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榮格的原型、原型理論以及原型批判
標籤: 榮格 深廣 集體無意識 原型批評 弗洛伊德 雜談 | 分類: 精神分析學理論 |
榮格是瑞士人。他是在批判地繼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基礎上開創、形成自己的分析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原型批判」是他將集體無意識的原型理論用於文藝批評的研究文藝的途徑和文藝批評的方法。美國文藝理論界權威人士韋勒克認為,從影響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話―原型批評」同馬克思主義批評、精神分析批評鼎足而三,「是僅有的真正具有國際性的文學批評。」同弗洛伊德一樣,榮格也認為心靈代表了整個人格,囊括了一切意識的、潛意識的思想、情感、行為及其趨向、趨勢。所不同的是榮格在廣度和跨度上對潛意識進行探索性研究和劃分,他將心靈結構分為層次分明的三個部分:意識、個人無意識、集體無意識。個人無意識被榮格稱作「情結」,它不是人格中最深的層次。他說:「個人無意識的內容主要為『帶感情色彩的情結』所組成的,而集體無意的內容則是所謂的『原型』。」原型又被稱作「原始意象」,是一種通過遺傳而留傳下來的先天傾向。人類從原始時代就開始了不計其數、類型眾多的經驗,無窮無盡的重複已經把這些經驗刻進了我們的精神構造中。人們無需經驗的幫助即可使人在類似的情況下與其祖先具有相似的行為傾向或思想模式。原型也就是「附著於大腦的組織結構而從原始時代流傳下來的潛能。」它的根源是集體無意識。後者發端於人類祖先,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普遍性的無數同類經驗的積澱物、凝縮物以及由它決定的心理定勢和思維定向。「原型論」是榮格心理學美學的中心議題。榮格幾乎把整個後半生都投入到有關原型的研究中。在他所識別和描述過的眾多原型中,有出生原型,再生原型、力量原型、英雄原型、騙子原型、上帝原型、魔鬼原型、巨人原型以及許多自然物如樹林原型、太陽原型,還有許多人造物原型如圓卷原型、武器原型等等。榮格說:「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這些經驗由於不斷重複而被深深地鏤刻在我們的心理結構之中。這種鏤刻,不是以充滿內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為沒有內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過是某種類型的知覺和行為的可能性而已。」需要強調的是榮格的原型理論中有一點十分重要,即原型不同於人生經歷過的若干往事所留下的記憶表象,不能被看作是在心中已充分形成的明晰的畫面。如母親本人的照片,或某一女人的照片,它更像是一張必須通過後天來顯影的照相底片。榮格說:「在內容方面,原始意象只有當它成為意識到的並因而被意識經驗所充滿的時候,它才是確定了的。」榮格對人格面具、阿尼碼和阿尼姆斯、陰影、自性等原型給予了特別注意。原型雖然是與集體無意識中彼此分離的結構,它們卻可以以某種方式結合起來。例如,英雄原型如果和魔鬼原型結合在一起,其結果就可能是「殘酷無情的領袖」這種個人類型。又如巫術原型和出生原型混合在一起,其結果就可能是某些原始文化中的「生育巫師」,這些巫師為年輕的新娘們履行儀式,以保證她們能夠生兒育女,既然原型能夠以各種不同的組合方式來相互作用,因而能夠成為造就個體之間人格差異的因素之一。原型是普遍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繼承著相同的基本原型意象。全世界所有的嬰兒都天生具有母親原型。母親的這種預先形成了的心象,後來通過現實中的母親的外貌和舉止,通過嬰兒與母親的關係在不同的家庭中,甚至在同一家庭的不同子女間都是不同的,所以母親原型在外現過程中也就立刻出現了個性差異。原型和情結。事實上,原型是情結的核心。原型發揮著類似磁石的作用,它把與它相關的經驗吸引到一起,形成一個情結。情結從這些附著的經驗中獲取了充足的力量之後,可以進入到意識之中。原型只有作為充分形成的情節和核心,才可能在意識和行動中得到表現。讓我們考察一下上帝情結是怎樣從上帝原型中發展起來的。同所有的原型一樣,上帝原型最初也存在於集體無意識之中。」如果上帝情結在一個人身上佔據優勢,那麼這個人的經歷體驗和所作所為都主要為上帝情結所統治。他感覺和判斷一切事物都帶著善與惡的標準;他宣傳邪惡的人將要下地獄,聖潔的人能夠進入永恆的天堂……。」將原型的分析方法運用於文藝即是原型批評論。原型批評論由於它能夠在人類文化學、神話、宗教中找出經驗依據,並注重對藝術史的整體考察和梳理,從而能夠引起人們的重視。榮格在批評方法上繼承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方法。二人對藝術形象不是就事論事,僅局限於事件本身和形象自身的邏輯和因果關係,而是挖掘隱藏於意識背後的深層心理源頭,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追溯的是以性本能為源泉和主導的個人無意識,榮格所追溯的是以原型為主要內容的集體無意識。原型批評的基本方法是由藝術形象追溯到它的原型。榮格將這種方法看作是對藝術形象和創作根源的探尋,「在回到分享神秘的狀態中,即回到人類的而不是個別作家的生活經驗上(個人的吉凶禍福不算在內,這裡只有全人類的安危),我們才能發現藝術創作和藝術效果和秘密。」他運用這一方法分析了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的名著《聖安娜與聖母子》,得出了與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結論。榮格從這幅畫中分析出了「雙重母親」的原型。這是關於人類的古老題材。人,是由人類的母親所生,卻由上帝賦予了不朽的生命,於是,人的血實際具有人和神的兩重性。巨人赫拉克勒斯、埃及的法老和基督本人都有這雙重血統,它們凝成原型保存於古人和現代人的記憶深處。現在沿襲的宗教洗禮與教父、教母的身份得以保留至今的習俗就是雙重母親原型痕迹的有力證據。榮格說:「沒有絲毫證據可以表明達·芬奇用他的繪畫表達了任何其他東西。即使假定他自己等同於畫中的聖子是正確的,他還是在一切可能性中表現著神話的雙重母親的話題,並未涉及到他自己私人的經歷。況且,還有畫過同樣主題的其他藝術家,他們的情況如何呢?」榮格認為,藝術作品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在於它表現了原型,通過史實與神話表現了幻覺和夢想,而不在於藝術作品所選用的具體的素材――史實與神話本身,史實與神話是詩人利用的創作素材,因而原型的表現是藝術創作的中心和歸宿。藝術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原型本身的特徵。其一,從廣度上看,原型具有巨大的濃縮力和概括力。它為全人類所共同擁有,同樣也遠遠超越了文藝個人的生活圈子。因此,藝術作品就道出了千萬人的聲音,可以擁有普遍的吸引力;藝術把思想從偶然與短暫提到永恆的王國之中,將個人的命運納入人類的命運,和全人類同呼吸共命運,並在其他人身上喚起那些時時激勵人類擺脫危險,熬過漫漫長夜的親切的力量。其二,從深度上看,原型發端於遠古神話,也帶有揭示時代發展趨勢的預言的性質。榮格認為,原型與古代某種神秘的宗教密切相聯,在形象的直覺中包容著某種深刻的哲理和發展流向,預示著未來,並指出每個人的冥冥之中所渴望,所期以達到的目標與大道。因此,人類通過原型在一定歷史環境下的不同表現所呈現出的某種規律性可以預示未來,防患於未然。榮格還認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人類心靈結構中陰影佔壓倒性優勢所致。因而,當代心理學對於人類心靈結構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正常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榮格對集體無意識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使深層心理學容納了深廣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不能不對神話學、文學藝術和文藝理論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時,榮格對人類心靈本身的最終基礎的發現表明,不管西方人和東方人在類型學上有多少區別,他們都具有共同的心理基礎,因此完全可以說,榮格也為一種嶄新的人文主義奠定了基礎。原型批評是在新批評派的衰落中興起的,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對新批評派的反撥。原型批評正是彌補了新批評派單純重視語言形式的弱點,從歷史和藝術史,力圖找出創作的源頭。原型是各藝術門類和藝術形式的共同源泉。它猶如一條汩汩流淌的河流,這河流集結了大量的祖先的經驗,貫穿於人類歷史的長河之中。榮格開創的原型批評為後代不少人提供了一把理論標尺和參照系。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及文藝觀直接對現代主義文學產生重要影響,艾略特、葉芝、喬伊斯、勞倫斯等作家對古代神話、古代文學和原始的「血緣意識」的興趣,顯然與榮格學說有關。把作家藝術家的視野從表現個體日常心理引導到關注社會文化心理,這大約是榮格對文藝的最大貢獻。榮格認為必須在自己原有的文化基礎上,也就是說在自己的根上,才能正確對待世界上的事物,意識到『自我』和『自己』,聽到自己的聲音,然後再去追求、研究、吸收其他的文化的本質,才能全面發展。」
但是,榮格的學說帶有神秘色彩,他的「原始意象」、「原型」、「幻覺」等概念含混不清。他誇大了集體無意識的表現,作家個人不過是個「工具」,不能控制創作反而被創作所控制,這些都帶有片面性。榮格對原型的留傳是以類比於生理遺傳而加以解釋的。然而,心理是一種精神現象,受到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比生理現象要複雜得多。因此榮格不免跌入生物社會學的泥坑,從而缺之必要的科學性。
(摘編自作者趙元齡)
分享:
0
喜歡
0
贈金筆 閱讀(61)┊ 評論 (0)┊ 收藏(0) ┊轉載(0) ┊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 排行榜 |
---|
前一篇:雅各布森的三個關鍵概念 後一篇:被忽視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
推薦閱讀:
※集體無意識理論 榮格
※什麼是人格?世界有幾種人格?你是哪一種? | 自我成長
※共時性原理:榮格關於神秘現象的一種解釋
※你不知道的,手知道 丨 琳達?卡特(Linda Carter)
※阿蘇:《榮格箴言》編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