閑談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赴西斜」。這一段的意境呢,江潭落月赴西斜,那個斜是歪斜的斜,是指月亮又西斜了,但是押韻要讀成xia。可是這個道理我跟她講不清楚,她太小了。所以我女兒經常望文生義地跟她的小朋友說:「你看江潭上的月亮啊,正好落在了晚霞上。說早晨的霞叫朝霞,晚上的霞叫夕霞,『落月赴夕霞』那一片霞光上還有月亮,你說多美啊!   這樣的時候我真的跟她講不清楚,我只能認可她這種說法。我覺得有想像力總比沒有好,她喜歡一件事情你先讓她瞎想去,先讓她去背,總比你現在就告訴她,這個字你讀錯了,這個「斜」字在這裡押韻,為什麼讀xia,它跟晚霞的霞為什麼不同,我覺得她會失去興趣。也許我不是一個懂科學的媽媽,但是我是尊重孩子興趣的媽媽。對我的孩子來講,她少背幾首詩沒有關係,關鍵是她要快樂,她要保持著那種蓬勃的自信和那種創造的願望。所以我們經常說到一個什麼意境,我女兒就會畫畫,她經常會畫得滿天飛花,星月同輝,地上會生長出星,會生長著各式各樣、奇形怪狀的包括檯燈、包括雲彩,所有這些東西呈現在眼前的時候,我們給她的永遠是鼓勵,因為這是一個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在想,家庭教育,它讓一個孩子從小認為,一個人的創造是值得尊敬的事。國家圖書館的老館長任繼愈先生,在他去世之前我還去跟他聊過天,93歲的老人了。當時他跟我說了一段話,我記憶猶新。他說我們現在最大的悲哀就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推行標準答案。老師發給小朋友一人一塊小圓餅乾,小朋友咬一口舉起來說,這是什麼?標準答案是月牙。任老說,我如果說這是小船行不行?我如果說這是人剪下來的指甲行不行?我為什麼非要說它是月牙呢?所以任老當時說,如果連小孩子,幼兒園就習慣什麼叫標準答案,他這一輩子怎麼擺脫標準答案的束縛呢?   任老這段話其實挺發人深省,某種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是社會化教育的一個平衡器,社會教育要求不講標準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了小學、到了中學、到了高考前我們還不講標準答案嗎?如果說社會教育給學生的是一種確定性價值的認可,那麼家庭教育給孩子們的是一種不確定性的價值的開發。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庭教育跟社會教育形成的平衡系統才能夠真正塑造起來一個健全的人。   所以我說家庭教育的第二個意義是因材施教,真正能夠開發一個孩子對象化的潛能。   第三點,我認為家庭教育它的出發點和終極目標都是使這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讓一個孩子有愛、有自信、有夢想,不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上輕易妥協,這種教育也許要伴隨他終其一生。一個家庭教育最好的狀態,不僅僅是長輩對晚輩以言語或行動的施教,而是一個家庭中的循環教育。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說家庭教育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呢?是父母,甚至是祖母祖父都在隨著孩子與時俱進,一起成長。所以我說家庭教育是循環教育,它有長輩對晚輩的教育,也有晚輩對長輩的教育。因為我們的晚輩處於一個互聯網的時代,處於一個超音速的時代,他們在說他們自己的語言,有他們的遊戲方式,他們不應該緊緊承載大人的斥責,說現在的孩子沒出息,一代不如一代,這隻會形成一種逆反。為什麼長輩不向晚輩學習呢?所以我覺得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元素是長輩向晚輩學習,學習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成長的生命狀態,讓這個家庭保持一種蓬勃新鮮,大家一起去淘氣,大家一起去玩一個遊戲,一起去郊遊,或者一起完成一次顛覆性的行動。越多這樣的DIY行為,越多養成全家一起其樂融融的行為,也許最後創造不了什麼具體價值,但是在享受過程。完成一種開放態度,態度的建立永遠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東西。愛是一種態度,融合是一種態度,平等和尊重也是一種態度。所以我想當家長能夠向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就進步了。   現在我女兒從幼兒園回來,經常會給我一些教育,確實是我不知道的。我女兒有時候走在路邊,看著草就會問,媽媽你能去分一下那是狗尾巴草還是燕麥嗎?這個知識我從小沒學過,她會告訴我。春天看見花開的時候她會說,媽媽你能分出來黃色的花里,哪種是迎春,哪種是連翹嗎?她會告訴我,哪個是四瓣的哪個是五瓣的,哪個是向上長的,哪個是向下垂的。她會回家用碘酒做實驗,跟澱粉去發生化學反應,說我給你作一幅畫吧。所有這一切讓我感到新奇,所有這些其實都給我們一種態度,我們跟著孩子練琴的時候,跟著孩子畫畫的時候,哪怕跟著孩子異想天開、胡說八道、進入她的童話世界的時候,我們沒完成一次生命的成長嗎?   所以我越來越覺得,做家長的人,我們應該心懷敬畏,不敢輕易地斥責孩子說,你這叫瞎說,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趕緊停下這種愚蠢的行為。我們到底有多少自信敢輕而易舉對孩子說這句話呢?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不懂而粗暴,有時候我們因為學習而謙卑。所以我想,家庭教育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載體,它使家裡的每個人擁有自信,擁有從容,擁有成長,擁有面對未來的態度。所以這種循環使一個人真正成為最好的自己。   所以這是我對家庭教育的一點淺見,我說第一,家庭教育是建立價值觀的地方,認知倫理關係,承擔一個公民責任的起點;第二,家庭教育是因材施教的地方,它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孩子的夢想,讓他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建樹;第三,家庭教育是一個循環的載體,它讓家裡的每個人都呈現一種開放的成長,最終完成一個適應時代的過程。從這三個意義上來講,我想再好的社會教育,再專業化的教育時代,仍然需要家庭教育。也許我們今天從這個論壇走出去,回到家裡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被教育者。今天開始回去學習,今天與我們的孩子一起分享成長,明天我們大家都會快樂一點,祝福大家,謝謝!

推薦閱讀:

子女教育與性格色彩
「在我們學校,『書獃子』是一個褒義詞,是一個學生能所能獲得的無上榮耀。」
透過樊勝美看看依賴型人格
一篇議論文到底要回答幾個問題?
教育孩子十忌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