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SD固態盤到底哪家技術強?

一個是夕陽產業、一個是市場新星,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有著天與地區別的命運。雖然如此,奠基於溫徹斯特架構的機械硬碟在裝配時候由於對無塵環境的要求十分高,機械構造也很複雜,需要長年技術積累,導致了目前市場能做得起機械硬碟的就那麼幾家。

固態硬碟就不同了,PCB+NAND+主控的套路對於習慣了做電子晶元產業的科技廠商來說無非就是順水推舟,只需得到上游晶元的渠道就能做,加上固態硬碟的上升趨勢,讓不少品牌進入了固態硬碟市場。

SSD蛋糕隨大,但並非任何人都能吃。隨著人們對SSD的認識更加深入,了解到SSD的性能與壽命的特性後,對SSD的選擇變得十分謹慎與理性。但是對於小白來說,這麼多品牌,我們很難從中找到心頭好。好了,今天我們就進行一次信仰充值教學,看看市面上主流國際SSD品牌以及代表性型號。(排名不分先後)

三星

提到固態硬碟,三星絕對稱得上是「老資格」了。在SATA SSD時代,三星的高端SSD就是性能的象徵。從840到850、再從950到960,PRO後綴的三星SSD,在每一次的更新換代之中都引領了性能的潮流。我們在評測新品SSD的時候總以三星的旗艦SSD作為對比。同時,三星也是將旗艦級SSD帶到TB級的第一人。

在主流與低端領域,三星旗下的EVO系列SSD長期佔據銷售冠軍,誕生了750 EVO等經典產品。不過,三星曾率先將TLC帶到了SSD之中,分別有840 EVO與850 EVO,引起了對於TLC壽命、性能、可靠性的廣泛討論。直到現在,TLC遍布SSD市場,但這個爭議依然沒有停息。

2016年,三星推出了新一代高性能的960系列,包括960 PRO以及960 EVO,均支持NVMe規範,性能爆表。其中960 EVO更是「鹹魚翻身」,EVO後綴首次被披上頂級的標籤。

Intel

雖然在PCI-E SSD時代Intel才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其實Intel一直伴隨著SSD的發展而在這領域一直是掌控者。在SSD發展的初期,憑藉著自身在晶元設計的底蘊,Intel 320、330系列的性能十分不俗的,尤其在隨機讀寫性能方面。不過價格一直都很高大上,所以這些Intel SSD一度成為高端用戶的寵兒。

後期Intel推出了面向mSATA的525、SATA的530、535系列,其中530、535性能達到了540/490MB/s的標稱速率。而後續推出的730系列,更將性能提升到89000/74000 IOPS,奠定了Intel在隨機讀寫性能的地位。

真正讓我們對Intel SSD側目的,無疑就是2015年推出的Intel 750系列。比AHCI更進的NVMe規範,比SATA更快的PCI-E 3.0傳輸介面(雙向帶寬高達8GB/s),再加上1.2TB超大容量,1.25GB變態緩存空間,怪獸級性能表現,推出一年多,依然是SSD的性能之王,沒有之一。

2016年,Intel推出了M.2 介面的新品600p,正式進軍M.2市場,採用慧榮主控的它,正式宣告打入主流市場。當然,這些都不是Intel在SSD市場野心的全部。Optane,是Intel掏心窩子的黑科技。

使用了和鎂光同時研發的3D Xpoint技術,據說可以將存儲速度提高1000倍(PPT數據),而且它的耐用性也會比普通快閃記憶體更高。理念是把內存和硬碟二合為一,3DXPoint Optane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結合了DRAM內存的高速度與NAND快閃記憶體的數據保持性,(簡而言之就是有內存的持續讀寫、4K讀寫速度,也有SSD的斷電儲存數據能力)。雖然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但已經足夠讓整個存儲市場為之震驚!

英睿達

可能不少新DIY玩家對英睿達(Crucial)這個SSD品牌不太了解,但是你肯定會對美光這一內存與快閃記憶體晶元大廠有所認識。英睿達正是美光(Micron)旗下的一個子品牌,算是一個響噹噹的牌子呢!

2010年,英睿達推出了C300 SSD,宣布進軍SSD市場。2013年,宣布M500的推出,進軍主流市場。2014年的英睿達 M550,憑藉著當時標杆級的Marvell 88SS9189主控和20nm 64Gb/128Gb美光快閃記憶體,展現出優異的性能,比肩當時的性能王者三星 840 PRO,一度躋身頂級SATA3.0 SSD行列。

同樣在2014年,英睿達推出了面向主流市場的MX100,成為首款採用16nm工藝NAND的SSD。Marvell 88SS9189主控加上MLC NAND,帶來了不俗的性能與口碑。2015年,英睿達精益求精,推出了BX100、MX200等產品,延續了精品級的路線。不過隨著2015年年底的BX200的推出,英睿達終於拜倒於TLC NAND的門下。

隨著3D NAND的盛行,2016年英睿達推出了MX300 SSD。雖然依然是TLC的NAND,但是在壽命與性能上有較大的進步,成為了主流級SSD的優質產品。

總的來說,英睿達在這一年的高性能SSD競爭之中有點落伍了,畢竟目前是M.2以及NVMe主宰的世界,目前英睿達依然深耕於主流級市場。這當然不是不好,只是我們的要求高了一點吧。

東芝

在SSD領域提到東芝,我們不得不回憶起OCZ帶領我們入門SSD的歲月。隨著OCZ各種門而衰落後,東芝當起了接盤俠,收購了OCZ並高調耕耘SSD市場,成為了目前SSD領域的中流砥柱。不說不知道,原來東芝是唯一一家開展HDD、SSD、含存儲卡在內的NAND型快閃記憶體這三種存儲設備業務的企業。

以往東芝是一家快閃記憶體供應商,東芝的大部分快閃記憶體產能供應給閃迪,其餘快閃記憶體分配給蘋果、浦科特、金士頓、影馳、威剛等SSD廠家。其中浦科特M5P固態硬碟是它的代表作。不過隨著收購OCZ得到了主控的技術後,東芝推出了一系列的主流級SSD,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而剩下的發燒級SSD,留給了OCZ,賣的是情懷與實力。

目前在售的東芝 SSD大部分為SATA SSD,有A100系列、Q200系列、Q300系列等等。其中Q300更一度成為了「年輕人第一塊SSD」,憑藉著高性價比以及品牌的號召力而成為了市場熱門產品。

至於東芝旗下的OCZ方面,均為具有代表性的發燒級產品,比如曾經參與最強SSD橫評的東芝OCZ(飢餓鯊)的RD400,更是讓大家對東芝的SSD表現眼前一亮。不過東芝OCZ還是賣主流級別的產品的,包括採用TLC的TR150系列以及MLC的VX500系列。

浦科特

浦科特,一個因為SSD而聞名全球的品牌——雖然它一開始是以做數碼音頻謀生。憑藉著幾年前的M5P,浦科特一舉成為當時高端SSD市場的翹楚,讓我們認識了這個品牌的實力。

如果說當年的M5P讓浦科特打進了高端領域,那麼憑藉優異的性能和價格銜接的M5S讓浦科特徵服不少中端消費者的心。到了M6時代,M6Pro系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加入了諸如PlexTurbo等技術的同時保持了性能增長;M6S也保持了對上代M5P的超越,並新推出了M6V,與P、S後綴一起,形成高中低端搭配的產品線,相當完備。

到了2016年,TLC的大潮下,浦科特終於按捺不住,推出了首款TLC SSD 浦科特M7V系列,這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論。不過定位性能級別的浦科特,自然不會放棄塑造自身高端的形象。同年推出了旗下首款NVMe傳輸規範的M.2 SSD,浦科特 M8Pe,將P後綴重新帶到大眾面前,同時與7系劃分接線,看出了浦科特的決心。

儘管市場在變化,目前在售的浦科特M6系列,尤其是M6S,一直成為了玩家心中的經典。且看遍布全容量規格的M8P,能否將這個經典延續下去。

金士頓

凡是做內存晶元的,轉型做SSD都取得了成功,金士頓也是一個典範。2010年,金士頓開啟了SSDNow之路,推出了V100系列SSD,採用了JMicron主控,打開了金士頓邁向SSD的大門。

真正讓大家全面接受金士頓的SSD的,無疑就是大名鼎鼎的V300系列,超低的售價以及金士頓的招牌讓V300成為了銷售明星。

不過,僅僅走量是難以生存的。2012年,金士頓發布HyperX品牌的固態硬碟,用內存市場久負盛名的HyperX系列加註到SSD之中,為追求高品質高逼格的用戶提供多樣化選擇。

閃迪

閃迪也是做快閃記憶體晶元轉型做SSD的一個例子,小編人生中第一個U盤,就是來自閃迪的。做SSD,對於閃迪來說,自然是水到渠成。不過和金士頓一樣,閃迪在前期的SSD市場打滾得算是不溫不火。

閃迪SSD的產品線非常之齊全,擁有的「至尊高速系列」、「至尊極速系列」、「至尊超極速系列」,分別覆蓋低/中/高端用戶人群。作為閃迪中低端SSD的代表之作,閃迪至尊高速(Ultra Plus)曾以超高性價比捕獲不少用戶的心。2014年,閃迪推出了升級版的Ultra II,目前依然在銷售。它採用了Marvell 88SS9190主控,搭配閃迪自家1xnm 的3bit MLC快閃記憶體,即是我們常說TLC快閃記憶體。另外,還曾推出了Extreme PRO的頂級系列,提供高達10年的質保,讓人眼前一亮。

閃迪的軟體配置也值得一提,那就是SSD儀錶盤監控管理軟體,為SSD的運行提供監控、維護與建議。2015年,閃迪於OEM與商用領域推出了Z400系列,由於定位關係不為人所知。2016年,閃迪終於推出了Z400的升級版Z410,並且面向消費市場。不過由於主控、NAND的規格並不出色,並且定位入門市場,面對舊款反而不給力。所以直到現在,閃迪口碑最好的SSD依然是採用MLC的加強版系列。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高端趨勢已經向NVMe的M.2邁進,但是閃迪依然活在SATA的世界裡。為什麼呢?這就問西部數據了。

西部數據

提到閃迪,一定要提的是西部數據。因為在2016年,西部數據完成了對閃迪的收購。這樣一來,西部數據全資擁有閃迪的所有業務,包括快閃記憶體卡、記憶棒以及固態硬碟等。

得到了閃迪的核心技術後,西部數據推出固態硬碟是遲早的事情了。西數消費級和部分企業級SSD業務都來自收購的SanDisk(閃迪),2016年年底,西數在消費級領域陸續推出WD Green綠盤系列、WD Blue藍盤系列,和西數機械盤的劃分方式類似。

黑盤性能,藍盤主流,綠盤節能,熟悉的套路。首批上市的SSD是藍盤綠盤,雖然有M.2介面的,但其實還是走SATA、AHCI協議的,讀寫性能只能達到550MB/s左右。

至於首批上市的WD Black系列黑盤,在SSD上依然主打高性能,M.2 2280規格,採用Marvell 88SS1093,搭配15nm工藝的SanDisk TLC快閃記憶體、海力士緩存。性能方面,持續讀寫最高2050MB/s、800MB/s(256GB 700MB/s),隨機讀寫最高170K IOPS、134K IOPS(256GB 130K IOPS),寫入壽命80TBW、160TBW。至於西數SSD的表現如何,就讓市場的驗證了。對了,希捷,什麼時候你來玩一把?

推薦閱讀:

華東資本:場寬幅震蕩 美指技術性修正走勢有望延續
大眾指控一汽盜用專利 共涉及四項技術
基因檢測技術揭露「雪人」真面目:原來是熊
茶的沏泡技術
蔬菜栽培技術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