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腦卒中高發 把握溶栓「黃金3小時」
核心提示:每年我國新增約一千萬老年人口,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病增長態勢迅猛,腦血管病居首位,每年以8.7%的速度增長,全國40歲以上腦卒中患者超過1000萬。因此,老年人以及一些腦血管病高危人群,在腦卒中高發的秋冬季節,更要警惕。
據衛計委近日發布的腦卒中防治工作進展報告指出,我國卒中發病已呈「井噴」態勢,而且年輕化趨勢明顯。我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超過200萬,每年死於腦卒中超過170萬人。龐大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如果不積極控制,就將成為中風的高危者。
冬季:腦卒中高發季 高危人群易誘發
目前,我國存在大量具有腦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其中包括2.66億高血壓患者、1.36億糖尿病患者、2億血脂異常者、3.5億吸煙人群、7000萬肥胖者。有研究證實,高血壓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這些高危人群血管狀態差,血液粘稠高,最容易誘發中風。
為何冬季易誘發中風?首先,溫度會影響人體的血壓。室外溫度每降低10℃,人的血壓就會升6個毫米汞柱。冬季寒冷,室內外溫差比較大,容易超出人體的生理調節範圍,引起腦血管意外。其次,冬季天氣乾燥,加上人們冬天飲食結構不好,喜歡冬季進補、多吃葷食,運動量也有所減少,導致血液黏稠度高,血壓升高,極易引起腦卒中。
腦卒中早期有「小徵兆」
「小中風」,是中風的「前奏」。雖然最容易被忽視,但把握住了才能及時採取干預措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避免出現癱瘓等嚴重後果。
通常所說的「小中風」,指的是病情較輕、癥狀持續時間較短、可自行恢復的一類中風,如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主要表現為突發一眼失明或復視(看東西有重影),口齒不清,半邊肢體麻木、無力、活動障礙,半邊面部麻木,頭暈,站立不穩等。缺血性中風發作時間短,大多不超過1小時,5~20分鐘最常見,最長不超過24小時。
許多患者在走路、吃飯時,突發半邊肢體麻木、活動不靈便,或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等,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不適癥狀完全消失。許多患者都沒有引起重視,耽誤了診斷和治療。
3小時內是黃金搶救時間
腦卒中是急症,搶救時要爭分奪秒,3個小時內是中風治療的最佳時間。在此時間內用溶栓藥物治療,42%的病人都能夠恢復工作或自理能力。
如果超過3個小時,特別是6個小時後,患者的神經細胞會出現壞死。即使這時候採取措施,血管狀況已經很差,甚至可以說於事無補。
所以,當發現有腦卒中跡象時,馬上撥打120,同時讓患者處於頭低位。到醫院以後,20分鐘內讓專家接診化驗,40分鐘做完CT,隨後馬上進行溶栓,90分鐘做造影,兩個小時內就能夠完成動脈溶栓。
推薦閱讀:
※看懂這12個故事,勝過得到12兩黃金!
※黃金的三種屬性
※丁信承:5.4黃金非農分析及布局報告
※黃金周評:「貿易戰」引發全球關注,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超級周四重磅來襲 英國大選助推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