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共和黨激進派在南方重建中為黑人爭取政治權利的鬥爭
摘 要:美國內戰結束後共和黨人控制了聯邦政府,主導了南方的重建。為了阻止南部民主黨的復興,牢牢控制南部各州政權,進而主導聯邦政權,共和黨激進派在擁有大量黑人的南部各州,為爭取以黑人選舉權為主的各項政治權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但最終由於妥協思潮在共和黨內部的蔓延,導致激進派失勢,加之民主黨在南部的重新崛起,鬥爭最終失敗了。但分析整個過程,這次鬥爭卻有著重要意義,並給予了我們很大啟示。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4/view-15374.htm 關鍵詞:南方重建;共和黨激進派;黑人;政治權利 文章編號:978-7-5369-4434-3(2011)05-056-03 一、南方重建的背景以及黑人的狀況 南方重建發生在美國內戰之後,它是美國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農業資本家集團圍繞採用何種勞動制度問題而爆發的一場暴力衝突。包含了革命的意義,以戰爭的方式為廢除奴隸勞動制度奠定了基礎。「它的結局是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平息了南方種植園農業資本家集團的叛亂,迫使其放棄了野蠻、落後的奴隸勞動制度,轉而採取統一的、符合資產階級整體利益需要的自由僱傭勞動制度,用暴力方式完成了資產階級內部兩大利益集團在生產方式方面的大調整。」① 內戰摧毀了奴隸制,美國開始了對南部的重建。重建主要有兩項工作:一是以何種方式令南方重返聯邦,實現國家的統一;二是獲得解放的黑人奴隸應享有怎樣的權利和地位。 在內戰後期,共和黨內各派已經開始考慮對戰後南部各州的處理和改造問題。保守派主張:以寬大的的政策與態度令南方重返聯邦,只要其停止分裂和叛亂,廢除奴隸制,服從憲法並承認聯邦的統一。激進派則認為:南方的叛亂已「自絕」於聯邦,喪失了「州」的地位,對其應嚴加管制,對主要頭目進行嚴懲;必須剝奪叛亂分子的選舉權,保證黑人選舉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州政權才能加入聯邦。而溫和派是介於保守派和激進派之間的一個不穩定集團,他們既想維護共和黨在國會中的多數席位,又不想與約翰遜總統鬧翻,故在許多問題上採取折中、調和的立場。他們是國會中最大的一個派別,態度、作用舉足輕重! 黑人在內戰中成為了決定戰爭結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因《解放奴隸宣言》而響應北方聯邦的號召,一下子擴充了的兵源,改變了戰場的實力對比,在戰鬥中,他們總是甘當先鋒,冒著生命危險,因為他們相信這是改變自身命運的最佳時機,他們必須抓住這次機會,並贏得尊嚴。在內戰結束後,他們迫切希望聯邦政府能夠實現當初的諾言,?與他們平等的政治權利與自主的經濟地位,從而改變被束縛於壓迫的命運。 二、激進派共和黨人爭取黑人權力的鬥爭 在南部重建問題上,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共分成了保守派、激進派和溫和派三個政治派別,其中激進派是新興的北部工業資產階級的代表,政治上要求維護共和黨在國會中的優勢地位,經濟上奉行保護主義的高關稅和緊縮貨幣政策,保護製造商與公債持有者的利益。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只有將選舉權賦予南部黑人,並得到他們的選票支持,共和黨才能牢牢控制南部,防止民主黨的復興,從而控制聯邦,推行有利於他們的政策。 1.反對林肯政府政策的鬥爭 1863年12月8日,林肯發表《重建與大赦宣言》,提出了他的重建綱領。根據這個綱領,大多數叛亂者都將得到赦免並獲得政治權利;奴隸主的財產基本上得到保存;而廣大黑人既未得到土地也沒有選舉權,依然處在任人宰割的地步。 林肯的重建計劃遭到了激進派的堅決反對,在1864年5月至7月,在國會上提出並通過了新的重建法案,即「韋德―戴維斯法案」,這個法案雖然沒有賦予黑人以選舉權和土地的所有權,但依然遭到了林肯的否決。國會因此拒絕承認林肯重建計劃已經獲得通過的路易斯安那等州政府的合法性,不許他們進入國會。總統與國會在重建問題上的鬥爭日趨明朗化。 1865年4月15日,林肯被刺,副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宣誓就職總統,當時激進派將重建計劃的希望寄托在了約翰遜身上,甚至認為由他繼任總統是「一件意外的幸事」②。 2.反對約翰遜政府政策的鬥爭 約翰遜墨守19世紀初傑斐遜―傑克遜「以農立國」的舊傳統,幻想恢復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同時,約翰遜保留著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思想,認為黑人地位提高是對白人小農的威脅。因此,他不惜以犧牲黑人利益與戰敗的南部種植園主謀求和解。③ 1865年5月29日,約翰遜公開發表《大赦宣言》,與林肯的重建計劃有著明顯的繼承性,約翰遜重建綱領在南部各州的實施,一度造成南部政治出現倒退和反動。南部各州在批准第十三條修正案的同時,都先後制定了以戰前奴隸法典為藍本的「黑人法典」,它以限制黑人自由和民主權利,達到繼續保持白人對黑人種族統治的目的。各州還縱容白人種族主義者建立各種恐怖組織,其中最主要的是三K黨。 針對以上約翰遜政府種種打壓黑人,抹殺其選舉權與獲得土地的權力的行為,激進派予以了堅決的鬥爭。 1865年由激進派史蒂文斯實際領導的 「國會聯合重建委員會」成立,保守派吉迪恩·韋爾斯稱之為激進派的「中央理事會」④。使約翰遜失去了南部重建工作的領導權。 針對南部諸州剝奪黑人權利的「黑人法典」,1866年3月14日國會通過了「公民權利法案」,賦予黑人平等的公民權利,政府認為有必要時可訴諸武力進行保護。約翰遜企圖利用總統否決權加以否定,但失敗了。 1866年6月13日,國會通過了激進派提交的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總體上體現了公民權利法案的基本精神。黑人的基本權利有所保障。修正案在約翰遜的慫恿下,南方各州予以不同形式進行了抵制。由於約翰遜的過激行為,使許多溫和派共和黨人倒向了激進派。1867年3月2日國會通過了《第一重建法案》,將前邦聯(除田納西州外)處于軍事管制之下,強迫新州政府批准《第十四條憲法修正案》。約翰遜對此的否決被輕易駁回。直到1870年7月,南部最後一個州喬治亞才符合條件。 共和黨企圖罷免總統,雖然約翰遜涉險過關,但可以看出立發機構已成為了超級權力者。 3.格蘭特總統任期內爭取黑人政治權利的措施 1868年的總統大選,由於南方黑人的支持,格蘭特才能在普選中獲得微弱優勢,這使激進派看到了黑人投票的重要性。1870年3月,《第十五條憲法修正案》成為了憲法的一部分。它要求包括北方在內的每個州都要保證黑人的投票權,從而使共和黨的地位更加鞏固。 激進派最終成功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了南部,在整個南方地區的自由民,幾乎都投票給了共和黨。但是「黑人共和黨」政府的真正統治者是白人,即所謂的「孱崽子」和「毛氈提包客」。 三、激進派爭取黑人政治權利鬥爭的失敗及其原因分析 到19世紀70年代初,由內戰開始的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已基本完成。北部資產階級不僅牢固的掌握聯邦政權,重新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而且摧毀了南部的奴隸制經濟,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工業資本主義的經濟政策,建立了關稅壁壘和穩定的貨幣制度。但同時共和黨內部妥協思想也已經開始蔓延了。 聯邦政府的軟弱退讓,使南部民主黨一再得逞,到1875年末,南部還掌握在激進派手中的政權只剩下3個,而且很不穩固。 1876年大選臨近時,出現了內戰以來第一次兩黨勢均力敵的局面。通過政治交易,共和黨候選人海斯贏得了大選,但是共和黨同意在海斯就職後從南卡等三個州撤軍、修築橫貫南部的大鐵路等,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海斯―蒂爾登妥協」。這也意味著民主黨最終重新掌握了南部各州的政權,重建以南北雙方妥協而告終。
黑人的政治權利與激進派的態度與實力強弱密切相關。但在1877年妥協之後,共和黨政府主要注意力轉向了如何保障其在南部工商業利益,對黑人權利已無關注,致使黑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南部保守勢力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黑人的選舉權。最高法院起了助紂為虐的作用,早在1876年就借口1870年的強製做法違憲,予以取消,並宣稱第十五條修正案,只是保障黑人不受歧視,而並不保證選舉權。保守主義者與種族主義者抓住機會,處心積慮的通過各種手段致使黑人選舉權名存實亡。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種族隔離的作法在南部各州也蔓延開了。 黑人在南部重建中希望取得平等政治權利的夢想破滅了,分析主要原因,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我認為這種失敗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共和黨內部出現重大問題。1,妥協思想的滋生與蔓延。不少共和黨人對南部重建和黑人命運已不感興趣,但願儘快結束這場無休止的爭鬥。當時的《民族》周刊反映了這種妥協思想:「每一個共和黨人都已經變得對各州軍事管制十分憎惡,並且完全相信,不應由國家派士兵去維護一個遭到反對的政府」,即使犧牲黑人的利益也無關緊要。2,激進派在黨內的失勢。在妥協思潮日益滋長的情況下,共和党參議員舒爾茨與本傑明·布朗首先在密蘇里州發起了自由派共和黨運動。許多有影響的激進派共和黨人加入了其中,他們主張大赦南部叛亂者,結束軍管,改革文官制度,承認黑人選舉權。在1872年總統選舉中,他們獨樹一幟,提名了獨立候選人。此行為,使共和黨內部遭到了嚴重分裂,統治地位受到了嚴重挑戰。3,重建中的貪污舞弊,自毀形象。南部的改革和經濟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當時一批官僚政客和投機分子,乘機假借改革之名揮霍公款,利用各種手段中飽私囊,在南部政界形成了腐敗之風。嚴重影響了南部民主政府的形象,使共和黨激進派失去了大量選民的支持。 第二,南方民主黨的復興,與保守勢力、種族主義者的抬頭。民主黨一方面利用共和黨的分裂來補充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因國會在1872年5月通過的大赦法案而開始恢復元氣。大量被剝奪出任公職資格的南部叛亂者重新獲得了這種資格,民主黨在南部各州的力量有所增長,逐漸將共和黨勢力排擠出了南部。保守勢力與種族主義者乘機加強了對黑人的迫害,通過各種極端手段威脅黑人的生命與財產,致使很多黑人社區無法正常投票,黑人選舉權名存實亡。 第三,黑人自身的絕對弱勢地位;而且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屈服。黑人的絕對弱勢地位,將決定他們很難展現出強勢的力量,在國家事務中缺乏話語權,容易受到壓迫歧視。他們命運的改變,此時只能寄希望於現有的其他強勢集團,這就是共和黨激進派,但由於自身力量的弱小,只能任由對方牽著鼻子走,而且面臨隨時被拋棄的危險。南部反動勢力的猖獗,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三K黨。雖然在1870―1871年間,國會通過了三個《武力法案》打擊三K黨,也在1872年瓦解了該組織,但是,三K黨對激進派政府的倒台影響很大。第十五條修正案很難得到貫徹,廣大黑人失去了聯邦政府強有力的保護,以至南部民主政權的基礎大為削弱。 第四,普通白人的態度的變化。大多數白人態度將最終決定黑人的命運,因為他們才是手裡握有選票最多的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態度在重建過程中前後發生了變化,致使黑人政治權利的鬥爭失去了最廣泛的支持與基礎,最終失敗。而且,白人就真的認為「各種族生而平等」嗎?南北方的白人越來越團結了。北方人在北部維持州的主權時,卻讓南方隸屬於華盛頓,從長遠上講,這種歧視政策是行不通的。他們可以支持激進派反對約翰遜,主張懲罰三K黨等恐怖組織,但他們並不是真的熱愛或者尊敬黑人,當他們有理由確信如果不用干涉,南部黑人也不會再被奴役時,他們在種族平等上的興趣也就消退了。而且隨著北方工業的大發展,許多北方商業領導人也開始認同南方強調熟練工人重要性的觀點,同情他們「加強對勞動力控制」的行為。⑤在南方,激進派政府除了南卡、路易斯安那州外,黑人人數並不能保證選舉的結果,所以必須依靠相當部分白人的支持。然而,聯邦和州政府對工商業的保護政策使農業遭受損失,因此遭到了南部白人小農的不滿,他們逐漸脫離共和黨而轉向民主黨。 四、意義與啟示 共和黨激進派在南方重建中為黑人爭取政治權利進行了激烈的鬥爭,黑人離成功似乎也只有一步之遙,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過程中雖然夾雜了各種複雜的因素,但它在客觀上反映了歷史的進步,美國國會先後在1865年、1868年和1870年通過憲法第13、14和15條修正案,將自由權、公民權和選舉權賦予了黑人。雖然各州還通過具體的選舉附加條款對黑人參政加以限制,黑人仍無法取得與白人一樣的平等地位,依然處處受到歧視,但是,這一時期在美國黑人參政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給予後人很多啟示,成為了黑人最終獲得平等地位的另一個新的起點。 從整個鬥爭過程中來看,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並且有所啟示。首先,我們要對政黨面目有著清醒的認識:政黨只會為本集團服務。黑人的權利鬥爭貌似得到了共和黨激進派的強力支持,但他們看重的無非是黑人手中的選票,從而控制南方各州,鞏固本黨在聯邦的統治,黑人只是棋子,必要時完全可以拋棄。史蒂文斯警告說,沒有黑人的選舉權,南部的低關稅政策將捲土重來。薩姆納則說得更明確,認為黑人是推行激進政策最可靠的保證,因而要利用他們。⑥其次,黑人要想真正取得獨立自主平等的地位,必須加強自身的建設,提升本群體的力量,在社會事務中擔當重任,成為國家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贏得尊重,這是爭取平等權利的基礎,也是武器。再次,這次鬥爭引發了黑人領袖與學者對爭取本族群平等權利的深沉思考,從布克·華盛頓,到威廉·E·B·杜波伊斯,再到馬丁·路德·金等,這些黑人領袖們不斷嘗試各種的鬥爭方式,顯示了黑人強大的力量,上世紀70年代以來,壓在美國黑人身上的法律上的不平等已經基本消除,美國黑人的參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黑人政治意識增強,參政基礎擴大,成就顯著。最後,我們需要理解的是任何事物的進步都存在複雜性,鬥爭性與長期性 ,我們只有不斷通過鬥爭,了解其中的複雜因素,堅持不懈地追求既定目標,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注釋: ①金衛星.對美國內戰性質問題的若干質疑[J].世界歷史,1992,(02):114. ②J.G.蘭德爾,戴維·唐納德.內戰與重建[M].波士頓,1961:568. ③劉緒貽,楊生茂,丁則民.美國通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0. ④杜馬·馬隆遍.美國傳記詞典(第五卷)[Z].1961:85. ⑤馬克·C·卡恩思,約翰·A·加勒迪.美國通史(第12版)[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376. ⑥斯坦普肯尼斯.重建時代,1867―1877[M].紐約,1965:96.
推薦閱讀:
※試論被害人的範圍及其訴訟權利的實現
※租房入住體驗不佳,可以主張哪些權利?
※姜秉曦 張翔:基本權利理論研究30年
※吃狗肉:權利還是陋習?
※保障被告權利是對的,但被害人呢?|法納刑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