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英語科技寫作能力-英語學習-百學網

不時有讀者來信詢問如何提高英語科技寫作能力,現回復如下。首先,要多讀。文獻人人都讀,但是每個人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樣!很多人讀文章只看摘要和結論。在納米材料合成領域,往往讀者看看:這個材料是怎麼合成的,它的形貌學是怎樣的,然後模擬其合成思路來合成自己的東西。這種「不求甚解」的方法的好處是能瀏覽大量文獻,適用於「大忙人」。但是我不採取這種「不求甚解」的方法。我認為做學問就是要把事情搞清晰,在閱讀文獻上要"go the extra miles",即花比別人更多的功夫。為此,我讀了幾千篇文獻,有的文獻還在不同的時間、從頭到尾反覆揣摩好幾遍,不但看科研的內容,而且看文章的寫法,特殊是引言、結果和討論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寫文章的風格,當然也有「盲點」,即不是什麼都懂的。比如說雖然我是自封的「催化專家」,但是讀Journal of Catalysis上的文章,不是每篇都能讀懂。讀各種文章,哪怕和自己課題關係不大,都能提高科研寫作水平。讀的時候注重很多人(包括我),都有「偏食」的習慣,即在雜誌裡面尋找「對胃口」的文章、簡樸的文章來讀,這樣恰恰導致提高緩慢。可以在找出好文章的前提下學習好文章。一般來說,發在好雜誌上的文章,科研做得好,寫作要求也更高。但是這不代表發在好雜誌上的文章寫作水平一定高。如能以文獻的作者為師,吸取他人優點,那就更好了。我經常讀到寫得很好的文章,列印下來反覆揣摩。比如在催化領域,有個牛人叫Alfons Baiker,文章寫得非常棒,讀了很有啟發。小結:不要「不求甚解」,而要帶著目的地精讀。一開始要結合自己的課題去讀,慢慢拓展出去閱讀,還可以學習寫文章好的作者的系列文章。其次,要多寫、多修改。現在有種說法:實驗是第一性的,沒有數據就沒有文章。有了數據,寫文章很簡樸的,只要花幾個晚上把數據包一包,看圖說話說這是圓的、那是方的就行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把文章寫好是文學家的事,科學家不必重視這個,要「讓數據說話」。 的確,文章應建立在好的科研工作基礎上,沒有數據就沒有文章,但草率地包裝文章只會「欲速則不達」。一些作者投好雜誌屢試不中,是因為他們只是收集數據、堆砌數據,而在設計實驗、分析數據、提出理論和撰寫文章上花的力氣太少。其實,一些優秀的研究者花在數據分析和文章撰寫、修改上的時間經常多於採集數據的時間。數據是表觀的實驗現象,而從深層次認清數據蘊含的規律進而提出理論模型是非常重要且耗時的。同樣的數據,一般的人「報數據」,只能投低檔次雜誌;而有的人能從看似普通的「石頭」里開採出「美玉」來,這就是區別。其次,假如說實驗結果猶如舞台劇的演員表演,那麼論文寫作就猶如燈光、音樂、舞台造型和節目編排,能給舞台劇增光添彩。通過撰寫論文,作者還能理順學術思路、整合出一個完整的「故事」。再次,修改文章可以是一個如「反饋電路」般的「再設計」過程。經驗豐富的作者能從看似完整的數據和草稿中找出漏洞,設計出新的實驗,把事情搞清晰,把審稿人的潛在疑問「扼殺在搖籃里」。我以前的博導Francisco Zaera對寫論文精益求精。第一次把論文草稿給他,他在紙上改得「全國山河一片紅」。本以為修改一遍就能投稿了,但是他每次又如審稿人般提出尖銳問題,要求補充實驗。我做了新的實驗並修改文章後,他又把稿件改得面目全非。甚至把文章放在抽屜里做「冷處理」,在對該文章有新的認識後再繼承修改。這樣要歷時大半年、一年,修改五到七個循環後才能投稿。事後想想,這才是一種踏實嚴謹的科研作風,這也是他的文章投好雜誌總能一舉命中的原因。科技英語寫作和英語和語文絕對是相通的。英語沒學好,科研論文讀起來拗口。而語文沒學好,科研論文的邏輯性、條理性不夠。現在有種「秘訣」就是摘錄、照搬文獻中的常見句型,如"It was found that..."我認為那用處不大。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能把科研內容有條有理地講清晰,比背誦句型更有用。寫文章的時候,很多人都任由著自己的性子發揮,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但是這麼做了以後,別忘了把文章精練化。我發現:報紙、雜誌上很多文章都很精練,每句句子都「正中靶心」。比如我在博客上發了一篇慎重選擇博士後(或博士生)導師 http://zhenmafudan.ycool.com/post.3171345.html,當時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有3000字。但是應邀在科學新聞雙周刊發表時,我精心把文章刪減到1800字,而基本意思不變!http://www.sciencenet.cn/skhtmlnews/2009/6/453.html再看看很多科研論文,是否也可以精鍊?比猶如樣的東西在摘要、引言、結果、討論和結果部分反覆強調,再比如兩句句子表達的是一個意思,還有說了和中央無關的無用的話。我發現,當花力氣把這些東西精練以後,科研論文更加集中,效果更加好了。即「照準靶心打」。對我在科研寫作上幫助很大的是當國際刊物審稿人的經歷。這使我更加仔細地閱讀稿件,反過來幫助自己用審稿人的眼光來挑剔自己的稿件,做好自己稿件的「審稿人」,"be self-critical"。同時我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許可權看到其它匿名審稿人的審稿意見和作者的答辯信,即使有時候看不到,也可以從作者後來正式發表的版本里看到修改的痕迹。看到這些寶貴的審稿意見,等於是吸收了養料,對提高科研寫作水平、認識什麼雜誌發什麼樣的文章、了解審稿人會問什麼樣的問題非常有幫助。最後,我要說科研論文的出產是有一定流程的。不是說寫好初稿交給老闆就行的。假如能在寫初稿、反覆自我修改、按照審稿人的意見修改、寫答辯信、校對清樣等各個環節上都全程參與、認真對待,那麼對該文章的認識才全面,對提高科研論文寫作水平有幫助。而假如只是寫好初稿,依靠老闆搞定其餘的東西,那麼學不好。結論是做一切事情要專心去做才能做好。


推薦閱讀:

飛加拿大 不懂英語入境卡填寫指南(轉)
新加坡英語媒體驚嘆中國人漢語水平下降
H&M這件T恤告訴我們,英語不好真要命
Want to vs. Going to 這麼常見的單詞,怎樣讀更地道?
在梅姨訪華的現場,我最服氣的卻是他…

TAG:科技 | 學習 | 英語 | 寫作 | 英語學習 | 寫作能力 | 能力 | 提高 | 科技寫作 |