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母親和兒童間【依戀關係】的「陌生情境」實驗

發展心理學家Mary Ainsworth設計了一種被稱為「陌生情境」的實驗過程,以觀察人類母親和兒童間的依戀關係,並以此界定了三種親子關係類型。 在這個過程中,兒童進行20分鐘的遊戲,並使照看者及陌生人進出房間,從而再現出大多數兒童在生活中會遇到的熟人、陌生人情境變換。情境中的心理壓力發生變換,對兒童的反應加以觀察。

1973年,愛因斯沃斯採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測驗,從嬰兒和母親的研究中界定了親子關係的三種基本類型:  1、安全型關係(securely attached)。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關心、負責。體驗到這種依戀的嬰兒知道媽媽的負責和親切,甚至媽媽不在時也這樣想。安全型嬰兒一般比較快樂和自信。  2、焦慮-矛盾型關係(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媽媽在這種關係中對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別關心和敏感。嬰兒在媽媽離開後很焦慮,一分離就大哭。別的大人不易讓他們安靜下來,這些孩子還害怕陌生環境。  3、迴避型關係(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這種關係中的媽媽對孩子也不很負責。孩子則對媽媽疏遠、冷漠。當媽媽離開時孩子不焦慮,母親回來也不特別高興。

愛因斯沃斯將孩子分成安全型、迴避型和焦慮-矛盾型,並且認為,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並建立人際關係時,這些特點仍會顯露出來。即嬰兒身上發現的不同依戀類型也會適用於成人。

有趣的是,首先嘗試查明和測量這三種成人依戀類型的是刊登在《落基山新聞》上的一項調查。有一千多個讀者從科羅拉多州這份報紙的生活版上看到了這個小測驗並寄來了他們的答案。其中有一個問題是要求答題的人標明下面三種描述中哪一種與他們最接近。

  1、我很容易與人接近,信賴他們或讓他們信賴我是件開心的事。我不怎幺擔心被拋棄或害怕別人離我太近。  2、與他人接近讓我不安;我很難完全相信、依靠他們。有人對我太親近時我會很緊張,並且愛侶想讓我更親近一點我也有點不自在。  3、我想讓人親近我,可別人不情願。我常擔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愛我或者想離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為一體,可這個願望有時會嚇跑別人。  第一種情況描述的是安全依戀類型的成人,第二種是迴避型的成人,第三種是焦慮-矛盾型成人。儘管樣本不一定具有科學性,但是結果卻具有啟發性。答題者中56%屬於安全型,25%屬於迴避型,19%屬於焦慮-矛盾型。研究人員就這三個問題調查了大學生,也發現了同樣的百分比。  這些數據上的相似顯示,成人的依戀類型形成於童年。

推薦閱讀:

精神分析:童年經歷與婚姻關係(二)
財運與八字的關係很微妙,殺印相生,功名顯達!
政治和經濟的關係與當前意識形態鬥爭
職場成功的三大共贏關係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之間的關係論析*

TAG:兒童 | 實驗 | 母親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