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詩典藏
歷代 除夕詩
除夕守歲,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習俗。相傳,除夕守歲始於南北朝時期。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守歲為題,即興賦詩作詞,留下了眾多的名篇佳句。
古人除夕詩表達的層面很廣,內涵很深。有的表達人生苦短,時光匆匆;也有的感慨壯志未酬,浩然正氣;還有的表達懷戀家鄉,驅逐邪惡的。詩人們的心態、情緒、感悟,豐富多彩,時代不同,風格各異,意趣千姿百態。
南朝詩人徐君倩曾作《共內人夜坐守歲》詩:「歡歌情未及,賞自莫停杯。酒中喜杯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全詩惟妙惟肖地描繪了作者夫妻二人夜坐守歲、等待新年的心情。
除夕守歲在唐代尤為盛行,詩人們守歲情濃,發於筆端存於詩中者甚多。唐太宗李世民在《守歲》等詩中寫道:「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送寒余雪盡,迎歲早梅新」。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實績的開明君主,在除夕守歲之夜表達了他渴望風和日麗的春天早日到來,舉國上下應該安居樂業,人民不再受戰亂之苦。 唐詩人杜審言的《守歲》描繪出王公貴族過年的情形:「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薰天。彈弦奏節梅風入,對局探鉤柏酒傳。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
皇宮之內,富貴人家,除夕守歲也自然要比普通人家豪華得多,這首《守歲》詩,把那些達官貴人守歲時張燈結綵、宴飲歡樂、祈福祝壽的景象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寫盡皇宮除夕的熱鬧繁華,富貴綺麗。
唐代詩人王湮《除夜》詩云:「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洋溢著詩人的青春氣息。
唐代詩人杜甫早期所寫的除夕詩描繪了唐代一個詩書世家的守歲景象:「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送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來?爛醉是生涯。」
除夕守歲,一家團聚,長幼同堂,還得講點禮節。許多除夕詩里也有這類反映。
白居易就在《三年除夕》一詩中記載:「堂上書帳前,長幼合成行,以我最年長,次第來稱觴。」
飲酒是有順序的,晚輩在宴席上排成行,依次向長輩敬酒,祝長輩長壽,春節愉快。
這個傳統的尊老習俗,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春節最基本的禮節。
孟浩然在《歲除夜有懷》詩云:「守歲家家應未卧,相思那得夢魂來」,
唐詩人高適也有詩:「旅館寒燈燭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白居易的「守歲樽無酒,思鄉淚滿中」,都流露出詩人除夕之夜深深的思鄉情。
唐玄宗時,一位叫史青的大臣向皇帝自薦稱:「古人子建七步成詩,臣可五步成詩,皇上可任點題目。」除夕之夜,唐玄宗以除夕為題,令其五步成詩。史青果然在五步之內作詩一首:「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月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寥寥數句,形象生動地表述了寒盡春回、辭舊迎新的情景。
宋朝格律派泰斗姜夔曾寫詩《除夜自石湖歸苕溪》:「細草穿沙雪半消,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詩人泛舟歸來,岸邊冬雪已融化了一半,細嫩的草尖從沙里鑽出了頭,雖然在竹林間的梅花看不見,然而它的陣陣幽香飄進船中,又飄過一道又一道石橋,冬去春來,躍然紙上。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以除夕為題作《饋歲》、《別歲》、《守歲》三首詩。
他在《守歲》詩中寫道:「欲知垂歲盡,有似走壑蛇。修鱗豐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明年豈無年,心事空蹉跎。努力盡今日,少年猶可誇!」作者以詩言志,感嘆時光匆匆,人生苦短,表達了自己只爭朝夕的願望。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除夜雪》中寫道:「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他又作《除夜》詩云:「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鬢毛隨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囚牢曾寫了一首《除夕》詩:「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詩人儘管有愁苦,但正氣浩然,充滿天地。
金代詩人元好問也在《汴梁除夜》詩中曰:「六街歌鼓待晨鐘,四壁寒齋只病翁。鬢雪得年應更白,燈花何喜也能紅。」
明朝民族英雄于謙在《除夜太原寒甚》一詩中寫道:「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于謙不怕嚴冬,不怕當政的貪官污吏的讒言和迫害,光明正大,正直無畏地歌頌春風的近在咫尺,富有哲理的意蘊和人生體悟。
明朝詩人葉顥在《春節》詩云:「天地風雪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楊柳芳容樨,松篁老太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詩文表現了在除夕和歲首交替時間裡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之情。
除夕守歲,辭舊迎新,既有懷念留戀,又有對新的一年的期望。
明代才子文徵明在25歲那年的除夕,揮毫賦詩,一方面感嘆「二十五歲如水去,人生消得幾番除」,另一方面又借詩表明志趣:「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夫是文詞。」
旅居海外的遊子如何度過除夕?他們的心情會是怎麼樣呢?請看明代詩人袁凱的《客中除夜》:「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在外面時間長了,到了除夕之夜,聽見房外響起爆竹,竟忘了「今夕為何夕」,看見他鄉之人歡度除夕,不免牽動鄉思,兒女不忘娘,愛國愛家鄉,更添一番情趣和韻味!
清代短命才子黃景仁貧困潦倒,他在《除夕偶成》詩云:「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他的詩藝屬上乘,他表達的個人遭遇和心態是時代的悲哀,是他命運的悲愴。
這本戲和那本戲。吃完梨子喝完茶
新文化運動後,提倡以白話文作詩為文,胡適、劉半農當年便有白話詠除夕的詩。1918年,胡適應某雜誌編輯之請,寫了一首詩,題名《除夕》:「除夕過了六七日,忽然有人來討除夕詩!『一去不復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遲!那天孟和請我吃年飯(指北大教授陶孟和),記不清幾隻碗;但記海參、銀魚下餃子,聽說這是北方的習慣。飯後濃茶水果助談天,天津梨子真新鮮!吾鄉雪梨豈不好,比起他來不值錢!若問談的什麼事,這個更不容易記。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歐,,夜深風冷獨回家,回家寫了一封除夕信,預備明天寄與「他」!」
當代詠春節、除夕的詩歌多春花和春的意象,情調高昂,氣勢磅礴,胸襟宏大。
早在一九三○年一月,毛澤東曾在《如夢令·元旦》中寫道:「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董必武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共慶新春》一詩中寫道:「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女士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一九六一年,陳毅同志在《詠新春》詩中寫道:「忽報歲作俱歡然,滿堂鼓掌迎新年。躍進鬥爭更奮發,不畏長征有困難」。
一九五五年二月,林伯渠同志在《春節看花市》詩中寫道:「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對遠大理想不懈追求,對新中國的巨變和成績滿懷喜悅,對祖國的未來充滿憧憬。 除夕夜是回首舊歲、展望新春的序幕,我們品味除夕詩,是為了啟迪人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推薦閱讀:
※大年除夕一定要念誦的《般若心經回遮儀軌》,遣除來年一年的違緣!
※2017/01/08 酸辣開胃的酸菜魚,除夕夜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戊戌年除夕夜財神,喜神,福神方位簡述
※??除夕除夕,一年裡最多的福氣送給你!
※板栗燒雞——我家除夕團年宴的必備菜
TAG: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