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有哪些?

馮京(1021年—1094年),字當世。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北宋大臣。曾祖時南遷粵西之宜山龍水(今廣西宜州市),至祖父時落籍江夏(今湖北武昌)。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狀元。為宋朝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歷官翰林學士、揚州、江寧知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因反對王安石變法,罷知亳州、成都等地。宋哲宗即位,累官宣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師致仕。  紹聖元年(1094年)去世,年七十四。追贈司徒,謚號「文簡」。馮京著有《灊山集》,今已佚。  趣事  錯把馮京當馬涼  馮京能「三元及第」,的確十分不易。參加科舉考試,不僅要應付試卷,還要對付朝廷官員的腐敗弊端,這就需要付出許多額外的智慧,是今天高考所不能比擬的。殿試是在朝廷里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誰若中了狀元則前途無量了。馮京參加的那次殿試,要命的是對手中有大臣張堯佐的外甥石布桐。而張堯佐是皇上最寵愛的張貴妃的親伯父,他志在必得,一定要將狀元帽戴上外甥腦袋,早在考前便做了許多手腳:他以重金收買了監考,閱卷官員,要他們務必將石布桐取在第一名。槍打出頭鳥  為阻止別的考生冒頭奪魁,張堯佐要「槍打出頭鳥」了,他請法師預測狀元到底出在誰家?法師說會出在馮家。張立即找到試院登陸官,吩咐如果有姓馮的報名,一律不準列入准考名冊和應試名單。企圖將競爭對手扼殺在報名環節。馮京得訊,苦思冥想,決定改姓名報考,他把「馮」字的兩點移到「京」字旁,「馮京」便變成「馬涼」了。殿試結果一公布,「馬涼」高中第一名,成了狀元。宮廷里,「馬涼」中了狀元,百姓中,眾人卻知道中狀元的是「馮京」。千人朝拜  於是民間便有了「天下中馮京,天上中馬涼」,「張氏權威無用,不中馮京中馬涼」之類黑色幽默了。「錯把馮京當馬涼」也成了一句有名的諺語。馮京三元及第、名聞天下了。但對生養自己的家鄉龍江、宜州卻始終一往情深。一次宮廷宴會,宋仁宗問起馮京家鄉情況。馮京自豪作答:「我的家鄉頭戴平天冠(天門拜相山),腳踏萬年河(龍江)左手攀龍角(龍角山),右手搬駱駝(駱駝山),前院九龍來戲水(九龍山),後院龍尾通天河(天河縣即今羅城縣),日間千人朝拜(千人到宜山廟上香),夜裡萬盞明燈(從破漏茅屋頂看見萬顆星星)。」 皇帝聽得興緻勃勃。大笑曰:「好家鄉!宜山真是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啊!」馮京山  現在藤縣縣城有「馮京山」,系其父馮式之墓,旁有三元亭,馮氏後裔為紀念馮京於1947年而建。「三元亭」匾額是原國民黨廣西省主席黃旭初題,馮璜題寫亭記。李宗仁寫有「梓鄉亦有三元,世澤榕門同景仰;雲樹猶留抔土,家聲華彩有光輝」;白崇禧寫有「雲路扶搖,玉筍班行列第一,天衢聲價,彤墀爵秩歷朝三。」的對聯。而廣西宜州亦建有馮京公園,以寄託宜州人對馮京的紀念。  有《宋史·列傳第七十六·馮京》記載。

  第九位:王岩叟  王岩叟(1043-1093),字彥霖,大名清平人(山東省臨清市)。宋朝狀元,書法家,論著家,朝廷重臣。  曾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開封府知府、左司諫、起居舍人、中書舍人、樞密院直學士簽書院事等職。  王岩叟的一生才學和功業受到了當時同僚及史學界的高度評價。大史學家司馬光以王岩叟進諫無隱而稱之曰,「吾寒心栗齒,憂在不測(我時刻擔心,怕你有什麼不測),公卻處之自如,至於再三,或累十數章,必行其言而後已(數次上書,非要讓皇上聽了你的話不甘休)。」  王岩叟一生為文甚多,其文「語省理該(言簡意賅),深得制誥體(宮廷行文文體)」。同時也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著有《易詩春秋傳》《韓魏公別錄》。傳世墨跡有《秋暑帖》、《與知府安撫左丞資政札》、《尺牘》等  遼代一名  第十位:王棠  (遼朝「三元」狀元)  王棠王棠,涿州新城(河北涿縣一帶)人,字型大小、生年不詳。卒於遼道宗大安末年(1094)。遼興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狀元。  博雅好古,善屬文。鄉貢,禮部、廷試皆第一,是遼朝的「三元」狀元。中狀元後,累遷上京(今內蒙古巴林旗一帶)鹽鐵使,曾被誣受賄入獄,後查無實據,被釋放,遷為東京(今遼寧遼陽)戶部使。  大康二年(1076),遼東饑民多有餓死者,王棠力請朝廷賑恤,被採納。大康三年,入為樞密副使,拜南府宰相,後病逝於任上。  王棠為政練達,臨事勤勉不怠,在任期間,法度修明,頗有政績。  金朝一名

  第十一位:孟宋獻  生卒年不詳。曾連中三元。開封(今屬河南)人,字友之,號虛靜居士。  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狀元。高中後不久,因母親病逝,哀傷過度,在服喪期間病逝於家。  元代一名  第十二位:王崇哲  生卒年不詳。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字元舉。  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即漢人、南人榜,考題較難)狀元。在歷史上無甚功勛。  明代兩名

  第十三位:黃觀  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今為聯盟社區)人。  中國歷史上兩個「六首狀元」(即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另一個人是清朝的錢棨,但據《吳縣誌》(卷七十一)記載,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但都落榜。  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接著參加鄉試,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  至乾隆四十四年47歲(1779年)才中鄉試第一名解元。而黃觀一口氣考完,27歲即中狀元。)因行貸至池州家貧不能歸其父黃古遂贅居許家,故從許姓。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請奏於廷,經帝恩准遂復原姓。  《明史·列傳第三十一》《立齋閑錄》《名山藏卷》都有記載黃觀的情況。

  第十四位:商輅  商輅(lù)(1414年3月16日—1486年8月17日)明代首輔。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  商輅是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同時獲得解元、會元、狀元)(第一個是黃觀,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說商輅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憲宗三朝,歷官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  卒謚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清代兩名

  第十五位:錢棨  (清朝六元狀元)  錢棨(qǐ)(1734~1799),原名起,後因避唐代詩人錢起同名,遂改為現名「棨」,字振威,號湘舲(或作「湘靈」),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兩個「六元狀元」(即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另一個人是明朝的黃觀)。  ,乾隆非常欣賞他的文卷,在他的試卷上寫了「第一甲第一名」六個鮮艷的硃色大字。這樣他就成了連中三元的狀元。乾隆帝親自作《御制三元詩》慶賀錢三元的出現。其詩云:  龍虎傳臚唱,太利曉日暾。  國朝經百載,春梢得三元。  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蕃。  載咨中四義,敷奏近千言。  詎止求端楷,所期進讜論。  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

  第十六位:陳繼昌  陳繼昌桂林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  生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陳繼昌在翰林院修撰國史三年後,被派放外任。歷任陝西、甘肅、順天等鄉試典試官。  道光六年(1826)任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年後,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曾任山西、直隸、甘肅、江寧布政使。  道光二十三年,進京受道光帝嘉勉。  道光二十五年,官至江蘇巡撫。  一年後,因病辭官,回歸故里。卧病三年,病故於家中  第十七位:王名世  王名世(1567—1646),三元及第,字史可,號翼宇,王德之孫,永嘉場二都英橋里(今龍灣區永昌堡)人。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武舉解元,萬曆二十六年武舉會試奪魁,連中狀元。官居錦衣衛千戶,封明威將軍。不但武藝超群,而且精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 「三絕」。溫州城內曾建有「三元坊」以為紀念。  第十八位:王玉壁  王玉壁(1617一1706),字楚珩,明末清初浙江富陽人,其父武科出身,曾任杭州中營都司。王玉璧在少年時代,喜聽祖母講述忠臣義士故事。常與同村兒童壘石聚土,作戰陣攻守之戲。  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初從「南兵拳」入手,後又學刀、鐧諸藝。  王玉壁 明末清初浙江富陽人,其父武科出身,曾任杭州中營都司。王玉璧在少年時代,喜聽祖母講述忠臣義士故事。常與同村兒童壘石聚土,作戰陣攻守之戲。  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初從「南兵拳」入手,後又學刀、鐧諸藝。他身材魁梧,臂力過人,能開強弓,作左右射。  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第一名)。後又投拜總兵馬龍、應天副將劉穆為師,勤學苦練,技藝日精。明亡後,王玉璧息影田園,閉戶讀書。因連續三科未參加會試,按例被革去舉人。後經外祖父勸說,才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他在演武場試馬、箭、刀石,三馬九箭,皆中紅心;一百二十斤刀揮舞自如;掇頭號石,高舉過頂。十八般武藝,件件皆精。內場試策論,為文立論得體,胸懷寬大;且書學趙松雪,娟秀飄逸。因而深獲諸考官讚賞,中解元。次年,進京參加會試,中會元;殿試各科保持優等,欽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入選一等侍衛。歷代武科中「連中三元」者僅此一人;又因他於明崇禎間中過解元,故時人稱之為「四頭並進」。  順治十年(1653),王玉璧出任福建都督僉事,親自教練士卒,加強武備。其時,適值鄭成功舉兵反清,攻陷漳州、泉州諸地。王玉璧奉命率部抵禦,屢立戰功,並腰斬鄭龍於陣前,鄭兵大潰。報聞,王玉璧因功擢升陝西延綏定邊都督同知。任內整飭營規,革除陋習;新練一軍,教以野戰之法。同時,利用練軍閑暇,令士兵屯田,以充實軍糧儲備。後調任鎮守天津總兵官,所屬各地城池堅固,軍容整肅。平時律己甚嚴,以身作則,雙鐧終日不離身,以示常備不懈,治軍頗有成效。  王玉璧於60歲時,上疏乞休,退居故里,自號戟廬居士,日以吟詠、練武自娛。其詩詞格律嚴謹,清新可誦。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
推薦閱讀:

【不懂戰國的知乎回復匯總】窩在家中而死的「槍神」北條氏政
About Dunkirk:什麼樣的事實,是你想要的
歷史上的七大神射手,后羿不是最強的,他才是第一,誰人不服?
我軍對越反擊戰中的誤傷
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為何三十年不上朝?(國家人文歷史的回答,1贊)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 連中三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